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案全册学习资料.doc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案全册学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案全册学习资料.doc(26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案全册-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教案教材版本:仁爱版执教:执教班级:九(2、3、4)专题1走进化学殿堂单元1化学使生活更美好【学习目标】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2、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征。3、会判断某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4、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5、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存在、能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化学物质。6、了解化学对社会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学习重难点】1、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征。2、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学习时数】3课时
2、第1课时【学习过程】:一、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提出问题】:列举生活中你所知道的化学物质。【交流讨论】:(略)【师生点评】:(略)二、化学促进社会发展。【提出问题】:化学是怎样促进社会发展的?【交流讨论】:(略)【师生点评】:(略)【提出问题】:化学促进祖国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发展,你打算怎样学好化学?【交流讨论】:(略)【师生点评】:(略)三、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基础学科【提出问题】: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什么内容的基础学科【交流讨论】:(略)【师生点评】:(略)【板书设计】一、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二、化学促进社会发展。三、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基础学科【练习】: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2、预习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第2课时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提出问题】:课本P2“生活启示”有何特点?【交流讨论】:(略)【师生小结】:(略)【提出问题】: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什么?【学生讨论】:(略)【师生点评】: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特征: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3、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生的现象。【观察思考】:观察实验1、2【交流讨论】:请找出上面两个实验的异、同点?【学生交流讨论】:(略)【师生评价】:P3填表【提出问题】: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生的现象有哪些?【交流讨论】:(略)【师生评价】:(P3最后一段)4、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关
4、系。【提出问题】: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有何关系?【交流讨论】:(略)【师生点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但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的发生。【练习】:每小组各列举2个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例子。【板书设计】第2课时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特征: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3、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生的现象。4、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关系。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但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的发生。第3课时【复习提问】1、什么是化学变化?什么是物理变化?2、物
5、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3、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生的现象。4、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关系。5、列举2个物理变化和2个化学变化的例子。【学习新课】五、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引导学生自学】:P4第二段2、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引导学生自学)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传热性、导电性、挥发性、延展性。化学性质:可燃性、腐蚀性、氧化性、还原性、不稳定性六、自学“交流讨论”、“观察思考”练习:例举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例子各4个。【板书设计】:第3课时五、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2、物
6、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传热性、导电性、挥发性、延展性。化学性质:可燃性、腐蚀性、氧化性、还原性、不稳定性六、自学“交流讨论”、“观察思考”【请你尝试】1.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性质是()A.状态B.硬度C.颜色D.可燃性2.物质的用途是由它们的性质决定的。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A.葡萄用于酿酒B.干冰用于制造舞台云雾C.氢气用做燃料D.镁粉用于制造照明弹3.下列叙述中,前者描述物质化学性质,后者描述化学变化的是()A.凝固、变形B.燃烧、熔化C.易生锈、腐蚀D.沸腾、爆炸4.下列物质的用途与
7、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铁制炊具B.氢气做燃料C.铜做导线D.冰块用于冷冻食品5.下列选项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用途与制取B.变化与性质C.运动状态D.组成与结构6.某同学为了区分厨房里的白酒和白醋,进行了下列探究活动:(1)区分方法现象与结论依据的性质闻气味点燃(2)你还想到了其他的区分方法吗?单元2如何学习化学【学习目标】1、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2、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3、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4、学会用化学语言描述物质及其变化。5、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培养兴趣。【学习重难点】1、规范的实验操作。2、学会观察和进行科学探究。【学习时数】:2课时第1课时一、学会用化学语言描
8、述物质及其变化。【提出问题】:1、从宏观方面看,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什么?用什么符号来表示?2、从微观方面看,物质由哪些微粒构成?3、用什么方式来表示化学变化?【自学、讨论】:P12-13【学生自评】1、从宏观方面看,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元素,用元素符号来表示。2、从微观方面看,物质由原子、分子、离子构成。3、用来表示化学变化方式:(1)文字表达式;(2)化学方程式二、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习化学。1、科学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科学探究的步骤是怎样的?【学生自学、讨论】:(略)【师生小结】: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订计划;4、实验操作;5、归纳结论。2、体验科学探究【探究活动】
9、:学生尝试探究活动【板书设计】一、学会用化学语言描述物质及其变化。1、从宏观方面看,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元素,用元素符号来表示。2、从微观方面看,物质由原子、分子、离子构成。3、用来表示化学变化方式:(1)文字表达式;(2)化学方程式二、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习化学。1、科学探究的步骤。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订计划;4、实验操作;5、归纳结论。2、体验科学探究第2课时【复习提问】1、学会用化学语言描述物质及其变化。2、科学探究的步骤。【学习新课】三、学会通过实验学习化学。【提出问题】:1、怎样观察才能全面地看到实验现象。【学生自学、讨论】:课本P16-17【将学生分组,观察实验】
10、:演示实验1、2(1)、教师演示实验。(2)、学生分组,按观察方案1、2、3观察。(3)、学生将自己所看到的现象进行交流。【师生点评】:观察方案3是科学的观察方法。2、走进化学实验室应该注意的事项【提出问题】:首次进入实验室,应该做什么?【学生思考】:(略)【教师引导】:了解“了解实验室规则(附录2)和常用仪器(附录1)。”。【指导学生阅读】:了解实验室规则(附录2)和常用仪器(附录1)。2、药品的使用注意事项。【提出问题】:药品的使用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学生思考】:(略)【指导学生阅读】:P18193、指导学生做实验的基本操作。(1)、分组讨论如何规范操作。(2)、提示学生注意安全事项。(3
11、)、教师示范。(4)、学生练习操作。【板书设计】第2课时三、学会通过实验学习化学。1、怎样观察才能全面地看到实验现象。2、走进化学实验室应该注意的事项2、药品的使用注意事项。3、指导学生做实验的基本操作。【请你尝试】1.药品是按()来存放的。A.类别B.颜色C.状态2.要取用7mL的盐酸,可选用()规格的量筒。A.10mLB.20mLC.50mL3.某学生俯视量取20mL的水,把水倒掉部分以后,仰视读数是8mL,倒掉的水是()A.大于12mLB.等于12mLC.小于12mL4.下列行为没有违背实验室规则的是()A.在实验室的角落堆放废纸旧书B.把实验后的剩余药品带出实验室C.把反应后的药品倒入
12、老师指定的废液缸D.把实验后的剩余药品放回原试剂瓶5.实验室的通风设备不好,有可能造成()A.实验效果不明显B.大量的化学气体集聚,导致人胸闷、头晕甚至中毒C.光线不明,对观察造成一定的影响D.使仪器和药品上蒙盖许多尘垢而辨认不清6.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用手拿一颗锌粒放入试管B.用嘴品尝实验室中氯化钠的咸味C.实验时多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D.使用量筒时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7.可用做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的是()A.量筒B.试管C.滴管D.烧杯8.倾倒液体时标签应向着手心,是因为()A.防止标签脱落B.防止渗出药品腐蚀标签C.便于观察D.防止药品腐蚀手心9.为保证安全,使用化学药品时一定要做到“
13、三不”,即“”、“”、“”。10.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里,用或来取用;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里,取用定量液体药品需用和。专题1走进化学的殿堂(复习课)【复习目标】1、加强学生对物质变化的判断能力。2、学会科学探究。3、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重要性的认识。【复习重难点】1、对物质变化的判断能力。2、加强对物质性质的认识。【复习时数】1课时【复习过程】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一、物质的变化。二、化学变化的特征。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有新的物质生成。三、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四、科学探究的步骤。【板书设计】专题1走进化学的殿堂(复习课)一、物质的变化。二、化学变化的特征。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有新的
14、物质生成。三、物质的性质。四、科学探究的步骤。【课后练习】课本P252、3、5、6专题2空气和水单元1多组分的空气【学习目标】1、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2、掌握空气的成分。3、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4、了解氮气的性质。5、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和方法。【学习重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学习时数】2课时第1课时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演示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略)现象:(略)【思考】: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学生评价】:(略)【师生小结】:结论:(1)、在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氮气约占45。点燃(
15、2)、PO2P2O5【交流讨论】: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时,对药品的选用有何要求?【师生小结】: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时,对药品的选用要求是:药品燃烧后的产物只能是固体,而不能是气体,只能与氧气反应。常用的药品是红磷。但比如像木炭、蜡烛、硫这三种物质燃烧后有其它气体生成,因此不能用来做该实验。镁条燃烧后的产物虽然是固体,但它不但与氧气反应,还与氮气反应,所以不用镁条来做该实验。【交流讨论】: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时,有时水面上升不到15的原因是什么?【师生小结】:1、装置气密性不好;2、药品的量不足;3、红磷不纯,含有杂质,杂质燃烧生成其它气体;4、集气瓶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16、2.空气成分(按体积计)。【自学课本、讨论】:空气的成分是怎样的?【学生点评】:空气成分(按体积计)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二、氮气(N2)【提出问题】:从上面的实验,可以得出氮气有何性质?【学生思考】:(略)【学生评价】:1、氮气的物理性质:(略)2、氮气的化学性质:(略)【提出问题】:氮气的用途有哪些?(引到学生自学课本P25,交流讨论)【学生点评】:3、氮气的用途:(略)【板书设计】单元1多组分的空气第1课时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2.空气成分(按体积计)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
17、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二、氮气(N2)1、氮气的物理性质。2、氮气的化学性质。3、氮气的用途。【尝试练习】1.教材2-1图为探究空气中氧的含量的装置图。(1)实验前要检查。(2)红磷燃烧,你观察到的现象是;化学反应的方程式:。(3)打开弹簧夹,观察到,说明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4)通过此实验还可得出集气瓶内剩余气体(即氮气)物理性质:a,b。化学性质:a,b。总之,说明氮气在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不活泼。2.下列物质能用于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是()A.木炭B.硫磺C.红磷D.铁丝第2课时【复习提问】1、在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时,操作
18、步骤、实验现象、结论是怎样的?2、药品的选择有何要求?3、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时,有时水面上升不到15的原因是什么?【学习新知】三、纯净物和混合物1、纯净物。【学生自学】:(略)【师生交流】:(略)2、混合物。【学生自学】:(略)【师生交流】:(略)【随堂练习】每小组列举4例纯净物和混合物的例子四、稀有气体。【提出问题】:稀有气体有哪些?有何用途?【学生自学】:P30五、氩的发现。【学生自学】:P31【提出问题】通过对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点?【学生自评】:“略”【板书设计】单元1多组分的空气第2课时三、纯净物和混合物1、纯净物。2、混合物。四、稀有气体。五、氩的发现。【练习】:课本
19、P32单元2氧气【学习目标】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3、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4、理解氧化反应、化合反应、缓慢氧化等概念。5、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思想分析问题。【学习重难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学习时数】3课时第1课时一、氧气的物理性质。【提出问题】:根据同学们已有的生活经验,说一说氧气有何物理性质?【学生交流讨论】:(略)【师生点评】: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学生自学】:P35倒数第2自然段。二、氧气的化学性质。【观察实验】:木炭、硫、磷、铁丝、镁、铝、石蜡分别在空气中和氧气瓶中燃烧的试验。【交流讨论
20、】:木炭、硫、磷、铁丝分别在空气中和氧气瓶中燃烧的现象有哪些?【师生点评】:(略)【学生思考】:木炭、硫、磷、铁丝分别在空气中和氧气瓶中燃烧的结论是什么?CO2CO2点燃【学生点评】:结论:FeO2Fe304点燃PO2P2O5点燃SO2SO2点燃点燃Al+O2Al2O3点燃Mg+O2MgO点燃石蜡+O2CO2+H2O【引导学生自学】:P34-35【师生点评】:(略)三、化学反应的类型。【提出问题】:通过木炭、硫、磷、铁丝分别在空气中和氧气瓶中燃烧的结论,说一说怎样理解氧化反应、化合反应、缓慢氧化?【学生分析讨论】:(略)【教师点评】:氧化反应:(略)化合反应:(略)缓慢氧化:(略)四、氧气的用
21、途。【提出问题】:氧气有何用途?【学生自学、讨论】P37-38【学生自评】:氧气的用途:1.支持燃烧2.供给呼吸【请你尝试】1.下列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是()木炭;红磷;硫磺;铁丝;铝箔A.B.C.D.2.下列实验需在瓶底放适量水和垫上一层薄砂的是()A.木炭B.铁丝C.硫磺D.红磷3.下列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点燃A.Mg+O2MgO点燃B.Fe+O2Fe3O4点燃C.P+O2P2O5点燃D.石蜡+O2H2O+CO24.物质都有两面性,即有益和有害。请你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各举一例氧气对人类有益和有害的实例。对人类有益的实例是:;对人类有害的实例是:。5.请你举例说明“氧气绝不溶于水”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上册 化学 教学 案全册 学习 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