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 12 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一、选择题1“大相国寺场地宽阔,可容纳万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寺庙内外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材料反映的是哪个大都市的繁华生活()A北宋的开封B南宋的临安C元朝的大都D唐朝的长安2历史图片是重要的历史资料,能够直观地反映历史面貌和时代特征。下图主要反映了宋代()A兼容并蓄、对外开放B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C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D经济重心南移3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兄弟逛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食、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请问他们到的地方是()A专门制造房瓦的瓦厂B食客盈门的酒楼C娱乐兼营商业的瓦子
2、D好汉比武的擂台4文物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有“凝固的历史”之美誉。下列陶俑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宋代人表演蹴鞠B宋代人表演词朗诵C元朝人表演杂剧D元朝人表演杂技初中历史5为了传承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特色,我国增设清明节、端午节等为法定节假日。这些节日早在宋代就有了,那时最受重视的节日是()A元旦B元宵节C中秋节D重阳节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材料中这些句子应属于()A唐诗B宋词C元曲D明清小说7“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这句
3、词所体现出的突出特点是()A内容丰富B豪迈奔放C别致清新D委婉真挚8“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该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淡雅。其作者是()A苏轼B辛弃疾C陆游D李清照9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下列人物和元曲有关的是()A苏轼B李清照C辛弃疾D关汉卿10人们常用“比黄连还苦,比窦娥还冤”这句话形容一个人含冤命苦。“窦娥”这个艺术形象的塑造者是()A苏轼B关汉卿C汤显祖D辛弃疾11从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中我们可以了解的历史包括()春秋战国汉朝唐朝宋朝ABCD二、非选择题12宋代社会风貌万千气象,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一起来感受丰
4、富多彩的宋代社会生活吧!材料一材料二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材料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1)根据材料一,以缠足和春节为例进行讨论:为什么有些风俗消亡了,有些风俗却流传至今?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初中历史(2)材料二中的诗歌是对哪座城市风貌的描写?该城市的娱乐生活怎样?(3)材料三中的诗是对宋代哪一节日的描述?今天的哪些传统节日,在宋代已经有了?请列举两个。13活动与探究:宋元文化。步骤一文化典籍图(a a)宋词图(b b)元曲(1)仔细观察上面图片,写出相应文化作品的名称。步骤二作品欣赏材料一如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年级 下册 历史 12 宋元 时期 都市 文化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