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和代谢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量和代谢课件.ppt(6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能量和代谢关于能量和代谢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63页第七章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能量代谢和体温n n第一节第一节 能量代谢能量代谢n n一、食物的能量转化一、食物的能量转化一、食物的能量转化一、食物的能量转化n n二、能量代谢的测定二、能量代谢的测定二、能量代谢的测定二、能量代谢的测定n n三、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三、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三、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三、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n n四、基础代谢四、基础代谢四、基础代谢四、基础代谢n n第二节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体温及其调节n n一、体温一、体温一、体温一、体温n n二、机体的产热与散热二、机体的产热与散热二、机体的产热与散
2、热二、机体的产热与散热n n三、体温调节三、体温调节三、体温调节三、体温调节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63页第一节第一节 能量代谢能量代谢n n概念:概念: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着的能量的贮存、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着的能量的贮存、释放、转移和利用释放、转移和利用 合成代谢(吸能)合成代谢(吸能)物质代谢物质代谢新陈代谢新陈代谢 分解代谢(放能)分解代谢(放能)能量代谢能量代谢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63页能量代谢能量代谢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63页一、食物的能量转化一、食物的能量转化n nATP的合成与分解是体内能量转化和利用的关的合成与分解是体内能量转化和利用的关键环节键环节n nATPATP既是储
3、能物质,又是直接的供能物质既是储能物质,又是直接的供能物质既是储能物质,又是直接的供能物质既是储能物质,又是直接的供能物质n nATPATP ADP+Pi+ADP+Pi+能量能量能量能量 n n磷酸肌酸磷酸肌酸磷酸肌酸磷酸肌酸(CP)(CP)是是是是ATPATP的贮存库的贮存库的贮存库的贮存库n nCP+ADP CP+ADP ATP+CATP+C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63页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能量转化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能量转化n n糖糖-提供提供提供提供70707070以上的能量需求以上的能量需求以上的能量需求以上的能量需求n n有氧氧有氧氧有氧氧有氧氧化化化化n n1 1葡萄糖葡萄糖葡萄糖葡萄
4、糖(C C6 6HH1212OO6 6)+6+6OO2 266COCO2 2+6H+6H2 2O+O+38ATP38ATP n n1mol1mol葡萄糖产生葡萄糖产生葡萄糖产生葡萄糖产生 38mol ATP 38mol ATPn n无氧酵解无氧酵解无氧酵解无氧酵解n n1 1葡萄糖葡萄糖葡萄糖葡萄糖 2 2乳酸乳酸乳酸乳酸 +2H+2H2 2OO+2ATP2ATPn n1mol1mol葡萄糖产生葡萄糖产生葡萄糖产生葡萄糖产生 2mol ATP 2mol ATP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63页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能量转化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能量转化n n糖糖 血糖血糖血糖血糖3.9 6.23.9 6.2
5、 mmol/Lmmol/L 食物中糖食物中糖食物中糖食物中糖 肝糖原肝糖原肝糖原肝糖原 甘油、乳酸甘油、乳酸甘油、乳酸甘油、乳酸 氧化产能氧化产能氧化产能氧化产能 合成糖原合成糖原合成糖原合成糖原转变为脂肪等非转变为脂肪等非转变为脂肪等非转变为脂肪等非糖物质糖物质糖物质糖物质 尿尿尿尿 糖糖糖糖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63页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能量转化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能量转化n n脂肪脂肪n n体内主要的储能形式体内主要的储能形式体内主要的储能形式体内主要的储能形式n n可迅速分解供能可迅速分解供能可迅速分解供能可迅速分解供能n n蛋白质蛋白质n n主要作为细胞的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酶、激素等)
6、主要作为细胞的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酶、激素等)主要作为细胞的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酶、激素等)主要作为细胞的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酶、激素等)n n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长期不进食)分解供能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长期不进食)分解供能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长期不进食)分解供能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长期不进食)分解供能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63页肥胖肥胖n n体重指数体重指数(BMI)=体重体重(kg)/身高身高(m2)n n中国体重指数诊断建议中国体重指数诊断建议n n2024 2024 正常范围正常范围正常范围正常范围n n24 24 BMI BMI 27 27 超重超重超重超重n n27 27 肥胖肥胖
7、肥胖肥胖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63页运动中能源物质的动员运动中能源物质的动员 n n运动开始时机体首先利用运动开始时机体首先利用ATP、CPn n葡萄糖发生糖酵解和有氧氧化葡萄糖发生糖酵解和有氧氧化n n持续运动,脂肪供能。运动持续运动,脂肪供能。运动30分钟左右时,供分钟左右时,供能效率达最大能效率达最大 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63页二、能量代谢的测定二、能量代谢的测定n n几个基本概念几个基本概念n n食物的热价食物的热价食物的热价食物的热价n n食物的氧热价食物的氧热价食物的氧热价食物的氧热价n n呼吸商呼吸商呼吸商呼吸商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63页几个基本概念几个基本概念n n食物
8、的热价食物的热价n n定义:定义:定义:定义:1g1g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热量。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热量。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热量。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热量。KJ/gKJ/gn n生物热价生物热价生物热价生物热价n n物理热价物理热价物理热价物理热价n n糖的生物热价为糖的生物热价为糖的生物热价为糖的生物热价为17.15kJ17.15kJn n脂肪的生物热价为脂肪的生物热价为脂肪的生物热价为脂肪的生物热价为 39.75kJ 39.75kJn n蛋白质的生物热价为蛋白质的生物热价为蛋白质的生物热价为蛋白质的生物热价为17.15kJ17.15kJn n蛋白质的生物热价物理热价蛋白质的生物热价物理热价蛋白质
9、的生物热价物理热价蛋白质的生物热价物理热价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63页几个基本概念几个基本概念n n食物的氧热价食物的氧热价n n定义:某种营养物质氧化时,消耗定义:某种营养物质氧化时,消耗定义:某种营养物质氧化时,消耗定义:某种营养物质氧化时,消耗1 1升升升升OO2 2所产生的热所产生的热所产生的热所产生的热量。量。量。量。kJ/LkJ/Ln n意义:测一定时间的耗氧量,计算出能量代谢率意义:测一定时间的耗氧量,计算出能量代谢率意义:测一定时间的耗氧量,计算出能量代谢率意义:测一定时间的耗氧量,计算出能量代谢率(产热量)(产热量)(产热量)(产热量)n n糖的氧热价为糖的氧热价为糖的氧热
10、价为糖的氧热价为20.66kJ20.66kJn n脂肪的氧热价为脂肪的氧热价为脂肪的氧热价为脂肪的氧热价为19.58kJ19.58kJn n蛋白质的氧热价为蛋白质的氧热价为蛋白质的氧热价为蛋白质的氧热价为18.93kJ18.93kJ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63页几个基本概念几个基本概念n n呼吸商呼吸商n n定义:定义:定义:定义:RQ=VRQ=VCOCO2 2/V/VOO2 2n n糖糖糖糖=1=1,脂肪,脂肪,脂肪,脂肪=0.71,=0.71,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0.8=0.8,混合食物,混合食物,混合食物,混合食物 0.85 0.85n n意义:意义:意义:意义:估计某段时间内机体
11、利用能量的主要来源估计某段时间内机体利用能量的主要来源估计某段时间内机体利用能量的主要来源估计某段时间内机体利用能量的主要来源n n非蛋白呼吸商(非蛋白呼吸商(非蛋白呼吸商(非蛋白呼吸商(NPRQNPRQNPRQNPRQ)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63页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和方法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和方法n n能量守恒定律:机体所利用的化学能热能能量守恒定律:机体所利用的化学能热能+外外功功测定消耗的食物(营养学调查)产生的热量与所做的外功能量代谢率能量代谢率体表面积,单位:kJ/(m2h)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63页直接测热法直接测热法n n被测者置于一特殊的检测环境,收集一定时间被测者置于一特
12、殊的检测环境,收集一定时间内发散的总热量,换算成能量代谢率内发散的总热量,换算成能量代谢率n n研究肥胖和内分泌系统障碍研究肥胖和内分泌系统障碍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63页间接测热法间接测热法n n理论依据:定比定律(盖斯定律)理论依据:定比定律(盖斯定律)n nC6H12O6+6O26CO2+6H2O+Hn n测定耗氧量和二氧化碳产量测定耗氧量和二氧化碳产量测定耗氧量和二氧化碳产量测定耗氧量和二氧化碳产量n n计算产热量计算产热量计算产热量计算产热量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63页具体步骤具体步骤n n测定测定耗耗O O2 2量量(X)(X)、COCO2 2产量产量(Y)(Y)、尿氮排出量尿
13、氮排出量(Z)(Z)n n计算蛋白质代谢:计算蛋白质代谢:蛋白质氧化量蛋白质氧化量蛋白质氧化量蛋白质氧化量 Z Z Z Z 6.256.256.256.25蛋白质产热量蛋白质产热量 Z Z Z Z 6.256.256.256.25 18181818(生物热价)(生物热价)(生物热价)(生物热价)蛋白质耗氧量蛋白质耗氧量蛋白质耗氧量蛋白质耗氧量 Z Z Z Z 6.256.256.256.25 0.950.950.950.95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COCOCOCO2 2 2 2产量产量产量产量 Z Z Z Z 6.256.256.256.25 0.760.760.760.76现在学习的是第18
14、页,共63页具体步骤具体步骤n n计算非蛋白质代谢:计算非蛋白质代谢:非蛋白耗氧量非蛋白耗氧量非蛋白耗氧量非蛋白耗氧量X X X X-Z Z Z Z 6.256.256.256.25 0.950.950.950.95非蛋白非蛋白非蛋白非蛋白COCOCOCO2 2 2 2产量产量产量产量 Y Y Y Y-Z Z Z Z 6.256.256.256.25 0.760.760.760.76NPRQNPRQNPRQNPRQ(Y Y Y Y-Z Z Z Z 6.256.256.256.25 0.76)/(0.76)/(0.76)/(0.76)/(X X X X-Z Z Z Z 6.256.256.256
15、.25 0.95)(0.95)(0.95)(0.95)(M M M M)非蛋白氧热价:根据非蛋白氧热价:根据非蛋白氧热价:根据非蛋白氧热价:根据M M M M,查表,查表,查表,查表7-27-27-27-2,得到,得到,得到,得到N N N N非蛋白产热量非蛋白产热量(X X X X-Z Z Z Z 6.256.256.256.25 0.95)0.95)0.95)0.95)N N N Nn n总产热量蛋白质产热量非蛋白产热量总产热量蛋白质产热量非蛋白产热量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63页简化方法简化方法n n测定测定耗耗O2量量(X)n n根据混合呼吸商根据混合呼吸商(0.82)查表查表7-2,
16、其,其对应的氧热价对应的氧热价20.19n n产热量产热量=20.19 Xn n误差误差 2%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63页耗氧量与耗氧量与CO2产量的测定方法产量的测定方法 n n闭和式测定法闭和式测定法n n平静状态下平静状态下平静状态下平静状态下n n测定闭合装置(代谢率测定器)中测定闭合装置(代谢率测定器)中测定闭合装置(代谢率测定器)中测定闭合装置(代谢率测定器)中OO2 2的减少量、钠石的减少量、钠石的减少量、钠石的减少量、钠石灰重量的增加量(灰重量的增加量(灰重量的增加量(灰重量的增加量(COCO2 2产量产量产量产量 )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63页耗氧量与耗氧量与CO2产量的
17、测定方法产量的测定方法 n n开放式测定法(气体分析法)开放式测定法(气体分析法)n n活动时活动时活动时活动时n n采集呼出气,测定呼出气量采集呼出气,测定呼出气量采集呼出气,测定呼出气量采集呼出气,测定呼出气量(A)(A)、呼出气中、呼出气中、呼出气中、呼出气中VOVO2 2%(X%)%(X%)、VCOVCO2 2%(Y%)%(Y%)n n与吸入气(空气)中与吸入气(空气)中与吸入气(空气)中与吸入气(空气)中VOVO2 2%(21%)%(21%)和和和和VCOVCO2 2%(0.04%)(0.04%)容积百分比进行比较容积百分比进行比较容积百分比进行比较容积百分比进行比较n n耗氧量耗氧
18、量耗氧量耗氧量A(21%-X%)A(21%-X%)n nCOCO2 2产量产量产量产量A(Y%-0.04%)A(Y%-0.04%)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63页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n n肌肉活动肌肉活动n n精神活动精神活动n n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n n环境温度环境温度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63页肌肉活动肌肉活动n n肌肉活动肌肉活动能量代谢能量代谢 n n机体耗氧量的增加机体耗氧量的增加肌肉活动的强度肌肉活动的强度n n剧烈运动或劳动时,产热量剧烈运动或劳动时,产热量 1020倍倍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63页精神活动精神活动n n精神紧张(烦恼、
19、恐惧或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烦恼、恐惧或情绪激动)n n肌紧张肌紧张肌紧张肌紧张n n代谢激素(如甲状腺激素)释放代谢激素(如甲状腺激素)释放代谢激素(如甲状腺激素)释放代谢激素(如甲状腺激素)释放 产热量产热量产热量产热量 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63页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n n概念:概念:进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虽然处于安静状态,进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虽然处于安静状态,进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虽然处于安静状态,进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虽然处于安静状态,所产生的热量却比未进食时有所增加。食物的这种刺激所产生的热量却比未进食时有所增加。食物的这种刺激所产生的热量却比未进食时有所增加。食
20、物的这种刺激所产生的热量却比未进食时有所增加。食物的这种刺激机体产生额外能量消耗的作用称为机体产生额外能量消耗的作用称为机体产生额外能量消耗的作用称为机体产生额外能量消耗的作用称为 n n产生机制:产生机制:消化系统在处理食物时做功的能量消耗消化系统在处理食物时做功的能量消耗消化系统在处理食物时做功的能量消耗消化系统在处理食物时做功的能量消耗(如肝脏处理蛋白质分解产物)(如肝脏处理蛋白质分解产物)(如肝脏处理蛋白质分解产物)(如肝脏处理蛋白质分解产物)n niv iv iv iv 氨基酸,代谢率增加与口服相同氨基酸,代谢率增加与口服相同氨基酸,代谢率增加与口服相同氨基酸,代谢率增加与口服相同n
21、 n肝脏切除,该效应消失肝脏切除,该效应消失肝脏切除,该效应消失肝脏切除,该效应消失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63页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n n蛋白质最为显著,可达蛋白质最为显著,可达30%;糖和脂肪分别为;糖和脂肪分别为6%和和4%,混合性食物为,混合性食物为10%左右。左右。n n在配餐时,应补充这部分额外的能量消耗在配餐时,应补充这部分额外的能量消耗n n只能用于维持体温只能用于维持体温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63页环境温度环境温度n n2030最稳定(肌肉松弛)最稳定(肌肉松弛)n nT 30 能量代谢率能量代谢率 n n体内生化反应速度体内生化反应速度体内生化反应速度体内
22、生化反应速度 ,发汗、呼吸和心血管活动,发汗、呼吸和心血管活动,发汗、呼吸和心血管活动,发汗、呼吸和心血管活动 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63页四、基础代谢四、基础代谢n n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的概念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的概念n n基础状态:清晨、清醒、静卧(无肌肉活动和精神基础状态:清晨、清醒、静卧(无肌肉活动和精神基础状态:清晨、清醒、静卧(无肌肉活动和精神基础状态:清晨、清醒、静卧(无肌肉活动和精神紧张)、紧张)、紧张)、紧张)、空腹(至少禁食空腹(至少禁食空腹(至少禁食空腹(至少禁食1212小时)小时)小时)小时)、室温、室温、室温、室温 2025 2025 n n基础代谢:基础状态下的
23、能量代谢基础代谢: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基础代谢: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基础代谢: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n n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率(BMR)(BMR):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以及单: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以及单: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以及单: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以及单位体表面积的能量代谢位体表面积的能量代谢位体表面积的能量代谢位体表面积的能量代谢 。单位:。单位:。单位:。单位:KJKJ(m(m2 2h)h)n nBMRBMR不是最低的(熟睡时更低)!不是最低的(熟睡时更低)!不是最低的(熟睡时更低)!不是最低的(熟睡时更低)!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63页体表面积的计算体表面积的计算
24、n n公式计算法公式计算法0.00610.0061身高身高身高身高0.01280.0128体重体重体重体重0.15290.1529n n体表面积测算图体表面积测算图现在学习的是第30页,共63页基础代谢率的测定基础代谢率的测定n n简略法简略法n n测定耗测定耗测定耗测定耗OO2 2量量量量(X)(X)、体表面积(、体表面积(、体表面积(、体表面积(B B)n n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率20.19 X B20.19 X B现在学习的是第31页,共63页测定基础代谢率的临床意义测定基础代谢率的临床意义n n(实测值(实测值 正常平均值)正常平均值)正常平均值正常平均值100n n
25、生理变动:相差生理变动:相差10101515之内之内n n性别差异:女男性别差异:女男性别差异:女男性别差异:女男n n年龄差异:年龄差异:年龄差异:年龄差异:年龄年龄年龄年龄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率现在学习的是第32页,共63页病理状态病理状态n n相差相差 20%20%n n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功能低下 ,亢进,亢进 n n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n n发热时,体温每升高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1,BMRBMR将升高将升高13%13%左右左右 现在学习的是第33页,共63页病例分析病例分析n n某女性,某女性,某女性,某女性,20202020岁,体表面积为岁,体表
26、面积为岁,体表面积为岁,体表面积为1.5m1.5m1.5m1.5m2 2 2 2,在基础状态下测得,在基础状态下测得,在基础状态下测得,在基础状态下测得1h1h1h1h的耗氧量为的耗氧量为的耗氧量为的耗氧量为18L18L18L18L。试问该受试者基础代谢率是否。试问该受试者基础代谢率是否。试问该受试者基础代谢率是否。试问该受试者基础代谢率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可能提示有什么疾病?正常?如果不正常,可能提示有什么疾病?正常?如果不正常,可能提示有什么疾病?正常?如果不正常,可能提示有什么疾病?n(1)用简化法计算:)用简化法计算:n 1小时的产热量小时的产热量20.1918363.42kJn 基
27、础代谢率基础代谢率363.421.5242.28kJ/(m2h)n 查表查表7-4,正常值为,正常值为146.5kJ/(m2h)n(242.28146.5)146.5100%65.38%20n(2)提示甲亢)提示甲亢现在学习的是第34页,共63页第二节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体温及其调节n n表层体温和深部体温表层体温和深部体温n n一般所说的体温是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一般所说的体温是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一般所说的体温是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一般所说的体温是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n n表层温度表层温度表层温度表层温度:机体外壳:机体外壳:机体外壳:机体外壳(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等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等
28、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等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等)的的的的温度。不稳定,各部位之间的差异较大温度。不稳定,各部位之间的差异较大温度。不稳定,各部位之间的差异较大温度。不稳定,各部位之间的差异较大n n深部温度深部温度深部温度深部温度:机体核心:机体核心:机体核心:机体核心(心、肺、脑和腹腔内脏等心、肺、脑和腹腔内脏等心、肺、脑和腹腔内脏等心、肺、脑和腹腔内脏等)的的的的温度。比表层温度高,相对稳定,各部位间有差温度。比表层温度高,相对稳定,各部位间有差温度。比表层温度高,相对稳定,各部位间有差温度。比表层温度高,相对稳定,各部位间有差异(代谢水平不同,肝脏最高),但较小异(代谢水平不同,肝脏最高)
29、,但较小异(代谢水平不同,肝脏最高),但较小异(代谢水平不同,肝脏最高),但较小n n循环血液在体内传递热量,使机体深部器官的温度趋于一循环血液在体内传递热量,使机体深部器官的温度趋于一循环血液在体内传递热量,使机体深部器官的温度趋于一循环血液在体内传递热量,使机体深部器官的温度趋于一致致致致现在学习的是第35页,共63页体温体温n n常用直肠、口腔和腋窝温度来代表体温。常用直肠、口腔和腋窝温度来代表体温。n n正常值:正常值:n n直肠温度直肠温度直肠温度直肠温度 口腔温度口腔温度口腔温度口腔温度(36.7(36.737.737.7?)腋窝温度腋窝温度腋窝温度腋窝温度正常:正常:正常:正常:
30、36.2 36.2 37.2 37.2 低热:低热:低热:低热:37.3 37.3 38.0 38.0 中热:中热:中热:中热:38 38 39 39 高热:高热:高热:高热:39 39 41 41 超高热:超高热:超高热:超高热:41 41 口腔温度的口腔温度的口腔温度的口腔温度的临床诊断临床诊断临床诊断临床诊断现在学习的是第36页,共63页体温的正常变动体温的正常变动n n昼夜变化昼夜变化n n清晨清晨清晨清晨2626时最低,午后时最低,午后时最低,午后时最低,午后1616时最高时最高时最高时最高n n受控于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生物钟受控于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生物钟受控于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生物
31、钟受控于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生物钟现在学习的是第37页,共63页体温的正常变动体温的正常变动n n性别的影响性别的影响n n女女女女 男男男男 0.3 0.3n n女性:月周期节律,排卵后体温升高女性:月周期节律,排卵后体温升高女性:月周期节律,排卵后体温升高女性:月周期节律,排卵后体温升高(孕激素分泌(孕激素分泌(孕激素分泌(孕激素分泌)现在学习的是第38页,共63页现在学习的是第39页,共63页体温的正常变动体温的正常变动n n年龄的影响年龄的影响n n新生儿体温调节很不完善,易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新生儿体温调节很不完善,易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新生儿体温调节很不完善,易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新生儿体
32、温调节很不完善,易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n n老年人老年人老年人老年人BMRBMR低,体温偏低,调节能力差低,体温偏低,调节能力差低,体温偏低,调节能力差低,体温偏低,调节能力差n n其他因素的影响其他因素的影响n n肌肉活动肌肉活动肌肉活动肌肉活动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体温体温体温体温 n n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进食等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进食等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进食等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进食等体温体温体温体温 n n麻醉药麻醉药麻醉药麻醉药抑制体温调节中枢或影响温度感受器的传抑制体温调节中枢或影响温度感受器的传抑制体温调节中枢或影响温度
33、感受器的传抑制体温调节中枢或影响温度感受器的传入;扩张皮肤血管,增加散热入;扩张皮肤血管,增加散热入;扩张皮肤血管,增加散热入;扩张皮肤血管,增加散热体温体温体温体温现在学习的是第40页,共63页皮肤温度和平均体温皮肤温度和平均体温 n n体表各部位的皮肤温度差别较大,与局部血流体表各部位的皮肤温度差别较大,与局部血流量有密切的关系量有密切的关系n n影响皮肤血管舒缩的因素(如环境温度变化或影响皮肤血管舒缩的因素(如环境温度变化或精神紧张等)都能改变皮肤的温度精神紧张等)都能改变皮肤的温度n n平均皮肤温度平均皮肤温度 Tmstn n平均体温平均体温 TmbtTmbt=Tmbt=Tcore+(
34、1-Tcore+(1-)Tmst Tmst 随随随随环环环环境温度境温度境温度境温度变变变变化而化而化而化而变变变变化化化化现在学习的是第41页,共63页机体的产热机体的产热n n主要产热器官主要产热器官肝脏和骨骼肌肝脏和骨骼肌n n安静时,肝脏产热量最大安静时,肝脏产热量最大安静时,肝脏产热量最大安静时,肝脏产热量最大n n运动时,骨骼肌的产热量明显增加运动时,骨骼肌的产热量明显增加运动时,骨骼肌的产热量明显增加运动时,骨骼肌的产热量明显增加现在学习的是第42页,共63页机体的产热机体的产热n n产热形式产热形式n n战栗产热战栗产热战栗产热战栗产热n n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屈肌和伸肌
35、同时收缩),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屈肌和伸肌同时收缩),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屈肌和伸肌同时收缩),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屈肌和伸肌同时收缩),不做外功,产热量很高。不做外功,产热量很高。不做外功,产热量很高。不做外功,产热量很高。n n通常先出现寒冷性肌紧张通常先出现寒冷性肌紧张通常先出现寒冷性肌紧张通常先出现寒冷性肌紧张n n非战栗产热非战栗产热非战栗产热非战栗产热(代谢产热代谢产热代谢产热代谢产热)n n褐色脂肪组织的产热量最大(约占非战栗产热总量的褐色脂肪组织的产热量最大(约占非战栗产热总量的褐色脂肪组织的产热量最大(约占非战栗产热总量的褐色脂肪组织的产热量最大(约占非战栗
36、产热总量的70%70%)现在学习的是第43页,共63页产热活动的调节产热活动的调节n n体液调节体液调节:n n甲状腺激素:寒冷环境,甲状腺激素分泌甲状腺激素:寒冷环境,甲状腺激素分泌甲状腺激素:寒冷环境,甲状腺激素分泌甲状腺激素:寒冷环境,甲状腺激素分泌代谢代谢代谢代谢率率率率20%20%30%30%(作用缓慢而持久)(作用缓慢而持久)(作用缓慢而持久)(作用缓慢而持久)n n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生长激素:产热迅速增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生长激素:产热迅速增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生长激素:产热迅速增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生长激素:产热迅速增加、持续时间短加、持续时间短加、持续时间短
37、加、持续时间短现在学习的是第44页,共63页产热活动的调节产热活动的调节n n神经调节神经调节寒冷刺激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活动Adr和NE等激素释放甲状腺激素分泌下丘脑释放TRH腺垂体释放TSH产热产热现在学习的是第45页,共63页散热过程散热过程n n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n n呼吸、排尿和排便也可散发小部分热量呼吸、排尿和排便也可散发小部分热量n n散热的几种方式散热的几种方式n n辐射散热辐射散热辐射散热辐射散热n n传导散热传导散热传导散热传导散热n n对流散热对流散热对流散热对流散热n n蒸发散热蒸发散热蒸发散热蒸发散热现在学习的是第46页,共63页辐射散热辐射散热n
38、 n发射红外线的形式将体热传给外界发射红外线的形式将体热传给外界发射红外线的形式将体热传给外界发射红外线的形式将体热传给外界n n21212121时,约时,约时,约时,约60%60%60%60%的热量通过辐射发散的热量通过辐射发散的热量通过辐射发散的热量通过辐射发散n n皮肤与周围环境的温差皮肤与周围环境的温差皮肤与周围环境的温差皮肤与周围环境的温差、有效散热面积、有效散热面积、有效散热面积、有效散热面积辐射散热量辐射散热量辐射散热量辐射散热量n n四肢表面积较大,在辐射散热中起重要作用四肢表面积较大,在辐射散热中起重要作用四肢表面积较大,在辐射散热中起重要作用四肢表面积较大,在辐射散热中起重
39、要作用n n肤色影响对日光辐射中可见光和紫外线的反射及吸肤色影响对日光辐射中可见光和紫外线的反射及吸肤色影响对日光辐射中可见光和紫外线的反射及吸肤色影响对日光辐射中可见光和紫外线的反射及吸收收收收n n白皮肤:反射白皮肤:反射白皮肤:反射白皮肤:反射303030304545n n黑皮肤:反射黑皮肤:反射黑皮肤:反射黑皮肤:反射19%19%现在学习的是第47页,共63页传导散热传导散热n n热量直接传给与机体接触的温度较低物体热量直接传给与机体接触的温度较低物体n n深部热量传导到体表,再由皮肤传给接触的物体深部热量传导到体表,再由皮肤传给接触的物体(如衣物等)(如衣物等)n n水的导热性能好,
40、冰帽、冰袋水的导热性能好,冰帽、冰袋n n冬季高湿度,寒冷感觉冬季高湿度,寒冷感觉 现在学习的是第48页,共63页对流散热对流散热n n通过气体进行热量交换通过气体进行热量交换n n人体周围围绕着一薄层同皮肤接触的空气,热人体周围围绕着一薄层同皮肤接触的空气,热量传给这一层空气,由对流将体热发散到空间量传给这一层空气,由对流将体热发散到空间n n风速越快,通过对流散失的热量越多风速越快,通过对流散失的热量越多n n风冷效应风冷效应现在学习的是第49页,共63页蒸发散热蒸发散热n n通过体表水分的蒸发而散失体热通过体表水分的蒸发而散失体热通过体表水分的蒸发而散失体热通过体表水分的蒸发而散失体热n
41、 n不感蒸发:不感蒸发:不感蒸发:不感蒸发:1000ml/d1000ml/dn n皮肤的水分蒸发又称不显汗皮肤的水分蒸发又称不显汗皮肤的水分蒸发又称不显汗皮肤的水分蒸发又称不显汗n n与汗腺的活动无关与汗腺的活动无关与汗腺的活动无关与汗腺的活动无关n n肌肉活动或发热状态,不显汗肌肉活动或发热状态,不显汗肌肉活动或发热状态,不显汗肌肉活动或发热状态,不显汗 n n发汗发汗发汗发汗n n汗腺主动分泌汗液汗腺主动分泌汗液汗腺主动分泌汗液汗腺主动分泌汗液n n安静状态下,安静状态下,安静状态下,安静状态下,3030左右开始发汗左右开始发汗左右开始发汗左右开始发汗n n劳动或运动时,劳动或运动时,劳动
42、或运动时,劳动或运动时,2020以下也可出现发汗以下也可出现发汗以下也可出现发汗以下也可出现发汗n n环境温度环境温度环境温度环境温度、湿度、湿度、湿度、湿度发汗速度发汗速度发汗速度发汗速度 现在学习的是第50页,共63页汗液汗液n n低渗:低渗:99%水,水,1NaCln n汗腺细胞主动分泌,汗腺细胞主动分泌,Na+和和Cl-在醛固酮的作在醛固酮的作用下被重吸收用下被重吸收n n大量出汗易造成高渗性脱水大量出汗易造成高渗性脱水现在学习的是第51页,共63页汗腺与汗腺活动的调节汗腺与汗腺活动的调节n n发汗是反射性活动,下丘脑发汗中枢发汗是反射性活动,下丘脑发汗中枢发汗是反射性活动,下丘脑发汗
43、中枢发汗是反射性活动,下丘脑发汗中枢n n汗腺主要接受交感胆碱能纤维支配汗腺主要接受交感胆碱能纤维支配汗腺主要接受交感胆碱能纤维支配汗腺主要接受交感胆碱能纤维支配n n温热性发汗温热性发汗温热性发汗温热性发汗n n温热刺激(环境温度升高)引起全身小汗腺分泌汗液温热刺激(环境温度升高)引起全身小汗腺分泌汗液温热刺激(环境温度升高)引起全身小汗腺分泌汗液温热刺激(环境温度升高)引起全身小汗腺分泌汗液n n散热功能,参与体温调节散热功能,参与体温调节散热功能,参与体温调节散热功能,参与体温调节n n精神性发汗精神性发汗精神性发汗精神性发汗n n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交感兴奋)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交感兴
44、奋)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交感兴奋)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交感兴奋)n n手掌、足跖和前额等部位适当湿润,增加摩擦力导致动作更为精手掌、足跖和前额等部位适当湿润,增加摩擦力导致动作更为精手掌、足跖和前额等部位适当湿润,增加摩擦力导致动作更为精手掌、足跖和前额等部位适当湿润,增加摩擦力导致动作更为精细细细细n n防御反应防御反应防御反应防御反应现在学习的是第52页,共63页循环系统在散热中的作用循环系统在散热中的作用散热量散热量炎热环境交感神经紧张度皮肤小动脉舒张,动-静脉吻合支开放皮肤血流量皮肤温度,汗腺活动现在学习的是第53页,共63页寒冷时末梢血管扩张寒冷时末梢血管扩张局部防御性反应,防冻伤局
45、部防御性反应,防冻伤皮肤温度 时间 min1020300102080现在学习的是第54页,共63页三、体温调节三、体温调节n n自主神经性体温调节自主神经性体温调节n n体温自身调节系统完成体温自身调节系统完成体温自身调节系统完成体温自身调节系统完成n n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产热器官以及散热机构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产热器官以及散热机构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产热器官以及散热机构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产热器官以及散热机构的活动,使体温维持相对稳定的活动,使体温维持相对稳定的活动,使体温维持相对稳定的活动,使体温维持相对稳定现在学习的是第55页,共63页三、体温调节三、体温调节n n行为性体温调
46、节行为性体温调节n n机体在不同环境中采取的姿势和发生的行为,人增机体在不同环境中采取的姿势和发生的行为,人增机体在不同环境中采取的姿势和发生的行为,人增机体在不同环境中采取的姿势和发生的行为,人增减衣着减衣着减衣着减衣着n n有意识的或下意识的,对自主神经性体温调节反应有意识的或下意识的,对自主神经性体温调节反应有意识的或下意识的,对自主神经性体温调节反应有意识的或下意识的,对自主神经性体温调节反应的补充的补充的补充的补充现在学习的是第56页,共63页代谢性产热:基础代谢、体力活动食物特殊动力效应内分泌激素反射性产热、保温:寒战皮肤血管收缩行为性产热、保温:增加衣着饮食获得热量产热物理性散热
47、:辐射、传导与对流不感蒸发反射性散热:发汗皮肤血管舒张行为性散热:减少衣着开冷气、吃冷饮散热37现在学习的是第57页,共63页温度感受器温度感受器n n外周温度感受器外周温度感受器n n存在于皮肤、粘膜和内脏中的游离神经末梢存在于皮肤、粘膜和内脏中的游离神经末梢存在于皮肤、粘膜和内脏中的游离神经末梢存在于皮肤、粘膜和内脏中的游离神经末梢n n冷感受器冷感受器冷感受器冷感受器:温度温度温度温度 (+)皮肤温度皮肤温度皮肤温度皮肤温度30303030,28max 28max 28max 28max热感受器热感受器热感受器热感受器:温度温度温度温度 (+)皮肤温度皮肤温度皮肤温度皮肤温度353535
48、35,43max 43max 43max 43maxn n对温度变化速率更为敏感对温度变化速率更为敏感对温度变化速率更为敏感对温度变化速率更为敏感现在学习的是第58页,共63页温度感受器温度感受器n n中枢温度感受器中枢温度感受器n n存在于存在于存在于存在于CNSCNS内的对温度变化敏感的神经元内的对温度变化敏感的神经元内的对温度变化敏感的神经元内的对温度变化敏感的神经元n n热敏神经元:温度热敏神经元:温度热敏神经元:温度热敏神经元:温度 放电频率放电频率放电频率放电频率 n n冷敏神经元:温度冷敏神经元:温度冷敏神经元:温度冷敏神经元:温度 放电频率放电频率放电频率放电频率 n n局部温
49、度变动局部温度变动局部温度变动局部温度变动0.10.1,神经元放电频率即发生变化,神经元放电频率即发生变化,神经元放电频率即发生变化,神经元放电频率即发生变化,而且不出现适应现象而且不出现适应现象而且不出现适应现象而且不出现适应现象n n能直接对致热原以及多种肽类物质发生反应能直接对致热原以及多种肽类物质发生反应能直接对致热原以及多种肽类物质发生反应能直接对致热原以及多种肽类物质发生反应现在学习的是第59页,共63页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n n调节体温的重要中枢位于下丘脑调节体温的重要中枢位于下丘脑n n视前区视前区-下丘脑前部(下丘脑前部(PO/AH):):体温调节的中枢整合体温调节的中枢整合现在学习的是第60页,共63页体温调定点学说体温调定点学说n n调定点调定点n n正常正常正常正常3737n n细菌感染所致的发热:细菌感染所致的发热:细菌感染所致的发热:细菌感染所致的发热:致热原致热原致热原致热原 热敏神经元阈值热敏神经元阈值热敏神经元阈值热敏神经元阈值 冷敏神经元阈值冷敏神经元阈值冷敏神经元阈值冷敏神经元阈值调定点上移(重调定)重调定)现在学习的是第61页,共63页本章重点本章重点n n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n n基础代谢基础代谢n n产热散热产热散热现在学习的是第62页,共63页感谢大家观看现在学习的是第63页,共63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