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常平镇小学数学优秀论文评比活动.pdf
《2010年常平镇小学数学优秀论文评比活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常平镇小学数学优秀论文评比活动.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0 年常平镇小学数学优秀论文评比活动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摘要】【摘要】一位老师在研讨课上为了模仿名师张齐华,因为没有很好地钻研教材,只是片面追求和模仿,结果脱离实际,把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都抛之脑后。如此课堂教学令人深思。通过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老师们渐渐地认识到过去那种热闹绚丽的课堂,常常会带给师生一种作秀不实的感觉。笔者认为,小学数学课堂一定要讲求有效性。怎样才能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四个方面对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了研究。【关键词】【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策略处理教材知识生成多媒体【正文】【正文】我镇教育办
2、为了提高各校的教学质量,安排我校与镇内某小学结对子,希望两学校在教学上能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在活动中,一位老师执教了一节五年级的分数的意义。上课伊始,老师就提出一个问题:“讲台上老师是 1 个人,你能举例像 1 个人那样的物体吗?”学生涌跃回答:“1 本书、1 个足球、1 个铅笔盒”老师在黑板上板书“1”,接着又问:“这个1和我们一年级时候学过的1有什么不同?”此时的问题突然,引导性不强,学生鸦雀无声。老师只好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这里的1代表 1 个整体,可以理解成单位1,而我们一年级学过的1只是一个数字 1。”这样的导入,老师没有很好地利用知识的迁移,有效地引导学生从数字1向单位1的过渡。
3、这个问题前后联系不够,本身就有毛病。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含糊不清,带着一知半解地去上课。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这位老师已经把本节课一半掉丢了。回顾整节课,老师只是出示一幅又一幅的图片,让学生写出相对应的分数。课堂40 分钟的教学,学生只学会了看图写分数,老师把其它的教学重难点一个都没讲,听课的老师惊出一身冷汗。课后交流,原来这位老师看了著名教师张齐华的课例,是模仿上出来的。本人认为一节有效的数学课堂,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1际,把握教学目标,正确地抓住教学重点,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真正理解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书本或生活上的问题。分数的意义教学目标有3 个:分数的产生;分数的含
4、义;分数单位。刚才那位老师只是盲目模仿名师,抛弃教材的实际,没有回归教学的本质来进行教学。这节课,上课老师讲得辛苦,听课老师听得受苦,学生学得叫苦。我们认为这节课是十分低效的,最后建议他还是把这节课重上一次。以下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对如何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进行了一些探索与研究。一、实施活用教材策略,有效接近学生的实际一、实施活用教材策略,有效接近学生的实际数学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指出“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教材的编写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体验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5、”也就是说,数学课程标准是非常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体验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作为一节有效的课堂,一切都要以学生为出发点,站在学生的知识基础上去设计和展开教学。我们现行使用的教科书,面对的地域广阔,学生实际差异非常大。例如,城镇和农村的学生就有明显的不同。城镇的经济条件好,教学设备先进,多媒体教学普及使用;相对而言,农村学校条件简陋,教学设备跟不上。同样的一本教科书,在使用上城镇和农村就有很大的区别。为此,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条件的不同,可以灵活地处理教材,让学生更容易地学好数学知识。如六年级下册的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一课,如果按照教科书的编排顺序来教学,应该先讲P34 页“比例
6、的基本性质”,再讲P35 页“解比例”。这样的教学会出现两个弊端。第一,如果第一课时老师只讲“比例的基本性质”,内容简单,学习任务少,从新授到学生巩固一般半节课时间就可以完成,剩余时间学生只能做作业,课堂时间显得过于松散。第二,P34“解比例”的教学内容有 3:什么叫“解比例”?用“解比例”解决问题。学习解比例的方法。如果把三个教学内容安排在同一节课上,显然知识结构的联系被扭曲,没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因为学生在前一节课已经理解了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那么“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呢?在课堂中,老师要让学生知道学有何用,这就是本节课要体验的教学重点。课本一开始是这样描述的“如果已知
7、比例中的三个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2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也就是说,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的作用就是可以解比例。把问题往深再问,那学习“解比例”又有什么用了?课本 P35 的例 2“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高 320 米。北京的世界公园里有一座埃菲尔铁塔的模型,它的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是 1:10。这座模型高多少米?”就能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学习“解比例”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老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就是为生活服务,它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果老师把 P35 页的内容按照教材编排顺序来教学,学生的知识联系和结构就会被扭曲,知识的生成脱接。综合教材两个课时的安排,
8、本人认为第一课时学习任务少,时间过于松动;第二课时,知识联系不流畅,影响课堂有效性。所以,我在教材编排上作了灵活的处理,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处理一:第一课时,先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然后引入什么叫“解比例”,最后学习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解比例”。处理二:第二课时,先复习解比例,然后利用“解比例”来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教材通过这样的处理,老师的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对知识的联系清晰,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好像活用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在每册新教材中都加插了大量的主题图。有些主题图会因为地区的差异性,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不太相同。这时,我们就可以对这部分主题图进行适当
9、的修改,使之更符合学情,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材是教学的载体和依据,我们要对其进行认真研究,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当遇到一些与实际教学不相符的情况,老师可以灵活处理教材,提高教学有效性。二、实施生成策略,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二、实施生成策略,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传统教学只讲求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结果,轻过程。老师一般通过大量的机械式练习增加学生的记忆和正确度。这样的学习,学生没有做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十分乏味,遗忘率极高。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老师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生成。学生没有参与知识生成的过程,也就没有做到真正的理解,课堂教学有效性不
10、高。本人认为重视知识的生成,可以从以下 3 个方面入手。1、重视知识迁移,知识在“转化”中生成。小学数学有很多新知都可以通过旧知转化而获得。有经验的老师可以抓住旧3知为切入点,先从复习旧知入手,然后引出新知。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旧知的基础上获得新知,做到知识的有效迁移。如何使学生在旧知转化成新知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的生成?现以小数乘法为例,作经验交流。在教学“1.360.72”时,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尝试去做,可以说无从入手。这里隐含着两个教学难点。第一,小数乘法是否跟小数加法一样,要把小数点对齐?第二,商一共有几位小数?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复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 年常平镇 小学 数学 优秀论文 评比 活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