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平衡态热力学 (2)精选PPT.ppt
《非平衡态热力学 (2)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平衡态热力学 (2)精选PPT.ppt(10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非平衡态热力学第1页,此课件共102页哦然而在生物界和社会系统中,占统治地位的演化则相反,是从无序向有序、从低级向高级的进化。显然,表面上看,似乎物理、化学系统遵循热力学第二定律,具有增熵、减序的趋向,而生物系统则不受热力学第二定律制约,朝减熵、增序的方向发展。第2页,此课件共102页哦历史上,人们曾认为,热力学原理只适用于物理、化学系统,不适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然而,以比利时理论物理学家普里高京为代表的布鲁塞尔学派,却不同意把热力学第二定律所描述的趋向平衡的发展观,与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中总结出来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观对立起来。他们认为,这些现象受同样的规律支配,只不过前者处于热
2、力学分支点之前,后者处于热力学分支点之后、远离平衡及与外界有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系统中。第3页,此课件共102页哦在这种标新立异思想的指导下,普里高京及其领导的布鲁塞尔学派经过20年的艰苦努力,通过热力学的大门,创立了“耗散结构”理论,结束了物理学把某些自然界中实际发生的重要现象排除在外的历史,架设了沟通物理学、化学等学科所研究的简单体系与生物学、人类社会等学科所研究的复杂系统之间的桥梁,为用物理学、化学方法研究生物学问题开辟了道路。“耗散结构”理论是理论生物学的理论基础之一。耗散结构理论运用系统概念来考察无机、有机和社会现象,着重从系统与环境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上研究系统的形成、存在和发展的问题
3、,找到了从无序到有序的途径。由于“耗散结构”理论独树一帜的观点和方法,因而它在系统科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普里高京也因此荣获1967年诺贝尔奖。第4页,此课件共102页哦普里高京等人所进行的主要工作是:他们把热力学第二定律由封闭体系推广到了敞开体系。具体地说就是把熵变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由体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物质和能量交换)而引起的,称为熵流;另一部分是由体系内部的不可逆过程产生的,称为熵产生。孤立体系、封闭体系与敞开体系之间的差别就表现在熵流上。熵是体系混乱度的量度,熵越大,越无序;熵越小,越有序。在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前提下,普里高京等人引入了“负熵”的概念;对于非平衡的敞开体系要出
4、现有序的稳定状态,则必须由环境提供足够的负熵流,抵偿甚至消减系统内熵的增加才有可能。第5页,此课件共102页哦从而提出了“最小熵原理”,这样的体系称为耗散结构。“耗散结构”的概念和理,揭示了任何有机或无机系统可以从无序向有序进化的机制,使得19世纪热力学理论和生物进化论之间的尖锐矛盾得到了一定的解决,把物理世界的规律和生物界的发展规律统一了起来。第6页,此课件共102页哦非平衡态热力学也叫不可逆过程热力学,虽然在理论系统上还不够完善和成熟,但有广阔的前景,是当代科技革命的前沿领域之一。另一方面,非平衡态热力学的发展,取决于非平衡态统计力学的发展。非平衡态统计力学是当前理论物理学的前沿学科之一。
5、尽管如此,不可逆过程热力学已经在一些领域得到了应用,如扩散、热传导、热电效应、化学反应和电极过程等。本章主要介绍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假定,基本框架、基本方程、基本定理及其对传递现象的应用。第7页,此课件共102页哦4.1传递现象的基本原理非平衡态热力学,研究的是不可逆过程,它们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状态,其方向总是从非平衡态趋向平衡态,扩散、热传导和动量传递,是典型的不可逆过程,总称为传递现象。因此学习非平衡热力学必须首先了解传递现象的基本规律。第8页,此课件共102页哦传递现象可概括为物质传递、热量传递和动量传递。前两者又称为扩散和热传导。从机理来说,可区分为分子传递与旋涡传递,旋涡
6、传递属于流体力学,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研究的是分子传递现象。扩散 由于化学势差别而产生的物质由化学势较高的区域向化学势较低的区域的迁移。具体来说是由浓差、温差以及电位差所引起,其中以浓差较为常见。扩散一直进行到相内各部分浓度达到均匀,或两相间达到相平衡为止。第9页,此课件共102页哦热传导 由于温差而产生的热量由温度较高的区域向温度较低的区域的传递。当各部分温度均匀,达到热平衡,热传导终止。动量传递 由于流速差而产生的动量由高流速区域向低流速区域的传递。当各部分流速完全相同,动量传递终止。第10页,此课件共102页哦传递现象的微观原因是分子、离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由于热运动的随机性,由浓度
7、高的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运动的粒子多,由浓度低的区域向浓度高的区域运动的粒子少,其净结果在宏观上即表现为扩散。由温度高的区域向温度低的区域运动的粒子所携带的动能高,由温度低的区域向温度高的区域所携带的动能低,其净结果在宏观上即表现为热传导。由流速高的区域向流速低的区域运动的粒子所携带的动量大,由流速低的区域向流速高的区域运动的粒子所携带的动量小,其净结果在宏观上即表现为动量传递。第11页,此课件共102页哦由于扩散、热传导和动量传递有着相同的微观本质,因而它们具有类似的宏观规律,可以在统一的理论框架中进行研究。这种统一的框架不仅表现在:它们都可以用形式相同的通量(物质通量、热通量、动量通量)与推
8、动力(化学势梯度、温度梯度、流速梯度)间的正比关系来描述,具体表现为费克定律、傅里叶定律和牛顿定律;而且它们可以统一组织在非平衡态热力学的理论框架之中。与平衡态热力学的功能类似,非平衡态热力学揭示了不同传递特性间一些有价值的普遍联系。第12页,此课件共102页哦非平衡态热力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主要由于杜亥姆(Duhem P)、纳汤生(Natason L)、乔门(Jaumann G)、劳尔(Lohr E),及20世纪40年代爱卡尔脱(Eckart C)等的工作,将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物质、能量和动量的变化联系起来,从而得到熵产生率,即由于不可逆过程而引起的熵随时间的变化。另一方
9、面,在20世纪20年代,德唐得(deDonder T)将化学反应亲和势与反应进度相结合,得到了化学反应的熵产生率。对于各种不可逆过程所存在的线性唯象关系,1931年,昂萨格(Onsager L)证明了关系中各系数之间的倒易关系,从而使非平衡态热力学的能动性有了实质性的飞跃。正是由于这一倒易关系,使人们能够得到各种不可逆过程特性间可能存在的普遍关系。第13页,此课件共102页哦进一步由于卡西米尔(Casimir H B G)、梅克斯纳(Meixner)和普里高京(Prigogine I)等在20世纪40年代以后的工作,将倒易关系与熵产生率结合,建立了不可逆过程的唯象理论,非平衡态热力学这一新的领
10、域才正式诞生,传递现象是最早也是最主要的受益者。非平衡态热力学不仅将不同的传递现象如扩散、热传导、动量传递等统一组织在一个宏观唯象的框架中进行讨论,而且为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提供了基础。如果传递现象与化学反应同时发生,非平衡态热力学原则上也可进行统一处理。第14页,此课件共102页哦传递现象在化学和化工过程中,在生命、材料、环境等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譬如扩散,精馏塔、吸收塔、萃取塔的效率及多相催化的反应速率,水溶液和熔盐电解的效率都决定于物质在相内和相间传递的速率。动植物细胞中物质的传递,大气和江河湖海中污染物的传播,云雾的生成都与流体中的扩散有关。物质在固体中的扩散如钢铁的渗碳,
11、半导体材料的掺杂,沸石的离子交换,气体在高分子膜中的扩散,氢气在金属中的溶解,高分子材料在溶剂中的溶胀等,都具有重大实际意义。第15页,此课件共102页哦1 传递现象基本原理费克定律、傅里叶定律和牛顿定律(1)梯度传递现象的推动力当系统偏离平衡时,各种性质,如浓度、温度等可能不均匀,物料还可能在运动,并且不同区域的流速可能不同。各种性质随空间位置的变化率就是梯度,如浓度梯度、温度梯度、流速梯度等。梯度是传递现象的推动力,可表示为:在z方向的浓度梯度,可表示为;在z方向的温度梯度,可表示为;在z方向的流速梯度,可表示为。第16页,此课件共102页哦梯度的物理意义可表述为:某一物理量在某一方向上单
12、位距离的变化值。这样表述的梯度是一维的;在直角坐标系中可表示为三维的;在工程数学上可表示为无穷多个方向,它是数量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如果把数量场中每一点的梯度与场中之点一一对应起来,就得到一个矢量场,称为由此数量产生的梯度场。梯度促使一些过程发生。浓度梯度是扩散的推动力,引起物质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迁移;温度梯度是热传导的推动力,引起热量从高温区向低温区传导;流速梯度是动量传递的推动力,在层流中引起动量从高流速区向低流速区传递。第17页,此课件共102页哦(2)通量传递现象的强度物质通量: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物质B的数量,用jB表示,单位为molm-2s-1。热通量: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热
13、量,用q表示,单位为Jm-2s-1。动量通量: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动量(mv),用P表示,单位为kgm-1s-2。由于1N=1kgms-2,因此动量通量的单位又可表示为Nm-2,即单位面积的力。如图4.1.1的Pzy,为单位时间(沿着z方向)通过单位yx平面的(y方向的)动量分量;也就是垂直于z方向(在yx平面内)作用于y方向的剪切应力,参见图4.1.2,它是单位面积的力。第18页,此课件共102页哦当相距为dz的两液层,它们在y方向的流速分量有差异时,存在剪切应力或内磨擦力;它使快层变慢,慢层变快,表现为粘滞性。作用于快层与流动方向相反,取负号;作用于慢层的与流动方向相同,取正号。第19页
14、,此课件共102页哦(3)传递现象的基本原理经验表明,只要梯度不是反常的大,通量和相应梯度之间存在正比关系,具体阐述为三个基本定律,即费克定律、傅里叶定律和牛顿定律。第20页,此课件共102页哦费克定律扩散时,物质通量正比于浓度梯度。可表达为 (4.1.1)式中,jB,z是z方向上B的物质通量,单位为molm-2s-1;dcB/dz是z方向上B的浓度梯度,单位为molm-4;DBA为B物质在A-B二元系中的扩散系数,是单位时间、单位浓度梯度下通过单位面积的物质B的数量,单位为m2s-1,。负号表示物质迁移方向与浓度梯度方向相反,梯度为负时产生正扩散,梯度为正时产生负扩散。第21页,此课件共10
15、2页哦由于扩散是一种分子传递现象,是由分子的热运动引起的,所以在测定物质的自扩散系数时,不能在纯物质系统中造成一定的密度差(压力差),来观察物质从高密度到低密度的传递。因为这样必然伴随有宏观流动而引起的物质的转移。如果系统中只有一种纯物质B,往往加入一种与该物质性质基本相同的示踪分子B*(如同位素),并造成一定的浓度梯度。按费克定律,该示踪分子的通量为 (4.1.2)式中,DBB称为B的自扩散系数,它是物质的特性。在上述加入示踪分子的实验中,没有宏观流动。第22页,此课件共102页哦在费克定律中,扩散的推动力为浓度梯度/。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物质迁移的方向是从化学势高到化学势低的方向,扩散的推
16、动力应为化学势梯度/,也就是说费克定律(4.1.1)式中的/应为/。由和的关系可导出/与/的关系,代入式(4.1.1)得 (4.1.3)式(4.1.3)是更严格的费克定律表达式。第23页,此课件共102页哦式中为物质扩散的线速度,单位为ms-1,与量纲相同。与物质通量的关系为,如果B的浓度很小,溶液可看作理想稀溶液,则,代入式(4.1.3)并结合式,即得式(4.1.1)。第24页,此课件共102页哦傅里叶定律热传导时,热通量正比于温度梯度。可表示为 (4.1.4)式中qz为 z方向上的热通量,单位为Jm-2s-1;dT/dz是z方向上的温度梯度,单位为Km-1;称为热导率,或导热系数,是单位时
17、间、单位温度梯度下通过单位面积传导的热量,单位为JK-1m-1s-1。第25页,此课件共102页哦牛顿定律动量传递时,动量通量正比于流速梯度。可表示为 (4.1.5)式Pzy是在垂直于流速方向y的z方向的动量通量,单位为kgm-1s-2或 Nm-2,即单位面积的力;dvy/dz为垂直于流速y的z方向的流速梯度,单位为s-1;称为粘度或动力粘度,单位为Nm-2s或Pas。是单位时间、单位流速梯度下,通过平行于流速方向的单位面积传递的动量。牛顿定律也可叙述为:在层流中,液层间的剪切应力正比于液层的流速梯度。(4.1.6)式中,zy=F/A,F是施加在面积为A的层流平面上的力,叫做切力。zy叫剪切应
18、力,为粘度,dvy/dz垂直于流速方向y的z方向的流速梯度,式(4.1.6)又叫牛顿粘度公式。第26页,此课件共102页哦例:在一厚度为l的惰性多孔板两边,分别放置浓度为cB0和cBl的稀溶液,cB0 cBl,溶质B由cB0处通过多孔板向cBl处扩散。由于溶液量很大,且一直在均匀搅拌,因此浓度不变,扩散呈恒稳状态。设已知扩散系数为D,求溶质B的物质通量,以及浓度在板内的分布。解:当扩散处于恒稳状态,浓度在板内分布不随时间而变,在板内任何位置,不会有物质随时间的积累。对于平板来说,通量将不随位置变化,以费克定律式(4.1.1)代入,得第27页,此课件共102页哦积分此式两次得 边界条件为:z=0
19、,cB=cB0;z=l,cB=cBl。代入上式,得回代后得浓度在板内分布为 可见为线性分布,由此分布可得 =代入式(4.1.1),得B的物质通量为 第28页,此课件共102页哦(4)相间传递在物质迁移的同时,也经历了相变化,这类过程叫相间传递。在实际的蒸发、冷凝、结晶、溶解、渗透等过程中,物质的传递都伴随着相变化。更广泛地说,是一类相间传递问题。图4.13 物质B在溶液-膜m-溶液间的传递(a)已达平衡,(b)由到相的传递,(c)简化的图象(虚线间为界面相)图4.1.3是在两种溶液和之间被一张膜m隔开的情况。其中(a)表示已达平衡。对于物质B,按相平衡条件,B在、和m中的化学势彼此相等,。可是
20、虽然B在和中的浓度必定相同,它们与膜m中浓度并不相等。第29页,此课件共102页哦按照化学势表达式,有代入上述化学势等式,可以写出 (4.1.7)式中,为以浓度表示的亨利常数,是活度系数。由式可见,由于溶液和膜m有不同的亨利常数和活度因子,因此,一般来说,。当物质B与膜的亲和力小于与溶液中溶剂的亲和力时,图中画出的就是这种情况;反之则。第30页,此课件共102页哦然而在溶液与膜的界面上,从变为或从变为并不是一个阶梯函数,见4.1.3(a)。这是因为界面实际上是一个区域,可以称为界面相,它的厚度为nm数量级,图中虚线就是示意这种界面相。由图可见从到在界面相中是一个连续的变化。第31页,此课件共1
21、02页哦如果降低另一侧相中溶液的浓度,造成了膜中的化学势梯度和浓度梯度,物质B由溶液通过膜m向溶液传递,见4.1.3(b)。由图可见,化学势有一个负的梯度,按费克定律,将引起z方向的扩散,而浓度在膜m与溶液之间的梯度是正的。但扩散依然按z方向进行,化学势梯度是严格意义上物质传递的推动力。在溶液与膜m的界面相两边,与这时严格地说已经不遵守相平衡式(4.1.7),在另一边与也同样。第32页,此课件共102页哦但是界面相实际是非常薄的,几个nm大约相当于几个到十几个分子,作为合理的简化,可采用4.1.3(c)所示简化图象。图中不再细致考虑界面相,并且假设界面相两边已达相平衡,即左边的与以及右面的与均
22、遵守式(4.1.7)。膜内的扩散则根据到按常规方法研究,就像例1那样,这是化学化工实际中通常采用的方法。对于气液界面、液液界面、液固界面等,都可按这一简化方法处理。第33页,此课件共102页哦(5)两组分系统的扩散系数对于一般混合物或溶液,B与A的扩散都应该考虑。由于B与A的扩散速率常常是不一样的。在某一截面上,B的通量jB与A的通量jA不能互相抵消,因而可能形成整体的运动,即流体的宏观流动,或称对流。为了将真正的分子扩散与这种宏观流动区别开来,就必须为扩散选择参照系,其目的是使B和A相对于参照系的通量之和为零。第34页,此课件共102页哦例如以B和A的总通量作为参照系,校正后B和A的相对通量
23、和分别为 (4.1.8)(4.1.9)式中,c为总浓度,。式右第二项总通量分别乘以和,即参照系对B和A的分别贡献。将式(4.1.8),式(4.1.9)加和,可见+=0 (4.1.10)第35页,此课件共102页哦如设总浓度c不变,、为B和A的摩尔分数,对B和A按相对通量写出费克定律,按式(4.1.1)=(4.1.11)=(4.1.12)由于,将式(4.1.11),式(4.1.12)代入式(4.1.10)(4.1.13)说明选择了合适的参照系消除了宏观流动的影响后,在二元系A-B中,B和A的扩散系数相同。以上选择适用于低压下气体的扩散。第36页,此课件共102页哦(6)非恒稳态传递过程费克第二定
24、律费克定律、傅里叶定律和牛顿定律都只适用于恒稳态传递过程。恒稳态传递过程,其主要特征是:浓度、温度或流速的分布不随时间变化,在传递的任何位置上,不会有物质、能量或动量随时间的积累,或者说,浓度梯度、温度梯度或流速梯度都是常数。图4.1.4 非恒稳态扩散实际发生的过程多是非恒稳态过程,传递中浓度、温度或流速的分布不断随时间变化。如果时间足够长,将趋于平衡,这时梯度处处为零,传递中止。第37页,此课件共102页哦以扩散为例。费克定律只适用于浓度梯度不变的情况,实际上在扩散过程中浓度梯度是变化的。设有一个半无限的平板型膜,一边保持恒定的浓度cB0,另一面延伸至无穷,参见图4.1.3。在时间为零时,膜
25、内初始浓度均为cB(可为零),浓度分布是一个阶梯分布。随时间延长,膜内浓度逐渐增加,分布曲线逐渐上移。时间为无穷时,在有限区间内分布趋近水平,浓度趋近cB0,但无穷远处浓度仍为cB。现按距离为z,厚度为dz的微元体积Asdz进行物料衡算,As为平板膜的面积。在dt时间内:B的浓度由cB变为cB+dcB,流入流出的物质通量分别为jBz和jBz+djBz。对该微元在dt时间的流入、流出和积累的B物质进行衡算,得 第38页,此课件共102页哦流入:ASjBzdt;流出:AS(jBz+djBz)dt;积累:ASdzdcB流入 流出=积累 (4.1.14)ASjBzdt AS(jBz+djBz)dt=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非平衡态热力学 2精选PPT 精选 PPT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