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与炎症性肠病讲稿.ppt
《肠道菌群与炎症性肠病讲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肠道菌群与炎症性肠病讲稿.ppt(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肠道菌群与炎症性肠病第一页,讲稿共二十页哦肠道菌群的种类及分布l生理状态下,正常成人肠道内含有近500种细菌,主要定植在结肠和末端小肠l肠道的菌群主要分为三大类:1 1.生理性细菌(双歧杆菌、类杆菌和消化球菌)2.条件致病菌(肠球菌与肠杆菌)3.病原菌(变形杆菌和假单胞菌)第1、2类称为肠道固有菌群第二页,讲稿共二十页哦肠道内固有菌群与IBD的发病(小鼠)l小鼠DSS模型:拟杆菌和梭状芽胞杆菌增多,提示肠道菌群很可能参与小鼠DSS结肠炎的发病2。l用转基因或敲除基因方法造成免疫缺陷的IBD动物模型:在肠道无菌环境下不会发生肠道炎症,但如重新恢复肠道正常菌丛状态,则出现肠道炎症。3-4l高度
2、提示:肠道菌群群成分的存在对IBD发病是不可或缺的。第三页,讲稿共二十页哦肠道内固有菌群与IBD的发病IBD病人粪便和肠道黏膜菌群与正常人相比l含量增高l组成显著不同l在疾病不同时期肠道菌群的结构也存在差异第四页,讲稿共二十页哦肠道内固有菌群与IBD的发病(含量增高)lSeksik等 rRNA分子探针定量CD患者粪便标本患者细菌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超过30属未定型菌种。5lSwidsinski等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技术305例肠道炎症患者和40名对照者的结肠镜活检标本肠道炎症患者黏膜细菌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者,以CD患者为著。6第五页,讲稿共二十页哦肠道内固有菌群与IBD的发病(组成
3、不同)在IBD病人中存在着微生态失衡:条件致病菌的优势超过生理性细菌,而且在活动期更为突出肠杆菌、肠球菌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菌优势非优势第六页,讲稿共二十页哦肠道内固有菌群与IBD的发病7UCCD活动期:活动期:肠杆菌肠杆菌、肠球菌、肠球菌、小梭菌小梭菌双歧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乳酸杆菌缓解期缓解期:拟杆菌、拟杆菌、双歧杆菌双歧杆菌小梭菌小梭菌活动期:活动期:肠杆菌肠杆菌、酵母菌、酵母菌双歧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乳酸杆菌菌缓解期:缓解期:双歧杆菌双歧杆菌有回升,有回升,但仍明显低于正常但仍明显低于正常第七页,讲稿共二十页哦肠道致病菌群与IBD的发病l大肠杆菌与CD关系
4、密切lSeksik等发现活动期和静止期CD患者结肠黏膜黏附有大量大肠杆菌,且侵入黏膜深层5。lDfeuille-Michaud等检测了63例CD患者和16例非IBD对照者的回肠标本,发现21.7的CD慢性病变可检出致病性黏附侵袭性大肠杆菌,而对照者仅6.2检出此细菌9。第八页,讲稿共二十页哦肠道致病菌群与IBD的发病l变形梭状杆菌与UC的发病有关lOhkusa等10从UC患者分离并培养出变形梭状杆菌,培养皿的上清液具有细胞毒性,用含有变形梭状杆菌的上清液给小鼠灌肠,小鼠发生类似人类UC样改变。第九页,讲稿共二十页哦肠道致病菌群与IBD的发病l此外,螺杆菌家族成员也被怀疑可能与IBD的发病有关。
5、l检测IBD患者肠黏膜活检标本的研究显示肠肝螺杆菌DNA阳性率为14。而对照组仅为411。l另一项研究也表明IBD组肠肝螺杆菌阳性率为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12。第十页,讲稿共二十页哦肠道菌群参与IBD的发病机制-理论1l正常肠黏膜免疫系统对肠道内正常菌群处于免疫耐受状态,肠道菌群失调时,大量增殖的病原菌异常激活肠道免疫系统,激活的免疫系统对肠道内已发生变化的菌群不能耐受,从而发生过度免疫反应。第十一页,讲稿共二十页哦肠道菌群参与IBD的发病机制-理论1lDuchmann等13 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1.收集活动性IBD患者炎症肠段的黏膜固有层单个核细胞(LPMC)2.在体外将LPMC与自身
6、肠道内细菌裂解液共育(其中细菌细胞壁是重要抗原,激活免疫反应)3.LPMC发生强烈的增殖反应,IL-2、IFN-7、IL-10等细胞因子大量分泌4.健康者LPMC对自身肠菌裂解液不发生增殖反应l说明健康人对自身的肠菌存在耐受,IBD患者的这种耐受打破。第十二页,讲稿共二十页哦肠道菌群参与IBD的发病机制-理论2正常菌丛(益生菌)正常菌丛(益生菌)与肠道致病菌竞争机制与肠道致病菌竞争机制l占领空间,竞争必需营养与上占领空间,竞争必需营养与上皮附着点皮附着点l制造抗微生物成份,挥发性制造抗微生物成份,挥发性脂肪酸,修饰胆酸,不利致脂肪酸,修饰胆酸,不利致病菌生长环境病菌生长环境l诱导免疫细胞汇集,
7、激活适当诱导免疫细胞汇集,激活适当的免疫与炎症反应的免疫与炎症反应第十三页,讲稿共二十页哦肠道菌群参与IBD的发病机制-理论2l正常人肠道从回肠到结肠均由粘液覆盖,从而保护了肠粘膜不受细菌侵袭8。lIBD病人肠粘膜粘液屏障消失,肠上皮粘附一层细菌壳,多见于上皮隐窝底部,甚至可零星分布于肠上皮细胞内,从而激活粘膜免疫,破坏免疫耐受,诱发IBD的发病。l虽然IBD病人的粘液屏障的缺失原因至今未明,但有证据显示与吸烟、刺激性食物等生活方式有关。第十四页,讲稿共二十页哦目前IBD肠道菌群的研究局限l目前肠道菌群的研究局限l1.肠道菌群数量庞大,菌群组成复杂,目前有大量人类尚未识别的细菌种类存在。l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肠道 炎症 性肠病 讲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