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xx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xx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xx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忽忽数十个世纪,人类一直在感受着自然造物的神奇,并通过人与自然的往来沟通中,地理学不断被拓展出新的意义与内涵。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接下来随着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1、气温:大气距离地面1.5处的温度。 2、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统计学数据:低纬地区12度,中纬地区8-9度,高纬地区3-4度。 3、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气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统计学数据:赤道1度,中纬地区20度,高纬地区30度。 4、气温垂直递减率:湿热递减率为每100米0.6度,干热递减率为每100米1度。 5、大气稳定度:大气静力
2、稳定度取决于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垂直递减率越大大气越不稳定 6、大气湿度:最高值在日出前,最低值在午后。 7、地形雨:一般来讲湿空气迎风坡多降水。但背风坡会出现比迎风坡降水多的情况。原因是罗斯贝波和重力波影响在背风坡形成气旋状结构。 8、气压:单位面积上从观测高度到大气上界垂直空气柱的重量。 9、两个影响巨大的气压系统:暖性高压(副高)冷性低压(副极地低压)均为深厚系统 10、地转偏向力:2Vx(物体速度)xW(自转角速度)xSIN(地理纬度). 11、近地面:地面以上1.5-2千米高度 12、海风:最大风速5-6米每秒,最大厚度700米。深化陆地在热带最大,100千米。最强14-15点 13、
3、陆风:最大风速2-3米每秒,最大厚度300米,深化海洋最远30千米。最强2-3点 14、谷风:最大风速10米每秒,最大厚度1000米。 15、山风:最大风速4米每秒,最大厚度300米。 16、焚风:每100米1度 17、狭管:风速可增大3倍左右 18、冷盆:比迎风坡降温快近乎2倍 19、喇叭:最大降雨效应结构 20、大湖:降水概率增加6倍 21、 冷锋:第一型冷锋在槽中,第二型冷锋在高压前端。(第二型冷锋为急性冷锋) 22、暖锋:东北华北江淮地区多见 23、锢囚锋:东北多冷式,华北多暖式 24、等压线:以每2.5HPA为间距绘制 25、气旋:中心极端低值887 26、温带气旋:主要活动在北美,
4、东亚,地中海地区。我国有两支,北纬25到北纬35为江淮气旋,北纬35以北为蒙古气旋。 27、反气旋:极值1080 28、冷性反气旋:春季最多,3-5天一次 29、暖性反气旋:夏季最多 30、气候:某地长时间大气的平均状态或统计状态(时间尺度最短30年) 31、大陆度:气温年较差SIN(为地理纬度)大陆度大于50定位大陆性或大陆性强的气候 32、变质岩:可以高温高压重新结晶形成;也可以强烈碰撞变形碎裂重新结晶形成。 33、冲积扇:湿润半湿润地区河流在出山口形成 34、洪积扇: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流在出山口形成 35、 河流侵蚀岸或沉积岸几乎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主要受横面涡流,环流,跃移,河床结构,地
5、形地势影响 36、干旱地区也可出现丹霞地貌,如新疆阿勒泰布尔津地区 37、沙丘沙垄:分布于干旱地区沙漠及其边缘或湿润地区有沙源或历史时期有沙源沟谷两侧。 38、雅丹走向与风向一直 39、冲击洪积扇:边缘颗粒小,顶部颗粒大,底部颗粒小,表层颗粒大。 40、河流搬运:搬运中滚动形式可是砾岩碰磨为球形 41、风化:紫色页岩,花岗岩最易被风化 42、侵蚀:侵蚀轮回中下蚀最严重为瀑布,河流侵蚀谷中上游为V型,下游或有U型 43、 断块山: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秦岭,华山,泰山,大兴安岭,庐山,黄山 44、断层湖:贝加尔湖,青海湖,洞庭湖,鄱阳湖,洱海,滇池,坦葛尼喀湖,马拉维湖,的的喀喀湖。 45、岩
6、溶湖:草海 46、海成湖:西湖,里海,咸海 47、陨石湖:太湖 48、冰川湖:五大湖,日内瓦湖,天山天池 49、水位:自由水面高于绝对基面的高程。(我国的绝对基面为黄海基面,之前部分省区使用吴淞基面) 50、降水变率:降水多的地区变率小,降水小的地区变率大。 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7、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
8、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地球运动专题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稳定的光照条件、安
9、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
10、周) 意义:昼夜更替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途中时间 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区时差时区差 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16、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17、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
11、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 18、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 自然因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取决於纬度和地势地形平坦开阔); 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太原:技术力量强;酒泉:大陆性气候,晴天多;西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 海南文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海运便利。 19、公转速度: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 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形成 20、公转与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2326): 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 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
12、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 五带的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 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21、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机会-两次最大值 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
13、角越小,楼房间距越大。 22、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北半球6月22日昼最长,12月22日最短。 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现,如海口市。 23、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广州 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海口广州上海, 24、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24小时夜长 日出时间12:00昼长/2(或0:00夜长/2);赤道上的点
14、的日出时间是6:00 日落时间12:00昼长/2(或24: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落时间是18:00 25、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球体昼夜现象出现 地球自转的球体昼夜更替(自转速度周期影响昼夜温差变化) 地球倾斜的公转的球体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五带 大气专题 1、对流层的特点: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随高度增加温度上升;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
15、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的水准分布: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 xx 高中地理 知识点 总结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