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张卫东复习过程.doc
《主编:张卫东复习过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编:张卫东复习过程.doc(6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主编:张卫东-主编:张卫东副主编:刘耀东编辑:吴光辉徐亮史汉钧地址:北京朝阳区垂杨柳北里十四楼一门十五室邮编:100022【曲头】卷首语:看着本期的校样,心里很不是滋味。接连两期,纪念逝者的文章占了越来越大的比例;我们的良师益友这几个月走得实在是太早了,有的朋友看后调侃说:“八角鼓讯快成讣告了!”的确近期活跃在北京票房的老先生们的逝世,对于八角鼓艺术是巨大的损失。这是我们不愿看到或听到的信息。在我们哀悼纪念已逝前辈的同时,由衷地希望年轻一代的票友们能够加快学习的步伐,在尽量短的时间里尽量多地继承八角鼓艺
2、术;也希望老一代八角鼓票友们把尽量多的艺术财富传给后学之人。冬日已到,谨以一组描写冬景的传统岔曲奉上,为读者们消去这冬日寒风!秋末冬初秋末冬初,霜打败竹。云屯雾聚罩茅屋,饮酒赏雪偎红炉。过板童儿报道好大雪,望长空似那柳絮飞扬卧牛无停住,慌得我提笔错绘九九图。冬冷难言冬冷难言,暖阁高谈。命童儿八角鼓讯2000年12月第十三期开窗赏雪望川前,见一人踏雪归来似浩然。过板我这里抬手高言把友人唤,问尊兄前山可是梅卧牛梅花院,去到那雪梅之处访良贤。冬景可爱冬景可爱,寒气侵怀。掩柴扉欲往前村把故友拜,迎面见邻翁策杖踏雪来。过板同携手,入茅屋,童儿偎火,将酒筛,赏梅花畅饮开怀卧牛逍遥自在。醉醺醺,携手同观竹篱
3、外,见鹅毛片片似剪裁,梨花朵朵空中舞,真乃是山川宇宙一色白。冬景可爱冬景可爱,冬景儿难挨。天风吹送瑞木花开,竹径松窗都似粉埋。过板拥炉独坐,见院落门开,赏雪吟佳句,观花骋雅怀。乐陶然欲觅香醪卧牛问奚童何在,忙取杖头钱、玉壶将春买。童儿出户值邻叟他说道,访友消寒我载酒来。【数唱】同心同悦众口同声记北京曲艺票友二次赴津交流演出盛况金秋曲艺沙龙应天津名流茶馆邀请,于9月24日组织北京曲艺票友第二次赴天津交流演出鼓曲专场。在天津广大曲艺爱好者和曲艺同仁热情支持下盛况空前,演出获得成功。这一次是继1999年4月首次交流演出之后第二次赴津交流演出。为了向天津广大观众汇报、展示北京曲艺票界的状况,这一次组织
4、了老、中、青、少不同年龄的票友和京津两地观众特别喜爱的曲种、曲目进行了交流演出。参加这次演出的票友有:高家兰、胡全琛、李燕生、律宁、王兰凤、唐柯、徐亮、孙庆玲、翟静婉。还邀请了刘淑一(花莲宝)、王珍老师友情助演。赵玉明老师仍为艺术指导。参加演出的最长者为高家兰老师,75岁高龄,最年轻的是翟静婉同学年方14岁。这次参加演出的同志不论年龄大小、资历深浅,都积极、认真地做了准备,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最拿手的曲目贡献给观众,受到了天津观众的欢迎,博得了好评,每个节目的演出都获得成功。天津的广大曲艺爱好者,最爱曲艺,最懂曲艺,也最支持曲艺。这次演出的成功,主要得力于广大观众的热情支持。演出前的海报一经贴
5、出,广大观众就盼望观看这场演出。演出的当日,上午9点多钟剧场门外就堆满观众等座。中午不到1点,场内就座无虚席了。凡是能加座的地方都加满了座位。到演出开始后还陆续来人,使得不少观众不得不站在门外、楼道“听大鼓”。场内的热情情景更是难以描述。随着每个节目上下,场内的掌声、叫好场不绝于耳。很多观众伴着每个节目,用手击节、小声吟唱,台上台下交融一体,真的体现出“同心同悦,众口同声”的情景,实在感人。热心观众还以赠送花篮的形式鼓励演员的演出。整场演出共得到观众花篮26个。在天津观众热情好客的支持下,每个演员都发挥了最好水平,取得了最佳效果。这里应该特别提出的是,天津曲艺界、票界对这次演出给予了大力支持和
6、帮助。著名梅花大鼓演员张雅琴同志为这次演出做了很多工作,并再次应邀主持了这次演出。现任天津市曲协秘书长张志宽同志到场对北京曲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曲艺名家张伯杨、李迫鹏、周文茹、杨凤杰、赵桐光、刘秀梅、杨芸和张帼英等同志到场祝贺观看演出并为每位演员都献了鲜花。张秋萍、杨雅琴、马慕荣同志因演出不能亲临,也送来鲜花和花篮表示祝贺。花五宝老师因故不能亲临,派女儿和弟子赵锡佐、王莹代表她到场祝贺。特别是周文茹老师身患重病,行动极不方便,让弟子张喜荣搀扶着到场观看演出并登台亲自为刘淑一老师献花。此外,由张伯扬老师撰文,李迫鹏老师书写的:“金秋沙龙公演津地,名票荟萃少长咸集,高雅艺
7、术深厚造诣,俚语为贺观摩学习”大条幅悬挂剧场,为演出增加了光辉。这次赴津交流演出能取得圆满成功,除进行了精心策划,精细的组织工作外,全体同志们的团结一致,通力合作,为演出的成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是一项重要的原因。参加演出的全体同志不分年龄、不争场次、克服各种困难,一切服从演出。唐柯、翟静婉都是在校生,平时功课都比较紧张,尤其是翟静婉同学刚上初中,课程多、压力大。她在努力完成作业的同时,为这次演出挤出一切时间练习曲目,保证了学习、演出两不误。徐亮同志也是大学在校生,本来没安排他参加演出,但有一人因故不能参加演出,想请徐亮补场。徐亮同志二话不说,以救场如救火的精神参加了演出。特别应该提到的是老艺术家
8、刘淑一和赵玉明老师,在去天津演出的前两天都发生一些意外。刘淑一老师外出时不慎跌了一跤,胳膊、腿都摔肿,左脸也摔青。这么大年纪的人,摔得这么重,无论如何也不能参加演出了,但刘老师考虑到演出的整体利益,毅然忍着伤痛参加了演出。赵玉明老师的爱人也是在演出的前两天因病住了院,需要家人护理。赵老师考虑再三,自己如果不去,外孙女静婉也不能去,对演出实在有影响。就毅然决定让女儿替自己护理病人,带着外孙女参加了演出,演完后即刻返回了北京。两位老艺术家的艺德和敬业精神实在值得很好地学习,她们的行动为这次演出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刘焕荣撰稿金秋津门赏“金秋”9月24日,时值金秋,天津名流茶馆高朋满座,胜友如云。北京
9、金秋曲艺沙龙再次在津举行了北京曲艺票友专场演出。笔者有幸,承蒙北京曲友们错爱,作为特邀嘉宾,美美地有了一番艺术享受,真可谓:金秋津门赏“金秋”!回归茅舍,夜难成寐。曲友们的音容笑貌翩然在目,金石之声犹然于耳,余音绕梁,何止三日。感慨良多,一吐为快。整场演出给人的总的感受是水平高。您瞧剧场爆棚,不得不加座,走道几乎挤没了,还是不行,剧场的门关不住了,门外也坐满了人,楼道上还有许多站着的,自嘲地说:“听大鼓,听大鼓么”。真是就差卖“挂票”了!原因何在?因为去年北京的票友来天津演过一场获得巨大成功。这次来,天津曲迷们就都不愿意放弃这一难得的机会,演出中高潮迭起,掌声喝好声接连不断,响成一片,台上台下
10、水乳交融,简直不能用一个“火”字来形容,都“炸”了。把在座的天津票友“嫉妒”得肚子鼓鼓的,真恨自己不争气。演出水平高是实情,未免说之泛泛,具体说来我觉得整场演出有那么几个突出的特点:京味浓,曲种精,流派多,曲目丰。全场共使11块活,除了1块京东,就全属于诞生于北京的,京津两地公认的,拥有演员和观众最多的京韵、梅花、单弦这三大曲种了。曲种不多,但流派纷呈,仅从曲种上看就称得起京味浓烈,从演出我们更能嗅出这京味的馥郁芬芳。比如快书中“醒子”的运用,单弦鲁达除霸、河伯娶妇是天津舞台上少见的。几个返场岔曲,不要说在天津的舞台上,就是在天津的票房里,也难听到。老弦师李家康在弹湖广调时的接腔伴唱,老观众听
11、着有一种久违重逢的亲切感,年轻观众听着觉得挺新鲜。其实当初荣爷和于爷这二位老搭档就是这么使的。有好多并不坏的东西都让我们丢了,现在是怎么省事儿怎么来,很多牌子的优美拖腔都免了,什么时候倒推船光唱字,不使腔那才叫万事大吉了。另外,有的段子也不同于天津流行的使法,不再一一叙述。少长咸“宜”,老当益壮,后生可畏。金秋曲艺沙龙广聚人才,老、中、青、少四世同堂。上至75岁高龄(高家兰先生)小至二七学童(小翟静婉)这回是全来了。上次来最年轻的是律宁,这次年轻人来了四位。像胡全琛女士、李燕生先生等都算中年吧,真个是“呼啦啦来到天津卫,个顶个的逞豪强”。花莲宝老师的演唱在剧场中掀起了第三个高潮。因花老在天津早
12、就有知名度,后来去了东北,回到北京后,也没怎么到天津来,久违了的老观众们争相一睹花老的丰采。老先生“铺纲”说:“年纪大了,嗓子气力都不行了。”您别实心眼,真信,怹那是客气,人家使的哪块活呀?悲秋哇,多大的活呀!一落儿没码,高成低就,神完气足。一个大怯何歌来行云流水,一波三折,不服不行,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噢!您再看那观众,摇头晃脑的,点头咂嘴的,拍掌击节的,随声附和的,醉了,美了,疯了!因我坐在嘉宾席上,得看得听,感受自然深刻。我就担心高家兰老先生这场怎么接,干曲艺的都愿意攒底,这底是那么好攒的吗?临到老先生出场了,但见他款款而行,台步沉稳。左手夹好八角鼓,脸上不卑不亢,双眼炯炯有神,徐徐扫视全场
13、,随弦打鼓,剧场安静下来。我钦佩之情油然而生,老先生怎么那么压台呢,凭的是什么?可能有人会说姜是老的辣呀!有些道理。而我却要说主要的是老先生表现出来的大方家数,是满身的书卷气,也即是大家所说的“气质”。我还担心的是(都是“自作多情”),我去后台问候老先生时,得知老先生今天使河伯娶妇,我想干什么使皮儿这么厚的活?要得下菜来吗?事实证明,我又白担心了。坐在我旁边的人问我:“这老爷子唱得那么好,您知道他吗?”我告诉他:“北京名票,曾向多位名家学习,和张伯扬、李迫鹏等皆为同辈。”那人恍然大悟,点头说:“哦,怨不的呢!”胡全琛女士系出名门,其父为曲艺名家胡玉民,著名小生萧润德是她的爱人,但她在退休前却和
14、曲艺无缘退休后于95年,才在钱老家的票房学习曲艺演唱,正式跟孙书筠先生学京韵是在96年初,并于去年夏天得入孙氏门墙。胡女士有天赋的好嗓子,执着,苦学,才几年便有所造诣。一曲连环计歌来颇具乃师风范(这段本就是孙师的成名作、代表作)。其中“带腔”使得韵味十足。我和王兰凤女士认识是在4年前,那次是我和天津的十几位票友,应高家兰、娜欣等先生的邀请,到北京去走票,她看过我一场遇兄戏叔。从那起,不管是在天津、北京见了我总要叙谈叙谈。我了解,她从60年代学唱京东,但仅学了3个月就搁下了,只是近三四年来才又拾起来,我只听过她两次演唱,一次是去年在长寿园,再有就是这次,给我的感觉是大有长进。难能可贵的是女的唱京
15、东的可太少见了,何况又是唱得那么有板、有眼、有滋、有味。李燕生先生多才多艺,能唱梅花、唱单弦、还会弹三弦。“金秋”两次来津演出,都有他的活。上次是梅花探病这次是思亲,返场岔曲八哥戏耍)。李先生宗金派,歌来黄钟大吕,很有神韵,他的演唱受到观众热烈欢迎。翟静婉这个小姑娘,今年才14岁,是赵玉明先生的外孙女,别看人小水平可不低,就是她掀起演出的第一个高潮。白派京韵探晴雯因观众们都耳熟能详,使起来就更不容易。而小静婉,让观众们认了可,点了头,一句一起尖儿,一落儿一叫好儿,现场气氛太热烈了。她嗓音清亮,口齿清楚,板槽磁实,模拟人物,惟妙惟肖,演唱作派倒像是个“老”演员。我尤其爱看的是,一曲歌罢,左手板往
16、鼓上那么一拍,右手键子往鼓上那么一搭,双肩微耸,鞠躬谢场,含着那么一点稚气,透着那么一点俏皮,又显得那么老到。“小荷才露尖尖角”再接再厉,定前途无量!唐柯的演出掀起了第二个高潮。唐柯从97年底才开始跟种玉杰学唱京韵,满打满算,不到3年,一段截江那么吃功夫的活,让他使得这么好。他鼓打得好,韵味好,嗓音横竖兼备,刀枪架也有,不必多说。单凭唐柯唱罢,赵桐光上台向观众说了一句:“就仨字儿,比我强!”这件事就足以说明问题了,赵桐光的话固然是有些过誉和自谦。但后生可畏,直逼其项背,却是一点不假的。律宁家学渊博,是名家朱少亭的外孙。李迫鹏先生的入室弟子,并在京主持群贤共乐曲艺票房。上次他来使的是褚遂良,这次
17、使的是快书汜水关。如今使快书的极少,因为快书武的多,文的少(像草船借箭),而武的里面,无论是长靠还是短打,不但要求在唱上一气呵成,还要求“身上有”。律宁贤弟得李师真传,唱作俱佳。还有几位演员也都各有千秋,限于篇幅就不一一的说了,有欠周到,望乞恕罪。整台演出台风正,文化气息浓;层次高,也是一个显著特点。京津两地弦师的友好合作也不可埋没。剧场外又是一个热烈的场面。楼道内,天津专业的职业剧团的演员们和票友们和北京的朋友们在一起畅叙友情,切磋技艺。整个名流茶馆洋溢着节日气氛!金秋曲艺沙龙是北京几个颇具影响的曲艺票房之一。能搞出这么大的成绩千万别埋没了那些“不唱”的“票友”,像刘焕荣、郑克康先生等,还有
18、把舞台让给年轻人的刘富权、刘耀东、范淑玲先生等,没有他们后方、后台的辛苦,也难有前台的风光。最后,请允许我代表天津的曲友们用一首歌的歌名来结束此文何日君再来!天津曲友张权撰稿新时代曲艺之友票房开排为弘扬民族传统艺术,活跃首都群众文化生活,北京群众艺术馆开办了“新时代曲艺之友票房”。在广大曲艺爱好者的支持下,“新时代曲艺之友票房”取得初步进展。为了使曲艺事业日益兴旺,北京市群众艺术馆的领导与天津市曲艺主管部门多次协商,力争把曲艺票房办成京、津曲艺之友的一个交流窗口。在这里既能以曲会友,切磋技艺,也可共同协商、策划曲艺专场演出,使曲艺这一民族传统艺术在北京形成新的景观。为此在11月本馆特邀天津单弦
19、、时调演员梁淑华和京韵大鼓小演员、12岁的孔晓萌以及李建英、周德林、齐瑶等乐师参加京津曲艺交流演出。曲艺观众能在北京群众艺术馆不仅看到北京的曲艺节目,同时也能欣赏到天津曲艺名家的优秀节目。北京群众艺术馆的曲艺之友票房定於每月的前三周活动三次,每周六下午2时至5时在多功能厅活动。地址在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内大街抄手胡同64号,可乘地铁、102、105、109、22、44、48、25、15路等公交车辆在宣武门下车即是。北京市群众艺术馆立纲撰稿【普天乐】开卷词曲:岔曲有种人张剑平先生遗作官爵显赫,巧取豪夺。不学无术少才无德,您若问骏马得骑高官得坐凭什么?凭什么?听我说。他有权术,玩儿花活。会抬轿子唱赞
20、歌,送厚礼,请大客。溜捧奉承敬,能忍又能磨。遇上事见景生情随机应变眼神儿活。过板善于那吹吹拍拍假戏真做,看风使舵察卧牛察颜观色。难能可贵的就是他有一个,死人能说活的三寸不烂舌。作於一九九一年夏圆了我爱曲艺的梦卓英我从6岁起就随父亲在西直门外的朝阳庵野茶馆听单弦。那时家父在农事试验场(今北京动物园)做会计,在他的同事中有能唱八角鼓的(可能是赵俊亭先生),得知他们在朝阳庵野茶馆过排玩儿票。说是票房,其实所谓的“房”,我还真没进去过。记得我是在院中土台下碎砖头砌的桌凳旁,吃着煮咸花生、煮木樨枣儿看的演唱。一般是夏秋季的星期天,中午饭后家父带着我和哥哥弟弟去听。兄弟中只有我爱听唱,他们兄弟二人却去茶馆
21、对面的大坟地草丛中逮蚂蚱、捉蛐蛐、捡草标。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中年人,白净脸儿穿一身白纺绸大褂儿,青缎子小圆口儿鞋,手中的八角鼓儿也是光彩夺目,两挂黄丝穗子。他唱的是根据聊斋黎氏改编的引狼入室,唱完后许多老头儿们喊着“好,再来一个。”那人又唱了一个小岔曲秋色凄凄;大家还不干,又唱了一个大实话;有人还要求唱,这时有人说累了,那人才拿了大白手帕擦汗笑着走下了土台儿。我没有注意伴奏的那位什么样儿,只是觉得那弦子和八角鼓配合的十分好听。家父是左嗓子五音不全,只是欣赏不能唱,可词儿记的很多。北京沦陷后,家父失业到外地谋生,后来在天津定居为商家当会计。我于17岁结婚,婆家都不喜欢曲艺。直到1949年天津解
22、放后,我父亲的生活提高了,接我回娘家时便带我到劝业场小梨园去听曲艺。先前,刘宝全、白云鹏、王佩臣我都听过,但尽管是名演员却总觉得少点什么,家父说缺的是“书卷气”。曹宝禄、谭凤元是在收音机里听的,原来吸引我的是单弦和八角鼓那“大珠小珠落玉盘般的韵律。那时没有电视只能听收音机,矿石的,有天线。我父亲来京也带我去听过曹宝禄先生的岔曲。那是唱完单弦挑帘裁衣以后唱了一个风雨归舟台下掌声如雷,下不了台啦,又唱了个反风雨归舟急风骤至,还唱了一个八怕才下了台。到今年夏天为止,半个多世纪了。退休后,侍奉赡养卧病10年的老父去世,两个儿子成家立业,三个孙子一个孙女还有孙媳。他们五位青年两位大专三位大本,没有一位懂
23、单弦岔曲的。儿子儿媳也不懂。我一闲下来就魂牵梦萦那70年前的朝阳庵票房演唱。当时北京连曲艺的盒带都买不到。1998年10月18日我去书店,有天津专卖曲艺盒带的摊点。我买了骆玉笙老老人的三盒磁带,重整山河待后生及剑阁闻铃等全在内了。还有白凤鸣、刘宝全的磁带,可惜年深日久,他们的录音已不是原来的声音了,还有阎秋霞的,也有梅花大鼓。可惜单弦只有挑帘裁衣,是天津演员唱的,还有刘秀梅、阚泽良等人唱的单弦。我要买的曹宝禄、谭凤元二位曲艺老前辈的单弦、岔曲反而没有。我是去年深秋搬到这城乡结合处来,临来时与38年的老邻居话别时大有“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谁知应该是“莫愁前路无知己”。由于颈椎压迫神经以致右下肢
24、阵发性疼痛,行走不便更没有机会看单弦八角鼓了。可是做梦也没想到,我居然在我家楼下的红领巾公园遇到了魏鸿仁贤伉俪。整个冬天每天见面总是含笑点头招呼。酷夏傍晚,我和我老伴坐在楼下铁栅栏东侧纳凉,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回头,魏老和夫人在铁栅栏西侧纳凉,由于我们都行动不便,索性就隔着铁窗(铁栅栏)简直是挨肩而坐,这下聊起来了。我不由得谈起我渴望看到八角鼓岔曲,电视台曲苑杂谈中不演单弦八角鼓。那优美的弦子声配上八角鼓的弹打,更是铿锵动听,八角鼓下的流苏飘荡得太美了。魏老听后,笑了笑说:“我也是个曲艺迷”。原来他不仅是一位著名厨师而且还是老一辈单弦八角鼓名票,他曾结合自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主编 张卫东 复习 过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