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精选PPT.ppt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精选PPT.ppt(28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第1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第一节 上古:中国文化的产生n“上古”的界定n上古是指几百万年以前,至有文字记载以前的历史阶段。(殷商之前)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我们可以把上古界定为:170万年前至殷商。野蛮时期和蒙昧时期不包括在内。第2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n一、中国人的起源:n1、元谋人。n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猿人”。1965年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出土了两颗早期人类的牙齿化石和一部分遗物。经科学家研究,元谋人距今已有170万年。元谋人更象古猿。他们在密林中采摘果实,追猎野兽,还能蹒跚直立行走。第3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n2、北京猿人n
2、1927年以来,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内陆续发现了不少猿人的牙齿、头盖骨、肢骨等化石,这种猿人被称作“北京猿人”。在距今40-50万年前,北京猿人为了抵御灾害和获取生活资料,不得不几十个人结成一个群体,在一起生活,形成原始群。他们白天采摘果实猎取野兽,到晚上返回龙骨山的山洞里,边烤火边休息,边用简单的语言和手势交谈。第4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北京猿人遗址第5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北京猿人头像第6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展示的北京人头盖骨(额骨)n 第7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复原图第8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n
3、3、山顶洞人:1933年,在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顶部发现了距今1.8万年以前的人类遗骨化石。这种人被称为“山顶洞人”。山顶洞人比北京猿人有了很大进步。山顶洞人的文化生活比较丰富,有了装饰品。n4、中国人种:根据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的研究结果,中华大地出土的大量人类遗址足以证明人类起源的各个环节。根据人类学分类,中国人属于蒙古人种,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具有典型的蒙古人的特征。第9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山顶洞人遗址第10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n二、原始物质文化n1、旧石器文化。旧石器时代,相当于人类历史上从原始群到母系氏族公社出现的时期。共经历了大约二三百万年。主要特征是猿人
4、使用的工具是简单加工的石块。中国猿人在那个时代的工具主要是用石英岩和燧石制成的大型砍砸器、小型尖状器和刮削器。另外北京猿人已经熟练地使用火。能使用天然火,这是北京猿人征服自然、人化自然的重要本领。火能用来躯寒照明,围捕猎物,还可以烧烤食物,熟食能促进身体和智力的发明。火的使用标志着人与动物的最后诀别。第11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贺兰山岩画(宁夏)第12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贺兰山岩画第13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n2、新石器文化n新石器时代,开始于公元前7000年。中国人广泛使用经过磨光或钻孔加工的工具,器型有石斧、石刀、石铲、石凿和石梨等。粗糙的陶器也广泛出现。n
5、(1)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墓葬里一个男子伸直肢体仰面而卧,旁边一个女子侧身曲肢面向男子。这说明当时的社会已实行一夫一妻制。男女合葬,男子在社会生活中占统治地位。接着我们还能看到遗址中大量的谷壳谷粒,家畜骨骼,显示出当时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景象。我们还能看到出土的多种新型生产工具。第14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n2、在大汶口文化遗址又有新发现:出土了不少人的头骨。奇怪的是这些头骨都没有上门牙,而且下牙染成黑色。这有什么讲究呢?据考古专家考证,先人们把上门牙打掉可能与他们效法反刍动物、对牛的崇拜有关,因为牛没有上门牙,下门牙染成黑色是因为他们认为洁白的牙齿是不美的,这和他们
6、的审美观念有关。归根到底,人们打掉上牙,把下门牙染成黑色都是与他的观念文化紧密相连的。第15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磁山石雕人头(河北“磁山文化”7000)第16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三、原始观念文化n1、自然崇拜:对大自然的崇拜是先民最原始的崇拜形式之一。在仰韶、屈家岭等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器上,有不少表现太阳图形的纹饰。也有以动植物和自然物形象为纹饰内容的。这些反映的就是原始先民对大自然的崇拜。自然崇拜对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起到了积极作用。第17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祭敖山第18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第19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n2、生殖崇拜
7、(祖先崇拜)。先民对自身的繁衍非常关注,由此产生炽热的生殖崇拜。而且,生殖崇拜与祖先崇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殖崇拜根源于祖先崇拜,祖先崇拜包括对女性和男性的崇拜。女性被先民认为是繁殖人种的决定因素,因此,人们把女性作为创世神、始祖神加以顶礼膜拜。后来,随着男性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便转向了男性崇拜。第20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普里阿帕斯(古希腊生殖之神)第21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第22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贵州双乳峰第23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阳元石(韶关丹霞山)第24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阴元石(韶关丹霞山)第25页,讲稿共281张
8、,创作于星期一祖先崇拜第26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祖先崇拜第27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n3、图腾崇拜:图腾是印第安语“totem”,“它的亲族”词的音译。图腾是指原始人认为自己的氏族与某种动物、植物或想象出来的生物之间有一种特殊的亲密关系,并以他作为整个氏族崇拜的对象,与自然崇拜和生殖祖先崇拜相比,图腾崇拜是较为高级的宗教形式,这种原始宗教是原始时代观念文化的主流。n4、在原始观念文化中,原始艺术也有长足发展,主要艺术形式是原始彩陶、陶绘、原始雕刻,原始岩画。第28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第29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第30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n
9、四、原始社会组织n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上古时代主要有婚姻关系,氏族关系,其组织形式包括原始群、家族、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等。n1、婚姻关系。在原始社会,中华先民经历过以下几个阶段:n第一,血亲杂交(群居杂婚,母子、父女也可能有性关系、导致人口繁殖能力和体质低下)。第31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n第二,血缘群婚(形成血缘家族的婚姻关系称血缘婚)。n第三,族外婚(禁止族内群婚,本族的人必须同别人的氏族公社实行族外群婚。在母系氏族社会,是一群外族男子嫁到另外的氏族姐妹的家中,在父系氏族社会,是一群外族姐妹嫁到本族的男子家中)。n第四,对偶婚(相对固定的一夫一妻)。第32页,讲稿共281张
10、,创作于星期一n2、氏族关系。n经过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阶段。n母系氏族是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结成的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在母系氏族社会里,妇女在生产和生活中起着主导作用。大致说来,母系氏族社会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贯穿整个新石器时代。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中的女娲氏、庖牺氏、神农氏、有巢氏、燧人氏都是母系时期中华先民创造的神,其中后代称谓的三皇,即地皇神农氏、人皇伏羲氏、天皇燧人氏,即生活于这一时期。第33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n父系氏族社会是以父亲的血缘关系为中心结成的原始社会晚期的基本单位。随着男子劳动地位的改变,使他们逐渐取代了妇女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支配地位。在父系氏族社会里,人们按照
11、父亲的血统确定亲属关系。父系氏族社会大约产生于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早期。n传说中的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就生活在这一时期。尧舜禅让是这一时期制度文化的折光。n禹的时代开始了“夏文化”的进程,其特征是(1)工具形态由石器、陶器过渡到青铜器;(2)农业生产己有相当发展;(3)私有制确立;(4)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个国家政权建立起来。第34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n五、上古文化分布:n1、华夏文化集团。包括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分布区。它发祥于黄土高原、后沿黄河东进,散布于中国的中部及北部的部分地区。黄帝、炎帝就生活在这个区域。n黄帝和炎帝是传说中的中国原始社会晚期的两个部落首领。他
12、们的部落原先都居住在今天的陕西境内,后来沿着黄河两岸向东发展到达今天的山西、河北、河南、山东一带。炎帝和黄帝被尊为华夏族共同祖先。黄帝墓在今陕西黄陵县。中国人和海外华侨、华人经常到华夏文化区拜谒。第35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第36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第37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第38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陶鼎第39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黄帝陵第40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黄帝陵全景第41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轩辕庙第42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n2、东夷文化集团:大致在今山东、河南东南和安徽中部一带,即大汶口、龙山文
13、化和青莲岗文化江北类型分布区。射日的后羿就生活在这个生活区(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故事,后人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日日心”的诗句)。蚩尤也生活在东夷文化区域内(涿鹿大战,黄帝和蚩尤)。第43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n3、苗蛮文化集团:主要活动在湖北、江西一带,即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分布区。东部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也可归入此文化区。传说中伏羲、女娲都生活在这个区域。n传说伏羲、女娲是一对兄妹,他们相婚而产生了人类。n又传说女娲曾用黄土捏人,炼五色石补天,折鳌足用以支撑四极,杀死猛兽,治理洪水,使人民得以安居。n又传说伏羲教民结网,从事渔畜牧。八卦也是由伏羲创制的。第44页,讲稿共2
14、81张,创作于星期一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图第45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n4、华夏族的最终形成大约是在春秋战国时期。n春秋战国时期,在长达500多年的时间里,经过几百次的兼并战争,以华夏为主体的中原民族与周边各族不断融合,在语言文字、生活方式、政治制度、礼仪文化等方面,其他区域的文化与华夏文化趋与一致。n就文化区域分布来看,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不存在上古时期的东夷、苗蛮文化区域,华夏文化集团在中华大地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这些都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第46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第二节 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n说明:在远古时代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中国出现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15、夏朝。它从公元前1300年开始。共传14代17王,历时约500年。夏朝的社会组织结构方式、婚姻演进方式,经济生活方式,以及包括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祖先崇拜、巫术等精神生活,都和其它民族的原始文化大体一致。故此,夏朝的文化发展历程不作专门介绍。此外,夏朝人生活的确切年代尚在考证之中,夏朝的历史大事也无准确的史料可考。第47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n一、商代文化n1、商朝是我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凭借商代的甲骨文,人们能够对商朝的历史进行更多的了解。n2、商部落原是一个活动在山东半岛渤海湾的从事畜牧业生产的部落。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长期流动不定的商族多次迁都。到盘庚(商代第十代君主)在
16、位时,迁都至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所以历史上又称商王朝为殷商。据考古所及,南越长江,北达辽西,西抵陕西,国土面积大大超过了夏王朝。第48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n3、殷商文化非常发达,有5000多个单字。商代的历法也很进步,甲骨文中有关于天文现象的记载。此外,商代的青铜器和古都建筑都标志着殷商的商人文化也有相当大的发展。n4、商朝的文化观念,集中体现在“尊神重巫”,表现出强烈的神本文化的特色。比如,国家大事都要由巫师占卜决定,并常常举行规模盛大的祭祀活动,来表示对鬼神的敬意。祭祀时要用许多牲畜,在上古还有用活人祭祀的现象。商周之际以神为本的文化开始了向以人为本的文化过渡。第49页,讲
17、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n二、周人的文化维新n1、周部落原来活动在渭河流域,周的始祖是姬弃,后经周文王姬昌广求人才,四面征战,统一了一些部落,周武王姬发继位后,在河南孟津与800诸侯会盟,兴兵灭商。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256年,周朝存世约800年,共传30代37王。商周的分界是公元前1046年。第50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n2、周王朝建立后,进行了一系列文化维新。问:周代的文化维新表现在哪些方面?主要内容是什么?n(1)确立了宗法分封制。周朝为了有效地控制被征服的广大地区,分封姬姓贵族子弟和功臣、还有殷商后代(兴灭国、继绝世的文化传统)到各地去建立政权。西周初年一共分封了71个
18、诸侯,其中姬姓的达53个之多。另外,规定周天子的王位和诸侯的封爵由嫡长子继承。第51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n(2)确立了礼制。n就是周公旦着手建立的周王朝的一整套的典章制度。这些典章制度主要见于周礼一书。周礼的内容丰富多彩,最重要的是确立了君臣的礼仪原则。一是“亲亲”,贯彻血缘宗族原则,强调父子、兄弟关系来维系宗族,二是“尊尊”,执行政治关系的等级原则,分清君臣上下的等级。其宗旨就是要“别贵贱,序尊卑”。体现君臣、父子、兄弟、夫妻的上下尊卑之别。n(3)提出的“天命靡常,唯德是辅”、“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等重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治主义、民本主义、忧患意识乃至“天人合一”的致
19、思趋向的最根本的渊薮。第52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n周礼的内涵n第一,周礼的形式为“仪”,即各种礼节和仪式。依照周礼各级贵族祭祀、用兵、朝聘、婚丧都要遵循合乎其等级身份的礼节仪式,(分吉、凶、军、宾、嘉五礼)。比如各等不同的贵族应乘几匹马拉的车,祭祀时应使用什么乐队都有严格的规定。n吉礼:吉礼是五礼之冠,主要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n嘉礼:嘉礼是和合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n宾礼:宾礼是接待宾客之礼。n军礼:军礼是师旅操演、征伐之礼。n凶礼:凶礼是哀悯吊唁忧患之礼。凶礼的内容有:以丧礼哀死亡;以荒礼哀凶札;以吊礼哀祸灾;以礼哀围败;以恤礼哀寇乱。第53页,讲稿共281
20、张,创作于星期一n周礼的作用n第二,周代的礼制既是典章制度的总汇,又是当时各级人士政治、经济、社会、家庭生活各种行为规范的准绳。它为后世各朝各代的统治阶级所推崇,特别是得到了后世,儒家对其进行了继承和发扬光大,使其以强劲的力量规范着中国人的生活行为、心理模式和是非观念。中国传统的“礼文化”或“礼制文化”,即创制于西周。周人推行的种种典制,实质上无不渗透着一种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其要旨在于“纳上下于道德,而后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团体。”第54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第55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第56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周公画像第57页,讲稿共281
21、张,创作于星期一陕西周公庙第58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n三、夏、商、周文化的成就n第一,在天文、历法和医学方面n相传在四千多年前的夏朝,就已经有了历法,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就来源于夏朝。到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商朝的历法中还有农事的安排,告诉人们什么时候下种,什么时候收获等等。夏朝时古书记录了我国最早的一次日食。第59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n在医学方面,商朝的文字里,记载了16种疾病,周朝已经有了医学分科,如内科、外科、营养保健和兽医等,商朝文字里有关虫牙的记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牙病记录。商朝的名臣伊尹,也是一
22、位名医。他发明了煎药,首创用汤药治病的方法。商朝的外科医生,已经使用手术刀一类的器械。河北藁go城的一座商朝墓葬中,发现了一个漆盒,里面装有一件形似镰刀的工具专家认为是用来切腐肉、肿瘤或放血的手术刀。第60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n第二,青铜艺术方面n商周的青铜器,有各种动物和怪兽的形象,造型美观,形态生动逼真。商朝的四羊方尊造型雄奇、工艺高超,是青铜器中名闻中外的精品;商朝的玉器也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安阳妇好墓出土的一对玉象,形态逼真,活泼可爱;周朝的青铜礼器最有价值,如商代的司母戊大方鼎。第61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n第三,音乐和舞蹈n夏商周几代都很重视音乐和舞蹈。传说中舜
23、作的韶乐在夏朝盛行,这是一种既可歌唱又可伴舞的音乐。春秋时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三月不知肉味”,一直沉浸在优美乐声的回味中。商周时期的乐器己有不同种类,有打击乐器钟、磬、鼓等,西周时有成套的乐器,音乐有表现大禹治水的大型歌舞大夏和表现武王伐纣的大武。n第四,在文字方面,商朝的甲骨文和商周时期的金文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革命。第62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甲骨文第63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司母戊大方鼎第64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象尊第65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铜龙虎尊第66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牛首四耳铜簋第67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大盂鼎铭
24、拓片第68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第三节 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n1、春秋战国。从周平王迁都(公元前722年)到秦始皇统一中原(公元前221年)这500多年间,习惯上划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公元前476年以前为春秋时期,这段时期同孔子所编的鲁国史书春秋的时间大体上差不多。公元前475年到秦统一中国为战国时期。在春秋时期,诸侯各国“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n n2、轴心时代。我们在这里称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是文化史家借用了德国学者雅斯贝尔斯提出的概念。其主要含义是当时诸子百家创造的各个学派,使得中国文化精神的各个侧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展开和升华,中国民族文化从此大
25、致确立了。主要依据有(1)在社会生产力上,由青铜时代进入了封建社会。(2)在民族方面,以华夏为主体的中原民族与周边各族不断融合,形成了华夏族。(3)在文化上进入了空前繁荣昌盛的时期。哲学思想尤为活跃,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第69页,讲稿共281张,创作于星期一n一、春秋战国文化背景n第一,社会大变革,为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提供了历史舞台。n由于战争不断,在战争中衰败的诸侯大臣们,他们畜养的家庭文人乐师流落四方,促使了学术下移,形成了从“学在官府”到“学在四夷”的转变。因而形成了诸子百家。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互相争辨成为可能。n第二,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动荡,使士阶层迅速崛起。n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传统文化 发展 历程 精选 PPT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