《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专题之题材分类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专题之题材分类精选PPT.ppt(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专题之题材分类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49页 鉴赏古代诗歌考点阐释鉴赏古代诗歌考点阐释考点要求考点要求:n1、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鉴赏文学作鉴赏文学作品的品的形象形象、语言语言和和表达技巧表达技巧。n2、评价文学作品的、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思想内容和和作者的观作者的观点态度。点态度。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49页诗歌鉴赏的常见出题点:诗歌鉴赏的常见出题点:从重点字词处设置,要分析重点字词从重点字词处设置,要分析重点字词从关键语句处设置,要读懂关键语句从关键语句处设置,要读懂关键语句从抒情意象上设置,要把握抒情意象从抒情意象上设置,要把握抒情意象从意境氛
2、围处设置,要体味意境氛围从意境氛围处设置,要体味意境氛围从内容情感处设置,要理解情感主旨从内容情感处设置,要理解情感主旨从风格情调处设置,要琢磨用词特点从风格情调处设置,要琢磨用词特点从表达技巧处设置,要品味表达构思从表达技巧处设置,要品味表达构思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49页解读诗歌基本方略解读诗歌基本方略解读标题解读标题 明确类别明确类别 推断情志推断情志捕捉意象捕捉意象 形成画面形成画面 品味意境品味意境识别技法识别技法表现手法表现手法 方式与修辞方式与修辞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49页咏物诗咏物诗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惜别送别诗惜别送别诗思乡怀远诗思乡怀远诗怀古咏史诗怀古咏史诗边塞诗边塞诗现
3、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49页一草一木总关情 咏物诗咏物诗(侧重于托物言志)咏物诗(侧重于托物言志)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49页【咏柳咏柳】唐唐-贺知章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二月春风似剪刀。一一、直写物象,表达作者的喜直写物象,表达作者的喜好和情趣。好和情趣。对春天的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喜爱之情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49页二、托物寓意,表达作者的志向和节操。二、托物寓意,表达作者的志向和节操。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赞赏,用雪喻梅的冰
4、清玉洁,又用“暗香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表明了自己的志向。具有的伟大的魅力,表明了自己的志向。【梅花梅花】宋宋-王安石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49页 蝉蝉 虞世南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居高声自远,非是藉藉秋风。秋风。形形象象特特点点:一一只只在在高高树树上上饮饮着着清清露露、自自在在鸣鸣叫叫的的夏夏蝉。蝉。思思想想内内容容:只只要要品品性性高高洁洁,声声名名自自然然远远扬扬,无无
5、须须任任何何外在凭借。外在凭借。手法:托物言志手法:托物言志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49页特点归纳:特点归纳:1.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托物言志。由物到。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比等表现手法。以物象为题;以物象为题;咏(题、赠、赞)咏(题、赠、赞)+物象物象2.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或
6、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3.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赏析时要重点把握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寄托什么志。什么志。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49页 白云泉白云泉 白居易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本本诗诗抒抒情情主主人人公公是是一一个个胸胸怀怀淡淡泊泊
7、、精精神神闲闲适适、渴渴望望摆摆脱脱俗俗务务,具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49页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诗诗人人运运用用象象征征手手法法写写景景寓寓志志,以以云云水水的的逍
8、逍遥遥自自在在比比喻喻恬恬淡淡的的胸胸怀怀和和闲闲适适的的心心情情,用用泉泉水水激激起起的的自自然然风风浪浪象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49页n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n甲甲咏柳咏柳(贺知章贺知章)n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n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n乙乙咏柳咏柳(曾巩曾巩)n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n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n这两首诗,诗题完全
9、相同,但作者对这两首诗,诗题完全相同,但作者对“柳柳”的态的态度完全不同,根据诗意,简要说明。度完全不同,根据诗意,简要说明。n答:甲诗表现了诗人赞美和欣赏的态度;答:甲诗表现了诗人赞美和欣赏的态度;乙诗中乙诗中“倚倚”、“狂狂”等词,表现出作者的愤怒、嘲讽、憎恶、告诫的态度。等词,表现出作者的愤怒、嘲讽、憎恶、告诫的态度。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49页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山水田园诗(即借景抒情诗)山水田园诗(即借景抒情诗)nn诗人把山水景物、田园风光以及人文景诗人把山水景物、田园风光以及人文景诗人把山水景物、田园风光以及人文景诗人把山水景物、田园风光以及人文景观作为
10、对象,加以生动形象的描摹刻画,观作为对象,加以生动形象的描摹刻画,观作为对象,加以生动形象的描摹刻画,观作为对象,加以生动形象的描摹刻画,使之成为世人使之成为世人使之成为世人使之成为世人抒发情怀、表情达意、抒发情怀、表情达意、抒发情怀、表情达意、抒发情怀、表情达意、寄托理想、娱乐遣兴的手段寄托理想、娱乐遣兴的手段寄托理想、娱乐遣兴的手段寄托理想、娱乐遣兴的手段即借即借即借即借景抒情。景抒情。景抒情。景抒情。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49页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山山水水田田园园诗诗:山山水水诗诗源源于于南南朝朝(宋宋)谢谢灵灵运运,田田园园诗诗源源于于晋晋代代陶陶渊渊明明,以以唐唐代代
11、王王维维、孟孟浩浩然然为为代代表表。这这类类诗诗以以描描写写自自然然风风光光、农农村村景景物物以以及及安安逸逸恬恬淡淡的的隐隐居居生生活活见见长长。诗诗境境隽隽永永优优美美,风风格格恬恬静静淡淡雅雅,语语言言清清丽丽洗洗练练,多多用用白白描描手手法法。诗诗的的中中间间两两联联往往往往对对仗仗工工整整,诗诗的的语语言言特特点点:明快、清新、简洁、质朴。明快、清新、简洁、质朴。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49页n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n1思想内容思想内容热爱自然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向往自由归(退)隐归(退)隐闲适淡泊闲适淡泊悠然自得悠然自得n2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常用
12、白描、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常用白描、衬托、对比,绘声,绘色,动静结合。衬托、对比,绘声,绘色,动静结合。n3语言特点语言特点清新自然清新自然质朴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清新洗练n4.分析重点:景物特征分析重点:景物特征5.山水田园诗的主题:山水田园诗的主题:归隐田园,钟情山水;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国河山;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49页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n(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留意作者观察景
13、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n(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如绘声、绘色。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雪。”n(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明、暗对比(“野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
14、合(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与“孤舟蓑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比兴手法的运用。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49页n实战演练实战演练n滁州西涧滁州西涧n韦应物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独怜幽草涧边生,n上有黄鹂深树鸣。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春潮带雨晚来急,n野渡无人舟自横。野渡无人舟自横。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意象:春潮、意象:春潮、雨、雨、野渡
15、、野渡、舟自横舟自横意境:意境: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感情:感情: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49页实战演练实战演练村夜村夜白居易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月明荞麦花如雪。请从景与情的变化的角度对请从景与情的变化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这首诗作简要赏析。答:描写的对象由村庄转向田答:描写的对象由村庄转向田野(或村夜萧疏暗淡的气氛转野(或村夜萧疏暗淡的气氛转向月光明朗的气氛);情感由向月光明朗的气氛)
16、;情感由孤寂转向愉悦;诗篇易景物的孤寂转向愉悦;诗篇易景物的变换暗示作者心情的变化。变换暗示作者心情的变化。“霜草霜草”两句写景,信手拈来,气两句写景,信手拈来,气氛淡雅凄清,给人寂寞萧条之感,氛淡雅凄清,给人寂寞萧条之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的孤独寂寞的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的孤独寂寞的感情,寓情于景,而非直接抒情。感情,寓情于景,而非直接抒情。寂寞的诗人寂寞的诗人“独出门前望野田独出门前望野田”,似乎想凭此排解烦闷,似乎想凭此排解烦闷,“月明月明养麦花如雪养麦花如雪”,写景转为轻快明,写景转为轻快明丽,诗人的心情肯定也立即欣慰。丽,诗人的心情肯定也立即欣慰。全诗前后的写景,色调气氛不同,全诗前后的写
17、景,色调气氛不同,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巧妙地借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巧妙地借助景物色调的变化,反映出诗人助景物色调的变化,反映出诗人情绪的微妙变化。转换灵活自如,情绪的微妙变化。转换灵活自如,不着痕迹,朴实无华,浑然天成。不着痕迹,朴实无华,浑然天成。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49页多情自古伤离别多情自古伤离别惜别送别诗惜别送别诗n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
18、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标题中有“送送”或或“别别”等字眼等字眼;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3.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旷达刚健,乐观向上。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49页惜别送别诗惜别送别诗一、直接写别情:一、直接写别情:【送友人送友人】唐李白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19、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此地一为别别,孤蓬万里征。,孤蓬万里征。浮云浮云游子游子意,落日意,落日故人情故人情。挥手挥手自兹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去,萧萧班马鸣。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49页二、间接写别情二、间接写别情二、间接写别情二、间接写别情 【赠别赠别】唐杜牧唐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渡荆门送别渡荆门送别】唐李白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
20、里送行舟。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通过写宴席上燃烧通过写宴席上燃烧的蜡烛与故乡的江的蜡烛与故乡的江水,借物抒情,表水,借物抒情,表现自己留恋惜别之现自己留恋惜别之情。情。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49页三、回忆相聚欢娱,遥想分别后的孤寂三、回忆相聚欢娱,遥想分别后的孤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49页nn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写羁旅之
21、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乡,或写闺中怀人。n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何何人人不不起起故故园园情情思思乡乡怀怀人人类类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49页 了解常见思想情感。了解常见思想情感。羁旅愁思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思念亲友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征人思乡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闺中怀人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49页n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人
22、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n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n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托物传情:月、雁、笛、柳。n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春悲秋;日暮思归。n因梦寄情;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因梦寄情;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49页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49页旅次寄湖南张郎中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昱戎昱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归梦不知湖水阔,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夜来还到洛阳城。前前人人评评说说,“归
23、归梦梦”是是这这首首诗诗的的诗诗眼眼。诗诗中中写写“归归梦梦”突突出出了什么?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了什么?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1、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2、“归归梦梦”因因旅旅次次见见闻闻引引发发,前前两两句句中中江江水水漫漫流流之之声声、月月下下竹竹影影之之形形,是是“归归梦梦”之之因因;而而“归归梦梦”则则是是思思乡乡之之情情的的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是这首诗的诗眼。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49页2003年北京春季高考题 闻闻 雁雁 韦应物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
24、思方悠哉。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寒寒 塘塘 赵赵 嘏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49页(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 这两首都是抒发这两首都是抒发 五言绝句五言绝句 思乡之情(回答思乡之情(回答“秋思秋思”也可以)也可以)(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雁雁是是候候鸟鸟,春春秋秋迁迁徙徙。秋秋天天,大大雁雁仿仿佛佛在在奋奋力力飞飞回回故故巢巢。这这种种景景象象每每每每牵牵动动游
25、游子子的的思思乡乡之之情情。因因此此诗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现在学习的是第30页,共49页n千古兴亡多少事千古兴亡多少事咏史怀古诗咏史怀古诗现在学习的是第31页,共49页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石头城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写人作了鲜明的对比,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故国的没落荒凉故国的没落荒凉,诗中,诗中句句是景,然而
26、无景不句句是景,然而无景不融合着诗人对故国萧条、融合着诗人对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现在学习的是第32页,共49页n领悟感情领悟感情 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一种是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中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题乌江亭诗。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弟子多俊才,卷土江东弟子多俊才,卷土重来未可知。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的失败历史然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的失败历史的必然:的必然:“江东弟子今虽在,肯
27、为君王卷土来。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n二种情况是把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评击社会现实人遭遇,或是评击社会现实。宋词。宋词念奴娇念奴娇赤壁赤壁怀古怀古和和京口北固亭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n第三种情况是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商隐的如李商隐的贾生贾生就是这么一首借古讽今杰作。就是这么一首借古讽今杰作。现在学习的是第33页,共49页常见鉴赏的手法常见鉴赏的手法:用典、对比、虚实结合、借古讽今:用典、对比、虚实结合、借古讽今表达感情:表达感情: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
28、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讽今;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常用鉴赏术语常用鉴赏术语对历史盛衰无常的慨叹对历史盛衰无常的慨叹/借古讽今借古讽今【讽当朝统制者昏庸:苛讽当朝统制者昏庸:苛税税/大兴土木大兴土木/战乱战乱/荒淫无度荒淫无度/无能无能】凭古吊今、怀古伤今凭古吊今、怀古
29、伤今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现在学习的是第34页,共49页:台城台城 刘禹锡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1、“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为陈后主所创,一般被认为是 杜牧在其诗句 (泊秦淮)中也用了这个典故。2、这首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用什么手法来强调这个主题的?亡国之音隔江犹唱后庭花吊古伤今 对比现在学习的是第35页,共49页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
30、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鉴赏举隅现在学习的是第36页,共49页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答出“六朝如梦鸟空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连即可。)现在学习的是第37页,共49页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
31、。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现在学习的是第38页,共49页现在学习的是第39页,共49页边塞诗征战诗 n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
32、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高适、岑参、王昌龄。龄。现在学习的是第40页,共49页n盛唐时期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其基调是的边塞诗其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豪迈、爽朗、一往无前。n如如“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王维)“醉卧沙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王昌龄)
33、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到了无悔。到了中、晚唐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的基调,但悲壮惋伤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如的成分多了起来。如“可怜无定河边骨,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陈陶)到了宋代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或情,就更多
34、地体现为或报国无门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或为;或为归家无望归家无望的哀痛,如的哀痛,如“燕然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但是不管什么时期的边塞诗都回旋但是不管什么时期的边塞诗都回旋着爱国的主旋律。着爱国的主旋律。现在学习的是第41页,共49页n分析重点分析重点:n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的情感,要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
35、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征的事件、心理。征的事件、心理。现在学习的是第42页,共49页n鉴赏要点:鉴赏要点:n1 1写了什么写了什么:所写景和事:所写景和事n2 2为什么写这些(抒发什么情感):为什么写这些(抒发什么情感):n反战情绪反战情绪(环境的恶劣、场面的残忍悲壮(环境的恶劣、场面的残忍悲壮、思思念亲人的悲伤、战争带来的痛苦和灾难等)念亲人的悲伤、战争带来的痛苦和灾难等)n主战思想主战思想(意欲建功立业的豪情、抨击主降派、(意欲建功立业的豪情、抨击主降派、讽刺当朝无能、)讽刺当朝无能、)n3 3怎样写:怎样写:反衬反衬 借景抒情借景抒情 直抒胸臆直抒胸臆
36、 用典用典现在学习的是第43页,共49页反衬:反衬:用环境的苦衬将士的豪情用环境的苦衬将士的豪情青海长云暗雪山,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不破楼兰终不还。用将官的安乐衬士兵的苦难用将官的安乐衬士兵的苦难“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用典: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用典: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现在学习的是第44页,共49页n此类古诗的特点是此类古诗的特点是慷慨豪迈慷慨豪迈,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国,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国运的兴衰。因此,诗人的创作运的兴衰。因此,诗人的创作主旨主旨n歌颂祖国边
37、塞的大好河山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n或者讴歌边关将士的奉献精神或者讴歌边关将士的奉献精神n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n有报效祖国的激情;有报效祖国的激情;n有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n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n有反映对帝王开边的不满有反映对帝王开边的不满n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边塞征战诗的特点边塞征战诗的特点现在学习的是第45页,共49页n读李白的读李白的塞下曲塞下曲回答后面的问题:回答后面的问题:n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五月天山雪,无花只
38、有寒。n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n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n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n1 1这首诗描写的场景有什么特点?在全诗中的作这首诗描写的场景有什么特点?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用是什么?一至四句写五月的天山不见鲜花不见春色,只有大雪和思一至四句写五月的天山不见鲜花不见春色,只有大雪和思乡的乡的杨柳曲杨柳曲,极写了边地苦寒的环境;五六句描写将士们苦,极写了边地苦寒的环境;五六句描写将士们苦战的情景:时间紧凑,战斗生活紧张。后两句直接抒情,表达为战的情景:时间紧凑,战斗生活紧张。后两句直接抒情,表达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以
39、前面苍凉的环境和极其雄壮的作战场景描国立功的豪情壮志。以前面苍凉的环境和极其雄壮的作战场景描写作铺垫,衬托了将士们的爱国激情。写作铺垫,衬托了将士们的爱国激情。边塞征战诗边塞征战诗现在学习的是第46页,共49页n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n 送刘司直赴安西送刘司直赴安西n 王维王维n绝域阳光道,胡烟与塞尘。绝域阳光道,胡烟与塞尘。n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n苜蓿随天马,蒲桃逐汉臣。苜蓿随天马,蒲桃逐汉臣。n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n(注)天马,骏马名。蒲桃,即葡萄,原产西域。史载汉武帝(注)天马,骏马名。蒲桃
40、,即葡萄,原产西域。史载汉武帝派李广伐大宛国获名马。马嗜苜蓿。苜蓿、天马、葡萄由此传派李广伐大宛国获名马。马嗜苜蓿。苜蓿、天马、葡萄由此传入中原。入中原。边塞征战诗边塞征战诗现在学习的是第47页,共49页1、有关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有关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胡烟胡烟”、“塞尘塞尘”点明去路是边塞,靠近胡人居住的地区,沙土飞点明去路是边塞,靠近胡人居住的地区,沙土飞扬。扬。B、“三春三春”句交代了刘司直赴边的季节,但这里春风不度,人迹罕至,唯见偶句交代了刘司直赴边的季节,但这里春风不度,人迹罕至,唯见偶尔飞过的归雁,一片荒凉。尔飞过的归雁,一片荒凉。C、“随随”、“逐逐”的
41、意思都是的意思都是“跟随跟随”,二句颂扬了汉代使臣征伐西域的,二句颂扬了汉代使臣征伐西域的历史功绩。历史功绩。D、尾二句是希望唐朝重振国威,不再以和亲求得太平,勿使外族政权臣服、尾二句是希望唐朝重振国威,不再以和亲求得太平,勿使外族政权臣服自己。自己。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两联极力渲染了边塞路途的险阻和凄凉,以激发行者的豪情,、一、二两联极力渲染了边塞路途的险阻和凄凉,以激发行者的豪情,境界壮阔,用字精炼。境界壮阔,用字精炼。B、“苜蓿苜蓿”一联由对景物的实际描绘转入对史事的虚写,虚实结合,借颂一联由对景物的实际描绘转入对史事的虚写,虚实结合,借颂扬历史上光荣的一页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扬历史上光荣的一页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C、刘司直远赴安西,作者援引史实鼓励他像汉使那样建功立业,以保边塞、刘司直远赴安西,作者援引史实鼓励他像汉使那样建功立业,以保边塞安定。安定。D、全诗由写景到说史,由说史到抒情,字里行间流露着对刘司直的深、全诗由写景到说史,由说史到抒情,字里行间流露着对刘司直的深挚感情。挚感情。现在学习的是第48页,共49页感谢大家观看现在学习的是第49页,共49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