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的辩证逻辑形式化研究.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多元化的辩证逻辑形式化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元化的辩证逻辑形式化研究.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多元化的辩证逻辑形式化研究桂起权收稿日期:2001-12-08作者简介:桂起权(1940 ),男,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哲学系 ,430072)(发表于云南学术探索2002(1)【摘要】 本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在辩证逻辑形式化方面的研究,作了简要述评,涉及到多种形式化的思路和成果。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坚持多元化的研究方向和借鉴其他非经典逻辑有用成果的主张,以促进21世纪辩证逻辑的形式化研究。【关键词】 辩证逻辑 形式逻辑 矛盾 形式化 多元化【中图分类号】B8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02)01-0023-03 赵总宽已在逻
2、辑学百年1中对国内辩证逻辑形式化研究,从他体会最深的角度作了详细论述,笔者只想补充一些被他忽视或未加强调的方面.一我认为,对于国内辩证逻辑形式化研究来说,1982年8月在昆明召开的全国辩证逻辑会议的确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当时有三个专题报告与这个议题相关:(1)林邦瑾的一个“矛盾”命题的无矛盾形式;(2)桂起权的对应原理对辩证逻辑的作用;(3)赵总宽的再论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2。赵总宽讨论了对辩证矛盾命题作精确的形式刻画及其相应的形式推理的抽象可能性;林邦瑾的工作则更进一步,他具体运用集合论、极限论(微积分)与衍推逻辑(entailment logic)的工具,对黑格尔与恩格斯关于“运动本身就是矛盾
3、,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一个地方又不在这一个地方”的论断,作了精确刻画。林邦瑾处理技巧的要点可以复述如下:(1)他采用“无穷小分析”的眼光不把“瞬间”和“地点”当作一个固定的、孤立的点,而是当作一个无穷小的过程和区间。(2)“瞬间”可以分析为时间,又进一步分析为“前半瞬间”和“后半瞬间”。(3)“地点”可分析为空间区间,又可分析为“前一半地点”和“后一半地点”。(4)“同一瞬间在同一地点”的精确说法是:“若时间在整个瞬间,则位置在整个地点”;符号表达式为 。(5)最关键的是:“同一瞬间不在同一地点”的精确说法是:若时间进到这后半瞬间,则位置不在那前一半地点;符号表达式为 。其中“若,则”用半箭头的
4、衍推号来表示。(4)(5)合取能刻画“既在又不在”。(6)通过无限增加中间点,时间区间、空间区间都被无限细分,全瞬间与后半瞬间在极限情况下变为同一,整个地点与后一半地点也实现“极限同一”。这无限多个包含无穷小时空区间的命题的合取,实际上无限精确地刻画了关于运动的辩证矛盾的逻辑内容。林邦瑾认为,真正的辩证式只有这一个类型(无限式),它可以与诡辩或逻辑矛盾严格划界。其它的“既是又不是”的表述都不是真正的辩证矛盾,都可消解掉。这是辩证逻辑形式化取得初步成功的第一个系统化的典型案例(正式发表时改名为数学方法在辩证逻辑中的运用)。有趣的是,最近陈慕泽告诉我,他将在湘潭师范大学学报发表一个著名的辩证命题的
5、形式证明一文,也是对“运动物体同一瞬间既在又不在同一地方”作形式化处理,他也认为这是辩证矛盾命题的唯一合理形式,与林邦瑾存在某些不谋而合之处,但所用集合论技巧却大不一样。陈的目标是,对于那个以往只能用思辨方式把握的典型辩证命题,而如今要在相关的形式刻画和逻辑模型的基础上,提供一个形式证明。不可否认,对运动的精确而自洽的数学刻画是数学家早已做到的。然而,我们却是从逻辑视角看问题。我为陈慕泽介入辩证逻辑形式化的工作而高兴,原来他所反对的只是逻辑上不合法的形式化。同样值得欢迎的是周北海对辩证逻辑形式化的介入,他的论文辩证命题逻辑FDL及其形式系统FD3(1996溪口会议论文)。不过,陈自立提出意见说
6、,周北海系统在形式化技巧上虽然没有问题,但它所刻画的并不是真正合乎要求的辩证法性质。我若用逻辑哲学观点来转述一下,这就是说,周北海系统的形式句法学与日常语言中的辩证法原型(朴素语义与句法)之间,缺乏恰当相符性,这是症结所在。我在1982年昆明会议上的对应原理一文中提出,应当把辩证逻辑当作一种非经典逻辑,认为它与经典逻辑的关系满足“对应原理”,我是通过量子逻辑的特例猜想到的。对应原理的核心内容是:尽管非经典与经典逻辑旨趣相异,但这两者间却存在渐近一致的对应关系。它有可能成为猜想新的未知的非经典逻辑的示向性原则,这对辩证逻辑也不应例外。1983年10月,在交谈中罗毅告诉我苏珊哈克逻辑哲学4中也讨论
7、了多种非经典逻辑,结果我从哈克的书中发现多值逻辑的三种否定词包含一定的辩证意味,于是与罗毅联名撰文多值逻辑的起源、特性及其给辩证逻辑的启示(1984),5 认为值得辩证逻辑在构造否定词时学习。此后赵总宽积极尝试了几种多真值的辩证逻辑系统,并体会到单靠多值化不足以全面刻画辩证性质。1987年10月我与刘东波一起参加在清华大学召开的一次逻辑与人工智能讨论会(同住一室),他正在开拓模糊Prolog语言的Horn子句逻辑,他的切身体会竟与我所说的“对应原理”不谋而合。于是,我们后来合写了对应原理多种经典逻辑的通用原理。6 1987年11月朱志方参加莫斯科逻辑会议回来,带来了da Costa次协调逻辑的
8、信息。交谈中我立即敏感地认识到,次协调逻辑对矛盾律、否定词进行弱化的处理手法,必定与辩证逻辑形式化关系密切,于是与朱志方联名写了次协调逻辑的起源与辩证逻辑的形式化(1988)。辩证逻辑的形式化研究始终围绕着“矛盾”问题而展开。苏珊哈克在逻辑哲学中将非经典逻辑划分为两种:(1)异常逻辑修改基本公理、规则;(2)扩展逻辑只附加新算子,不修改基本公理、规则。我将前一种称作激进策略,后一种称作温和策略。二1992年当张金成的论文辩证逻辑形式化研究7 传到我的手中时,我深深为其数系扩张过程的正、反、合案例的恰当性所吸引,并十分欣赏他的第二否定词和否定之否定公理。不久后,我去找陈晓平,陈高度赞扬了张的论文
9、,并很快证明了系统Z的完全性(陈晓平1981年的论文曾说到形式系统初始公理的选取是任意的,甚至可能与矛盾律不同。这一点受到张建军的批评。其实,在此陈晓平预示了第二否定词的可能性)。经陶德麟教授写编者按,张的论文,连同陈、桂的评介8一起发表于武大学报。接着张清宇撰文批评张金成的否定之否定公理缺乏独立性,尔后又证明系统Z可以化归到经典逻辑。陈自立对系统Z可以由A与ZA推得ZB也非常不满,认为它与司各脱规则一样具有破坏性(陈晓平则认为此两者有本质区别)。受当时形势激发,并认识到作为非经典逻辑、哲学逻辑的辩证逻辑形式系统已出现转机,桂起权、陈晓平联名发表辩证逻辑形式化研究纲领(1992)9,提出了“有
10、限目标”的局部形式化的弱纲领(类比卡尔纳普的“有限目标”归纳机器),与赵总宽“普遍目标”的形式化强纲领适成对照。为了答复邓晓芒、杨祖陶教授关于“辩证逻辑不可能形式化”的诘难,桂和陈在辩证逻辑形式化论纲(1996)10中说,对邓晓芒称作“辩证逻辑”的内容,我们宁愿称作“思辨的辩证哲学”,那是只可意会(体验、领悟)而难以言传的诗化的哲学。对我们而言,辩证法中可形式化部分与不可形式化部分,分别对应其逻辑成分与思辨成分。为了实现辩证逻辑形式化的弱纲领,陈自立和我构造了“有限目标的辩证公理系统DLA及DLB”(1995)11,这是建立在次协调逻辑(句法上允许不平庸矛盾2008补注)、相干逻辑(不允许从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多元化 辩证逻辑 形式化 研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