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教案10篇.docx
《初一生物教案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生物教案10篇.docx(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一生物教案10篇 初一生物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有爱好参加课堂探究活动并愿与小组其它同学合作和沟通,体验探究的乐趣。 2、能够对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作出假设,尝试仿照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比实验,经历实验的过程并仔细观察和记录。 3、形成爱惜实验动物的情感。 4、能从自己的生活中举出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的例子。 5、能从自己的生活中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的关系。 6、能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的一般过程,仿照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比实验。 难点:仿照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比实验。 教材分析: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选自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苏教版
2、)七班级上册第一单元探索生命的神秘的第一章第二节,内容包含了本书的第一个探究实验。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一节有关周围生物的知识后,以生活中常见的鼠妇为话题,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理解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再介绍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让学生从两个方面理解环境对生物生活的影响,最后再自然的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学生分析: 省会城市的孩子很少接触过鼠妇,对这种生物了解不多。由于这是本书安排的第一个探究活动,七班级(初一)的学生对探究性学习又很少经历,因此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对探究的每一个步骤的思考都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具有相当多的不确定因素,需要老师乐观加以引导。 学习内容 学生
3、活动 老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 学生提问。四人一组,捕捉鼠妇(课前); 发言说明如何捕到鼠妇,提出问题。带领组长在室外观察鼠妇,指出鼠妇即“西瓜虫”、“潮虫”。 对学生发言进行评价,对学生的问题有选择的回答,留下有探究意义的问题。 二、逐步深化,体验探究的过程思考回答遗留下的问题,作出各自的假设; 在讨论发言中设计出实验方案; 四人一组实验操作,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组汇报结果; 讨论数据的处理方法; 处理数据; 汇报处理结果; 得出结论。乐观引导学生思考; 讲述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引导提问,将个别学生未想到的实验方案的细节讲清楚,确保实验的科学严谨性; 纠正错误做法,表扬表现好的实验小组
4、; 评价结果; 启发学生利用好数学工具; 鼓舞结果不同的学生思考原因; 评价结论。 三、巩固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记录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思考怎样对待实验动物。恰当给出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提醒学生处理实验动物。 四、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 发言,举出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其它例子。举例说明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 鼓舞学生充分利用生活阅历举例子。 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发言,举出生物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的例子。安排学生自学阅读课本相关的内容; 鼓舞学生充分利用课外知识举例子。 设计思路: 课前准备: 老师:全班分组,4人一组分成若干组,带领各组组长在室外观察鼠妇,指出鼠妇即“西瓜虫”、“
5、潮虫”。准备教具(大托盘、湿土、纸板、透光的塑料板等) 学生:以组为单位捕捉10只鼠妇,对半放入装有湿土的两个黑色瓶中。 教学过程: 一、学生发言,引出问题 师:昨天,同学们捕捉了许多鼠妇放在瓶子里,下面我们首先请几位同学给我们讲讲他是怎样捉到鼠妇的。 生(女):我在草丛里和墙角落发现它们,用草杆引它们爬上去,然后放进瓶子里,不过鼠妇老是从草杆上掉下去,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捉到10只。 (同学们发出善意的笑声,好几位男生同时举起了手)。 生(男):我是掀开石块后找到它们的,然后直接用手把它捉到瓶子里。 生(女):我们小组的同学把我家的花盘全部挪动了一遍,在花盘底下找到了好多,由于不敢直接用手抓它们
6、,我们想了一个办法,用纸卷成漏斗状,然后设法让鼠妇爬进“漏斗”,把它们从瓶口“漏”到瓶子里去。 师:看来大家在捕捉鼠妇的时候都动了脑筋,有些同学还想出了很好的方法。那么,同学们在捕捉鼠妇的过程中想到了什么问题呢? 生:鼠妇生活的地方又阴暗又潮湿,长年累月。这样,它们受得了吗? 师:每种生物有自己的生活习惯,有的习惯在干燥的地方,有的习惯在潮湿的地方,比如说蚯蚓它就长期生活在土壤里面。 生:鼠妇生活在潮湿的土壤表层,它们吃什么呀? 师:这个问题真厉害,把老师给问住了,老师回去查查相应的资料,下节课再回答你,好吗? 生:好。 生:鼠妇是不是胆子特别小呀?我小心搬开花盘的时候既没有碰到它,也还没有动
7、手捉它,它就四处乱爬。 师:是啊,搬开石块或花盘以后鼠妇很快就爬走了,它们为什么爬走呢?是胆子特别小吗? (老师板书问题:搬开石块或花盘,鼠妇为什么爬走呢?) 【问题最好是让学生自己提出来,学生提出来的自己想知道的问题才有更大的爱好去探究,老师应该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去引 导学生乐观思考,提出问题。】 二、逐步深化,带领学生进入探究的情境 (1)作出假设 (思考一会儿后,好几位同学举起了手) 生:石块或花盘搬开,对鼠妇来讲是一种刺激,它感到危险,知道有人来抓它了,所以就爬走。 生:因为它们长期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一旦你把石块或花盘拿开的话,阳光照进来,生活的环境温度上升,它们不适应,就爬走了。
8、 生:鼠妇不喜欢光,光对它们来讲是一种刺激,光照进来让鼠妇感觉到不安,所以它们就跑掉了。 师:那就是说,你认为鼠妇爬走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或者说,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使它逃离明亮的地方,选择阴暗的地方。 师:几位同学分析得都有一定的道理,但这只是同学们的看法,不一定都正确。因此,我们把这些看法作为这个问题的假设的答案,怎样验证谁说得假设对呢? 生:做实验。 师:老师也同意通过做实验去验证。但我们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我们先选择听起来最合理的第三种假设(环境变明亮使鼠妇爬走)去验证,时间有多的话,我们再去验证其余两种假设。 (老师板书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环境变明亮会使鼠妇爬走。) 【到
9、底是什么原因使鼠妇爬走,学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做出了好几种猜想,每个人谈的都有道理,但学生第一次接触探究实验,不知道接下来怎么办,老师适当做出选择其一的安排,将学生的注意力先引向具体的探究活动过程。】 (2)制定和实施探究方案 师:那么,这个实验怎么做呢?同学们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吧。 生:我想应该准备一些干的土壤和湿的土壤,然后设法保证湿的一边是阴暗的,干的一边是明亮的,然后把鼠妇放进去,看看哪边的数量多。 师:大家同意他的做法吗? 生:同意! 师:好,根据我们的实验设计,应该是依靠鼠妇宁静下来2、3分钟后分别呆在明亮的区域和阴暗区域的鼠妇数量来判断它喜欢哪种环境,但是,有的鼠妇可能适应能力比
10、较差,放进去5分钟还不能适应这个环境,还在乱爬;还有,你在计数的时候可能会碰到这种情况:有鼠妇爬到明亮的地方,感到不适应,正往回爬但又还没越过明暗交接的地方,你已经计数了。这二种情况都会带来误差,怎么样解决它们呢? 生:首先保持周围的环境宁静,然后等到10只鼠妇不再动的时候才开始计数。 师:10只鼠妇不再动的时候? 生:(着急的解释)我指的是没有很大的爬来爬去的时候才开始计数。 师:别的同学有什么想法? 生:我觉得让鼠妇宁静几分钟后,可以多观察几次,每次观察都作记录。 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生:可以包含各种情况对实验的影响,减少误差。 师:不错,能想到这一点真是不容易。好,我们确定下来,将鼠
11、妇静置的时间是2分钟,2分钟之后每隔1分钟统计一次,共统计10次。一会儿各小组就可以利用捕捉到的鼠妇开始进行实验讨论。实验的时候注意分工合作并做好实验记录。 【由于科学探究实验具有很大的严谨性,有些实验设计的细节问题学生确实想不到,这时候需要老师加以提问、引导,将一些需要补充交代的问题讲清楚,以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学生分组实验,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注意纠正他们错误的做法并对分工合作表现好的实验小组予以及时表扬。)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如下两个表格) 初一生物教案篇2 教学重点: 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及其吸收的.光谱;光合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其在滤纸上的分布;光合
12、作用的概念、实质、总反应式、光反应、暗反应的具体过程;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及光合作用的意义;植物栽培与合理利用光能的关系。 教学难点: 光合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其在滤纸上的分布;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及光合作用的意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手段: 板图、挂图、多媒体课件、实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引言 本节可引入的话题很多,如: 可从全世界面临的一些生态危机,如粮食、化石能源、环境污染等入手; 或从花卉、农作物、果蔬的栽培方法或增产的措施入手; 或从一些自然灾害,蝗灾、沙尘暴等入手; 或动物、植物的同化作用区别等等方面切入光合作用; 还可通过教材提供的光合作用的发现所列举的几个着
13、名实验为切入点进入光合作用的学习,其中较易作为切入点的实验有:德国科学家萨克斯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淀粉的实验(学生在初中就做过);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证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场所,且氧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实验;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纳同位素标记法讨论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的实验。 老师应特别重视光合作用发现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因为通过分析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讨论历程,学生可以不仅了解到放射性元素示踪技术在生物学讨论中的重要作用,从中也可以深切体会到技术的发现和应用,特别是物理、化学技术的使用对生物学起到的推动作用,因此有人说“技术是人类延长了的手臂”。 2、叶
14、绿体及其光合色素 用板图或挂图显示出叶绿体结构模式图,提问复习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老师应适时指出,光合作用所以能在叶绿体中进行一是由于其中含有催化光合作用的酶系,这些酶分布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和片层的薄膜上;二是在基粒片层的薄膜上,有吸收转化光能的色素,这样就引出了叶绿体上的光合色素这一教学内容。 (1)学生做实验八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可作为探究实验,也可作为验证实验,但实验过程都应让学生自己看书总结,之后引导学生讨论下面的问题: “想要做好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学生应注意哪些问题? 这个实验是高中生物学实验难度较大的一个,涉及的药品多,实验原理复杂,实验操作也较烦琐,而且实验现象也
15、不是很明显。如何才能顺利地完成这个实验呢?下面就这个实验要注意的问题做一些说明。 提取光合色素过程中,关键是速度。提取光合色素过程中,因为光合色素都是脂溶性的,因此用丙酮这种有机溶剂作为提取液,因为丙酮易挥发且有一定毒性,因此提取过程要速度要快,同时提取液要用胶塞塞好,以防止其挥发;利用二氧化硅硬度极大的特点,其粉末可增加研磨时磨擦力,加快研磨的速度;又因为叶绿素容易破坏,因此需要保护,而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叶绿素被破坏;把绿叶剪碎的目的也是为了加快研磨速度。 初一生物教案篇3 教学目标 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
16、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培育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老师准备:实物(珊瑚)、挂图(美丽的大自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出示挂图:美丽的大自然,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请举出挂图中的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2、教室里有哪些生物,哪些非生物? 3、你是怎样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 要想准确区分这两种不同的物体,我们必须首先学会观察,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见P2。指导学生
17、观察生物,从实际生活中认识生物与非生物。 学生观察有山、水、虫、鸟、树、石头画面,看到的画面中哪些物体是生物,哪些物体是非生物。观察常见的物体,如盆栽花卉、西红柿、黄瓜、蝴蝶、课桌、讲台等,来认识生物与非生物。 三、讲授新课 (一)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有目的、有计划、有耐心、及时记录;乐观思考并与他人沟通看法。 (二)什么是生物?自然界中,凡是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呢? (三)生物的特征 观察书中插图,说出各种生物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以自身为例讨论人是否也具有书中描述的生物特征: 1、
18、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根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为自养;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细菌、真菌分解动物、植物遗体和粪便获取营养,营养方式为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含羞草对刺激作出的反应是小叶片下垂,这是长期自然选择中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有利于它的生存;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生物还有其他特征:除病毒外,生物都是有细胞构成的。生物能进行新陈代谢;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 四、小结:举例说明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有哪些特征? 五、课堂巩固:P6 1.
19、指出下列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落叶、芭比娃娃、珊瑚虫、珊瑚、珊瑚礁、珊瑚岛 2.当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此事例说明了(B) A.生物能生长繁殖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D.生物能进行呼吸 3.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C) A.蘑菇B.病毒C.鱼化石D.苹果树 4.动物、植物死亡后的遗体属于生物吗? 不属于,一个生物体死亡后,它的生命活动也将终结,也就不再具有生物的特征。因此只能被称为动物植物的遗体。 5.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C) A.火山爆发B.开水沸腾C.雨后春笋D.潮起潮落 6.下列哪项不符合科学观察的要求(D) A.要有明确的目的B.要有观
20、察记录C.要有计划D.随便看一下就行了 六、教学反思:通过讨论、讲解等方法,让学生弄明白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教学效果较好。 初一生物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能用图表记录由于昼夜交替的影响,动、植物和人的变化情况;会描述生物每天在行为或特征方面的变化,如夜行性动物的行为、植物开花情况的变化;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动、植物随昼夜变化的行为特点。 2.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观察动植物和人的昼夜行为变化,知道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行为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能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动植物随昼夜变化的行为特点 2、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
21、谐相处,培育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具准备:课件、动植物录像、图片资料、记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结合同学们生活中的一些奇特而又常见的现象引入)同学们,到了晚上你为什么会睡觉?早上即使没有人叫你,你也会按时醒来?出示投影:“夜来香傍晚时花朵都会绽放,发出阵阵香气。”这一切都与什么有关呢?到底是什么影响着动物和植物的生活呢?(学生自由猜想、沟通、汇报)由此引入新课:昼夜与生物 2.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同学们,人生命的四大特征包括脉搏、呼吸、体温、血压。在一天中,你的这四个特征会有变化吗?如果有,在各个阶段是如何变化的?让同学们可以凭着自己的生活阅历来猜一猜。 在人的一天中,脉搏、呼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一 生物 教案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