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江西省赣州市某校高一(上)20201017月考语文试卷.docx
《2020-2021年江西省赣州市某校高一(上)20201017月考语文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年江西省赣州市某校高一(上)20201017月考语文试卷.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0-2021年江西省赣州市某校高一(上)20201017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山林蔚秀,清溪湛湛,登上钟灵毓秀的庐山五老峰东南麓,可见枝叶掩映的白鹿洞书院,经几百年岁月打磨,依然氤氲着书卷墨香。白鹿洞最早因唐代李渤在此隐居读书,豢养白鹿而得名。1179年,南宋理学大家朱熹在江西为官时曾造访书院,见残垣断壁,杂草丛生,深感惋惜,向朝廷呈报修复书院。朱熹的设想未能得到朝廷的支持,但他依然坚持己见,自任洞主,制定教规,聘师聚徒,划拨田产,苦心经营。鹅湖书院“朱陆之辩”后,朱熹还曾邀请心学大家陆九渊到白鹿洞书院升堂讲学,并请人将陆九渊关于“君子喻
2、于义,小人喻于利”等论述镌刻入石。不仅如此,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亦为后世诸多书院效仿,影响深远。李宁宁教授评价道:“揭示是对儒家精神和教育思想的高度凝练,确立了宋以后书院教育的总体要求和精神格局。”如今,在书院的朱子祠中依然可见清乾隆年间白鹿洞书院教条(即白鹿洞书院揭示)碑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为五教之目。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此为为学之序。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此为修身之要。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此为处事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此为接物之要。”言简意赅的书院学规,凝聚了书院教育的指导方针,
3、明确了儒家教育以“明人伦”为根本目的的价值旨归。“揭示是白鹿洞书院的灵魂,是后世学校教育的参考榜样。在五条要求中有四条涉及教人如何为人处世,只有一条谈及做学问,这在当时科举既成终南捷径的社会背景下是非常宝贵的。”白鹿洞书院研究员闵正国表示。揭示不仅在中国书院发展中意义重大,对朝鲜、韩国、日本等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整个东亚儒文化圈中,白鹿洞书院传承与彰显的儒家教育思想不仅是一国之财富,更是可供其它国家共同分享的富矿。至今在日本与韩国的乡校,仍有悬挂和集体吟诵白鹿洞书院揭示的活动。日本兴让馆山长,每天早上召集生徒一同齐诵揭示,申明义理,已成为兴让馆的传统。”李宁宁介绍说。“言忠信,行笃敬”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教育思想的认可和广泛传播,彰显出优秀中华文化超越国界的影响力与感染力。进入21世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推动社会进步、强化道德建设等方面为全球提供重要启示和解决路径。“国学应当成为我们文化自信的支撑,而书院的新角色应为国学的道场。”李宁宁说道,“这不是唯我独尊的文化自大和文化独白,而是要为探索建立具有中国气派和中国作风的教育精神和教育格局,提供有益的经验,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创建和涵养儒学乃至传统文化新面貌和新境界。”(节选自宋子节白鹿洞书院揭示 一篇南宋校规的恒久魅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5、60; )A.朱熹造访白鹿书院时感慨书院昔盛今衰,经请示批准后修复书院,自任洞主,苦心经营。B.朱熹曾邀请陆九渊到白鹿洞书院升堂讲学,并请人将陆九渊的论述镌刻入石以铭记此事。C.书院学规言简意赅,不仅凝聚了儒家教育的指导方针,而且明确了书院教育的价值旨归。D.揭示中一些思想在海外广受欢迎,彰显了优秀中华文化超越国界的影响力与感染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景物描写,既实写山中所见,又暗指书院历经百年不衰,同
6、时避免语言枯燥抽象。B.白鹿洞书院教条碑刻涉及了德育、为学、修身等五方面要点,分条清晰,彼此并列。C.文章善用引言论证,既有史料引用,又有今人评价,所有“引用”均为论证观点服务。D.揭示魅力恒久,惠及古今中外,文章从由来、内容、意义等多个角度对其进行介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揭示出现才确立了宋以后书院教育的总体要求和精神格局,说明此前并无书院教育。B.揭示重“明人伦”,不重视学问,五条要求有四条涉及为人处世,一条谈及做学问。C.进入21世纪,国学成为我们文化自信的支撑,
7、那么书院就应该成为“国学”的道场。D.千年书院经时光打磨,其智慧仍值得现代人铭记与发展,展现出了时代的风采与魅力。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五四”作家的宗教就是青春与欢乐、光明三位一体的“青春教”,他们将欢乐、光明融合在青春之中,开辟出一条以欢乐、光明、青春心态为宗旨的审美战线来反对封建文学的自虐、黑暗、老年心态。“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是以青年为突破口来建设“五四”青春型文化的。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在发刊词敬告青年中力赞青年,将“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作为杂志的天职;1916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青春一文,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之历史
8、,而中国以后之历史应为“青春之历史,活青年之历史”。“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本质上讲是一场青年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的长老型文化的终结和中国现代青春型文化的诞生。“五四”文学运动是与整个“五四”文化运动的青春型转向相应和的。“五四”新文学作家主体是青年,从这一角度将“五四”文学说成是青年的文学是完全不过分的。以1918年时“五四”作家的年龄为例,除陈独秀、鲁迅两人较大,其余李大钊29岁,周作人33岁,钱玄同31岁,刘半农28岁,沈伊默35岁,胡适27岁,都很年轻;至于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陶晶孙、冯沅君、庐隐、石评梅、冰心、丁玲等冲上“五四”文坛时大多只20出头。他们给现代文坛带来一股青春风
9、,一扫中国文坛的暮年气。中国古代文学以士大夫为主体,他们写作常常从载道或消闲的角度出发。“五四”文学则是情感的自燃,青春的激情和幻想,青春的骚动和焦虑,青春的忧郁和苦闷,青春的直露和率真“五四”文学是青春性的文学,“五四”文学的审美是一种青春心态的审美。“五四”文学的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不是空穴来风。梁启超的“新文体”可算是它的精神先兆,“雷鸣怒吼,恣肆淋漓,叱咤风云,震骇心魄”,一扫四平八稳、老态龙钟之气。1900年他的少年中国说表达了希望变老大中国为少年中国的憧憬,李大钊的青春与之有着气脉上的承续关系,郭沫若等人的作品青春勃发。这种整体的青春气息从文学杂志的名称上也可以明确看出,新青年新潮流
10、少年中国猛进创造狂飙等都是一种青春风格的命名。“五四”文学审美心理上的青春气息几乎是不证自明的。(摘编自葛红兵正午的诗学)材料二:当前文化领域仍存在一些病态审美现象,这些现象不仅是“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的结果,更是文娱圈子奢靡浮夸之风的新变种。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审美自可参差多态,各得其所。然而凡事都应有度,越过底线就会走向反面不是审美,而是“审丑”。热捧“小鲜肉”等娱乐趋势传递出让人担忧的倾向:在“论美貌你赢不了我”的喧嚣中,演员的自我修养显得无足轻重,一些人演技不好却拿着天价片酬,各种脾气都被惯出来了;在“娱乐至上”“流量为王”的误区中,一些影视作品、综艺节目、网络平台刻意迎合低俗
11、口味,消费各种“奇葩”“怪咖”,为博眼球甚至不惜挑战社会公序良俗,散发着猎奇、拜金、颓废的气息。以文化人,更在育人。这些现象之所以引发公众反感,还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有着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一个国家的流行文化拥抱什么、拒绝什么、传播什么,确乎是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更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摘编自辛识平“娘炮”之风当休矣)材料三:伟大的队伍孕育伟大的精神,刚毅的品格塑造独特的气质。军人气质,是英雄主义的血性,是集体主义的奉献,是永不言败的刚毅,是为国为民的担当,理应引领时代潮流。而当下,受商业炒作等影响,社会上渐渐
12、刮起一股“阴柔之风”。一些“小鲜肉”“花美男”充斥屏幕,他们看起来弱不禁风却妆容精致,说起话来有气无力且矫揉造作,没有一丝阳刚之气。不少人担心,这种反常现象的泛滥,容易影响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进而销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一个健康的社会,一个向上的民族,应该有昂扬雄健之气概,有敢于开拓之勇力,有青春勃发之精神。如果放任“阴柔之风”劲吹,让不良文化侵蚀人们的思想,血性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就会消退。改变病态审美,扭转矫揉造作,不妨给社会多注入军人气质,把优秀文化品格灌入以青少年为主的大众群体,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和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这一点,也应该永远是公共传播中的主流。(摘编自
13、王宁用军人气质激扬民族雄风)材料四:审美教育简称美育,它以各种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为手段,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以造就全面发展的人。人们很早就懂得审美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其对道德养成的重要意义并付诸实践,我国古代曾以“六艺”教授学生,其中“乐”和“书”主要是用音乐和书法来进行审美教育。儒家创始人孔子特别重视诗和乐(文学和音乐)的审美教育价值,认为人的教育可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总体来看,审美教育所具有的特征能有效推动公民道德建设。首先,审美教育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形象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蕴含在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之中,通过英雄模范人物
14、等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激发人们见贤思齐、学习英雄模范的内在动力。其次,审美教育是一种怡情养性的心灵教育,是针对人们心灵的“知、情、意”的整体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转化为情感的感染力量,触及人们心灵的深处,进而提升公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质。再次,审美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动态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通过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的情感感染,贯穿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给受教育者日积月累、润物无声的熏染。家庭教育应高度重视审美教育,善于通过审美教育塑造孩子的美好心灵。广大家长应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善于以生动活泼的审美形式和艺术形式引导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注重通过审美教育
15、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倡导现代家庭文明观念,让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让正确的道德观念在孩子心中扎根。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审美教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美启智、以美扬善,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社会审美教育应充分运用文艺形式,以美的形象感染人,让人们在审美愉悦中接受道德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摘编自张弓、乐中保以审美教育促进公民道德建设)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将欢乐与光明融合在个体生命形态之中,这是“五四”文学作
16、家“青春教”的宗教信仰。B.“五四”文学的青春审美心理特征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和浓重的时代气息,并不是凭空产生的。C.病态审美现象由多种因素导致,与“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存在着密切联系。D.人们很早就懂得审美教育对道德养成的重要并付诸实践,如孔子很重视“六艺”的审美教育价值。 (2)根据上述各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封建时代的作家群以士大夫为主体,体现出一种老年心态,李大钊的青春一文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之历史。B.放任“阴柔之风”劲吹,会导致血性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的消退,不利于大众群体文化品格的提升。C.审美教
17、育的教育手段为各种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终极目标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D.审美教育寓道德教育于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之中,从而将其转化为情感的感染力量。 (3)回望“五四”文化的青春审美心态,反观当前文化领域一些病态审美现象,请综合材料简析当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审美文化对青少年的引领作用。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最美是百合那是许多年以前的事情了。曾有一段日子,我和妻子的生活陷入了困境。那时我的工资收入只有七十二元,妻子没有工作,且已怀孕了八个月。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我们开了一个小书店,还请了一个帮工。她叫阿纯,在一所中专读书。此时,她正好放假,主动要来帮忙,而且执意不要工钱,只想借此机
18、会多读一点书。妻子说,暂时不拿工钱也行,搬过来和我们一起吃住,多少可以节省一点。阿纯想了想,点头答应了。阿纯是一个爱笑的女孩,我和妻子都怀疑她的嗓子眼儿里是不是挂了铜铃。阿纯爱和妻子背着我说悄悄话。其实,她们的悄悄话大多也只是谈论女人的化妆、穿戴,并没有什么秘密。阿纯总对妻子说:“商店里有一种百合花布,你用来做连衣裙一定很好看。”妻子看着一天比一天大的肚子,笑着摇摇头。阿纯说:“等生完宝宝再穿嘛!”阿纯用很美丽的语言形容那些比她的语言还美丽的百合花。她说:“不信你去看一看。”经不住阿纯的一再诱惑,妻子挺着大肚子去了商店。她看到了那种布,淡黄的布面上那高雅洁白的百合花使她怦然心动。她在柜台前站了
19、许久,但她的手并没有伸进口袋。她低下头,匆匆地离开商店,一言不发地回家了。一个下午,妻子也不多说话。阿纯好像自己犯了什么错误,不知怎么安慰妻子才好。做一身连衣裙的布料价钱,等同于我们一个月的生活费,妻子的选择再简单不过了。妻子说:“也许有更好的呢,等孩子生下来再说吧。”阿纯看看我,轻轻地转过头去。小书店的生意还不错,因为小店附近有两所学校和一个大工程局,来租书看的人还真不少。收入最多的一天,小小的钱盒里装了十七元钱。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阿纯要回校上课,妻子也要临产,小书店刚撑起门面,就面临停业了。经过盘点,这一个月,我们竟收入了一百八十二元钱!我和妻子坚持拿出九十一元钱给阿纯,算她的工钱。阿纯
20、推辞再三,收下了。她小心地把钱装进一个信封,又把信封夹在书里,然后把书放到书包的最里层。转眼二十多天过去了,妻子住进了妇产医院。有一天,我回家取东西,门卫室的大爷交给我一个小包袱,说是一个女孩送来给我妻子的。妻子打开小包袱,里面是那块美丽的百合花布和一个小手铃。阿纯在信里说:“大姐,我要去秦皇岛基地实习了,这块百合花布是我用自己的工钱买来的,送给你,希望你收下。天空灰暗的时候,没有人会发现百合花的美丽,但阳光一出来,满坡的百合花最鲜艳!祝你生一个健康的、又白又胖的宝宝!”妻子坐在那儿,眼泪一滴一滴地渗入那叠得十分整齐的花布里。(选自中国当代微型小说排行榜,文字有删改)他决定以后,就把我抱着的被
21、子,统统抓过去,左一条、右一条地披挂在自己肩上,大踏步地走了。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地走了。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再走。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 (选自百合花)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2、60; )A.本篇小说选材精巧恰当,篇幅紧凑短小,结构严谨,主题突出,为我们讲述了一对夫妻和一位假期打工女生短暂相遇的故事。B.本篇小说情节简单,但是主题非常鲜明,通过对生活的真实刻画,在娓娓道来中引起读者共鸣,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C.本篇小说中的阿纯是一个热爱读书、热爱生活、乐观开朗、心地善良美好的女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D.从文中开书店,为阿纯发工钱,去商店看了百合花布却舍不得买等情节可以看出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勤劳、节俭、善良的人。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3)试探究课文百合花中作者安
23、排“多了一枝野菊花”这一细节的意图。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甲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
24、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乙晋焚楚军,火数日不息,文公叹。左右曰:“胜楚而君犹忧,何?”文公曰:“吾闻能战胜安者唯圣人,是以惧。且子玉犹在,庸可喜乎!”子玉之败而归楚成王怒其不用其言贪与晋战让责子玉子玉自杀晋文公曰我击其外楚诛其内内外相应。于是乃喜。七年,晋文公、秦穆公共围郑,以其无礼于文公亡过时,及城濮时郑助楚也。围郑,欲得叔瞻。叔瞻闻之,自杀。郑持叔瞻告晋。晋曰:“必得郑君而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一 语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