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医药学在实践和理论上的新发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医药学在实践和理论上的新发课件.ppt(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六章医药学在实践和理论上的新发第1页,此课件共22页哦时代背景社会进程;社会、科学、文化;文字狱;八股取士;理学等故宫太和殿故宫太和殿第2页,此课件共22页哦第一节 药物学与方剂学的发展 明清时期,本草学进一步充实和发展。一是中药学著作数量多,明代超过了元代以前历代本草学著述的总和,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清代出现的中药学著作更多,但以普及性著作为主;二是内容丰富,侧重面广,不仅有综合性中药著作,也有不少专题性中药著作出现。在生药研究、药物分类、药性理论的发挥、食疗药物的收载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进展。本草纲目的成书,是中药学高度发展的标志。第3页,此课件共22页哦1.本草纲目以前的药物学著作:本
2、草发挥、救荒本草、滇南本草、本草集要、本草蒙筌。救荒本草滇南本草第4页,此课件共22页哦2.李时珍与本草纲目(1)生平著作: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著有本草纲目、频湖脉学、奇经八脉考。李时珍墓李时珍墓第5页,此课件共22页哦(2)贡献:总结了十六世纪以前的药物学;纠正了以往本草书中的某些错误;提出了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系统地记述了各种药物的知识;纠正了一些反科学的见解;丰富了世界科学宝库;辑录保存了大量古代文献。本草纲目本草纲目书影书影第6页,此课件共22页哦3本草纲目以后的药物学著作:本草述、本草备要、本草从新得配本
3、草本草纲目拾遗、植物名实图考植物名实图考第7页,此课件共22页哦5方剂学(1)普济方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方书,几乎收录了十五世纪以前所有保存下来的方书内容,可谓集十五世纪以前方书之大成。收入61739方,239幅图,保存了古代大量医学文献,其价值已超出方剂学范围。普济方普济方第8页,此课件共22页哦(2)吴昆的医方考四卷。明吴崑撰。刊于1584年。本书选录历代常用医方700余首。按疾病分为中风、伤寒、感冒、暑、湿、瘟疫、大头瘟等44类。每类前有短论,略述选方范畴;方剂后均附方义解说,在明代的方剂学著作中较为著名。第9页,此课件共22页哦(3)汪昂的医方集解清代医家汪昂所著,共三卷。书中搜集切合
4、实用方剂 800余首,分列21门。每方论述包括适应症、药物组成、方义、服法及加减等。该书内容丰富,释义说明、流传甚广,是一部非常有影响的方剂专著。第10页,此课件共22页哦(4)吴仪洛的成方切用清代名医吴仪洛编著,是继医方考、医方集解后又一部较为著名的方论类著作。作者广泛收集历代有效成方,对治疗原则、组方理论、实际运用等与方剂相关的问题几乎都有所论及。全书共收正方656首(含内经12方),附方与类方共(有方名者)446首,涉及异名31个。合计收方1102首。第11页,此课件共22页哦第二节 温病学说与人痘接种术 1.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1)温病学说的形成 萌芽 奠基 发展成熟第12页,此课件
5、共22页哦(2)主要温病学家及贡献吴有性与温疫论吴有性,字又可,江苏震泽人,生活于明代末期,约在15821652年间。著有温疫论。吴有性认为温疫不同于伤寒与一般的外感疾病,根据其发病突然,具有流行性的特点,指出这是由于天地间存在着种异气,又称作厉气、疫疠之气所致。吴氏突破了六气致病的传统观点,提出了新的传染病病原观点。这些,已被现在的医学、微生物学所证实,这是吴氏对温病学的一大贡献。温疫论温疫论第13页,此课件共22页哦叶桂与温热论创立卫气营血辨证叶天士(约1666 1745),名桂,号香岩。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所著温热论为温病学说的形成开创了理论和辨证的基础。书中创立的卫气营血辨证论治方法
6、,表明温病的病理变化主要是卫气营血的病机变化。提出“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的从浅至深的认识原则,拟定了“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的治疗大法。在诊断上则发展、丰富了察舌、验齿、辨斑疹、白疹等方法。第14页,此课件共22页哦薛雪与湿热条辩 薛雪,字生白,号一瓢,又号扫叶山人。江苏吴县人,生活于公元16811770年间。薛雪对湿热病的研究,突出了湿邪与热邪相合为病的特点,抓住了湿热二邪轻重不同的要害,并结合脏腑、三焦、表里等辨证方法,使之融为一体,解决了湿热病的证型辨析,有利于临床应用。在治疗上,虽然有温化、清泻、清热祛湿诸大法,同时又有补
7、阳、益气、养阴、生津诸法的配伍,然其用药时时注意到清热不碍湿,祛湿不助热,扶正不碍祛邪,祛邪当注意扶正等方面。治疗不拘泥于固定成方,体现了湿热病治疗的特点,成为后世治疗湿热病的规矩,影响极其深远。第15页,此课件共22页哦吴瑭与温病条辩清吴瑭撰,嘉庆三年(1798)完成。为吴瑭多年温病学术研究和临床总结的力作。全书以三焦辨证为主干,前后贯穿,释解温病全过程辨治,同时参以仲景六经辨证、刘河间温热病机、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及吴又可温疫论等诸说,析理至微,病机甚明,而治之有方。第16页,此课件共22页哦王孟英与温热经纬五卷。清王孟英撰于1852年。卷一-二选辑内经、伤寒杂病论中有关温热病的论述,并引录
8、前人的注文以阐明一些温热病病原、证候辨证及治法;卷三-四采辑叶天士、陈平伯、薛生白、余师愚等研究温热病、湿热病、疫病的心得,将温热病的辨证按叶天士分为卫、气、营、血四个阶段,用以具体说明热性病的发展规律,末卷为温热病分论共选113方。全书以“轩岐仲景之文为经,叶薛诸家之辨为纬”(见本书自序),参考各家有关著述,并有较多的个人见解,是一部较有影响的温热病专著。第17页,此课件共22页哦2.人痘接种术的发明及历史意义(1)发明时间:清代俞茂鲲痘科金镜赋集解(1727)谓种痘术起于明代隆庆年间(15671572)可知,最迟于明中期已有种痘之举。满族人因其北地寒冷,未受过天花侵袭而多不具有免疫力,故清
9、兵入关后遭受天花病流行传染。(2)方法:痘衣法;鼻苗法(干苗法、水苗法、浆苗法)(3)意义:人痘接种术成为人工免疫的先驱古人接痘图古人接痘图第18页,此课件共22页哦3.临证医学的新进展(1)内科:温补派与反温补派;张景岳: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15631640),又名张介宾,字会卿,别号通一子,明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为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综合性著作、单论某一病征的著作第19页,此课件共22页哦(2)外科:正宗派、全生派、心得派第20页,此课件共22页哦(4)儿科万全万密斋医书五种、王肯堂幼科证治准绳、清代陈复正幼幼集成指出指纹在儿科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提出以“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来进行辨证,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第21页,此课件共22页哦(5)针灸与推拿:高武针灸聚英、杨继洲针灸大成1822年,清朝竟以“针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为理由,取消太医院针灸科,使针灸学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由于针灸学的独特特点,因此在民间仍广泛地流传。第22页,此课件共22页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