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流转国内外研究综述与展望_李长健.doc
《农村土地流转国内外研究综述与展望_李长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土地流转国内外研究综述与展望_李长健.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21 卷第 2 期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Vol.21 No.2 2010 年 4 月 Journal of Guangxi Institute of Socialism Apr.2010 农村土地流转国内外研究综述与展望 李长健,梁 菊 (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武汉 430070)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推进,为了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 、 增加农民收入 、 深化农村改革 、 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农村土地流转成为必然趋势 。 国 内外学者从理论构建 、 现状调查 、 问题剖析和原因归结等诸多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为我国农村 土地流转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奠定了坚实基础,但
2、在研究视角和内容等方面仍有待拓展和深化 。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土地发展权;供需失衡;农民权益保护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10.02.019 中图分类号 F3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9-0339( 2010) 02 0079-05 农村土地流转能够有效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农 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经过多年试 点探索和立法实践,我国越来越重视农村土地流转 以及对农民权益的保护。据统计, 2006 年全国农村 土地流转面积为 5551.2 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 的 4.57%。
3、2008 年 8 月底,全国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已 达 1.06 亿亩,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 8.7%。农业 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王乐君在 2009 年 “中国农村法 治论坛 ”中谈到,截至目前,全国农村土地流转面积 已达 1.5 亿亩,超过全国承包耕地面积的 12%。总体 而言,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已经由禁止变成允许,流转 方式逐渐多样化,流转区域和范围逐渐扩大化,调整 规范由政策性调整逐渐转向法律和政策并重,并以 法律调整和规范为主。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农村土地 流转业已从不同角度展开深入研究,为我们进一步 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法律制度奠定了基础。 一 、 国内研究综述 目前国内学 者对于农村土地流转主要
4、从内涵外 延、权利变动、流转方式、动力因素等相关理论基础、 问题分析、原因归结和解决途径等方面加以研究。 (一)农村土地流转相关理论基础研究现状 农村土地流转的理论基础是具有普遍性意义的 理论形态和范式,以对实践的总结和概括为基础,并 着力推动土地流转的实践和制度完善。国内学者业 已对其内涵外延、权利辨析、流转方式、流转动因和 土地发展权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内涵和外延研究 现状。因为农村土地涵盖了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 耕地林地等,目前学术界对于农村土地流转的内涵 外延尚未形成统一意见 。从广义的范围而言,农村土 收稿日期: 2010-02-11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我国农民权益保护与
5、新农村社区发展基本法律问题研究 ( 07BFX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作者简介:李长健,男,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法学系主任 、 教 授 、 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经济法 、 国际经济 法 、 法 理学 、 三农 ” 问题和农林经济管理;梁菊,女,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 2008 级经济法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经济法 、 三农 ”法律问题 。 79 李长健,梁 菊:农村土地流转国内外研究综述与展望 地流转包括征收、土地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 狭义的农村土地流转仅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 农村土地流转权利辨析。对于农村土地流转中的 权利变动情况,目前学术界有三种主流观点。一是认 为将
6、经营权从承包经营权中分离出来予以转移,核 心 是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二是认为将 全部或部分土地承包经营权予以转移 。三是认为在 不改变所有权性质和农业用途基础上,原承包方依 法将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全部或部分移转给 他人 。争议颇多,尚无定论。 农村土地流转方式研 究现状。从现有研究来看,农村土地流转方式呈现多 样化特点,且法律规定的方式与实际方式的实质内 涵并不一致。有学者认为 “代耕 ”和 “继承 ”并非严格 意义上的流转方式,只有转包、转让、出租、入股、互 换和抵押六种方式算是 “基本流转方式 ”。有学者建 议将物权流转与债权流转进行区分规定 ,土地入股 形式将成为主流形
7、式 6。 动因研究现状。从理论层 面而言,土地流转迫切而必要。因为传统家庭承包责 任制造成了土地零散分割,经营规模狭小,无法实现 规模效益和集约化经营。而通过市场把土地配置到 专业经营者手中,农业能以最快速度实现现代化,成 本最低,利润最大。 土地发展权研究现状。国内对 土地发展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归属、可行性与 必要性等问题上。土地发展权首创于西方国家,多指 对土地在利用上进行再发展的权利。国内的分歧源 于对发展权客体的认识差异,狭义概念只涉及土地 用途、性质或者集约程度 某一方面改变,如果包括这 两个方面,则是广义的土地发展权。对于土地发展权 的归属,单一主体论 ”认为要么归公,要么归
8、私,二 元主体论 ”主张权利应该归属于国家和农村集体。设 立农地发展权对于完善产权、有效保护耕地、土地征 用具有积极意义。现有研究为我们建立健全并完善 农村土地流转法律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农村土地流转现存问题的研究现状 任何制度在建立和推行过程中都难免出现各种 问题,这些问题也正是将来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现有研究显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存在以下问题。 农村土地流转有法难依,甚至无法可依。 土地流转相 80 关规定过于笼统,内容和程序不够明确,缺乏操作 性,有法难依的现象较为普遍。立法的滞后无法适应 社会现实需要,无法可依导致土地纠纷繁多。 农村 土地产权主体缺位。从目前研究来看,无论是
9、从法律 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缺位,产权 不明晰,社会中间层主体匮乏,政府职能异化,农民 意愿得不到尊重。有学者提出当前我国农村土地产 权缺乏排他性,承包经营权缺乏明晰性、安全性和稳 定性。农民应该是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主体,必须尊 重农民意愿。 农村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土地流转 程序不规范是严重 制约土地流转的重要因素。目前 我国对于流转方式的登记方式规定不明确,且未规 定具体登记部门,程序性规定很不健全。调查显示, 在湖北农村地区土地流转中, 76%的农户只凭口头 协议,只有 13.5% 的农户签订合同,还有 6.7%是通 过第三者证明的,流转过程缺乏有效监督和约束,为 权益纠
10、纷埋下祸根。 农村土地流转动力不足。相关 实证调查显示,实践层面土地流转动力严重不足。调 查发现,由于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多是受压力迫使,缺 乏系统高效的经营模式,很难成为一种常例。现在农 民除了不用上缴税费,还能得到农业补贴,即 便外出 打工者也不情愿流转土地,而是把土地作为将来的 一种退路。 农村土地供给需求失衡。由于信息、交 通等方面的制约,农户土地流转的范围狭窄,转包期 限较短,且受非农就业机会的限制,土地流转市场中 供给明显低于需求。 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 护不够。现有研究表明,目前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 益的保护极为薄弱。有的学者开展专项调查发现, 41.7%的农民认为土地权益最重要
11、, 44.9%的农民认 为土地权益最需要法律进行保护,农民最关注但又 最易受到侵犯的就是土地权益。而且由于缺乏价格 机制和监管机制,流转过程不 规范,农民自主权、知 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严重缺失。这些突出问题严重 制约着农村土地流转的推进。 (三)农村土地流转现存问题的产生原因研究现状 目前,农村土地流转所存在的问题是由诸多方 面的原因综合造成的。 农村土地流转立法不完备。 在法律层面的原因归结中,国内学者普遍认同现有 1 2 3 4 5 李长健,梁 菊:农村土地流转国内外研究综述与展望 立法造成的土地所有权主体虚置,进而导致诸多问 题的产生。目前物权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造成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
12、主体虚置,农民集体土地所有 权的权能残缺不全,缺位的制度安排使得土地流转 处于低水平、零散化的状态。现有法律制度设计存在 疏漏,对转包期和流转主体的限制制约着农村土地 流转。 农村土地流转动力制约因素。农民的土地流 转意愿并不强烈,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者提出受农 业、农村外部大环境和内部小环境的制约,土地所负 载的社会保障功能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农业经营成 本居高不下、农业经营收入呈下降趋势, 导致农村土 地流转需求不足。 农业资金匮乏,抵抗风险能力 弱。从现有研究来看,资金和风险是钳制农村土地流 转的重要因素。有学者提出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需求 与资金严重外流相矛盾,资金慌 ”导致融资困难,农 业
13、产业化经营步履维艰。农业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 不利于吸收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影响土地流转速 度和规模。 市场机制不健全。现有研究表明,目前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组成和 结构上存在种种缺 陷,市场供求、价格、竞争等机制尚未形成。市场信号 失真,公平竞争机制和供需调节机制亟待建立。土地 流转收益分配不合理,供求双 方信息不畅,信息、法 律、评估、管理咨询等中介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 农民权益受损的原因。除了法律制度供给不足,有 学者认为利益冲突是造成农民 利益受损的内在根 源,农民的弱势性是造成自身利益受损的深层原因, 基层政府职能异化和社会缺位是农民利益受损的社 会条件。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归结问
14、题的原因,为我 们破解这些障碍性因素提供了可行的对策。 (四)农村土地流转问题解决途径的研究现状 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大多数专家学者从不同 的研究视角、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都试图找到我国 农村土地顺畅有序流转的途径。 立法 层面完善。现 有法律政策建议较多倾向于实现农村土地所有权主 体的实体化。有学者提出重构农村产权组织,转变村 委会职能性质,使农民集体成员大会或代表会议成 为集体所有权行使机构 。为了保障农民权利,在设 计用益物权条款时要充分考虑私法自治原则,为私 法自治保留更大空间。 农村土地流转主体体系完 善。大多数学者普遍认同农户是土地流转主体,应该 发挥与农民联系最为紧密的村民委员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土地 流转 国内外 研究 综述 展望 李长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