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人迹罕至的路.docx
《一条人迹罕至的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条人迹罕至的路.docx(10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心灵成长:一条人迹罕至的路M. Scott Peck前言本书的内容和观点,主要来自我作为心理治疗师对那些试图避免心理上的障碍,或努力进入更高层次成长阶段的病人进行治疗的日常临床经验。因此,本书涉及许多真实的案例。由于保密是心理行业的重要原则,所有案例都在人名以及相关方面做了必要的处理,以维护病人的隐私,同时又不至于扭曲其过程的真实性。但由于在介绍案例过程中对案例的简化处理,仍然会产生某种扭曲。心理治疗很少会是短暂的过程;但由于我不得不突出案例中的关键部分,这可能会使读者以为心理治疗是一个很清晰而且见效显著的过程。效果的确会是比较显著,而事后看来有关问题也会是很清晰,但要注意,出于可读性的需要,
2、这些案例介绍已经略去了大多数心理治疗由于必然会有的困惑和进展缓慢而变得相当冗长的过程。我对于本书在提到上帝时总是按照传统习惯使用男性称谓这一点表示歉意,但这只是出于简洁的考虑,而不是在这方面有什么僵硬的性别偏见。作为一位精神病学家1 指专门从事预防、诊断和治疗心理疾病的医务人员。精神病学家和临床心理学家(?)的实际工作有很大程度的重合,主要差别是精神病学家凭借行医执照有合法的处方权,而临床心理学家则没有。-译者注1,我觉得有必要在本书开始之前提一下作为本书基本前提的两个问题。一个是我没有区分心灵(mind)和精神(spirit)这两个概念,因此也没有区分实现精神成长的过程和实现心灵成长的过程。
3、它们的含义是一样的。另一个是心理治疗是一个复杂、艰难和持续终生的过程。心理治疗的目的如果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成长提供重大的支持和帮助,就不会是一个迅速或简单的过程。我并非只信奉弗洛伊德、荣格或阿德勒,也不是一个单纯的行为主义者或格式塔主义者。我不相信会有任何简单的回答。我认为不深入的心理治疗可能会有帮助,不应予以否定,但它们所提供的帮助定然是肤浅的。精神成长的旅途是漫长的。我想感谢那些使我有机会陪伴他们走过相当一部分旅途的病人;因为他们的旅途也是我的旅途,这本书中有很多是我们一起学习获得的。其中特别要感谢的是我的妻子,莉莉。她对我的奉献如此巨大,以至于无法把她作为一位妻子、母亲、心理治疗师以及独
4、立的人的智慧与我的智慧分开。第一章 自律问题和痛苦人生艰难。这是一条伟大的真理,是最伟大的真理之一(佛教中四大箴言之第一条即是“生命即受苦”)。这是一条伟大的真理,因为一旦我们真正地认识了这一真理,我们即超越了它。一旦我们真正地认识到人生是艰难的,一旦我们真正地认识并接受这一点,人生即不再艰难。因为一旦我们接受这一点,人生艰难这一事实即不再重要。多数人并没有充分地认识这一真理。相反,他们总是不停地抱怨,或者大叫大嚷或者默默地抱怨他们的问题、负担和困难的严重性,仿佛人生一般来讲是容易的,仿佛人生应该是容易的。他们或者大叫大嚷或者默默地嘟囔说他们的困难是一种独特的痛苦,是不应存在的,却被特别地加到
5、他们头上,或加到他们的家庭、部族、阶级、国家、甚至种族头上,而没有同样加于其他人头上。我了解这种抱怨,因为我也曾抱怨过。既然人生是一连串的问题,我们是一味抱怨呢,还是想办法解决它们?我们是否要教导我们的子女去解决它们?自律(discipline)是我们为解决人生问题所需的最基本手段。没有自律我们什么也没法解决。如果我们只在某些方面有自律,我们只能解决某些方面的问题。如果我们有全面的自律,我们就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人生之所以艰难,是因为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带来痛苦的过程。不同的问题,会在我们身上引起不同的痛苦:挫败感、悲伤、忧虑、孤独、负罪感、遗憾、愤怒、恐惧、焦虑或绝望。这些情感是令
6、人不愉快的,常常非常令人不愉快,就如同肉体上的痛苦一样,有时还会达到与最严重的肉体痛苦相同的程度。的确,正是因为痛苦,这些事故或冲突才会使人生发生各种问题。正由于人生中存在各种问题,人生才总是困难重重并且苦乐与俱的。然而正是在遇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生命才有意义。“问题”界定了成功与失败之间的分野。问题的存在呼唤我们的勇气和智慧,或更确切地说,激发着我们的勇气和智慧。正是由于问题的存在,我们才会在心智上和精神上不断成长。当我们试图鼓励人的精神成长时,我们就是在对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挑战和予以鼓励,正如在学校里我们故意为小孩子设置各种问题供他们解决。正是通过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痛苦我们才
7、不断学习。如本杰明富兰克林所说,“让人痛苦的事情是有意义的。”因此,明智的人们学会了不是去害怕,而恰恰是欢迎问题,包括问题所带来的痛苦。我们大多数人没有那么明智。由于害怕问题所带来的痛苦,几乎我们所有人都在某种程度上试图回避问题。我们拖延时间,希望问题会自动消失。我们无视问题,试图忘记它们,假装它们不存在。我们甚至服用某种药物以帮助自己忽视它们,从而通过使自己麻木于痛苦,以忘记带来这种痛苦的问题。我们试图绕过问题,而不是正视它们。我们试图摆脱它们,而不是通过承受去克服它们。此种回避问题的倾向以及由此造成的情感上的困扰是所有人类精神疾病的基本原因。既然我们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有此种倾向,我们大多数
8、人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某种精神疾病,而不是在精神上完全健康。我们中有些人在回避问题及其所带来的痛苦方面走向了极端,以至于为了轻易地摆脱它们而远离生活中基本的法则和逻辑,为自己建立起一个幻想的世界,有时候达到完全无视现实生活的程度。用卡尔荣格优美而简洁的话来讲,即“神经症(neurosis)2 2无一例外地是正当受苦的替代品。”但这种替代品本身最终可能会比试图通过这种替代品去回避的正当受苦带来更大的痛苦。神经症本身会成为最大的问题。事实上,许多人这时候会进一步地试图去回避这一新的痛苦和问题,从而使神经症一层一层地加深。幸运的是,另一些人能够有勇气去面对自己的神经症,并且通常是在心理治疗的帮助下开始
9、学习怎样去承受正当的痛苦。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当我们回避由于面对和解决问题而带来的正当痛苦时,我们也回避了这一过程所带来的成长。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在慢性心理疾病中我们停止了成长,我们陷入了困境。如果不能治愈的话,我们的精神就会萎缩。因此,让我们向自己以及我们的孩子反复灌输实现心理和精神上健康的手段,也就是让我们教育自己以及我们的孩子去认识受苦的必要性以及它所带来的价值,去认识直接面对问题并体验问题所带来的痛苦的必要性。我已经说过自律是我们解决生命中各种问题的基本工具。我们还会认识到这些工具是受苦的技巧,是我们体验问题所带来的痛苦的手段;通过这些手段,我们经历并成功地克服这些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学
10、习和成长。如果我们使自己以及我们的孩子学习自律,我们即是在学习怎样去承受痛苦以及怎样成长。那么这些被我称为自律的工具,受苦的技巧,以及建设性地体验问题所带来的痛苦的手段是什么呢?有四种这样的工具,即延迟享受、承担责任、直面现实以及合理平衡。下面将会看到,这些工具并不复杂,其运用也无需长期训练。事实上,它们相当简单,几乎所有小孩子在十岁以前都能熟练运用这些工具;而恰恰是成人、父母和那些身居高位者们常常忘记这些工具以至自掘陷阱。问题不在于这些工具的复杂,而在于使用这些工具的意志。因为通过这些工具是要去面对痛苦而不是回避痛苦。如果人们试图回避正当的痛苦,就会回避去使用这些工具。所以,在分析了每一种工
11、具之后,我们将进一步探索使用这些工具的意志,这种意志就是爱。延迟享受不久以前,一位三十岁的财务分析师在差不多几个月的时间里老是向我抱怨她在工作上喜欢拖时间的毛病。我们曾经分析了她对自己老板的感觉及这些感觉与她对一般权威,特别是对她父母的感觉的关系。我们也曾经分析了她对工作和成功的态度,以及这种态度与她的婚姻、她的性取向、她与自己丈夫竞争的欲望以及她对这种竞争的恐惧之间的关系。然而即使在所有这些常规的、累人的心理分析工作之后,她还是象以前一样拖延时间。直到终于有一天,我不得不直接提到那显而易见的原因。“你喜欢吃蛋糕吗”?我问她。她说是的。“你最喜欢吃蛋糕的哪一部分?蛋糕还是那层糖霜?”“当然是糖
12、霜!”她说。“那你吃蛋糕的时候,先吃哪一部分呢?”我问她,同时觉得自己一定是有史以来最为无聊的心理治疗师(psychotherapist, therapist)3 指取得心理治疗方面专业资格的人。-译者注3。“当然是先吃糖霜啦!”她说。从她吃蛋糕的习惯开始,我们继续分析她的工作习惯。正如我所预料的,在任何一个工作日,她总是在第一个小时里做工作中最让她舒服的一半,而用剩下来的6个小时做比较烦人的另一半。我建议说如果她能够迫使自己在第一个小时里先去完成那烦人的另一半,她就可以自由地享受剩下来的六个小时了。“在我看来,在一小时的痛苦之后来六小时的快乐比一小时的快乐之后来六小时的痛苦可要好得多。”我说
13、。她表示同意,并且由于她本就是一个意志比较坚强的人,她也不再拖延时间。延迟享受就是以一种适当的方式来安排生活中的痛苦和快乐,从而在经历和克服痛苦之后,使快乐得以增加的一种生活方式。这是体面生活的唯一方法。大多数小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有时候甚至在五岁的时候即学会了这样的生活方式。比如,五岁的小孩在与伙伴玩某种游戏的时候,会要求先让人家玩,以使他自己能够最后来享受游戏的快乐。在六岁的时候小孩们开始学会先吃蛋糕后吃糖霜。在小学里通过做家庭作业,小孩子们每天都在实践这种延迟享受的做法。到了十二岁,某些孩子们已经能够在没有父母催促的情况下坐下来做完作业,然后才看电视。十五岁或十六岁的青少年们则被认为当然地
14、应具备这种习惯。但也是在这一年龄,人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青少年严重地缺乏这种能力。有些人的这种能力似乎根本没有发展起来。这些即是所谓的问题学生。尽管他们在智力上并不低,有些甚至还超出平均水平,他们的学习成绩却是一塌糊涂,因为他们根本不学习。他们随兴之所至逃课或整个儿逃学。他们容易冲动,而这种好冲动的性格直接影响了他们的社会生活。他们经常打架,接触毒品,开始给警察惹麻烦。他们的座右铭是先玩乐,后吃苦(Play now, pay later.)。于是人们把他们交给心理治疗师,却常常为时已晚。这些青少年憎恨对他们任性生活的任何干涉。即使人们通过温暖和友好的态度消除他们的憎恨,也不对其行为作什么评判,
15、他们也常常由于好冲动而使其对治疗过程的参与失去任何意义。他们错过约定治疗的时间,避开所有重要而不无痛苦的问题。治疗的企图常常归于失败。结果是这些青少年们退学,继续一种失败的生活模式,最终使他们通向失败的婚姻、事故、精神病院甚或监狱。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多数人能够发展出一种延迟享受的能力,而还是有一小部分人没有,并且常常是无可挽回地没有发展出这种能力?目前从科学上还没有找到绝对的答案。基因因素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也不清楚,因为涉及太多的变量。但多数迹象相当清楚地表明父母的抚育质量是决定性的因素。父母的罪孽这并不是说这些缺乏自制力的孩子们不曾受到父母的管教。事实上,这些孩子们在其整个童年常常受到严重的
16、惩罚被其父母拳打脚踢,被鞭子抽,往往只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这种管教是毫无意义的,只是一种不受约束的管教(undisciplined discipline)而已。这种管教毫无意义的原因之一在于,这些父母本身毫无自制力,从而为其子女树立起了一个无自制力的模范。他们是那种“照我说的,而不是我做的去做”的父母。他们可能常常在其子女面前喝得醉醺醺的,可能在其子女面前毫无克制和尊严,也毫无理智地厮打在一起,或者他们自己邋里邋遢。他们许下的诺言从不兑现。他们自己的生活常常一蹋糊涂,从而他们要求自己的子女处理好自己生活的教训对其子女来说几乎毫无意义。如果父亲常常揍母亲的话,母亲因为儿子打自己的妹妹而
17、揍他有什么道理呢?告诉这个孩子他应该克制自己的脾气会有意义吗?在小时候我们一般都缺乏比较的能力,在我们孩子气的眼里父母就象上帝一样。如果父母以某种方式做事情,在孩子们看来这就是做事情的方式。如果一个孩子每天看见自己的父母做事有自制力、有尊严、有能力把自己的生活处理得有条不紊,应该如此生活的观念就会在他的心里深深地扎根。如果一个孩子每天看见自己的父母每天做事毫无自制力,他也会深深地相信这就是生活的方式。尽管如此,比榜样的影响力更重要的是爱。因为即使在十分混乱的家庭里有时候也会有真正的爱,从这样的家庭中也可能会出现有自制力的孩子。另一方面,有另外一些人,比如某些医生、律师、慈善家,他们过着一丝不苟
18、的体面的生活,然而却缺乏爱心。这种人送到世界上来的孩子常常与那些贫穷混乱的家庭里的孩子一样缺乏自制力,没有教养。爱是非常重要的力量。本书后面会对爱的奥秘进行分析,但为了便于说明问题,这里先简短提一下它与管教子女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爱一样对自己有价值的东西,我们会花时间在它上面,享受和它在一起的时间,花时间去照顾它。可以观察一位爱自己的车子的少年,他会花时间去欣赏它,擦拭它,修理它。或者是一位爱自己的花园的老人,他会花时间去整理它,给它施肥、覆土、研究它。我们爱我们的孩子的时候也是一样,我们花时间去喜爱他们,照顾他们。好的管教也需要时间。如果我们不在自己的子女身上花时间,不愿意把我们的时间给他们
19、,就不能足够密切地观察他们,也就不能在他们需要我们管教和帮助的时候及时了解。甚至在他们显然需要自律约束的时候我们也仍然加以忽视,因为“我今天实在没有精力去管他们”。到了最后我们终于被他们的过份行为激怒而被迫采取行动的时候,我们往往是出于愤怒,而不是出于教育的意图。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态度往往过于粗暴,不会去想一想问题的起因,或考虑一下这时候采取哪一种方式更为合适。花时间在孩子身上的父母们会敏感地注意到他们需要自律约束的微妙场合,即使孩子们并没有犯严重的过错。对此他们会有意加以温和地批评、或摧促、或表扬。他们会观察自己的孩子吃蛋糕的方式,学习的情况,注意到他们说了谎话,尽管撒谎并不严重,或注意到他们
20、试图回避,而不是正视问题。他们会花时间去做细微的调整和校正,倾听孩子的说话,适时地做出反应,在这里拧紧一点,在那里调松一点,给他们小小的建议、讲些小故事,随意地抱一抱,亲一亲,给一些小小的批评、在背上随意地拍一拍,诸如此类。所以有爱心的父母的管教远远强于没有爱心的父母的管教。但这不过是一部分。在花时间去观察和思考孩子的需要的时候,有爱心的父母常常会对自己所做出的决定感到痛苦,并真正地与其孩子同甘共苦。孩子们对此并不会熟视无睹。当父母愿意与他们一起受苦的时候,他们会看在眼里。尽管他们可能不会马上做出感激的反应,但他们也会学会对痛苦的承受力。他们会想,“如果爸爸妈妈愿意与我一起受苦,那受苦肯定不是
21、什么坏事,我也要学会去承受。”这就是自律习惯的开始。同样,父母在孩子身上所花的时间及其质量向孩子们表明他们在父母心中重要的程度。一些事实上并不爱孩子的父母,为了试图掩盖他们对孩子关心的缺乏,会常常把爱挂在嘴上,反复地,机械地告诉他们自己多么爱他/她,但却并不在他们身上真正花时间。这种空洞的话完全骗不了孩子。在良心上他们可能会依恋父母,试图相信他们爱自己,但潜意识里他们知道父母言不由衷。相反,如果父母真正爱孩子,尽管当孩子在生气的时候他们可能会感到,或指责父母忽视自己,但潜意识里他们知道父母爱自己。这种潜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果孩子们知道自己在父母心里很重要,他们会觉得有价值感。这种价值感“我
22、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对于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也是自律的基石。这是父母之爱的直接结果。这种信念必须在孩提时代树立起来,在一个人成年以后是很难树立这种信念的。相反,如果孩子们通过父母的爱而感到自己有价值,这种信念几乎不会因为成年之后的各种灾难而被摧毁。这种价值感之所以是自律的基石,是因为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有价值,他就会以各种必要的方式去照顾自己。自律就是自爱。比如,在时间的问题上,结合前面所提到的延迟享受的问题,如果我们觉得自己有价值,我们也会觉得自己的时间是有价值的,要好好利用。前面提到的好拖延时间的财务分析师没有珍惜自己的时间,否则,她就不会让自己一天中的大多数时间过得如此不快活,毫无效率。显
23、然对她不无影响的是,在她童年时期,她的父母在每个假期都把她交给别人照顾,并向别人支付报酬,尽管她的父母如果愿意的话,完全可以把她照顾好。他们并不重视她。所以在她长大的时候,她并不觉得自己有价值。于是,她也就不会在乎自己。她并不觉得有必要养成自律。尽管她是一个聪明的,有能力的女人,但她在自律方面缺乏最基本的训练,因为她没有对自己的价值和时间的现实评价。一旦她意识到自己的时间是有价值的,她自然就会好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最大限度地利用它。如果在童年时期受到父母一贯的爱护和照顾的话,这些幸运的孩子进入成年阶段的时候就不仅会在内心有一种深刻的自我价值感,也会有深刻的安全感。所有的孩子都害怕被抛弃,这是有
24、道理的。这种对被抛弃的恐惧始于孩子六个月大,也就是能够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不同于其父母的个体的时候。一旦孩子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个体,他也就会意识到他是无助的,他的整个存在完全依赖于他的父母。对孩子来讲,被父母抛弃与死亡无异。大多数父母,即使在其它方面是相对麻木或不敏感的,也会本能地感觉到孩子对于被抛弃的恐惧,从而无数次地给他们以必要的安慰:“爸爸妈妈不会丢下你的。”,“爸爸妈妈会回来接你的。”,“爸爸妈妈不会忘记你的。”如果这些话总是与行为一致,到了少年时期,孩子不再会有被抛弃的恐惧,相反会感到这世界是安全的,需要的时候就会得到保护。带着这样一种安全感,孩子就能够形成延迟享受的习惯。他会知道获得满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条 人迹罕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