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药治疗讲稿.ppt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药治疗讲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药治疗讲稿.ppt(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药治疗第一页,讲稿共四十九页哦胃食管反流病胃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液)反流入食管产生症状或并发症时,称为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广义的GERD包括食管粘膜有破损或无破损,因此,可分为内镜阳性GERD和内镜阴性GERD。酸(碱)反流导致的食管粘膜破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第二页,讲稿共四十九页哦世界不同地区世界不同地区GERD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日本日本 10.3%10.3%北美洲北美洲20-40%20-40%欧洲欧洲252538%38%中国中国8.97%8.97%澳大利亚
2、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澳大利亚17171717第三页,讲稿共四十九页哦北京北京北京北京10.19%10.19%10.19%10.19%西安西安西安西安16.9%16.9%16.9%16.9%上海上海上海上海7.76%7.76%7.76%7.76%国内国内GERD的的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第四页,讲稿共四十九页哦发病机制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由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的低下或频发松弛,食管体部的清除功能降低,胃排空延缓等因素所致。因此胃食管反流病既是酸相关性疾病更是一种动力性疾病。第五页,讲稿共四十九页哦西医治疗西医通常采用强力的抑酸治疗虽然能很快地缓解症状,但对于正常消化来讲是不利的。并且现阶段的促动力治疗还不能
3、很好地解决同时存在的多种复杂的上消化道动力紊乱,同时影响胃食管反流的因素还有消化道激素等。因此,总的来讲,西医治疗方案应还是较为片面的,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且研究表明其近期疗效较好,但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第六页,讲稿共四十九页哦中医药优势 中医药治疗本病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就在于运用辨证论治的原则可以发挥整体调节作用,包括调节消化道动力、胃酸分泌、胃肠激素水平等多个方面,是整体的调节过程。第七页,讲稿共四十九页哦实验研究证据目前有人从中药药理的角度对治疗GERD的中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药在治疗本病的临床应用中具有与西药相同的作用机理,如抑酸、保护黏膜、抗炎镇痛等多
4、部位多靶点的作用特点;研究也发现,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过程中,能够明显提高血清胃泌素水平、降低模型大鼠食管黏膜浓度、明显降低食管粘膜的通透性、抑制酸反流、提高食管下段粘膜的pH值等,从而减少下食管括约肌松弛,促进疾病的恢复。第八页,讲稿共四十九页哦中医病名胃食管反流病中医病名常根据患者的主症来确定,本病的主症为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不适、吞咽困难、咽部不适或异物感等,因此本病可分别属于中医学之“吐酸”、“胃脘痛”、“嘈杂”、“梅核气”等范畴。第九页,讲稿共四十九页哦病因病机一为酒食所伤:因酒食不节,损伤脾胃,酿生湿热,胸膈郁塞,胃气不和,吞酸噫气;二为寒邪患胃:外感风寒,寒邪犯胃,胃阳被遏,
5、或过食生冷,中阳受伤,寒滞脾胃,湿浊内停,郁而成酸;三为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横逆犯脾胃,则脾胃气机阻滞,日久郁而化热,胃气挟热上逆,而形成本病;四为脾胃虚弱:饮食不节,劳倦内伤,脾胃受损,运化不健,嗳气吐酸或泛吐清涎酸水。第十页,讲稿共四十九页哦中医诊断依据主证:反酸、反胃、反食、烧心等。次证:脘腹不适、胸痛、嘈杂。诱因:饱食、脂餐、弯腰、咳嗽或前倾曲位。第十一页,讲稿共四十九页哦辨证思路确定病因确立病机确定病位确定病性第十二页,讲稿共四十九页哦确定病因注意询问诱发因素,是否受寒、饮食是否失宜、有无情志失调、平素脾胃功能情况等。第十三页,讲稿共四十九页哦确立病机两胁胀痛,心烦口渴易怒等特点可明
6、确为肝胃郁热证;胸骨后隐痛不适,嗳气,吞咽不顺,咽部异物感为气郁痰阻证特点;受寒发作,四肢不温,大便溏薄为脾胃虚寒证;吐酸伴咳嗽、气喘胸闷为肺胃不和证;反酸伴胸痛不移,入夜加重,吐咽不畅,为瘀血阻络证;舌红少苔、口干口渴、饥不欲食,胃脘胸前灼痛隐隐,为阴虚失濡表现。第十四页,讲稿共四十九页哦确定病位以反酸反食为主者,病位在胃与食管;伴胸痛邪胀者,病位在肝与胃;伴咳嗽气喘者,病位在肺、肝、胃;腹胀、胸闷、嗳气、反食,病在气分;胸痛固定不移,吐咽不畅,病在血分。第十五页,讲稿共四十九页哦确定病性辨寒热:吐酸时作,口干口渴,舌红,苔黄厚,脉数为热证;反酸受寒后发作,饮食喜热,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为
7、寒证。辨虚实:实则有如气滞、痰郁、食积、湿热、血瘀等表现;虚则如气虚、阴虚、阳虚等。第十六页,讲稿共四十九页哦中医辨证肝胃郁热证胆热犯胃证气郁痰阻证脾胃虚寒证肺胃不和证瘀血阻络证第十七页,讲稿共四十九页哦证型研究朱生墚等对12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证型研究发现:肝胃郁热型62例,占51.67;段国勋等研究了97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证型,结果为肝胃郁热型41例,占42.3;总之大量研究发现肝胃郁热为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证型;第十八页,讲稿共四十九页哦肝胃郁热证治法:清泻肝火,和胃降逆选方:左金丸加味用药:黄连3g,吴茱萸1g,白芍15g,枳壳10g,青皮6g,陈皮6g,香附10g,丹皮10g,乌贼骨
8、15g,瓦楞子10g第十九页,讲稿共四十九页哦胆热犯胃证治法:清化胆热,降气和胃选方:方选四逆散合金铃子散加减用药:软柴胡9,枳壳12,白芍12,龙胆草1,胆南星12,黄连3,竹茹12,茯苓12,白术12,郁金12,栀子12,金铃子9,延胡索12,甘草5第二十页,讲稿共四十九页哦气郁痰阻证治法:疏肝理气,开郁化痰选方:半夏厚朴汤加减用药:法半夏10g,厚朴10g,茯苓15g,苏梗10g,郁金10g,陈皮6g,炒枳壳10g,桔梗5g,木蝴蝶5g,甘草3g第二十一页,讲稿共四十九页哦脾胃虚寒证治法:温中散寒,和胃制酸选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用药:广木香6g,砂仁3g(后下),党参15g,白术10g,
9、茯苓15g,陈皮6g,半夏10g,吴茱萸3g,黄连1g,白豆蔻5g,丁香3g第二十二页,讲稿共四十九页哦肺胃不和证治法:化痰肃肺,降逆和胃选方:旋复代赭汤加苏子降逆汤加减用药:旋覆花10g,代赭石20g,半夏10g,党参15g,苏子10g,厚朴10 g,陈皮10g,茯苓15g,贝母10g,杏仁10g,甘草3g第二十三页,讲稿共四十九页哦瘀血阻络证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选方:血府逐瘀汤合丹参饮加减用药:当归10g,生地黄15g,桃仁10g,红花5g,川芎10g,丹参15g,砂仁3g(后下),赤芍15g,枳壳10g,桔梗5g,牛膝10g,炒柴胡5g,煅瓦楞子20g,降香5g第二十四页,讲稿共四十
10、九页哦治法四要清清、润、通、降、润、通、降第二十五页,讲稿共四十九页哦清肝胃郁热型症见反酸,胃中嘈杂,有烧心感,甚至胸骨后灼痛,口干喜冷饮,性情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治以疏肝清胃,化郁泄热。方以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药用栀子、青皮、陈皮、川楝子、白芍、丹皮、黄连、吴萸、象贝母、甘草等。胆热上扰型以胸胁苦满,心烦而呕,口苦,咽干,脉弦为主症。宜小柴胡汤加减。常用药有柴胡、黄芩、法半夏、党参、生姜、陈皮、炒竹茹、甘草等。第二十六页,讲稿共四十九页哦润食道之通降,有赖于津液之濡润,若阴虚体质,或病久不愈,或过投辛燥之品,常出现阴液亏虚,濡润失司。诚如林佩琴所说“若胃过燥,嘈杂似饥,得食暂止,治
11、当以凉润养胃阴。”若时作干呕,反酸,口燥咽干,舌红少苔,或有裂纹,脉细数。治宜滋阴养胃,理气降逆。方取麦门冬汤加减。药用麦冬、南北沙参、石斛、竹茹、法半夏、太子参、甘草等。若为口燥咽干,干咳少痰之肺胃阴伤。宜清养肺胃,甘寒生津。沙参麦冬汤加减。北沙参、麦冬、扁豆、玉竹、桑叶、地骨皮、天花粉、甘草。第二十七页,讲稿共四十九页哦通“嘈杂有因气郁者,脉沉而涩,宜开郁理气”(皇甫中明医指掌嘈杂证十),调气使通。如症见咽中不适,如有物梗阻,胸中窒闷,或泛酸、或兼见胁痛,舌淡红,苔白或白而微腻,脉弦。宜行气解郁化痰,方取半夏厚朴汤加减,药用法半夏、厚朴、茯苓、苏梗、生姜、佛手、浙贝母、全瓜蒌、娑罗子、甘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食管 反流病 中医药 治疗 讲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