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及参考标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及参考标准答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贮 一. f 一心一卢 - 勹.-_,-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2-,.-,lll-. _- 一-=-一 作者: 日期:农业生态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不断吸收物质,经转化后合成能量,在转化过程中有一定损但损耗的部分最终进入环境被生物利用这个过程。2、物质循环的库与流:库即为物质在运动过程中被暂时固定、存储的场所;流即为物质在库与库之间转移运动状态。3、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人类生产活动的干预下,农业生物群体与其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彼此联系、相互作用而共同建立起的固定、转化太阳能和其它营养物质,获取一系列农副产品的经过人工驯化的生态系统。
2、4、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臭氧、氯氟碳( CFCs)、水蒸气等可以使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但却可以吸收长波辐射,因此,这些气体有类似温室的作用,故称上述气体为“温室气体”,由此产生的效应称为温室效应。5、生态效率:即食物链各环节上的能量转化效率。6、生态金字塔:是指由于能量每经过一个营养级时被净同化的部分都要大大少于前一个营养级,当营养级由低到高,其个体数目、生物量或所含能量就呈现类似埃及金字塔的塔形分布。7、林德曼的十分之一定律:在自然条件下,每年从任何一个营养级上能收获到的生产量,按能量计只不过是它前一个营养级生产量的十分之一左右。8、生态效益:指农业在保护和增
3、殖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方面的效果。9、农业资源:从事农业生产或农业经济活动所利用或可以利用 的各种资源。农业资源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如劳动对象:动植物生产资料:土地生产条件:水、热、气。10、生态入侵:生态入侵是指外源生物引入本地区,种群迅速蔓延失控,造成其他土著种类濒临并伴生其他严重危害的现象。生态入侵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很大,有时甚至能使整个生态系统发生不可逆转的崩溃。11、农业效益:农业满足人类利益的效果,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12、能量转移: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生产食物能,食物能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从营养级传递到另一个营养级。13、次级生产:是指异养生物的生
4、产,也就是生态系统消费者、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量进行的同化、生长发育、繁殖后代的过程 。二. 选择题1、农业生态学研究对象主要是( C):A、农作物 B、农业环境 C、农业生态系统 D、农业气候2、生态学(Ecology)一词是在那一年中第一次提出的(D ): A、1966B、1910C、1809D、18663、生物生命活动与其外界环境之间相互的物质、能量变换过程称为(B ): A、生物学过程 B、生态过程 C、技术过程 D、经济过程4、农业生态学的基础性体现在( A ):A、农业生态学从物质和能量转换上研究农业B、农业生态学研究的农业生物包括了农作物、蔬菜、果树、家禽、水产类和森林等多种多样生
5、物种群C、运用生态学理论、观点和方法研究农业生产D、农业生态学在强调生态环境的同时还得以实现农业高产为中心5、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性是指( D ):A、高生物产量 B、高经济产量 C、高生物多样 D、输入输出特点6、能够决定地球上动物和人口生存数量的是(A):A、初级生产量 B、次级生产量 C、热量 D、净生产量7、捕食性天敌的引入这一环节属于( C ):A、生产环 B、增益环 C、减耗环 D、复合环8、高投入、高能耗的农业为(C):A、有机农业 B、生物农业 C、石油农业 D、自然农业9、金属矿产资源属于( B ):A、可更新资源 B、不可更新资源 C、社会资源 D、工业产品资源10、晚稻、中
6、稻、早稻为( B )生态型A、温度 B、光照 C、土壤 D、水分11、马蛔虫原生动物属于(D)类型食物链A、捕食 B、腐食 C、混合 D、寄生12、固氮根瘤菌和豆科植物间的共生关系属于:( C )A、原始协作 B、偏利共生 C、互利共生 D、寄生三、简答题1. 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及基本功能?答:1)基本组分:生物组分:农业生物如农作物、家畜、家禽、家鱼、 家蚕等,以及与这些生物有密切联系的病虫害、杂草 等。其中的大型消费者也包括人。环境组分:受到人类的不同程度的调节和影响。而有 些环境如温室、禽舍等完全是人工环境。2)基本功能: 能量流:农业生态系统除输入太阳能 外,还输入人工辅助能。物质
7、流:各种化学元素在生态系统中被生物吸收并传递,在生物与环境之间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形成连续的物质流。信息流:农业生态系统通过信源的信息产生,信道的信息传输和信宿的信息接受形成信息流。价值流:价值可以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被转换成不同的形式,并可以在不同组分间转移。2. 简述种群的数量特征?群落内生物个体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答: 种群大小和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种群年龄和性别结构 种群的迁入和迁出 。正相互作用可按其作用程度分为互利共生、偏利共生和原始协作三种类型。 负相互作用包括竞争、捕食和寄生等。3. 初级生产与次级生产的关系?答:(1)次级生产依赖初级生产(2)合理的次级生产促进初级生产(3)过度
8、放牧破坏初级生产,使草原退化。4. 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分管理?答:(1)植树造林,发挥“绿色水库”作用,扩大土壤的水分库容(2)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水分利用率(3)改变耕作制度与管理方式,发展节水农业(4)防治水体污染(5)加强全流域的水资源保护与统一调度。5. 农田氮素控制的途径?答:(1)改进氮肥施用技术分次施肥、氮肥深施、缓效肥等(2) 平衡施肥和测土施肥 (3)采用硝化抑制剂(4)合理灌溉(5) 做好水土保持工作6. 人类活动对磷循环的影响答:(1)磷矿开采与消耗(2)磷肥的施用与流失(3)生活废水、工业污水排放导致富营养化、赤潮(红潮)7、何为人工调控?农业生态系统经营者的直接调
9、控包括那些方面?答:人工调控是指农业生态系统在自然调控的基础上,受人工的调节与控制。人工调控遵循农业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利用一定的农业技术和生产资料,加强系统投入,改变农业生态环境,改变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结构,达到提高农业生产,加强系统输出的目的。 经营者的直接调控包括:(1)生境调控(2)输入输出调控(3) 农业生物调控(4)系统结构调控。8、森林的生态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2)调节气候,增加雨量(3)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4)净化空气,防治污染 (5)降低噪音,美化大地 (6)提供燃料,增加肥源。9、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层次?答:(1)从自然生态系统继
10、承的非中心式调控机制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第一层调控。这个层次的调控通过生物与其环境、生物与生物的相互作用,生物本身的遗传、生理、生化机制来实现。(2)由直接操作农业生态系统的农民或经营者充当调控中心的人工直接控制构成第二层调控。这个层次的人直接调度系统的重要结构与功能。农业生产技术是这个层次的主要调控形式之一。(3)农业生态系统调控机制的第三个层次是社会间接调控。这一层次通过社会的财政系统、金融系统、工交系统、通讯系统、行政系统、政法系统、科教系统等影响第二层次的农民或经营者的决策和行动,从而间接调控了农业生态系统。410、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利用分类?答:直接使用价值:如森林提供木材、旅游等。间
11、接使用价值:森林对下游增产、吸收二氧化碳等。未来选择使用价值:如森林对未来生物多样性增加。非使用价值:如对文化传统、道德伦理等。11、系统的负反馈作用?答:系统的运行结果作为控制信息(反馈信息),回到系统调控中心,对系统未来动态产生影响,这种作用过程称系统的反馈作用。反馈作用可分正反馈和负反馈。四、 论述题1. 论述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因子?答:(1)人类活动,人类是生态系统中不可忽视的成分,特别是农业生态系统,人类在利用和改造生态系统的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合理的人为干预,有时会引起生态系统的退化,对生态系统健康起着重要的影响。(2)农药、化肥、重金属及环境污染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对
12、农业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产生不良影响对环境也存在潜在威胁,工业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作用更加严重。(3)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对环境是否有不良影响目前尚未定论,但基因改良生物体释放于环境可能会产生潜在的不良效应。(4)生态入侵,生态入侵是指外源生物引入本地区,种群迅速蔓延失控,造成其他土著种类濒临并伴生其他严重危害的现象。生态入侵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很大,有时甚至能使整个生态系统发生不可逆转的崩溃。(5)其他,一些偶发性的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洪水、干旱、龙卷风、森林火灾、战争、毒物泄漏等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程度很大,甚至对生态系统来说是不可逆转的。2. 论述农业生态系统中能流的调控途径?答:能流生
13、产作为物质生产的内涵,其在系统中的流量、流速、和系统中有较高能流转化功能的组分结构以及减少系统能流损失是决定系统物质生产力并将进一步影响人类实现即定目标的重要方面,故农业生态系统能流调控的途径应围绕 4 个方面做文章。(1)扩源,扩大绿色植被面积,提高对太阳光能的捕获量,将尽可能多的太阳光能固定转化为初级生产者体内的化学潜能。(2)强库, 加强库的存储能和强化库的转化效率,以保证有较大的生物能产出,可以从生物体本外界环境两个方面来考虑。(3)截流,通过各种渠道将能量尽量地截流在农业生态系统之内,扩大流通量,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化学辅助能的过分依赖。(4)减耗,降低消耗,节约能源,减少
14、能源的无谓损失, 发展节能、节水、节地、降耗的现代农业。3. 提高农业初级生产力的途径?答:(1)因地制宜,增加绿色植被覆盖,充分利用太阳辐射能,增加系统的生物量通量或能通量,增强系统的稳定性。(2)适当增加投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消除或减缓限制因子的制约。(3)改善植物品质特点,选育高光效的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4)加强生态系统内部物质循环,减少养份水分制约。(5)改进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合理密植,实行间套种,提高栽培管理技术。(6)调控作物群体结构,尽早形成并尽量维持最佳的群体结构。4. 论述农业生态系统中氮、磷的主要来源及其调控?答:(一)农业中氮素的来源主要有两条途径:(1)生物
15、固氮,即通过豆科作物和其他固氮生物固定空气中的氮;(2)化学固氮,即通过化工厂将空气中的氮合成为氨,再制成各种氮肥。此外,也有少量氮在空中闪电时氧化而成硝酸,随降雨进入土壤中。调控措施:(1)从合理利用氮素和能源来考虑,充分利用作物秸秆中的有机物质和氮素,为培肥土壤和增加畜产品创造条件;(2)从化学氮肥利用来看,要尽量减少氮素挥发和流失;提高氮肥利用率解决作物高产的氮素问题,还应当注意(1)根据农业中氮素的循环特点,即要尽量增加氮的积累又要尽量减少氮的损失;(2)善于调节土壤中的氮素,即要有充足的有效氮素共给作物,又不致降低土壤肥力;(3)合理配合施用有机肥料和化学氮肥,使之既能培肥土壤又能满足作物优质高产的氮素需要。农业中磷的主要来源:农业中磷素是含磷岩矿中的磷酸盐,经天然风化或化学分解之后,变为不同溶解程度的磷酸盐,供给作物吸收利用。调控措施:重点是调节土壤中磷的有效性,一方面,要施用磷肥补充有效磷,但磷肥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施用不当,则肥效较差;另一方面,水土流失及肥料淋失会导致水域的富营养化。从长远看,5磷肥资源缺乏的限制可能比氮肥更严重,故应重视从多种途径实现磷的再循环及使用更多的土壤沉积态磷进入生物循环。6-贮 一. f 一心一卢 - 勹.-_,-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