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测试卷-- 高中历史必修1.docx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测试卷-- 高中历史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测试卷-- 高中历史必修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为此他对中央机构作出的重大调整是()A 设立军机处B 设置枢密院C 实行一省制D 废除宰相制度2.水浒传第七十七回写道:枢密使童贯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梁山泊镇压宋江起义军,中了十面埋伏,只身逃回汴京。宋代枢密院的职能是掌管()A 军政B 民政C 行政D 财政3.唐朝中期,唐政府都要在每年的春天举行一次恩科(即春季考试)来选拔人才,按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工作程序是( )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礼部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礼部4.
2、“它创立了一种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它具有双重性,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地方,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它”应该是指( )A 分封制B 郡县制C 行省制D 内阁制5.宋史纪事本末卷2载:“朝廷以一纸下郡县,如身使臂,如臂使指,无有留难,而天下之势一矣。”这段材料表明宋代()A 实现了国家统一B 开始实行郡县制C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增强D 郡守、县令由中央任免6.下图是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收藏的一块砖,此砖正面以凸线划分为12个方格,每格内有一阳文秦篆,被推测为秦代遗物。砖文“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这一遗物印证了秦朝( )A 是大一统的王朝
3、B 没有自然灾害C 人民的生活富裕D 社会安定团结7.西周时期,有“刑不上大夫”的原则,那么对大夫的行为具有约束作用的是( )A 禅让制B 礼乐制C 分封制D 宗法制8.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王国帝国”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据此,与下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 )A 郡县制度、封邦建国B 行省制度、封邦建国C 行省制度、郡县制度D 封邦建国、郡县制度9.秦朝的“皇帝”与西周的“王”相比,最本质的不同点是( )A 具有神化君权的特点B 代表至高无上的地位C 古代政治发展的产物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代表10.礼记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文字:“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
4、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世袭)以为礼。”这段文字中的“大道”是指()禅让制世袭制公有制私有制A B C D 11.某机构虽总辖军国政务,但不是一个正式权力机关。大臣除奉命办事外不能作出任何决定,也无权对外发出任何指示。下列哪一引言并非是对该机构及其大臣的描述()A “雍正七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B “掌佐天子执大政,而总判省事。”C “掌书谕旨,综军国之要,以赞上治机务。”D “传述朕旨,令章京缮写,均不应稍有泄漏。”12.“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明太祖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A 让“群臣”监督皇帝B 精简政府机构C
5、加强君主专制D 让子孙后代有章可循13.中国古代出现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是和某项重要政治制度密切相关的,该项政治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始于( )A 西周B 秦朝C 唐朝D 宋朝14.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 )A 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B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 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 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15.龚书铎著中国社会通史:“汉建国时,认为秦二世而亡与宗室无寸土之封,无法以枝叶护本有关。”为此,汉初采取的行政制度是( )A 郡县制B 行省
6、制C 郡国并行制D 分封制16.西汉初年的中央集权体制与秦朝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 )A 中央机构B 皇帝权力C 地方行政制度D 独尊儒术17.宗法制、分封制体现了早期国家形态的一些特点。随着社会发展和国家形态的演进,宗法制、分封制逐渐衰落。其衰落的实质是( )A 诸侯国力量增强,彼此进行争霸战争B 政治关系中的地缘关系逐渐取代血缘关系C 周王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D 受封的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便利其势力增长18.晋书·段灼传载:“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这种选官用人的制度最大的弊端在于()A 选官用人的标准不明确B 公卿贵族把持选官权,任人唯
7、亲C 人才评级的设置不合理D 选拔人才的效率低下19.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郡守)宰,不制其侯王。”汉朝为解决这种现象采取的措施是( )A 实行郡国并行制B 颁布“推恩令”C 设立刺史巡行郡县D 分封同姓诸侯国20.“聪明才智人士为了从这一条窄窄缝隙进入政府,不得不把全部生命消磨在九经的九本儒书之中,再也没有精力谋革命了。”材料主要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实行有利于( )A 提高政府行政效率B 扩大统治阶级基础C 提高官员文化素质D 稳定社会统治秩序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
8、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耿直)如弦,死道边,曲(投机取巧)如钩,反封侯”。材料二如图材料三在漫长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外交家等大多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中选拔官员的方式和标准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分析,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有何弊端?(3)科举制与材料二相比有何进步?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朱熹总结北宋败亡的教训时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
9、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子语类请回答:(1)五代十国战乱不已的教训是什么?(2)北宋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改变藩镇割据、君弱臣强的局面的?(3)你如何评价这些措施?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东汉沿袭西汉,在任官制度上实行察举制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从汉武帝元光年起,郡国每年都要向上推举孝廉,除郡国外,三公、九卿或列侯都有权向皇帝推选人才。察举的对象,多为精通经学的儒生和有德行的处士。东汉时,随着政治的腐败,察举不实的现象渐趋严重大族出身的官吏们为了维持本家族的利益,“朋党用私,背实趋华”士人为了做官,也投靠依托权门东汉时“选士而论族姓阀阅”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唐取士
10、制度,大体沿袭隋制。士的来源主要是从学校来的生徒和从州县来的乡贡学生和乡贡都受吏部考试其中进士科,尤为重要进士主要考诗赋,诗赋思想较为自由,文士多愿应进士科,表现自己的才能,因此唐朝进士科特盛,名人多从进士科出。范文澜中国通史材料三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北宋汪洙神童诗宋真宗赵恒励学篇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回答,汉朝和唐朝选官制度和用人的主要标准各是什么?(2)根据材料三回答,科举制对宋朝的社会风气和社会观念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
11、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材料三 据载,洪武十三年,明太祖废除宰相。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这八日中送呈皇帝的奏章共1 660件,涉及3 391件政事。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简要分析概括相权的变化过程。(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唐朝三省六部制的作用。(3)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中的一种什么趋势?这种趋势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宗法制度之下,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层层隶属。这种情况反映在政治上即是下级对上级的服从。宗法制在各个社会等级之间划分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要求各级贵族各安其分
12、,并必须尊奉他们的共同祖先。由于周天子是直接继承祖宗事业的人,因此,他们在尊奉祖先的同时,也要尊奉周天子。显然,宗法制把族权、政权和神权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以尊祖和敬宗为信条,确定了诸侯与王室的关系以及诸侯国的继承规则,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等级秩序,具有维护政权的作用。摘编自钱杭周代宗法制度史研究材料二宗法家族社会强调血统,尊崇共同祖先,排斥异姓异族,使得我国形成了聚族而居、聚姓而居的习惯农业社会是小农经济存在的基础,而在一个聚族而居的社会里,只能是农业社会。由于宗法家族社会这种聚族而居的局面无法打破,小农经济安如磐石,资本主义这种新型经济形式最终未能得到发展,从此使中国经济逐渐落后,尤其是在鸦片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