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品德学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二品德学习.ppt(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二品德学习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16页第一节第一节 品德概述品德概述l一、品德的概念一、品德的概念l品德:指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和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是社会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动中的体现。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16页l道德:指由社会舆论和个人内在信念系统所支持的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人们分辨是非的尺度,进行道德判断的依据,调节道德行为的准则。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16页l品德与道德的关系l品德与道德是不同的:道德是社会现象道德是社会现象,道德产生的力量源泉是社会需要;品德是心理现象,它产生的根源是个人需要。道德是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品德
2、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品德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道德是对现实的道德关系的反映,因而具有社会性、民族性、社会性、民族性、发展性和继承性发展性和继承性,品德反映了个体的道德需要和社会的道德要求的关系,因而具有个体性、差异性和具体性个体性、差异性和具体性。道德以传统、公德和舆论的方式表现出来,对社会关系的维持起调节控制作用;品德以个人的信念、理想、心理倾向和习惯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对个体的品德行为起调节支配作用。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16页l品德与道德又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个体的品德内化的是社会的道德,品德不会凭空地产生,它是对社会道德关系的反映,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时代精神”;另一方面,社会品德的形
3、成要以个体的道德为基础,没有品德基础的道德是空洞的,虚假的。应体现“从我做起”的精神。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16页二、品德的心理结构二、品德的心理结构l品德的心理结构是指个体心理现象的形式和结构。l因素构成说: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l系统结构说:品德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的关系系统,由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方式组成。l品德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活动的关系系统,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构成。l品德的心理活动和外部活动的关系及其组织形式系统,即品德的定向、操作和反馈系统。(林崇德)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16页三、品德研究的方法l观察法:观察法:孔子:“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
4、哉?”l谈话法:谈话法:1解释道德观念;2对偶故事法;3多重选择法;4不完全故事法;5参与后谈话法;6与旁观者谈话法;7例证法;8事后询问法。l测验法:测验法:1确定问题测验(DIT);2道德因果关系测验;3道德知识测验;4道德价值观测验;5语义分化测验l投射法:投射法:1图片故事测验;2造句测验;3编故事测验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16页第二节第二节 品德形成的理论品德形成的理论l一、认知发展论的品德理论一、认知发展论的品德理论l(一)杜威的道德发展阶段观(一)杜威的道德发展阶段观l(二)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二)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l1、儿童道德发展的一般趋势:l从单纯意义的规则到真
5、正意义的规则。l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l从服从的公正到公道的公正。l从抵罪性的惩罚到报应性的惩罚。l从他律到自律。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16页l2、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l自我中心阶段(25岁)l权威阶段(67、8岁)l可逆性阶段(810岁)l公正阶段(1012岁)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16页(三)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论(三)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论l1、三水平六阶段l前习俗水平(09岁)l习俗水平(915岁)l后习俗水平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16页l2、对柯尔伯格理论的评价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16页二、新行为主义的道德理论l(一)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道德理论l(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道德理论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16页三、精神分析派的道德发展理论l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16页第三节第三节 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与条件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与条件l一、道德的形成l道德认知的形成l道德情感的形成l道德意志的形成l道德行为的形成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16页l二、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l外部因素:社会文化条件、民族文化、学校与集体l内部因素:智力、受教育程度等l三、道德培养的策略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16页第四节第四节 品德不良的矫正品德不良的矫正l一、品德不良产生原因l二、品德不良的矫正与教育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16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