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向21 概括分析文章内容-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地区)(解析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考向21 概括分析文章内容-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地区)(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向21 概括分析文章内容-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地区)(解析版).docx(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考向21概括分析文章内容1. (2022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日:“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 ”孟尝 君日:“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日:“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孟尝 君之赵,谓赵王日:“文愿借兵以救魏! ”赵王日:“寡人不能。”孟尝君日:“夫敢借兵 者,以忠王也。”王日:“可得闻乎? ”孟尝君日:“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 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 蔽也,今赵不救魏,魏献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
2、且岁死矣,此文之 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又北见燕王日:”今秦且攻魏,愿 大王之救之! 燕王日:“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日: “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 乎? ”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日:“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 有大变也。”王日:“大变可得闻乎? ”日:“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 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 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 ”燕王 日
3、:“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魏王大说日:“君得 燕、赵之兵甚众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请讲于魏。因归燕、赵之兵,而封田文。(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的耍概括。【答案】(1)对赵国,孟尝君表以忠心,以存魏的好处打动对方。(2)对燕国,孟尝君则是晓以利 害,以亡魏的弊端引起燕王的重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分析孟尝君游说赵王和燕王的语言,分析其中所用的技巧。如孟尝君游说赵王时先说“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苜先向赵王表示忠心,意思是说我向您 借兵是对您的忠心,之后分析魏国
4、存在对于赵国的价值,魏赵两国的军队势力没有太大悬殊, 而现在魏国的处境却不如赵国,是因为魏国是赵国西边的屏障,挡住了来自秦国的威胁,一 旦魏国灭掉,赵国就“与强秦为界“,由此可见魏国存在的价值,这是用存魏的好处来打动对方。如孟尝君游说燕王的时候说“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 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T里而 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孟尝君用魏国灭亡之后 给赵国带来的威胁引起燕王的重视,一旦魏国折节割地”,之后会集合四国之力来攻打燕国, 这是用亡魏的坏处“恫吓”燕王。参考译文:秦国将要
5、讨伐魏国。魏王听说,夜里去见孟芸君,告诉他说:“秦国将要进攻魏国了, 您替寡人谋划一下,怎么办? ”孟尝君说:“有诸侯援救,国家就可以保存下来。”魏王说: “寡人希望您能出行游说。”郑重地为孟尝君准备了百辆马车。孟尝君来到赵国,对赵王说: “我希望从赵国借些军队去救魏国。”赵王说:“寡人不能借。”孟尝君说:“我冒昧地借 兵的原因,是为了以此效忠大王啊。”赵王说:“可以说给我听听吗? 孟芸君说:“赵 国的军队并非比魏国的军队战斗力强,魏国的军队也并非比赵国的军队战斗力弱。然而赵国 的土地没有一年一年地受到威胁,百姓也没有年年遭到死亡的厄运;魏国的土地一年一年受 到威胁,百姓年年遭到死亡的厄运,为
6、什么?因为魏国在西面做了赵国的屏障。现在赵国不 援救魏,国,魏国同秦国欷血结盟,这样就如同赵国与强大的秦国相邻了,赵国土地也将年年 受到威胁,百姓也将一年一年地死去。这就是我忠于大王的表现。”赵王答应了,为魏国发 兵十万,战车三百辆。孟尝君又北上拜见了燕王,说:“现在秦国将要进攻魏国了,希望大 王救魏国。”燕王说:“我国已经连续两年收成不好,现在又要跋涉几千里去援助魏国,这 将怎么办呢? ”孟尝君说:“跋涉几千里去拯救别人,这将给国家带来好处。现在魏王出城 门盼望燕军,其他诸侯即使想跋涉几千里来帮助,可以做到吗? 燕王还是没有答应。孟尝 君说:“臣下献上好的计策给大王,大王却不采用臣下忠诚的计
7、策,我请求离开了,恐怕天 下将有大的变化了。”燕王说:“您说的大的变化,可以让我听听吗?”孟尝君说:“秦国 攻打魏国,然而燕国却不去援救魏国,魏国屈节割地,把国土的一半送给秦国,秦国一定会 撤兵。秦兵撤离魏国后,魏王倾韩国、魏国的全部军队,又西借秦国的军队,再依靠赵国的 军队,用四个国家的力量攻打燕国,大王将会得到什么好处呢?好处会自己跋涉几千里去帮 助人吗?好处会出燕国的南门而盼望援军吗?那么对于四国军队来说道路与乡里很近,补给 给养又很容易。大王还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燕王说:“您走吧,寡人听您的了。”于是为 孟尝君发兵八万,战车二百辆,跟从孟尝君(前往魏国)。魏王大喜,说:“您借燕国、赵
8、国 的军队多而且快。”秦王很害怕,割让土地同魏国讲和。魏国于是归还了燕国、赵国的军队 并且封赏了孟尝君。2. (2022新高考n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吴汉,字子颜,南阳人。韩鸿为使者,使持节,徇河北,人为言:“吴子颜,奇士也, 可与计事。”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上既破邯郸,诛王郎,召邓禹宿,夜语日: “吾欲北发幽州突骑,诸将谁可使者? ”禹日:“吴汉可。禹数与语,其人勇鸯有智谋,诸 将鲜能及者。”上于是以汉为大将军。汉遂斩幽州牧苗曾,上以禹为知人。吴汉与苏茂、周 建战,汉躬被甲持戟,告令诸部
9、将日:“闻鼓声皆大呼俱进,后至者斩。”遂鼓而进,贼兵 大破。北击清河长垣及平原五里贼,皆平之。吴汉伐蜀,分营于水南水北,北营战不利,乃衔枚引兵往合水南营,大破公孙述。吴汉 兵守成都,公孙述将延岑遗奇兵出吴汉兵后,袭击破汉,汉堕水,缘马尾得出。吴汉性忠厚, 笃于事上,自初从征伐,常在左右,上未安,则侧足屏息,上安然后退舍。兵有不利,军营 不完,汉常独缮菜其弓戟,阅其兵马,激扬吏土。上时令人视吴公何为,还言方作战攻具, 上常日:“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封汉广平侯。吴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 汉还,让之日:“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 ”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吴汉爵位 奉赐最尊重,然
10、但治宅,不起巷第。夫人先死,薄葬小坟,不作祠堂,恭俭如此。疾笃,车 驾亲临,问所欲言。对日:“臣愚无所识知,唯愿慎无赦而已。”病薨,奏谥日:“有司议 宜以为武。”诏特赐日忠侯。(节选自东观汉记卷十) 后汉书吴汉传用孔子的“刚毅木讷近仁一语来赞誉吴汉,请简要概述吴汉的刚毅与木 讷之处。【答案】刚毅之处:作战勇猛,连克强敌;败而不馁,激扬士气。木讷之处:缺乏文采,不善言辞。【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刚毅之处:“吴汉与苏茂、周建战,汉躬被甲持戟,告令诸部将日:闻鼓声皆大呼俱进,后 至者斩。遂鼓而进,贼兵大破”,吴汉与敌军作战时,亲自披甲持戟,命令将士们拼死杀敌, 最终大破敌军:“
11、吴汉伐蜀,分营于水南水北,北营战不利,乃衔枚引兵往合水南营,大破 公孙述“,北营作战不利,他带领将士们悄悄与南营汇合,最终打败公孙述。可概括出:作 战勇猛,连克强敌。“吴汉伐蜀,分营于水南水北,北营战不利,乃衔枚引兵往合水南营,大破公孙述“,作战不 利,并不气馁,想办法战胜敌人;”兵有不利,军营不完,汉常独缮桀其弓戟,阅其兵马, 激扬吏土“,交战失利,独立修缮武器,检阅士兵,激励将士。可概括出:作战不利时,败 而不馁,激励将士。木讷之处:”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说话缺少文采,仓促之间不能用言语表达清楚自己的意 思。可概括出:缺乏文采,不善言辞。参考译文:吴汉,字子颜,南阳郡宛县人。韩鸿做使者,
12、(光武帝)让他拿着旌节,巡视河北地界。 有人对韩鸿说:“吴子颜,是位奇异之人,可和他商议大事。”吴汉为人朴实、厚道,说话 缺少文采,仓促间不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邓禹和诸位将领多次举荐吴汉,多次被皇上召 见,这以后吴汉工作辛勤努力不离开衙署,光武帝也因为他是南阳人,逐渐与他亲近。光武 帝已经攻下了邯郸,诛杀了王朗,召见邓禹同宿,夜里跟他交谈说:“我想要向北派遣攻打 幽州的骑兵,各位将领谁能够胜任? ”邓禹说:“吴汉可以。我多次和他交谈,他这个人勇 敢凶猛有智慧谋略,各将领中少有能比得上的。”光武帝于是让吴汉担任大将军。吴汉于是 斩杀了幽州牧苗曾。光武帝于是认为邓禹能了解人。吴汉与苏茂、周建交战
13、,亲自披上铠甲 拿着戟,命令诸将说:“听到鼓声全部大呼前进,后退的斩。”于是击鼓进军,贼兵打败。 向北进攻清河长垣及平原五里的敌军,全部平定了他们。吴汉攻打蜀地,在水南水分开扎营,北营作战不利,于是让士兵伤枚前往汇合水南营, 大败公孙述。吴汉带兵驻守成都,公孙述率领延岑留下的奇兵出现在吴汉军队后面,袭击并 大败了吴汉,吴汉坠落水中,拽着马尾巴才得出上来。吴汉性格忠诚醇厚,做事忠实,自从 当初跟随光武帝征战以来,常常陪伴在光武帝左右,光武帝没有安睡,吴汉就侧立一旁屏息 侍奉,光武帝睡得踏实了他才后退去休息。交战出现不利,军营武器不完备,吴汉常常独自 修缮矫正弓弩,检阅那些兵马,激励将士。光武帝有
14、时派人看吴公在做什么,派出的人回来 说正在准备作战进攻的装备。刘秀于是叹息说:“吴汉比较令人满意,他隐然就是一个对国 家有举足轻足影响的人。”封吴汉为广平侯。吴汉曾经有一次出征,妻子儿女们在后方购置 田产。吴汉回来后,就责备她说:“军队在外面,官兵(费用)不足,为什么购买那么多田 产宅业呢!”于是尽数分给了兄弟和母亲、妻子的娘家人。吴汉爵位奉赐尊贵显要,然而只 修宅院,不起巷第。他的夫人先去世,只是简单下葬,修了一座小坟,没有盖祠堂,他就像 这样恭敬节俭。病重,皇帝亲自看视,问他还有什么话想说。吴汉回答说:“为臣愚昧而没 有什么见识,只希望陛下千万不要动辄大赦天下。”逝世后,有关部门上奏谥号说
15、:“有司 商议应该用武。光武帝下诏赐谥号为忠侯。3. (2021 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 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 下利乎?德彝对日:“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 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日:“然。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 养己之宗族乎! ”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上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日:“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
16、不 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史,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 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 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对目:“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 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 ”上善其言, 擢为侍御史。上患吏多受贼,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 裴矩谏日:“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入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 以德,齐之以礼。”上悦
17、,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日:“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 事皆然,何忧不治?”臣光日: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 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 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君主如同测影的表,大臣便似影子,表一动则影子随之而动。皇帝的品性 好恶影响着臣子的态度,司马光认为君主需要为人正直,因为臣子会效仿君主。目的是赞扬唐太宗善于纳谏,告诫君主注意自己的言行,要成为臣子的表率。【解析】
18、首先要解释“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资治通鉴是一部专为皇帝编撰的介绍历代 兴亡得失的作品,其创作目的就是告诫君主如何吸取历代教训,这为考生作答给出了提示。 司马光的评价源于上文对唐太宗三个善于纳谏的故事,说明君王要提升自己的道德和执政水 平,上行下效,成为臣子的表率,实现良好的君臣互动。参考译文:唐高祖显德九年秋天八月甲子这一天,唐太宗在东宫显德殿即位。起初,高祖想以加强 皇室宗族的力量来威镇天下,所以与皇帝同曾祖、同高祖的远房堂兄弟以及他们的儿子,即 使童孺幼子均封为王,达数十人。为此,太宗语气和缓地征求群臣的意见:“遍封皇族子弟 为王,对天下有利吗?封德彝回答道:“太上皇亲善厚待皇亲国
19、戚,大肆分封宗室,自东 西汉以来都没有如此之多。封给的爵位既高,又多赐给劳力仆役,这恐怕不能向天下人显示 自己的大公无私吧!”太宗说:“有道理。朕做天子,就是为了养护百姓,怎么可以劳顿百 姓来养护自己的宗族呢! 十一月,庚寅(初五),将宗室郡王降格为县公,只有功勋卓著 的几位不降。唐太宗和群臣讨论如何平息盗贼。有人请求用严格的法令来禁止,太宗面含嘲 笑着说:“百姓之所以成为盗贼,是因为赋税劳役繁重,官吏贪污,民众饥寒切身,所以才 不顾廉耻的。朕应当捐弃奢华,减少费用,轻徭薄赋,任用清廉的官员,让百姓衣食有余, 自然就不做盗贼了,哪里需要用重法! ”这样过了几年以后,天下太平,路不拾遗,外面的
20、大门都不用关闭,商旅之人可以在荒郊野外露宿都不用担心治安问题。太宗听说了景州录事 参军张玄素的名声,召见他询问政道,张玄素答道:“隋主喜欢自己把持所有事务,不愿意信任群臣,因此群臣恐惧,只知道受命奉行而已,没有敢违抗的。以一人的智慧决定天下事, 即使能够做到得失相半,犯的错误也已经很多了,加上君主被下面阿谀奉承所蒙蔽,不亡国 还等什么!陛下如果能够谨慎地选择群臣,将政事分别交付给他们,自己安坐在朝廷上考查 其成败而施以刑法或者赏赐,如果能够这样,何必担心天下治理不好呢?太宗认为他说的很 有道理,将他升为侍御史。太宗担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贿赂的,便秘密安排身边的人去试探他 们。有一个刑部的司门令史收
21、受绢帛一匹,太宗得悉后想要杀掉他。民部尚书裴矩劝谏道: “当官的接受贿赂,罪的确应当处死;但是陛下派人送上门去让其接受,这是有意引人触犯 法律,恐怕不符合孔子所谓用道德加以诱导,以礼教来整齐民心的古训。”太宗听了很 高兴,召集文武五品以上的官员,对他们说:“裴矩能够做到在位敢于力争,并不一味地顺 从我,假如每件事情都能这样做,国家怎么能治理不好呢? ”臣司马光日:古人说过:君主贤明则臣下敢于直言。裴矩在隋朝是位佞臣而在唐则是忠 臣,不是他的品性有变化。君主讨厌听人揭短,则大臣的忠诚便转化为谄谀;君主乐意听到 直言劝谏,则谄谀又会转化成忠诚。由此可知君主如同测影的表,大臣便似影子,表一动则 影子
22、随之而动。4. (2021新高考H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薄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日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日:“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 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 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 志,以逖为奋威将军、州刺史,给千人廛,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秋八月,逖将 其部曲百余家渡,中流,击楫而誓日:“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遂屯淮阴, 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逖既入谯城,
23、石勒遣石虎围谯,桓宣救之,虎解去。晋王 传檄天下,称:“石虎敢帅犬羊,渡河纵毒,今遭九军,锐卒三万,水陆四道,径造贼场, 受祖逖节度。”大兴三年,逖镇雍丘,数遣兵邀击后赵兵,后赵镇戌归逖者甚多,境渐塞。 秋七月,诏加逖镇西将军。逖在军,与将士同甘苦,约己务施,劝课农桑,抚纳附,虽疏贱 者皆结以恩礼。逖练兵积谷,为取河北之计。后赵王勒患之,乃下幽州为逖修祖、父墓,置 守冢二家,因与逖书,求通使及互市。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禁诸将不使侵暴 后赵之民。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四年秋七月,以尚书仆射戴渊为西将军,镇合肥,逖以已 翦荆棘收河南地,而渊一旦来统之,意甚怏怏,又闻王敦与刘刁构隙,将有内
24、难。知大功不 遂,感激发病。九月,卒于雍丘。豫州土女若丧父母,谯、梁间皆为立祠。祖逖既卒,后赵 屡寇河南,拔襄城、城父,围谯。豫州刺史祖约不能御,退屯寿春。后赵遂取陈留,梁、郑 之间复骚然矣。(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文中说到“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具体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答案】(1)祖逖多次拦击后赵军队取胜,使得后赵疆土缩小,后赵王石勒不得不向祖逖示好,要 求通使及互市;(2)祖逖没有阻止民间互相贸易,并约束士兵不要侵犯后赵百姓,使得两国 边境稍微得到了休养生息。【解析】两国边境得到暂时安宁的原因有:“大兴三年,逖镇雍丘,数遣兵邀击后赵兵,后赵镇戍归 逖者甚多,境渐蹙”“逖练兵积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向21 概括分析文章内容-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地区解析版 21 概括 分析 文章内容 备战 2023 年高 语文 一轮 复习 考点 专题 新高 地区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49628262.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