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湖南省衡阳市2022年高三语文毕业班联考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
《[全]湖南省衡阳市2022年高三语文毕业班联考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湖南省衡阳市2022年高三语文毕业班联考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湖南省衡阳市2022年高三语文毕业班联考模拟试题(解析版)注意事项:1 .本试题卷共4道大题,23道小题,共8页。时量150分钟,满分 150 分。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 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科目。3 .考生作答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作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 答题无效。考生在答题卡上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题。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5 .本试题卷共8页。如缺页,考生须声明,否则后果自负。一、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至少在春秋战国,中国就已经
2、确立了以农耕为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并 逐步形成了精耕细作技术体系,这个体系的起点应该是如何把握农时。 种植需要确定合适的时间才会有好的收获,它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需 要各种自然因素配合。古人认识到这一点,所以才有“天人合一与三 才(指天、地、人)思想的形成。任何抽象的哲学理念都要有具体的操作措施才能实现其价值。如何在农 业生产过程中把握农时,实现天人合一,并获得好的收成呢?我们的祖 先利用二十四节气掌握农时,加上北方耕、耙、檐(南方的耕、耙、秒) 三者配套的抗旱保墙体系,再辅以中耕除草的技术,以少量土地养活众 多人口,构筑了一条通往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路径。可以说, 深厚的农耕基因决定了
3、中国古代的文明类型,它促成了天人合一哲学的 产生,进而孕育了二十四节气概念和抗旱保墙体系,构成了古代的精耕 细作技术体系。所以说,二十四节气就是合理利用农时的典范,是当时 发达的农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如今的中国农业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引进了西欧农业模式,加入了许多 工业化要素。其中化肥与农药在作出贡献的同时,存在诸多难以回避的 问题,比如耕地质量下降,黑土层变薄,土壤酸化,耕作层变浅等。环 境污染的现象日益突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生态系 统退化明显,建设生态保育型农业的任务更加困难。二十四节气这一体 系依然没有过时,这是因为不管农业生产如何发达,基础的原理不会变 化,即依赖自然而生
4、产。人们依然要遵循自古而有的尊重自然而非征服 自然的知识体系,指导种植、养殖等生产的各个过程,找到可持续发展 的和谐生产方式。二十四节气理念正以新的形式服务于中国当代农业。 传承二十四节气还可以对美丽乡村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不管工业化的 程度有多高,乡村依然会是中国社会的最大板块,乡村的和谐依然要与 工业化进程并行不悖。城乡之间的互动应该是双向的、良性的,不能因 为工业化而让乡村失去了它应有的韵味。二十四节气时刻提醒人们,城 市不能离开乡村。通过熟悉二十四节气,生活在都市的人们能够了解乡 村,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中国在未来将越来越多地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心,二十四节气如同中国文 化
5、的一张核心名片,有利于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当中国人提出一 带一路”的构想时,西方一些国家很不适应,认为这是中国试图主导世 界的行为。实际上,中国的文化基因是以二十四节气为代表的和谐理念, 不是征服理念,一带一路是用玉帛替代干戈的最好形式之一。在世 界文明史的视野中,二十四节气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知识体系,只有在中 华文明的和谐模式中才能产生。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 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人 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实际上是无意间送给中国人的大礼。我 们应该很好地使用这个名片,排除干扰,推动全球基础设施建设,为整
6、个人类谋福祉。(摘自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员徐旺生二十四节气在中国产生的原因及 现实意义,有删改) 材料二: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现了国际社会对 保护传统知识与实践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也意味着对这一优秀文 化遗产的认可和对中国承担保护职责的信任。这就要求我国积极动员各 种社会力量,有序推动二十四节气的各项保护工作。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 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 生产实践,是古代天文学和农学同步发达的结晶。其中蕴含的尊重自然、 效法自然、爱护自然、利用自然、扶助自然的天人合一思想,更是中国 文化
7、的精髓。二十四节气本来是大众的生产生活日用文化,始于西周,于春秋战国基 本定型,于西汉完成记载。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体制-郡县制度为其推 广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古人立国,以测天为急察悬象之运行, 示人民以法守,通过官方推行,二十四节气才被普遍用于指导国计民 生。2000多年以来,二十四节气既是国家行政的时间准绳,也是农业 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的风向标。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让二十四节气扎根人心,回归生产生活日用,才 是真正的保护与传承。一直以来,全国各地、各民族的人们不仅传承着 二十四节气内在的中华文明的宇宙观和核心价值理念,而且对二十四节 气进行了因地制宜、因俗制宜的创造性利用,形成了丰富的
8、物质文化和 精神文化-既有国家祭典,又有生产仪式和习俗活动,还有谚语、歌谣、 传说、诗词、工艺品、书画等文艺作品。二十四节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成功,有助于激起国人继承传统文化 的热情,增强文化自信。另一方面,也会进一步增强外国人士了解中华 文化的兴趣,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选自人民网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意蕴,有删改,作者张勃系北京联 合大学研究员)【链接材料】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这一天恰逢中国传统的立春节气。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标志冬天结束,春天开始。随着二十四节气倒 计时,冬奥会开幕式缓缓开启。从雨水开始,至立春结束,一幅幅节气 的美丽画面对应着中国古典诗词或谚语,将中国元素与
9、冬奥会完美融合, 惊艳了世界。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春秋战国,中国就已经确立了以农耕为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逐步 形成了以把握农时为第一步的精耕细作技术体系。B.在利用二十四节气进行耕作的生产实践过程中,中国古代的重农思想 逐渐形成,“天人合一哲学与三才”思想由此产生。C.西欧农业模式的产物-农药与化肥的副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对环境 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不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D.利用好二十四节气这张文化名片,落实二十四节气的保护与传承,有 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整个人类谋福祉。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们应传承二十四节
10、气所包含的理念,更多地利用传统有机肥料,建 立新型生态农业模式,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种养结合,循环利用。B.二十四节气是天文与农学两方面知识高度配合的体系,只能在中华文 明的和谐模式中产生,是中华文明体在早期优于其他文明体的证明。C.长期以来,二十四节气被全国各地采用,为多民族共享,各族人民通 过创造性利用二十四节气,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宇宙观和核心价值理念。 D.只有采取更加有组织、有计划的措施,使二十四节气扎根人心,回归 日常农业生产,才是真正的保护与传承,才能保障国计民生。3,下列选项不能支持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早在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初期,中国就已经出现了农业。B.吕氏春秋
11、审时有言: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 天也。C.游牧文明的发展仅需要了解四季这种较粗的时序概念,没有细分节气 的需求。D.壮族霜降节、苗族赶秋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 录。4 .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二十四节气产生于中国古代的原因。(4 分)5 .张艺谋总导演以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拉开了北京冬奥会的序幕。请你 根据材料,从文化的角度,结合你对冬奥会的认识,谈谈自己对这一设 计的意图的理解。(6分)(二)现代文阅读11(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 9题。化雪的日子巴金初春的微风吹拂着我的乱发,山脚下雪开始融化了。化雪的日子是很冷的,但是好几天不曾露脸的太阳
12、在天空出现了。我披 上大衣沐着阳光走下山去。我因为神经衰弱,受不了城市的喧嚣,两个月前便搬到山上来。在这没 有一点波涛的安静的山居中,我的身体渐渐地好起来了。身体一好,精神也跟着好起来。心里很高兴。我觉得心里充满了爰:我 爱太阳,爰雪,爰风,爱山,我爰着一切。充满了这种爰,我披上大衣踏着雪沐着阳光走下山去。我走了一半的路程,刚刚在一所别墅门前转了弯,便看见一个中国女人 迎面走来。我一眼就认识她,站住叫了一声景芳。我知道她是上山 来找我的。她跑得气咻咻的,脸上发红。她一把抓住我苦恼地说:我实在受不下 去了。我看她这样子,听她这口气,不用问便知道她又跟她丈夫吵架了。我想 我又得花费半天工夫去劝她。
13、什么事情?是不是又吵了架?她点点头。什么事情?她看我一眼,头靠在沙发背上,两手托着头,自言自语 地说下去:老实说,没有什么事情。我自己不知道应该怎样做。我想 我们这样住下去是不行的。我们也许应该分开。兹生,你一定给我想个办法。我没有勇气再跟他一起住下去了。她 求助般地对我说。“我问你究竟还爱不爱他?我想了半天才想到这句话,我这时候只希 望他们两个能够和好起来。我爰他。她略略停顿一下便肯定地回答道。这个回答颇使我高兴。我以为问题不难解决了。我直截了当地说:那 么你还说什么分开的话?你既然爰他,那么一切都不成问题了。 不久伯和的顽长的影子就在我的窗前出现了。他进了房间,便走到他妻 子面前。在沙发的
14、靠手上坐上,爱抚地摩她的肩头,低声在她耳边说:景芳,回去吧。我们回去吧。不要在这里打扰兹生了。这一次又是我不好。他站起 来轻轻地拉她的膀子,一面埋下头在她的耳边说话。我祝福他们,把他们送走了。心里想,在这次的和解以后,他们夫妇总 可以过五天安静的日子吧。但是就在这天晚上伯和一个人忽然跑到我这里来。我去给他开了门。他的一张脸冻得通红。他转身在房里走了两步,忽然猛扑似的跑到我身 边,抓住我的左膀,烦躁地说:兹生,你帮助我!什么事情?告诉我。我吃惊地问。兹生,我不能够支持下去了。你说,你说应该怎么办!我对景芳伯和,你不应该这样折磨景芳。她至今还爰你。你为什么老是跟她吵 架?你说让她一点儿也是应该的。
15、况且她的脾气并不坏。你不了解我们的情形。那么是谁的错?难道还是她的错?那自然是我的错,我也承认。她没有一点错。这答语虽然是我意料 不到的,但是我却高兴听它。我想抓住这一点,我就可以解决他们的争 端了。我便追问下去:你究竟为什么一定要那样做?你既然知道自己 错了,难道就不可以从此改过来?”兹生,相信我,我说的全是真话。他开始申诉般地说,我的确爰 过景芳,到现在还爰她。我也知道她还在爰我。然而-他停了停,沉 思般地过了片刻,这时候他把一只手压在额上。我也注意他的前额。我 看见他额上已经挂满汗珠了。然而我不愿意再爱她了。他突然放下手急转直下地说,态度是很坚 决的,仿佛爰给他带来了很大的痛苦。爰是很痛
16、苦的。从前她也曾使 我快乐使我勇敢。然而那些日子已经过去了。你知道我的思想变了我有了新的信仰,我不能够再像从前那样地过日子。我要走一条跟从 前相反的新路,所以我要毁弃从前的生活。他像朗诵T殳说着这些话,可是我依旧不能够了解。他继续说下去:然 而她却不能够往前走了。她不赞成我的主张。她要过从前的生活。这也 许不是她的错。然而她却使我也留恋从前的生活。她爰我,她却不 了解我的思想,她甚至反对它。现在是她使我苦恼,使我迟疑了。我最后想到一个办法。我想只有让她离开我。于是我故意把自己变成 一个残酷无情的人,常常无缘无故地跟她争吵,这只是为了使她渐渐地 对我失望,对我冷淡,使她不再爰我,使她恨我这番话来
17、得很突然,很可怕,我从前完全不知道。但是现在我却更同情 景芳而更不了解他了。我甚至觉得他的举动太不近人情,我便带了点气 愤地说:她的意思是对的。这是她的权利,你不能够强迫她。 这一下又使他突然沉下脸来。他颓丧地落在沙发里埋下头坐了半晌。于 是他站起来,失望地说:我走了。便拿起大衣披在身上开门走了。 我的神经受到这些刺激以后身体又坏下去。我在家里躺了十几天不能够 出门。等我病好拄着手杖下山的时候,已经是晴朗的仲春天气了。伯和夫妇并不曾来看过我的病。在我的病快好的时候,我接到他们两个 署名的一封信,是从马赛寄发的,说他们已经买了船票,就要动身回国 了。1934年秋,上海(有删节)6 .下列对小说相
18、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中我的身体时好时坏,都与调解伯和、景芳夫妇之间的矛盾 有关系。B.虽然夫妇常常吵架,以致景芳产生了要离用白和的想法,但是她仍然 爱着他。C.伯和是一个青年留学生,他追求进步,有了新的信仰,不愿为个人感 情所累。D伯和夫妇最后写信给我告知他们动身回国了,说明他们之间的矛 盾已经解决。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写景芳、伯和夫妻吵架,先后到我这里寻求帮助,情节一前 一后,有略有详,有舒缓有激烈,最后在伯和的倾诉中点明吵架的根本 原因。8 .全文略写景芳,我下山在别墅门前转了弯便遇见了她,接下来寥 寥几笔,就刻画了她的外
19、貌、神态、动作、心理、语言,人物形象栩栩 如生。C.文中伯和向我倾诉,几个然而”引出对内心世界的大段表述, 跌宕起伏,缠绵婉转,却又清晰坚定,把伯和的复杂情感与痛苦根源表 露无遗。D.有人评论巴金的文笔,”是用心血和胆汁浸润过的燃烧着激情的炽火, 本篇小说也符合这个特点,酣畅、激越而富有诗意,使人深受感染。8 .请简要分析小说中我这一人物形象。(4分)9 .小说以化雪的日子”作为标题,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文本简 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 14题。宣德三年二月,上御文华殿,谕侍臣曰:治民有本末,制田里,设学 校
20、,本也。不幸而有愚顽者,然后刑之。然观肉刑,则过于惨。侍臣 日:古人用肉刑,则人人自爰而重犯法。至汉文帝除之,自是人轻冒 法。上曰:古人教民之道周备,故犯法者少,后世教民之道不至, 故犯法者多,未必系肉刑之存否。隋、唐以后,以笞杖徒流死为五刑, 亦良法也。汉文除肉刑,唐太宗观明堂针灸图,禁鞭背,皆后世仁 政。汉、唐享国长久,有以哉!六月,谕朝臣:贪浊奈何?杨士 奇对曰:贪风始永乐末,今更甚。上问:何如?对日:太宗 自十五六年,数疾不视朝,扈从之臣,请托贿赂,公行无忌。杨荣曰:当是时,惟方宾有贪名。上即顾荣问:今日贪者谁甚?对曰: 莫甚刘观。士奇曰:风宪所以肃百僚。宪长如此,则不肖御史皆效之。御
21、史奉巡四方,则不肖有司皆效之上叹息日:除恶务本, 顾观去,谁代观者? 士奇曰:通政使顾佐廉公有成。荣日:佐 为京尹,能禁防下吏,政清弊革。上喜曰:顾佐乃能如是!阅数 月,乃命观巡阅河道,而以佐代之,寻下观狱。四年秋七月,户部上户 口登耗之数,上日:隋文帝户口繁殖,自汉以来,皆莫能及。议者以 当时必有良法,享国不永,故无传焉。此未必然。太法存乎人理财国之 大务汉唐初政立法未尝不善而子孙力役繁兴费用无度天下不能不调弊。 隋文克勤克俭,足致富庶,岂徒以其法哉?大抵人君恭俭,则生齿日繁, 财赋自然充足五年春正月,吏部奏选辟。上日:省辟,安民之道。唐、虞建官惟百,夏、商官倍、秦、汉以下、设官益多,何也?
22、”侍臣 对日:时不同也。上日:唐、虞、三代,事简民淳,不可比拟。 唐太宗定内外官七百三十员,去古未远,亦可为法。侍臣对日:然 必君心清,则事简;事简,则官可省;官省,则民安矣。若政务庞杂, 小人幸进,则冗食者多。上嘉纳之。(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有删改)赞日:即位以后,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美,阔阎乐 业。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节选自明史本纪九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夫法存乎人/理财/国之大务/汉唐初政立/法未尝不善/而子孙 力役/繁兴费/用无度/天下不能不凋弊B.夫法存乎人理/财/国之大务/汉唐初政立/法未
23、尝不善/而子孙 力役/繁兴费/用无度/天下不能不凋弊C.夫法存乎人/理财/国之大务/汉唐初政/立法未尝不善/而子孙 力役繁兴/费用无度/天下不能不凋弊D.夫法存乎人理/财/国之大务/汉唐初政/立法未尝不善/而子孙 力役繁兴/费用无度/天下不能不凋弊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庙号,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第二代帝王的庙 号多为太宗,如唐太宗、宋太宗。文中的太宗指明太宗永乐帝。B.吏部,古代主管官员的官署,隋唐、五代时被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 长官称为吏部尚书,掌管天下文武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 动等事务。C.三代,是对中国历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省 衡阳市 2022 年高 语文 毕业班 联考 模拟 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