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 课件教案 6年级下册 课时12_第二单元_羊城新八景——界面布局与屏幕切换-教案.pdf
《小学信息技术 课件教案 6年级下册 课时12_第二单元_羊城新八景——界面布局与屏幕切换-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信息技术 课件教案 6年级下册 课时12_第二单元_羊城新八景——界面布局与屏幕切换-教案.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3 课羊城新八景界面布局与屏幕切换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广州市小学信息技术教科书第三册第二单元第 13 课内容,主要涉及的内容有:增加屏幕、“水平布局”“表格布局”“标签”等组件以及“打开另一屏幕 屏幕名称”代码块的使用。本课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用“水平布局”“表格布局”进行屏幕的界面设计。教材以“羊城新八景”创作活动为主线,从增加屏幕到组件设计,再到逻辑设计,设计了“跟着做”、“动手做”和“试着做”三个层次的创作任务,把相关知识融入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做中学”逐步学会在不同屏幕中应用界面布局组件,具有规划界面的作用,在应用项目开发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本课的学习为学生后
2、续应用项目开发设计思维和界面规划奠定了基础。二、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通过前两课的学习,他们初步了解了应用项目开发的大致流程,即新建项目,进行组件设计和逻辑设计,然后连接测试;学会了通过设置 Screen1 的属性、添加“图像”“按钮”组件并进行重命名和属性设置来进行组件设计,会使用“按钮”触发代码块和“文本”的代码块进行逻辑设计,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学生上一课创作的应用程序只能按一纵列呈现组件内容,界面不够美观,他们期待能优化界面布局,渴望能一行呈现多个组件,或者使用表格方式排列组件,因此对本课的学习内容具有很高的学习热情。三、教学目标1.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1)会
3、增加屏幕。(2)会用“水平布局”“表格布局”等界面布局组件设计、规划屏幕界面。(3)会用“标签”组件在屏幕上显示文字。(4)会用“打开另一屏幕 屏幕名称”代码块切换屏幕。2.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尝试、独立思考、互动交流等方式,在主题创作中掌握用“水平布局”“表格布局”和“标签”等组件进行界面设计,用“打开另一屏幕 屏幕名称”等代码块编写程序的方法与技巧。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主题创作,感受学习 App Inventor 开发应用项目的乐趣。(2)在操作体验和互动交流过程中,树立敢于积极探索、独立思考、大胆尝试和合作学习的意识。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4、界面布局组件的应用和屏幕切换教学难点:界面布局组件的应用五、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取“做中学”的教学理念设计教学,教学过程以“羊城新八景”为创作主线,采用范例教学法和基于问题解决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组织教学,把项目分解为四个梯度的创作任务。第一梯度任务为:新建项目,增加屏幕 Screen 2。主要学习屏幕的增加、屏幕名称的命名规则及屏幕的切换,为后续不同屏幕的组件设计和逻辑设计打好基础。第二梯度任务为:模仿开发设计“羊城新八景”Screen 1、Screen 2 的界面。该任务是项目的组件设计,重点学习使用“水平布局”“表格布局”组件进行界面规划,并在布局组件中添加其他组件,结合相关属性设置,美化界面
5、。第三梯度任务为:分别给 Screen 1、Screen 2 编写程序,实现在 Screen1中点击“古祠流芳”时切换到 Screen 2 界面,在 Screen2 中点击“返回”按钮时切换回 Screen1的程序效果。该任务是项目的逻辑设计,主要解决在项目应用时使用者能通过按钮进行屏幕的正确切换。第四梯度任务为:综合应用所学内容,完善“羊城新八景”项目,学以致用,提升能力。为此,本课设计了四个环节的教学流程:范例赏析模仿开发一个性创作总结提升。学生采用观看视频、自主探究和自学的形式学习。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可以适时地提供相关思考与交流支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与创作,体验开发设计“羊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信息技术 课件教案 6年级下册 课时12_第二单元_羊城新八景界面布局与屏幕切换-教案 小学 信息技术 课件 教案 年级 下册 课时 12 第二 单元 羊城 新八景 界面 布局 屏幕 切换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50071962.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