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磨煤机制粉专家控制系统的工作总结.docx





《炉磨煤机制粉专家控制系统的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炉磨煤机制粉专家控制系统的工作总结.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5炉磨煤机制粉专家控制系统工作总结 台 州 发 电 厂设 备 部1 概述我厂#5机组为国产135MW机组,其制粉系统采用2套中储式球磨机制粉系统。 该机组于2004年底大修时安装和利时MACSII集散控制系统。但在DCS系统中没有成熟的中储式球磨机制粉控制系统,制粉系统还是维持人工操作,制粉系统效率得不到提高。而制粉系统如实现智能专家控制将能够自动寻找制粉系统最佳工况,它能保证制粉系统最大化的迫近最佳工况,它能够在运行中根据煤质变化及各种参数的变化自动寻找制粉系统的最佳差压,最佳出粉量(与给煤机给煤量对应,煤质等条件变化时此值会相应变化)等,减轻人员劳动强度,并且使煤粉的细度均匀性提高,同时
2、也使制粉效率大大高于人工操作。2005年5月份我们利用机组小修的机会,对制粉系统的控制进行了制粉系统专家控制系统的改造,将磨煤机的自动控制放在独立于DCS系统的专门控制站上实现,这样在修改磨煤机控制方案及调试时丝毫不影响DCS系统的运行,经过近一个月的调试,系统于七月十日投运,经与以前的统计数据比较,证明#5炉磨煤机系统在投入制粉专家控制系统后各方面指标都有提高,特别是制粉出力大大高于人工操作。2 磨煤机自动控制系统现状我厂磨煤机制粉系统的控制一直采用人工手动控制,目前国内中储式制粉系统的制粉系统成功投入自动运行的案例不多,在省内更是没有。3 磨煤机制粉专家控制系统改造方案A) 制粉系统控制存
3、在的难点图1:磨负荷与磨出入口差压关系曲线自上世纪80年代起,国内许多单位即开始了对中储式制粉系统实施自动控制的研究工作,但进展缓慢。许多控制方案只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自动控制,无法长期可靠运行。其难点主要表现为:a)多控制变量的强耦合特点:中储式制粉系统是由球磨机、粗粉分离器、细粉分离器、排粉机、和相应连接管道组成的复杂的气固二相流系统,其风压、 风温、气流和煤流存在着强烈的耦合关系,对其任意参量的调节,都会对其它参量产生强烈的影响;b)有限的调节手段:制粉系统需要对磨煤机入口负压、出入口差压、出口温度、磨煤机负荷进行调节,一些系统同时还要求对磨煤机电流、排粉机电流等指标进行控制,但控制手段一般
4、只有热风门、循环风门(或温风门、冷风门等)和给煤机转速等有限的调节手段,在许多情况下由于风门开到极限,或执行机构故障,使某些调节手段退出调节,造成较少的调节手段完成较多的控制目标的局面。在理论上是无法同时满足所有控制要求的。这就要求对所有被控指标进行权衡,给出可实现的优化控制指标,达到各种工况下的最佳控制;c)强烈的非线性特征:在制粉系统中几乎所有的执行机构都存在非线性。由于气固二相流的湍流效应,使磨煤机出入口差压与磨煤机实际负荷呈现出强烈的稳态非线性回滞特征(图1所示)和动态的大迟延特性。这也是以往用给煤量控制差压的控制系统无法稳定的原因;图2:磨负荷与磨电流、磨噪声关系曲线d)不一致、非稳
5、定的磨煤机负荷特征表达:由于无法实现对磨煤机内部存煤量(负荷)的在线测量,磨煤机负荷判定只是由负荷特征量间接判断,运行人员和许多控制方案最常用的负荷特征为:磨煤机出入口差压、磨煤机电流和磨煤机噪声负荷(通过磨煤机噪声或震动强度判断负荷)。但这些负荷特征对负荷的表征通常并不是一致的、稳定的。差压由于其非线性只能对负荷的极端情况进行判断;磨煤机电流与负荷存在非单值对应关系(如图2所示),并最大磨煤机电流会因磨煤机钢球量的多少和机械性能的变化随时改变;磨煤机噪声也存在着噪声饱和现象(在磨煤机负荷较高时磨煤机特征噪声能量不再降低),同时存在着因钢球添加量和因环境产生的噪声漂移。因此根据任何单一负荷特征
6、,无法长期准确、可靠的判定磨煤机负荷;e)多因素产生的复杂的时变性:制粉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时变系统,煤质的可磨性、挥发性、含水量,四季煤温和风温的不同,机组负荷造成的风温和风压的改变,磨煤钢球量的改变,机组维修过程中对制粉系统的维护和改造,都会使制粉系统的特征参量和特性发生变化。固定不变的控制参量无法使系统长期稳定的运行。由于以上制粉系统控制难点的存在和相互影响,使多数制粉系统控制方案无法实施,或实施一段时间后,控制品质下降,而无法继续使用。2、制粉系统专家控制系统所采取的措施:基于制粉系统的以上特性,不可能简单的单回路或几个单回路耦合就实现对如此复杂系统的可靠控制,因此在实际控制系统中,采用了
7、三层控制方式。如图3所示。此3层分别为: 图3:系统总体控制方式图其中:模糊解耦控制层: 对各个被控变量实施模糊控制并通过解耦器和调节控制器控制被控系统执行机构;解耦系数控制层:根据系统工况辨识和专家知识库,调整模糊耦合器的耦合系数;系统优化控制层:根据系统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对系统控制性能分析评估,计算出对应于当前系统的最佳控制定值。具体实时方法为:a) 利用图形化模糊控制专用软件组成全面的模糊控制系统:现代模糊控制理论是将人类控制经验和思维方式数学化,并予以实施的控制手段。它控制灵活,对于复杂的系统控制具有特殊的优越性。但是由于其理论上的难度和知识库、推理机编写的复杂,给系统的设计、调试和
8、维护带来许多不便。为此本系统采用MECS控制软件包,将模糊控制方法简化为图形化组态,使其简单、直观、形象,将复杂的知识库和推理机过程图形化表达,在线直接组成控制组态。使复杂的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组态、调试简单易行。很好地实现对各种工况的判别和优化控制;图4:模糊控制器的基本结构b) 全方位的变参量解耦控制:通过对制粉系统风门开度和给煤量的调节,实现对制粉系统风量、风温、磨煤机负荷的全工况控制。与传统调节不同,本系统采用解耦方式完成给煤量、风量、风温调节,并根据制粉系统现实工况调整耦合系数,保证了在所有工况下系统制粉均匀和风温平稳。图5:磨煤机给煤量控制原理图c) 给煤量预估控制:由于各个火电厂
9、所用燃煤煤质波动较大,制粉系统的实时制粉能力起伏较大,影响系统控制稳定性。利用预估控制器,给出被控执行机构的预估输出值,模糊调节器在此基础上细致调节。而系统状态分析器则根据实时运行数据及历史数据分析计算而得到解耦器的各个调节回路的当前耦合系数。系统结构见图5。在此结构中给煤指令由预估控制器、系统状态分析器、参数控制回路共同确定,其算法模型如下: F(x)=f(预估)*f(作用量)*f(负荷、差压、温度) 此模型中的函数都是基于矩阵的函数式,给煤机指令最终受到预估值、系统状态系数、负荷、差压、温度等的综合控制,它们联合决定制粉系统的出力,使制粉系统能够在最大出力下稳定运行而不发生堵磨事故,当系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炉磨煤 机制 专家 控制系统 工作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