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5G通信系统的小型化滤波器技术研究.docx
《面向5G通信系统的小型化滤波器技术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向5G通信系统的小型化滤波器技术研究.docx(6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摘要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器件的尺寸和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而滤波器在通信系统中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常常被用于锁相环反馈回路和抑制混频后产生的镜像干扰, 因此,高性能且小型化的滤波器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学术界与工业界的研究重点。低温共烧陶瓷(LTCC)技术和砷化镓衬底的集成无源器件(IPD)技术十分有利于器件的小型化设计,前者允许设计者在第三个维度上进行设计,后者能够满足对元件尺寸的高精度要求。本文基于以上两种技术分别设计了一款S 波段小型化集总低通滤波器和一款K 波段的新型无反射带通滤波器,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 对多层节介质结构下的电感电容结构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常见的电感电
2、容模型及其等效电路,对模型中各参数的提取方法进行了分析,并采用 LTCC 技术,设计了一款基于椭圆函数拓扑的小型化集总低通滤波器,其截止频率为 3.9GHz,带内回波损耗优于 17dB, 滤波器的物理尺寸为 3.65mm 2.9mm1.5mm(0.047lg0.037lg0.019lg)。(2) 提出了一种由 Lange 耦合器和反射式滤波器构成的无反射带通滤波器结构,对其无反射原理进行了分析,并且将反射式滤波器和无反射滤波器的抗负载迁移能力进行了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采用薄膜 IPD 技术,分别设计了一款反射式的小型化 K 波段带通滤波器和 3dB Lange 耦合器,其中带通滤波器采用了折
3、叠式的网状谐振器,相比传统开口环谐振器,面积显著减小,最终组成的无反射带通滤波器的中心频率为 26GHz,相对带宽约 8%,带内回波损耗优于 20dB,带外回波损耗在较宽的频带内均优于 14dB,滤波器的物理面积尺寸为 2.2mm1.9mm(0.18lg0.164lg)。关键词: 滤波器,集成无源器件,小型化,无反射滤波器 II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fif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size and performan
4、ce of the device are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The filter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is often used in a phase-locked loop feedback loop and to suppress image interference generated after mixing. Therefore, a high-performance and miniaturized filter design is partic
5、ularly important. Low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 (LTCC) technology and integrated passive device (IPD) technology of gallium arsenide substrate are very conducive to the miniaturization of the device. The former allows the designer to design in the third dimension, the latter can meet the high pre
6、cision requirements for component size. Based on the above two technologies, this paper designs a small S-band lumped low-pass filter and a new K-band reflectionless band-pass filter. The main work contents are as follows:(1) The inductance and capacitance structure under the multi-layer junction di
7、electric structurewas studied, the common inductance and capacitance model and its equivalent circuit were given, the extraction methods of each parameter in the model were analyzed.Using LTCC technology, a miniaturized lumped low-pass filter based on elliptic function topology is designed. Its cut-
8、off frequency is 3.9GHz, the in-band return loss is better than 17dB, and the physical size of the filter is 3.65mm2.9mm 1.5mm (0.047lg0.037lg0.019lg).(2) A reflectionless band-pass filter structure consisting of a Lange coupler and a reflective filter is proposed. The principle of non-reflection is
9、 analyzed, and the anti-load migration capabilities of the reflective filter and reflectionless filter are analyzed. On this basis, a thin-film IPD technology was used to design a miniaturized reflective millimeter wave bandpass filter and a 3dB Lange coupler. Among them, the band-pass filter uses a
10、 foldable mesh resonator, and the area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split ring resonator. The center frequency of the resulting reflectionless bandpass filter is 26GHz, the relative bandwidth is about 8%, the in-band return loss is better than 20dB, and the out-of-band return
11、 loss is better than 14dB in a wide frequency band. The physical size of the filter is 2.2mm1.9mm (0.18lg0.164lg).Keywords: filters, integrated passive devices, miniaturization, reflectionless filter 目录IV第一章 绪论1研究背景及意义1国内外研究现状21.2.1 滤波器的发展和研究现状21.2.2 LTCC 滤波器国内外研究现状41.2.3 薄膜 IPD 滤波器国内外研究现状5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章
12、节安排7第二章 微波滤波器基本设计理论9滤波器的分类和主要技术指标92.1.1 滤波器的分类92.1.2 滤波器主要性能参数11低通滤波器原型122.2.1 巴特沃兹响应122.2.2 切比雪夫低通响应132.2.3 椭圆函数响应14频率变换142.3.1 低通到高通变换152.3.2 低通到带通变换162.3.3 低通到带阻变换17谐振器耦合理论182.4.1 电耦合182.4.2 磁耦合192.4.3 混合耦合202.4.4 耦合类型判断21本章小结21第三章 LTCC 集总低通滤波器设计23LTCC 技术简介23LTCC 内埋电感设计与研究243.2.1 常见电感结构243.2.2 LT
13、CC 内埋电感的参数提取25LTCC 内埋电容的设计和研究293.3.1 常见电容结构293.3.2 LTCC 内埋电容的参数提取30五阶并联谐振低通滤波器设计323.4.1 椭圆函数低通滤波器电路模型设计与仿真323.4.2 各元件对滤波器性能影响333.4.3 低通滤波器物理模型设计363.4.4 低通滤波器电磁仿真结果及分析39本章小结40第四章 无反射带通滤波器设计41薄膜IPD 技术简介41无反射滤波器架构设计与分析42基于IPD 技术的小型化无反射带通滤波器设计454.3.1 小型化网格状谐振器结构分析454.3.2 带通滤波器的设计与仿真464.3.3 Lange 耦合器的ADS
14、 实现504.3.4 Lange 耦合器的电磁仿真及分析514.3.5 无反射滤波器的电磁仿真结果分析524.3.6 加工与测量54本章小结55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56参考文献57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61致谢62南京邮电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一章 绪论第一章 绪论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五代移动通信近年来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如远程医疗、智能家居等等设想,给社会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给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设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进一步扩展互联网和加快物联网的应用落地,尽快实现低延时、高速率、大容量的目标,移动通信行业将会迎来巨大变革。未来的通信系统研究方向将会主要倾向于网络的高可靠
15、性和信息的安全性,以及网络信息传输的质量等方面。因此,5G 通信系统需要满足以下要求,第一,具备超大的系统容量, 系统单位面积的承载量需要达到当前系统的近千倍;第二点是需要实现较低延时,通常要求小于一毫秒,便于今后远程医疗等设想的实现;第三是需要具备超高的传输速率;第四是需要实现较低的功率损耗,从而节省成本。不过,5G 建设也面临着不少挑战,一是要能够灵活地将低频信号和高频信号相互转换,即具备较强的频谱资源处理能力,并且低频段频谱资源紧张,很难找到连续可用频段,所以应该加大对毫米波频段的开发。二是要致力于提高信息容量的同时还要确保设备拥有较高的接入能力,尽可能提高频谱的利用率,提高网络设计的灵
16、活性。想要解决以上的难题,就要在技术上做出重大创新和改变,目前,可以通过开发高频段毫米波的应用来缓解可用频段紧张的问题,或者利用载波聚合技术来增加传输带宽,通过多天线 MIMO 技术来提高系统容量和频谱利用率。射频前端器件是无线通信的基础,可以将天线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与基带信号进行相互转换,射频滤波器更是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处可见,如锁相环反馈回路中的低通滤波器、以及频率源输出端可能会用到的带通滤波器、用于抑制镜像干扰的带通滤波器等等。以射频收发机为例,它一般包括发射通路和接收通路,主要负责前端高频信号与基带信号的转换处理,其中使用较为广泛的有超外差式和零中频式等结构。下图 1.1 为经
17、典超外差结构的接收机框图,其信号接收处理过程如下,首先射频信号由天线接收,经过低噪声放大器和带通滤波器之后由混频器变频到中频信号,之后又经过中频的带通滤波器滤波和第二次变频得到基带信号,而射频发射机的工作流程与接收流程则恰恰相反。其中的射频滤波器工作在高频段,绝对带宽相对较大,也被称为频段选择滤波器。而由于超外差结构引入了中频,会在第一次混频后产生严重的镜像干扰,所以需要加入中频滤波器减小干扰的影响,中频滤波器绝对带宽相对较小,用于选择信道。所以,高性能滤波器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1南京邮电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一章 绪论I0/90LNABPF1AMPBPF2LO2LO1Q图 1.1
18、 超外差接收机框图滤波器一般分为集总参数滤波器和分布参数滤波器,集总参数滤波器相比于分布参数滤波器,可以不用考虑波长的影响,即元件尺寸与频率无关。而基于分布参数设计的滤波器由于通常采用半波长或者四分之一波长谐振器,受频率影响较大,而集总滤波器在一些低频段能够具备不错的性能的同时体积也可以做的很小。微波滤波器的设计步骤一般是先选择合适的低通原型,主要分为三种,巴特沃兹响应的典型特性是带内平坦,选择性较差;切比雪夫响应牺牲通带内的平坦度以获得不错的选择性;而椭圆函数带内和带外都具有波纹,选择性较好,但是设计过程颇为复杂。在选择好滤波器原型之后,依据性能指标确定阶数,计算好耦合系数,然后在仿真软件中
19、进行建模调试,经过多次调整可得到最终滤波器。综上所述,随着现代通讯系统的飞速发展,可用频谱资源越发紧张,频段的分配也越来越复杂,对滤波器的性能要求越来越苛刻,同时还要能够适应多变和恶劣的环境,因此,研究能够较好地应用于当代通信系统的小型化、高性能的滤波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滤波器的发展和研究现状微波滤波器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之后国内外研究学者一直研究至今。人们第一次接触到滤波器的概念是由于当时“瓦格纳滤波器”这一名词的出现,从此人们对滤波器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很多学者开始尝试开发更多类型的滤波器,并且在前人大量的试验基础上总结出一套可靠
20、的设计经验,即从滤波器的传递函数出发,寻找满足目标传输特性的函数1,进而设计电路。此时,滤波器设计开始变得规范化和标准化,但是人们的探索并未就此止步,W. P. Mason 于 1933 年首次对石英晶体滤波器进行了报道,该滤波器因为其出色的稳定性和较低的损耗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到了 20 世纪 30 年代末期,人们又提出了基于9镜像参量的设计方法,给当时的研究人员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此后无源滤波器的设计理论逐渐走向成熟。到了 60 年代,由于新型材料的出现和计算机技术的兴起,滤波器的设计逐渐变得可靠,价格也趋于稳定,研究方向也向小型化和高性能转变。70 年代中期,得益于介质材料的突破,介
21、质滤波器在当时得到了飞速发展。到了 1994 年,TDK 公司成功研发出了基于银电极的低温共烧介质系统,其共烧温度为 960 度以下,并且成功制作了一款多层陶瓷滤波器。2004 年J.-S.Hong 对紧凑型折叠波导谐振器和耦合滤波器进行了研究2,以实验的方式展示了 TE101 模的电场分布并且展示了驻波的理念,并且通过在相邻谐振器之间开孔引入小孔耦合从而进行能量的传递3,通过在金属板之间打通两个正交槽,使得信号之间有九十度的相位差,这样就能够获得 TE101 模。之后该团队又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将孔耦合引入了双频带多层结构的谐振器,并对开孔和开槽的方式都进行了研究。2003 年 Ke-Li W
22、u 在传统二阶集总带通滤波器的基础上,通过电感元件宽边耦合的方式设计了一款半集总带通滤波器4,为了增加传输零点,增强带外抑制性能,在输入输出端增加一个反馈电容引入一对传输零点,并且清晰解释了零点的产生机理。不同于传统窄带耦合滤波器设计,2005 年,Lei Zhu 将传统的半波长或四分之一波长谐振器用阶梯阻抗谐振器替代, 具备了超宽带的特性5,该滤波器可以通过调节阶梯阻抗枝节的电长度比和谐振器的高低阻抗比来控制谐振频率,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之后 J.-S.Hong 在阶梯阻抗谐振器的基础上设计了枝节加载滤波器,其中枝节的长度控制着偶模谐振频率,而奇模谐振频率于枝节的长度无关, 从而实现了奇偶模谐
23、振频率之间的解耦。在微波技术飞速发展的年代,滤波器的发展整体呈现以下趋势:(1) 设计方法弃繁求简,不满足于一些粗略公式和经验,追求设计的精确性。之前人们会通过观察场的方式来对滤波器进行简单分析和设计,现在一般依靠现代成熟的网络综合设计理论和强大的仿真设计软件。(2) 设计逐渐变得多元和标准化,各种类型的滤波器层出不穷,并且一般常用的滤波器已经元件化和批量化。(3) 器件联系日益密切,元件有时不在独立,集成度更加高,常常与某些有源器件和无源器件集成到一起,如倍频器、放大器、滤波功分器、滤波天线等等。(4) 各种材料和工艺的创新和突破使滤波器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如低温共烧陶瓷技术,微波铁氧体,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面向 通信 系统 小型化 滤波器 技术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