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预防控制精选PPT.ppt
《传染病预防控制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预防控制精选PPT.ppt(6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传染病预防控制第1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一一、概念一、概念1、传染病定义:、传染病定义:l传染病是由病原体(细菌、病毒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它是许多种疾病的总称。第2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一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37种。甲类传染病(2种)是指: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是指(2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
2、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10种)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第3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一1)由活的病原微生物引起的。2)有传染性、可以传播。3)传染病的发生需经过一定的潜伏期。4)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学特性: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和周期性。5)人体感染传染病后,能产生针对病原体及其产物的特异性免疫。2、传染病的特点、传染病的特点第4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一流行过程: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传播和终止的过程,即病原体从
3、传染源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到达新的易感者、形成新的感染,并且不断发展的过程。l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第5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一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病人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一一)传染源传染源第6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一1、病人作为传染源l传染病患者是重要的传染源l传染病的病程经过,一般分为潜伏期、临床症状期和恢复期。各期作为传染源意义不同,主要取决于是否排出病原体及其数量和频度。l传染病患者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传染期。传染期是决定患者需要隔离多长时
4、间(隔离期)的重要依据。第7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一()潜伏期是指从病原体侵入机体到出现最早的临床症状这段时间。第8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一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潜伏期长短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根据潜伏期可以推断患者受感染的时间,并依此追踪传染源。根据潜伏期长短,可决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期限。一般检疫期限按最长潜伏期确定。第9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一根据潜伏期可确定传染病发生流行时的应急接种时间。接触者在最长潜伏期内没有新病例发生,可以作为疫源地消灭的依据之一。实施某项干预措施后,经过一个潜伏期观察,如发病人数下降,提示该项干预有效。第10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
5、一2、动物作为人类传染病传染源的重要性,取决于人们与受染动物的接触机会、接触的密切程度、是否存在传播该病的适宜条件,以及动物传染源的种类、密度、动物的年龄、携带病原体时间长短等。第11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一(二)(二)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l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后至入侵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界环境中停留、转移所经历的全过程,或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经直接接触进人易感者体内的过程。第12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一主要传播途径:空气传播;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接触传播。第13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一1、空气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传播途径易于实现,传播
6、范围广泛,易感者中常发生续发病例。常见冬春季节发病升高。儿童多发。流行的发生常与居住拥挤、人群聚集、易感者比例高等因素有关。各种传播途径的特点:第14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一2、经饮水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病例的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均有饮用同一水源史;除哺乳婴儿外,各种年龄、性别、职业者均可发病,暴饮者发病更多;第15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一如水源被一次性大量污染,可致肠道传染病爆发、流行;停止供水或水源经净化、消毒后,爆发、流行即可平息;潜伏期较长的传染病,饮水传播发生的病例的临床症状较轻。第16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一3、经疫水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患者均有接
7、触疫水的历史;病例的季节性、地区性及职业性分布特点,均与疫水接触机会有关,下水的季节(雨季、水产品收获时)多见、易与疫水接触的年龄(青、壮年)、性别(男性)、职业(农民、渔民)、地区(水网地区)多见,特别是洪水灾害后易发生爆发、流行;第17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一如大量人群进入流行区与疫水接触,可发生爆发、流行;对疫水采取措施或加强个人防护后,可控制病例的发生。第18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一4、经食物传播流行病学特征患者都有食用被污染食物的暴露史,不吃者不发病;如一次污染大量食物,在进餐者中可引起爆发、流行,潜伏期短者,临床症状较重;停止供应该污染食物后,爆发流行即可终止;经食物传
8、播的传染病一般不会形成慢性流行,如果食物多次被污染,流行也可持续较长时间。第19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一5、间接接触传播流行病学特征为:病例以散发为主,很少造成流行;流行过程缓慢,无明显的季节性;在社会经济条件较差、卫生习惯不良的人群中多见;通过加强对传染源的管理、严格实施消毒、隔离制度、注意个人卫生,可以减少这类疾病的传播。第20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一6、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病例呈现一定的地区性分布特点,病例的地区分布与媒介节肢动物分布一致;病例有一定的季节性分布特点,其发病率高低与媒介节肢动物消长、活动季节一致;病例分布有明显的职业、年龄特点,多见于从事
9、特殊职业人群的成年、男性多见;一般没有直接人传人的现象。第21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一(三)、(三)、人群易感性人群易感性 l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l人群易感性高低取决于人群中每个个体的免疫水平、易感个体(或免疫个体)所占的比例以及人群一般健康水平。l人群易感水平可以用人群中非免疫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第22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一1、使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l计划免疫l传染病流行l隐性感染l具有免疫力的人口大量迁入影响人群易感性的因素:第23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一2、使人群易感性增高的主要因素:l新出生婴儿增加l易感人口的大量迁入l免疫人口的免疫力自
10、然消退l免疫人口大量死亡第24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一三、三、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 1、管理、控制、消灭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降低人群易感性第25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一管理、控制、消灭传染源l加强疫情监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第26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一第27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一传染病常见伴随症状1、发热2、皮疹3、头痛、呕吐4、腹泻第28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一第29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一第30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一第31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一第32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一第33页,讲
11、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一第34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一第35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一第36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一第37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一常见传染病隔离期限:1、流感:发病之日起一周。2、流行性腮腺炎: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一般为腮腺肿胀后9天。3、水痘:隔离至所有水疱结痂脱落,一般为出疹后10天。4、麻疹(风疹):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再延长5天。5、甲肝:发病后1个月。6、红眼病:隔离至眼睛不再有异常分泌物。第38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一常见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日期:1、流感:一周。2、流行性腮腺炎:三周。3、水痘:三周。4、甲肝:1个月。5、麻疹
12、:三周。第39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一切断传播途径l切断传播途径是防制传染病传播的重要环节,依不同传播途途径的传染病分别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第40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一呼吸道传染病l流行期间暂停聚会和集体活动。l保持居室开窗通风。l空气和污染物体消毒。l健康教育,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不面对他人咳嗽等。第41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一肠道传染病l加强饮用水管理l粪便无害化处理l加强食品管理第42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一消毒l预防性消毒l疫源地消毒:随时消毒、终末消毒第43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一保护易感人群l免疫预防主动免疫l被动免疫l药物预防l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染病 预防 控制 精选 PPT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