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优秀课件.ppt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优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优秀课件.ppt(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第1页,本讲稿共54页解剖l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l外耳位于鼓膜以外,包括耳廓和外耳道l中耳包括鼓室、鼓窦、乳突、咽鼓管l内耳又称迷路,包含听觉和位置觉器官。外为骨壳,称为骨迷路,骨迷路内包含膜迷路。l骨迷路长约20 mm,可分为前庭、骨半规管和耳蜗三部分。第2页,本讲稿共54页解剖l骨半规管:每侧各有3个骨半规管,位于前庭的后上方,分别称为外骨半规管(水平半规管)、上骨半规管和后骨半规管。l水平半规管的平面,在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时,与地面呈30夹角;即头前倾30角,水平半规管方向与地面平行。l同侧的3个半规管相互垂直。第3页,本讲稿共54页前庭解剖第4页,本讲稿共54
2、页一.定义l1.位置性眩晕:是指头部在某一特定的位置时,发生的短暂的眩晕和/或眼震。因眩晕和眼震多同时存在,故又称为位置性眼震。l眩晕发作时常伴有面色苍白、恶性呕吐、出冷汗等副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但一般没有听力障碍。第5页,本讲稿共54页一.定义l2.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指头部位于某一特定位置时,引发的短暂性眩晕,一般都伴有眼震,特点为眼震方向随头部位置改变而改变,但持续时间短暂,易于疲劳。l本症可由许多疾病引起,是周围性眩晕的最常见疾患,多由椭圆囊及其周围病变引起。l l占周围性眩晕的占周围性眩晕的1720%,1720%,平均平均5454岁岁(11-84(11-84岁岁),)
3、,l l女女:男男=2:1,=2:1,l l107/10107/10万万/年年第6页,本讲稿共54页二.病因l病因不明,可由许多疾病引起;l某些情况下,症状的发生并不能找出明确的病因,故有人称这些原因不明的位置性眼震为特发性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第7页,本讲稿共54页二.病因l1.耳石病:迷路发生退行性变,椭圆囊斑变性,耳石膜脱落后因重力关系进入并沉积于半规管壶腹嵴的胶状帽中,尤其是后半规管容易被此脱落的耳石膜沉积嵌顿。第8页,本讲稿共54页二.病因l2.耳部疾病:中耳炎、迷路炎、美尼埃病缓解期,单侧性急行前庭功能减退后,前庭神经炎、突发性耳聋、外淋巴瘘,可能造成椭圆囊斑急行梗死,出现一侧半规
4、管功能衰竭。第9页,本讲稿共54页二.病因l3.外伤:颅脑外伤、甩鞭综合征(头部做加速度较快的动作如甩辫子、汽车突然加速、静止的汽车被从后方突然撞上)等。第10页,本讲稿共54页三.发病机制l1.耳石脱落学说l1)嵴顶结石症学说:位于后半规管椭圆囊处的耳石发生病理性改变而脱落,脱落的耳石由于重力作用坠入后半规管,并沉积于后半规管的嵴顶,使得内淋巴液的密度梯度在囊腔内与嵴顶处发生改变,最终引起身体对重力作用的感觉异常。第11页,本讲稿共54页三.发病机制l1.耳石脱落学说l2)半规管结石症学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耳石脱落或变性的耳石聚集于后半规管近壶腹部,当头位移动至激发位置时,半规管突然成为垂直
5、方向,脱落的耳石开始受到重力的作用,向离开壶腹的方向移动而牵引淋巴。第12页,本讲稿共54页三.发病机制l2.黏膜增强学说:各种原因如免疫异常、内分泌功能障碍、直接或间接的化学因素刺激等,造成外半规管内的淋巴液成分改变,进而导致其物理特性改变,黏稠性增强,使得内淋巴液运动的流体力学特征发生改变。l本学说从一个侧面解释了为什么水平半规管位置性眼震无潜伏期及无疲劳现象的原因。第13页,本讲稿共54页三.发病机制l3.双侧前庭功能不对称:某些疾病导致内耳血循环障碍,导致一侧前庭功能减退,向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神经冲动的反应两侧不对称,从而导致位置性眩晕。第14页,本讲稿共54页四.临床症状l发病年龄多
6、为40-60岁,很少见于儿童;l一般病程为数小时至数周,个别可达数月或数年;l眩晕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间歇期长短不一,有时可数年不发病;l患者常诉卧位翻身时突发眩晕,片刻后消失,伴有恶心等不适;l间歇期可无任何不适,或仅有头重脚轻感。第15页,本讲稿共54页BPPV的类型椭圆囊与半规管的关系决定(平卧时,半规管总脚开口位于椭圆囊后下方,且直径大)后半规管BPPV最多(8090%):PC-BPPV水平半规管少见(10%):HC-BPPV前半规管罕见第16页,本讲稿共54页1.后半规管位置性眩晕l发病突然,激发头位(患耳向下)时出现眩晕症状;l眼震发生于头位变化后3-10秒(潜伏期),持续数秒,多
7、在30秒内消失;l眩晕持续时间稍长,但一般60秒;l可伴有恶心、呕吐;l眼震的方向总是朝向在下边耳的方向;第17页,本讲稿共54页1.后半规管位置性眩晕l眩晕的程度变化较大,严重者于头轻微活动时即出现眩晕;l症状的发生与头位活动有关,如:卧位头向一侧转动、从卧位至坐位或从坐位躺下、抬头、低头或转头时、身体的突然加速或减速时;l患者可有下意识的保护动作,以避免激发眩晕;l反复作激发头位活动时,眩晕的发作可减轻或不发生。第18页,本讲稿共54页PC-BPPV的五大特征1.1.潜伏期(潜伏期(2525秒)秒)2.2.旋转向地性眼震旋转向地性眼震3.3.短暂(短暂(20402040秒)秒)4.4.疲劳
8、性(多次可减轻)疲劳性(多次可减轻)5.5.互换性(躺下、坐起均有)互换性(躺下、坐起均有)(以上特点均可用耳石症解释)(以上特点均可用耳石症解释)第19页,本讲稿共54页根据眼震判断受累的后半规管半规管耳石症:眩晕及眼震明显侧壶腹嵴帽耳石:眩晕及眼震不明显侧第20页,本讲稿共54页2.水平半规管位置性眩晕l症状较后半规管位置性眩晕严重;l特点为当头沿轴位转动时被激发出现眩晕;l一般转向患侧症状发作严重;l持续时间约为60秒;l常伴有严重的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等;l在非轴位向转头运动时,如:卧位坐起、起立、或由坐位变为卧位、以及仰头、低头时很少会诱发眩晕。第21页,
9、本讲稿共54页根据眼震判断病因l l旋转向地性眼震(常见):半规管耳石症旋转向地性眼震(常见):半规管耳石症 耳石游离于半规管耳石游离于半规管l l旋转向上性眼震(少见):壶腹嵴帽耳石症旋转向上性眼震(少见):壶腹嵴帽耳石症l l耳石黏附在壶腹嵴,非游离在半规管中耳石黏附在壶腹嵴,非游离在半规管中第22页,本讲稿共54页五.检查lHallpike变位性眼震试验:主要检查后半规管。l1.患者坐于床上,检查者位于患者后方,双手扶头,迅速移动头位至悬头位;l2.头位向两侧转动时,应保持与矢状面成45角,这样被检查的半规管才正真的位于垂直位,非检查的后半规管的耳石不会移动而出现眼震;l3.观察20秒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良性 发作 位置 眩晕 优秀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