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二节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doc(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节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第二节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1课时)一.知识教学点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溶液的稀浓和溶液的饱和、不饱和这两组概念的区别二.重、难、疑点和解决办法 1.重点:(1)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2)分析溶液“浓”和“稀”跟溶液饱和与不饱和溶液这两组概念之间的关系与区别。 2.难点:利用实验和数据结合,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3.难点:用什么办法判断一瓶蔗糖溶液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 4.解决办法:(1)边实验、边分析、边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他们积极思维,逐步建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
2、)教师演示实验并给出一些数据,引导学生分析,逐步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和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三.教学过程讲解: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溶液。为了对溶液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就需要将溶液作出分类。板书: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师活动:演示实验7-2,在各盛10毫升水的试管中分别加入食盐和硝酸钾固体,直至不能再溶解。提问:在实验过程中,溶液的温度是否改变?水的量是否改变?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目的:为学生观察实验提供了一定的方向,有利于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教师活动:演示实验7-2,在各盛10毫升水的试管中,分别缓慢加入食盐和硝酸钾固体,边加入边振荡,直至试管中有剩余固体不再溶解为止。学生活动:
3、观察实验并回答以上提出的问题。总结板书: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提问:在提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时,为什么一定要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呢?教师活动:演示实验7-3、7-4。目的: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活动:边观察实验边思考问题,分析讨论并总结实验。教师活动:参与讨论并答疑,引导学生总结。总结板书:1.只有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饱和”和“不饱和”才有意义。 改变温度 加水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改变温度 蒸发水分 加入溶剂 3.当温度确定、溶剂量确定时,某溶液的饱和状态表示溶质溶解的最大值。目的: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为下一节溶解度概念的建立做好铺垫。讲解:如果给定条件,溶液可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在日常生活中,为了粗略表示溶液里溶质含量的多少,溶液常常习惯被分为稀溶液和浓溶液。推荐阅读:基本概念和原理五:溶液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归纳第九单元 溶液 教案(新人教版)第九单元 溶液(人教九下)7.1 溶液7.2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第 2 页 /总页数2 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nbsp 饱和溶液 不饱和 溶液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