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汉语教案《第十一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汉语教案《第十一位》.doc(1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课 第十一位教学目标:1、记住本课10个生字和理解本课词语的词义和用法。2、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课词语的字音、字形,掌握词语的用法,能用词语造句。3、丰富学生的词汇知识,能用所学过的词汇量发展社交能力,培养学生用汉语直接思维并能用汉语回答问题的能力。4、能初步理解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向女教师学习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教学重点:1、记住本课10个生字和理解本课词语的词义和用法。2、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课词语的字音、字形,掌握词语的用法,能用词语造句。教学难点:1、丰富学生的词汇知识,能用所学过的词汇量发展社交能力。2、我们一定要向女教师学习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为人民服务
2、的精神。教学方法:老师领读,学生跟读:老师解释词义,学生造句。学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教学用具:课本,黑板教学课时:6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检查词语预习课时目标:1、记住本课10个生字和理解本课词语的词义和用法。2、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课词语的字音、字形,掌握词语的用法,能用词语造句。3、丰富学生的词汇知识,能用所学过的词汇量发展社交能力,培养学生用汉语直接思维并能用汉语回答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记住本课10个生字和理解本课词语的词义和用法2、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课词语的字音、字形,掌握词语的用法,能用词语造句。教学难点: 丰富学生的词汇知识,能用所学过的词汇量发展社交能力。
3、教学方法:老师领读,学生跟读:老师解释词义,学生造句。一、激情导入 你最难忘记的老师是哪一位?为什么你还记得她?(学生举手回答)说得好,因为她有一种奉献精神,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位这样的具有奉献精神的女教师的先进事迹。打开课文。学习第一课第十一位. 二、新课文学习1、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三遍课题。2、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让一两名学生读词语。3、板书词语。4、老师范读,领读、齐读、抽读,老师及时纠正发音上的错误。5、讲解词语同时,让学生口头造句.词语:1、规定: 造句:我们要在规定时间回到学校。2、绝症:她身患绝症,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了。3、扛:1他自己扛行李来
4、学校。4、心寒1他到处讲我的坏话,我的心寒了。5、偏远:1他家住在偏远的山区。6、代课:这所学校太偏远,没有正式老师来,只有一个代课老师。7、回荡:她的歌声久久回荡在校园上空。8、纯真:他是一个纯真的孩子。9、接班:我们是社会主义接班人。10、陆续:同学们陆续回到教室。11、分配:学校新分配来一个年轻的大学生。12、总之:他每天都按时上下学,不乱跑,总之很让爸妈放心。13、整整:他整整工作了二十年。14、好奇:他好奇的看着新来的老师。15、无奈:今天又要加班,真无奈。16、意外:他意外的知道了这个消息。17、当初:当初,我们可是说好了要一起合作得。18、终究:不要孩子气了,我们终究要长大。19
5、断言:我敢断言,这件事一定是他干得。20、说法:这个说法不对。21、齐刷刷:同学们齐刷刷站在老师面前。22、距:他距国旗杆又两米远。23、成文:这是个不成文规定。24、实在:这件事我实在不知道。25、融洽:同学们相处很融洽。26、挽留:我再三挽留,可是客人还是走了。27、蕴含:这篇课文蕴含深刻的道理。6、同义词学习。让同学比较学习同义词,了解意思,在造句中理解词义。瞬间-顷刻-顿时例句:飞机飞上天,瞬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顷刻间,电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 他的话音刚落,会场顿时想起了一片掌声。7、句型学习不知:不知是什么原因,她留了下来。那是啊:那是孩子们一颗纯真的心灵啊!布置作业:抄写词语
6、,会听写。8、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 一课时目标:1、激发学生自学,及时纠正发音上的错误;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回答问题。2、掌握正确的发音,会读课文。3、理解本课课文内容及课文中词句的意义和结构。课时重难点:4、能初步理解课文中的思想感情。5、培养学生用汉语直接思维并能用汉语回答问题的能力,6、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用课文材料发展社交能力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内容。二、读一读,想一想。1、根据所学过的知识口头回答问题“第十一位”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突出第十一位?2、熟读上节课学习过的词语。三、学习课文内容1、板书课题2、抽查学生的预习情
7、况,让一两名学生读课文。3、听课文录音。4、老师范读,领读、齐读、抽读,老师及时纠正。5、纠正学生在发音上存在的普遍性错误,使学生领会课文内容。四、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1、这所学校为什么一年内陆续走了七八位教师?2、代课教师和孩子们相处得怎么样?3、代课老师是怎样理解孩子和家长的心情的?五、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答案。1、为什么要请一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代课?因为女大学生刚毕业在等待分配因为乡里实在没有教师因为女大学生喜欢教师职业因为女大学生对教师的工作很好奇2、女大学生拿到分配通知即将离去时,村民们做了什么?领着孩子去送教师齐刷刷地跪在山坡上和孩子们一起背古诗和孩子们一起挽留女教师3、下面哪
8、一项不是促成女教师留下来的原因?孩子们刻苦学习的精神乡亲们真诚地挽留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目光孩子们跪在山坡上恳求布置作业:背句型。七、板书: 第十一位山区 陆续走了 七八位教师乡里 派了待分配 女大学生 相处融洽 孩子们八、教学反思:第三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二课时目标及重难点:1、激发学生自学,及时纠正发音上的错误;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回答问题2、掌握正确的发音,会读课文3、理解本课课文内容及课文中词句的意义和结构4、能初步理解课文中的思想感情5、培养学生用汉语直接思维并能用汉语回答问题的能力6、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用课文材料发展社交能力一、复习导入1、板书课题2、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让一
9、两名学生读课文。3、听课文录音。4、板书课文重点词语二、学习课文104段(一)、学习第4-7段。1、自由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女大学生要离开时,村民做了什么?2、发生了什么无法预料的情形?3、听到孩子们背诵的声音,代课教师回头看到了什么,最后又是怎么做的?学生六人小组思考、讨论代表口头回答问题4、让12名学生看着板书复述第一段的内容。(二)、学习课文8-10段:1、指名朗读课文。2、其他同学思考一下问题:我想去探望这位女教师,看到了吗?作者看到的是什么?不成文的规定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所学校没有第十二位教师?学生六人一组,思考、讨论、推举代表发言三、练习(一)、用指定的词语回答问题。1、你
10、们家昨天从喀什来的客人怎么今天就走了? (挽留)2、今天的作业你都完成了吗? (整整)3、你为什么喜欢这篇课文? (蕴含)4、这篇课文你会读吗? (背诵)四、熟读课文,完成练习册。布置作业:背诵第十一自然段。板书: 村民们 送别 孩子们 跪地背古诗 代课教师 一留就是整整二十年五、教学反思:课文二 轻轻地放下教鞭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自学,及时纠正发音上的错误;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回答问题。2、掌握正确的发音,会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及课文中词句的意义和结构。4、能初步理解课文中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5、培养学生用汉语直接思维并能用汉语回答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6、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11、能用课文材料发展社交能力。教学方法:老师领读,学生跟读:老师解释词义,学生造句。学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教学用具:录音机第四课时 课文材料运用课时目标:1、激发学生自学,及时纠正发音上的错误;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回答问题。2、掌握正确的发音,会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及课文中词句的意义和结构。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及课文中词句的意义和结构。一、导入轻轻地放下教鞭和我们课文一一样,同样讲述的是一位教师感人的事迹。二、熟读并理解下列词语惦 :惦记。 他一直惦记着孩子。平生:平生不敢亏心事,夜半不怕鬼敲门。染:他的鬓发都染上了秋霜。鬓:他已经七十岁了,鬓发全白了。久久:他久久的凝视着他的
12、学生们。启蒙:我的启蒙老师是何桂莲老师。阻拦:他没有阻拦,任凭爸爸去做告别学生的活动。往常:学生往常很调皮,今天格外乖巧。坦率 :坦率的说,我认为你还需要努力。质朴:这是一个质朴的农民家庭。绽放:春天来了,百百花绽放。挨个儿:前天他喝醉酒乱骂人,今天只能是挨个儿去道歉。蹿:我走在森林公园的小道上,突然一只松鼠蹿了出来。笔直:军训时,同学们站得笔直,一动不动。颤动:他太胖了,肚子上的肥肉都在颤动。三、听读课文1、板书课题2、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4、领读课文。四、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1、“他怀着平生以第一次走上讲坛同样的心情讲完这一课”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2、看到学生们送的鲜
13、花,父亲为什么哪样激动?3、父亲看到孩子们的笑脸,为什么想起那些绽放的花儿?4、为什么课文中提到教室窗外的那一排杉树?5、父亲为什么一看到那些孩子们,刚刚平静下来的心情又激动起来了?6父亲为什么沉默了七八分钟?请同学们以六人一小组进行思考讨论,每组任选两题,并选举代表发言。代表发言,组员补充。教师指导评价。五、再读课文六、作业:抄写词语,熟读课文。七、教学反思:第五课时 真实交际课时目标及重难点:1、激发学生自学,老师及时纠正错误;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做练习2、记住所学过的知识,理解本课练习中词句的意义和结构3、能用学过的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能力,用规定的词语完成句子。4、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
14、能力,能用学过的知识发展社交能力。一、复习导入1、读拼音,写词语2、熟读课文词组二、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指名学生读课文第1-3段。思考问题:父亲为什么讲课要讲到教师节那天?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评价。板书: 父亲 选在 教师节那天 退休2、指名学生读课文410段思考问题:1、父亲退休那天,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 2、父亲最后一堂课讲得是否顺利?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评价。板书: 心情激动 沉默学生 送鲜花 哭声3、齐读课文1112段。思考回答问题:1、课文中几次提到教鞭?每次有什么不同?2、本文为什么以“轻轻地放下教鞭”为题,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三、请同学们自由阅读拓展阅读正数和负数1、自
15、由读2、指名读3、说说正数和负数讲了些什么?布置作业:写一篇我眼睛中的老师。可以去采访你最敬爱的老师,也可以回忆平时老师对你的关爱四、教学反思:第六课时 真实交际课教师的精神教学目标:1、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口头与书面的形式表达对教师的热爱之情。2、通过活动,加强学生对教师的理解。3、通过前面课文学习,明白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4 、讲述自己生活中的真实事例,抒发教师对自己的关爱情感。3 、修改自己的作文,大班宣读,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二)复习课文导入1 、教师鼓励学生从教材的学习中跳出来,联系生活实际讲真话,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本课时教学导入 :导入一 : 多媒体
16、播放四川汶川发生地震的教师救学生牺牲自己的短片。 .情景一:小组讨论:你们的学习环境和山区的孩子相比,又哪些差异?情景二:老师是怎样克服困难搞好教学的?你应该怎样配合老师搞好学习?布置作业:预习第二课,自学课文中生词语和句型句式,初步自读课文。教学反思:第二课 冰淇淋的眼泪一、 学习目标知识教学点1、学会本课的重点词语,能运用常见的学习方法理解词语,结合情景运用词语。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学会下列举行的运用。句型1:日子过得平平淡淡,倒也有滋有味。句型2:朋友被安置到甘肃西部的一个小山村里。句型3:毕竟,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是应该亲口尝一尝的。句型4:好在那天的天气还不是很热。句型5:他将冰
17、淇淋分给孩子们,看到他们欢呼雀跃的样子,心里才稍稍多了一些安慰。能力训练点1、 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读懂每个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2、 利用课文材料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听说读写能力,逐步形成真是交际能力。德育渗透点初步了解我国西部贫困山区人民生活的穷困和教育的落后,产生关注我国西部发展的意识。二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检查词语预习【学习目标】1、掌握新词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重点词语达到会说、会写会用。2、获得新的词语学习方法。3、能够结合实际,用心词语表达意思。【教学过程】(一)学习任务、要求任务:初读课文,学习掌握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要求:以自学和小组学习为主,通过课文的学习,把不理
18、解的词语跳出来,运用以往的方法,尽量在小组学习中解决。(二) 检查字词预习情况1、朗读生字和字词2、讲连词语号召 (动)召唤(群众共同去做某件事)。如:我们要响应学校的号召积极参加植树活动。 正式 (形)合乎般公认的标准的;合乎一定手续的。如:请各位参赛选手做好准备,真是比赛马上开始。 应付 (动)对人对事采取措施,办法。如:事情太多,他难以应付。 毕竟 (副)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究竟;到底。如:不要太为难他了,他毕竟还是个孩子。 偶然 (形、副)形容词: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的;超出一般规律的。副词:偶然。如:没想到会出这种事,真是太偶然了。我是在一次活动中偶然认识他的。 无意 (动、副)动
19、词:没有做某种事的愿望。如:我无意做一些工作。副词:不是故意的如:我这样做是无意的。(三) 布置作业1. 抄写词语。2. 用重点词语造句。(四) 板书设计重点词语造句: 应付 毕竟 偶然 无意 正式 号召(五)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 1一、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真挚情感,能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2、初步了解我国西部贫困山区人民生活的穷困和教育的落后,产生关注我国西部发展的意识。二、教学重点理解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三、教学难点理解“冰激凌也很感动,也流着白色的眼泪”这句话的意思,体会文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真挚情感。四、课前准备收集有关西部贫困地区教育状况
20、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资料、事例等。五、教学过程(一)引入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吃什么口味的冰激凌?冰激凌也有眼泪吗?它为什么落泪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1、认读生字2、查词典理解词语意思3、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三) 精读感悟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2、小组合作学习要求:(1)默读课文(2)为什么说“冰激凌也很感动,也流着白色的泪水”?3、全班交流(1)可结合收集的资料谈感受,教师引导(2)引导揣摩青年教师的心理a、面对生活的艰苦,工作的劳累,朋友产生了什么想法?b、当他了解到学生连冰激凌都没有见过时,他的心情怎样?(用笔画下来)(读读孩子们
21、说的话)会想些什么呢?说一说。c、当这位教师买来冰激凌,看到孩子们欢呼雀跃的时候,他的心情怎样?会想些什么呢?d、指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读到同学写的那篇作文时,老师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他又会想些什么?读到这里,你的心情如何呢?4、浏览全文,再次体会“冰激凌也很感动,也留着白色的泪水”。5、小结:在我们看来极其普通的冰激凌就让孩子们那么激动,难怪老师的心情如此复杂,也让我们的心难以平静。(四)、拓展师: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老师收集到的有关西部贫困地区的情况吧。(课件出示图片)问: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五)、课堂总结:在这贫困落后的地方,孩子们仍然渴求着知识,他们要用知识改变家乡的面貌。我们
22、呢,各方面的条件都很好,应该这样去做呢?(六)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七)板书设计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八) 教学反思:第三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 2教学目标:1 认识一个生字。积累若干个词语。2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感受师生之间、母子之间的爱心真情。4 学习复述课文。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人间美丽的真爱,真情。体会每个人的心里,都植有一亩心田,哪怕是小小的,小小的,也值得我们用心好好体恤,好好保护,好好2 能条理清楚地复述课文。难点:1 不要自以为用强者的身份去同情他人。没有人希望得到对弱者的同情。记得人人平等。而
23、幸运的人,更要懂得感恩。我们所能做到的最好的是理解他人,欣赏他人,赞美他人,关爱他人,尊重他人怀着爱,去生活,爱生活,爱一切人,爱一切2 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课文1 今天老师要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2 板书:一个 故事3 师用自己的话配乐讲述一个美丽的故事4 故事讲完了,你觉得这是一个怎么样的故事呢?5 板书:美丽 动人 感人 感人肺腑6 大家说得很好,下面,自己读读课文,进一步说说,课文美丽在那哪里?哪些地方感动了你,打动了你?二、学习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1 自渎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把你认为文中美丽,或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划下来。2 自学。3 开火车
24、读。师边听边从旁点评。(你读地真感人,我也被你打动了)4 交流出示句子:他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其认真地写。那作文很短,只有三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每天笑眯眯地看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每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感动我的是,这个小小的男孩,才两岁就不幸因得脑炎,使得他智力受损。但他在这个世界上仍然是独一无二的,有他的认真,他执著,他的小小的温柔渴望得到爱,重视)于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老师。老师不仅给了他最高分,在班上带着感情朗读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写了批语: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1、,请你放心,妈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老师肯定
25、会格外喜欢你的,大家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老师的夸奖发自内心,流露真情,毫无半点虚情假意,可见,老师不是同情这个小男孩,而是真正懂得他,理解他,欣赏他这样的老师真好,真美!) 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但他并没有马上把作文本拿给妈妈看,他是在等待着,等待一个美好的时刻。(读到这,心被某种温柔的情愫所牵动真诚的,发自内心的夸奖和赞美别人吧,就像第五课荒芜的花园最后所要告诉我们的一样:当你能给别人带来真正的快乐的时候,你的内心也会快乐,美丽。 那个时刻终于到了,是妈妈的生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那天,他起得特别早,把作文本装在一个亲手做的大信封来历。信封上画着一个塌鼻子的男孩
26、儿,那小男孩咧着嘴笑得正甜。他静静地看着妈妈,等着妈妈醒来。妈妈睁开眼,他就甜甜地喊了声“妈妈”,然后笑眯眯地走到妈妈跟前说:“妈妈,今天是您的生日,我要送给您一件礼物。”(纯纯的小男孩,妈妈纯纯的爱如此简单,有如此打动我们的心)接过信封,妈妈的心在怦怦地跳!(理解怦怦:心跳很快的样子。妈妈一定期待着儿子给她一份怎样地惊喜)果然,看着这篇作文,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搂得很紧很紧,仿佛他会突然之间飞走了。(1)小男孩的第一个愿望是希望妈妈夸他聪明,但有哪个妈妈不认为自己的孩子聪明呢?妈妈读到这里当然十分感慨。(2)抓住:“仿佛他突然间飞走了。”孩子又不是小鸟,怎么会飞走呢
27、?妈妈对自己孩子的挚爱之情溢于言表。她读了孩子内心情感真挚的表达后,更加激动。 是的,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她朝气蓬勃,永远垂着绿荫,开着明媚的花,接着芬芳的果。(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爱,人人平等,爱,永不灭 ,怀着爱去生活,去爱一切人,爱一切)5 怀着爱,用心体会并读好这些句子。6 如果你喜欢这个故事的话,用真情来读好它三、学习复述课文1 读了这个美丽的故事,你一定已经知道了这个小男孩的愿望是什么,当他把这个愿望写下来后,老师读了怎么说?小男孩的表现呢?之后他又怎么做?妈妈得到了小男孩送的这份礼物后,她的表现又怎样?这个故事你认为最美的最打动你的是什么?2 板书:因为这个小男孩有的愿望是
28、 老师读到了这两个愿望,她 小男孩捧着老师认真写着评语的作文本他打算 终于等到一个美好的时刻,他 接过信封,妈妈3 根据板书自己试着讲讲这个故事4 组内交流5 把这个故事将给大家听,注意抓住重点,语句通顺,有条理。四、拓展1 再读课文,积累文中好词:受损 美丽如花 极其 格外 涌出 朝气蓬勃2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爱的美丽的故事吗?五、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复述课文。 妈妈每天笑眯眯的看着我说:“你真聪明”六、板书设计 小男孩儿的愿望是: 老师天天笑眯眯的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七、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课文材料运用【学习目标】以课文为学习材料,训练听说写的能力。1、 能听懂
29、与课文材料相似的谈话。 2、 能复述课文的内容。3、能结合课文,联系实际生活,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教学过程】(一) 学习任务1、 能听懂与课文内容相似的故事。2、 能够自己复述课文,学习优秀者能够自己讲内容相似的故事。(二) 学习要求在课堂上每位同学都讲话,做好参加比赛或表演的准备。(三) 复述课文1、 老师口述故事,口述时,尽可能结合课文,运用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和句型。2、老师口述完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或做相关联系。3、要求学生能够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如果学生有没听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请听懂了的学生帮助解决。2、 要求学生对比,看老师口述的故事与课文的内容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四) 布置作
30、业1、 熟练地复述课文。2、 阅读课后的短文。教学反思:第五课时 真实交际【学习目标】1、参与真实交际,能够结合自己的真实交际。2、总结全课的学习,获得经验。【教学过程】(一) 学习任务、要求在本节课进行的各项阅读、真是交际活动中,要求每位学生积极踊跃参加,尽可能结合自己的实际(不是按课文)来理解表达,达到真实交际的目的。(二) 检查课外阅读(三) 真实交际话题1:小组讨论:你们的学习环境和山区的孩子相比,有哪些差异?话题2:观察思考:老师是怎样克服困难搞好教学的?你应该怎样配合老师搞好学习?话题3:教师节出一期板报,没人写一篇我眼睛中的老师,可以去采访你所敬爱的老师,也可以回忆平时老是对你的
31、关爱,看哪个班的办报办得好。4、总结全课的学习,讲评作业对学习突出,进步较大的学生进行表扬,最好能让他们介绍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好的学习方法。5、布置下一课的词语预习熟读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用重点词语造句。教学反思:第六课时 真实交际课师生情教学目标:1、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口头与书面的形式表达对教师的热爱之情。2、通过活动,加强学生对教师的理解。3、通过前面课文学习,明白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4 、讲述自己生活中的真实事例,抒发教师对自己的关爱情感。3 、修改自己的作文,大班宣读,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二)复习课文导入教师鼓励学生从教材的学习中跳出来,联系生活实际讲真
32、话,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本课时教学导入 :导入一; : 多媒体播放四川汶川发生地震的教师救学生牺牲自己的短片。 .情景一:小组讨论:你们的学习环境和山区的孩子相比,又哪些差异?情景二:老师是怎样克服困难搞好教学的?你应该怎样配合老师搞好学习?情景三:教师节出一期板报,每人写一篇我眼睛中的老师,可以去采访你最敬爱的老师,也可以回忆平时老师对你的关爱,看哪个班的板报办得好。(三)学生分小组讨论这一话题,写出演讲提纲1 、方法和任务:要求学生在合作基础上完成,演讲的提纲经小组集体讨论修改后,推选代表大班发言。2 、活动提示:为增强竞争性,提高参加活动积极性,教师提议建立临时评委会,结合大班意见,给各
33、朗读小组评分,登记成绩。(四) 学生当堂完成作文我们收到了老师的礼物。1 、方法和任务。教师指导学生撰写写作提纲。(五) 课外延伸学习1. 课外阅读:一个美丽的故事布置作业: 预习第三课,自学课文中生词语和句型句式,初步自读课文。第三课 在那颗星星下一、 学习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会本课的重点词语,能运用常见的学习方法理解词语,结合情景运用词语。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学会下列举行的运用。句型1:对于孩子们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即使孩子们向他求救,他也当没看见,促使孩子们自己想颁发,自己动手去做。句型2:毕业于成都体育学院教育专业的徐银,虽然当教师的时间不长,但在教学上很有两下子,极受孩子
34、们欢迎。句型3: 为了检验训练效果,每堂课他都为小朋友们测量三次脉搏,以坚定运动量是否得当。(二) 能力训练点1、 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读懂每个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2、 利用课文材料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听说读写能力,逐步形成真是交际能力。(三)德育渗透点引导学生从小养成“不怕困难,勤奋学习”的良好品德,培养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的学习品德。二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检查词语预习【学习目标】1、 掌握新词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重点词语达到会说、会写会用。2、获得新的词语学习方法。3、能够结合实际,用心词语表达意思。【教学过程】(一) 学习任务、要求任务:初读课文,学习掌握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35、要求:以自学和小组学习为主,通过课文的学习,把不理解的词语跳出来,运用以往的方法,尽量在小组学习中解决。(二) 检查字词预习情况1、 朗读生字和字词2、讲连词语威胁 (动)用武力逼迫恫吓,使人屈服。如:沙漠已经威胁到人的生存。 示范 (动)做出某种可供大家学习的典范。如:老师给同学们示范了一下。 扣 (动)从原来的数额中减去一部分。如:每月扣掉伙食费,我还能剩点零花钱。 枯燥 (形)单调,没有趣味。语言学习不应该采用枯燥的形式,而应该活泼多样。 佩服 (动)感到可敬可爱;钦佩。他工作很有能力,我很佩服他。(三) 布置作业1、 抄写词语词语2、 用重点词语造句(四) 板书设计重点词语造句:威胁
36、示范 扣 枯燥 佩服(五)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 1【学习目标】1.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句话,提高阅读能力。3. 学会新的句型。4.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5. 能分析文章的结构,【教学过程】学习任务、要求1、读懂每一句话。2、掌握运用新的句型。3、熟练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的意思。(一)导入课文学习一、 导入: 有首歌中唱道:“什么时光最难以忘怀?是这幸福的中学时代;什么时光最值得珍爱?是这美好的中学时代!”中学时代,洒满欢声笑语,友善的同学老师,纯真的师生情义,永远留在我们记忆的银河中让我们听听当代女诗人舒婷的少年回想吧。二、解题
37、:1、“那颗星子”指谁?(星子:方言指星星)林老师。作者把林老师比作是闪烁在“我”记忆银河中的星子,而且是一颗最亮的星星。2、作者用这样的比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题目的好处?)这一比喻充满感激、充满深情,老师像一颗星,这颗星是拨亮“我”心灵的引路人。她成了一颗最亮的星星这是学生对老师的最高评价。题目很有美感、诗意,并且能够让读者带着疑问阅读。三、概括梳理文章第一段(1节)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第二段(2-4节)勾勒中学时代“我”的个性,为下文继续做铺垫。第三段(5-15节)(5-17节)叙写英文考试事件。(以时间划分)第一层(5-6节)(5-7节)星期天晚上“我”在电影院巧遇林老师。第二层(
38、7-10节)(8-12节)第二天“我”临阵磨枪,侥幸的高分。第三层(11-14节)(13-16节) “我”重考原形毕露,林老师与“我”促膝长谈。第四层(15节)(17节)“我”与林老师在林荫道相别,以及对老师的感激。四、研读、赏析(一)第1段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第一节描写了母校周围的环境,奠定全文浓厚的怀旧基调。(二)第二段的作用1、第二节从整体追忆中学时代的生活印象向,有苦有乐,凸现文章主题事件给自己留下的记忆之深.2、第三节写出了一个活泼好动的学生形象,也为下文表现林老师关心、爱护并理解、体察学生起铺垫作用。 对比(课业繁重与“我”的轻松),反讽(像登山运动员善于负重)等修辞的运用
39、使枯燥艰辛的学习生活散发出温馨的情调。(三)第三段(2课时开始)1、请同学概述中学时代的一件事(把过程讲清楚,注意顺序)一次难忘的英语考试,:考前看电影,临考抱佛脚,考了第一;讲评得夸奖,五、小结这件事同时也让我们深有感触。的确,那些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给过我们真诚的帮助,使我们的人生之路走得更踏实、更稳健的不都是我们记忆中的星么?希望大家也能轻轻摇响你们记忆中的小铃,拥有这样的花雨梦。六、布置作业 1、 背诵课文最后两段课文。七、板书:考前看电影 考第一得夸奖 成绩单的“优” 一 波 三 折 临考抱佛脚 重考47分八、教学反思:第三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二【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
40、运用边读边想编辑的读书方法,读懂每句话,提高阅读能力。3、学会新的句型。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能分析文章的结构,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 学习任务、要求1、 读懂每一句话。2、 掌握运用新的句型。3、 熟练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的意思。(三) 学生自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1、父亲为什么讲课要讲到教师节那天?2、父亲退休的那天,发生了生么意想不到的事情?3、父亲最后一堂课讲的是否顺利?4、课文中几次提到了教鞭?每次有什么不同?5、本文为什么以“轻轻地放下教鞭“为题,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朗读课文 自读,抽读,表演读作业: 熟读课文。 复述课文,做练习题。板书设
41、计1、父亲为什么讲课要讲到教师节那天?2、父亲退休的那天,发生了生么意想不到的事情?3、父亲最后一堂课讲的是否顺利?4、课文中几次提到了教鞭?每次有什么不同?5、本文为什么以“轻轻地放下教鞭“为题,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课文材料运用【学习目标】以课文为学习材料,训练听说写的能力。1、 能听懂与课文材料相似的谈话。2、 能复述课文的内容。3、 能结合课文,联系实际生活,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教学过程】(一) 学习任务1、 能听懂与课文内容相似的故事。2、 能够自己复述课文,学习优秀者能够自己讲内容相似的故事。(二) 学习要求在课堂上每位同学都讲话,做好参加比赛或表演的准备。(三) 复述课文2、 老师口述故事,口述时,尽可能结合课文,运用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和句型。老师口述完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或做相关联系。3、 要求学生能够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如果学生有没听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请听懂了的学生帮助解决。4、 Yy要求学生对比,看老师口述的故事与课文的内容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四) 作业2、 熟练地复述课文。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