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导学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doc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导学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导学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导学案【复习目标】1、能记住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主要思想。 2、能说出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进步思想形成的原因。 3、会运用探究的方法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进行简要评价。【重点难点】 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及对进步思想的评价。【知识链接】 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制层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地发展。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规律一样,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于是,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
2、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便成为这一时期文化中新的潮流。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基础知识梳理】 一。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李贽 (1)背景 社会: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江南一带的_经济实力增强。 个人:目睹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 (2)思想 是非标准:反对将_神圣化,是非标准要与时俱进。 反对封建礼教:批判“存天理,灭人欲”,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3)影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_时期的要求。【点拨】李贽的离经叛道 离经叛道中的“经”与“道”是传统的封建儒学思想。离经叛道就是指违反封建统治阶级所尊奉的经典和教条。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代表主
3、要思想作用黄宗羲(1)揭露_是天下之大害 (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对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了推动作用 顾炎武(1)提出_思想,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2)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 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王夫之(1)世界是物质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2)物质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3)事物是可以认识的 (4)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_思想 启示了近代人们的 _,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提醒】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产生的因素 (1)经济因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阶级因素: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
4、。 (3)思想因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三纲五常扼杀人的天性,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因循守旧。 (4)政治因素: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走向腐化。 【点拨】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儒学,而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儒学的批判和继承,明清之际的三大启蒙思想家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他们对传统儒学的批判和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易错警示】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更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制度的主张。所提出的一些主张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传统思想的范畴,只是儒家思想在新时期的发展,因此绝不能等同于资产阶级
5、民主思想。 思考探究一:阅读材料材料一。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虽使夫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如何非是也。无以孔子之定本行赏罚。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卅纪列传总目前论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焚书材料二。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焚书·何心隐论材料三。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焚书·答邓石阳材料四。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
6、,“当大喜,何耻为?” 李贽初谭集藏书阅读上述材料回答。1。根据材料提炼作者的观点。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否定孔子的权威揭露道学家的虚伪反对抑制人的自然欲求,认为穿衣吃饭便是人伦物理抨击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3)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原理分析产生上述思想的原因 经济是基础,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是对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盛极而衰;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尖锐; 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阶级上,新兴市民工商业阶层日益强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思想上,日益僵化的程朱理学依然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西学东渐局面出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7、要求挣脱思想束缚;(4)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有力冲击了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 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 思考探究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茶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即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夕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原君材料二后之人主,
8、既得天下,惟恐其柞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然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是故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以其可以藩属于我也;宋解方镇之权,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材料一、二中,黄宗羲把批判矛头分别指向了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思想? 封建君主专制和封建法制。早期反封建的民主思想。(2)材料二中,“秦变封建而为郡县汉建庶孽宋解方镇之权”分别是指哪些事件? 秦实行的郡县制;汉初的封国制;北宋削减节度使权力。(3)黄宗羲的思想实质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商品经济发展,出现
9、了资本主义萌芽。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有一定影响。(4)简述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变化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表现:宋代儒学吸收佛学和道学思想,发展成新儒学理学。程朱理学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理论,要求人们格守封建伦理道德。明中叶儒学出现与理学对立的心学,认为心外无理、无物,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恢复内心固有的封建道德观念,忍受封建统治的压迫。影响: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适应统治阶级需要,成为官方哲学;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有
10、积极作用 思考探究三材料1:理学之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材料2: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材料3: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黄宗羲、顾炎武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1据材料2,黄宗羲对君臣关系是怎样认识的?其目的何在? 提示:君臣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关系(相互协作,共同配合)。 限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