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初中优秀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初中优秀数学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初中优秀数学教案 2022初中优秀数学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意义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 2.理解并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内容; 3.会根据几何语句画图,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 学习重点: 探索和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学习难点: 对平行线本质属性的理解,用几何语言描述图形的性质 一、学习过程:预习提问 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 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除相交外,还有哪些呢? (一)画平行线 1、工具:直尺、三角板 2、方法:一落;二靠;三移;四画。 3、请你根据此方法练习画平行线: 已知:直线a,点B,点C. (1)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几条? (2)过点
2、C画直线a的平行线,它与过点B的平行线平行吗? (二)平行公理及推论 1、思考:上图中,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条; 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条; 你画的直线有什么位置关系?。 探索:如图,P是直线AB外一点,CD与EF相交于P.若CD与AB平行,则EF与AB平行吗?为什么? 二、自我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因为a/d,b/c,所以c/dB、因为a/c,b/d,所以c/d C、因为a/b,a/c,所以b/cD、因为a/b,d/c,所以a/c 2.在同一平面内有三条直线,若其中有两条且只有两条直线平行,则它们交点的个数为() A.0个B.1个C.2个D.3个
3、 (二)填空题: 1、在同一平面内,与已知直线L平行的直线有条,而经过L外一点,与已知直线L平行的直线有且只有条。 2、在同一平面内,直线L1与L2满足下列条件,写出其对应的位置关系: (1)L1与L2没有公共点,则L1与L2; (2)L1与L2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则L1与L2; (3)L1与L2有两个公共点,则L1与L2。 3、在同一平面内,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的大小关系是。 4、平面内有a、b、c三条直线,则它们的交点个数可能是个。 三、CDAB于D,E是BC上一点,EFAB于F,1=2.试说明BDG+B=180。 2022初中优秀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
4、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用题的一般解题步骤,逐步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组。 知识重点 建立不等式组解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 探究实际问题 出示教科书第145页例2(略) 问: (1)你是怎样理解“不能完成任务”的数量含义的? (2)你是怎样理解“提前完成任务”的数量含义的? (3)解决这个问题,你打算怎样设未知数?列出怎样的不等式? 师生一起讨论解决例2. 归纳小结 1、教科书146页“归纳”
5、(略). 2、你觉得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应用题与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步骤一样吗? 在讨论或议论的基础上老师揭示: 步法全都(设、列、解、答);本质有区别.(见下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用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题解题步骤异同表。 2022初中优秀数学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能力与过程目标 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进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等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出法则,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
6、的探索过程,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导入新课。 老师:由于长期干旱,水库放水抗旱。每天放水2米,已经放了3天,现在水深20米,问放水抗旱前水库水深多少米? 学生:26米。 老师:能写出算式吗?学生: 老师:这涉及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正是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问题 2、小组探索、归纳法则 (1)老师出示以下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探索。 以原点为起点,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向西的方向为负方向。 23 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 23= -23 -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 -23=
7、 2(-3) 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 2(-3)= (-2)(-3) -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 (-2)(-3)= (2)学生归纳法则 符号:在上述4个式子中,我们只看符号,有什么规律? (+)(+)=()同号得 (-)(+)=()异号得 (+)(-)=()异号得 (-)(-)=()同号得 积的绝对值等于。 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仍为。 (3)师生共同用文字叙述有理数乘法法则。 3、运用法则计算,巩固法则。 (1)老师按课本P75例1板书,要求学生述说每一步理由。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例子中两因数的关系,得
8、出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它们的积为。 (3)学生做练习,老师评析。 (4)老师引导学生做例题,让学生说出每步法则,使之进一步熟悉法则,同时让学生总结出多因数相乘的符号法则。 2022初中优秀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的意义,掌握的三要素; 2.使学生学会由上的已知点说出它所表示的数,能将有理数用上的点表示出来; 3.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画法和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上点的对应关系.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小学里曾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你能在射线上表示出
9、1和2吗? 2.用“射线”能不能表示有理数?为什么? 3.你认为把“射线”做怎样的改动,才能用来表示有理数呢? 待学生回答后,老师指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让学生观察挂图放大的温度计,同时老师给予语言指导:利用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在温度计上有刻度,刻度上标有读数,根据温度计的液面的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从而得到所测的温度.在0上10个刻度,表示10;在0下5个刻度,表示-5. 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方法如下(边说边画): 1.画一条水平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通常取适中的位置,
10、如果所需的都是正数,也可偏向左边)用这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那么从原点向左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3.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 提问: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 在此基础上,给出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 进而提问学生:在上,已知一点P表示数-5,如果上的原点不选在原来位置,而改选在另一位置,那么P对应的数是否还是-5?
11、如果单位长度改变呢?如果直线的正方向改变呢? 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三、运用举例 变式练习 例1 画一个,并在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例2 指出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课堂练习 示出来. 2.说出下面上A,B,C,D,O,M各点表示什么数? 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零用原点表示. 四、小结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指出: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我们讨论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 本节课要求同学们能掌握的三要素,正确地画
12、出,在此还要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上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至于上的哪些点不能表示有理数,这个问题以后再讨论. 五、作业 1.在下面上: (1)分别指出表示-2,3,-4,0,1各数的点. (2)A,H,D,E,O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2.在下面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3.下列各小题先分别画出,然后在上画出表示大括号内的一组数的点: (1)-5,2,-1,-3,0; (2)-4,2.5,-1.5,3.5; 2022初中优秀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利用已有二次函数的知识阅历,自主进行探究和合作学
13、习,解决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初步形成数学建模能力,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探索中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感悟二次函数中数形结合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通过合作学习获得成功,树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进行解二次函数,这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分组复习旧知。 探索:从二次函数y=x2+4x+3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可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1)如何画图 (2)顶点、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 (3)所形成的三角形以及四边形的面积 (4)对称轴 从上面的问题导入今天的课题二次函数中的图象与性质。 (二)新授: 1、
14、再探索:二次函数y=x2+4x+3图象上找一点,使形成的图形面积与已知图形面积有数量关系。例如:抛物线y=x2+4x+3的顶点为点A,且与x轴交于点B、C;在抛物线上求一点E使SBCE= SABC。 再探索:在抛物线y=x2+4x+3上找一点F,使BCE与BCD全等。 再探索:在抛物线y=x2+4x+3上找一点M,使BOM与ABC相似。 2、让同学讨论:从已知条件如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例如:已知一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C(2,1)且与x轴交于点A、点B,已知SABC=3,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三)提高练习 根据我们学校人人皆知的船模特色项目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 让班级中的上科院小院士来简要介绍
15、学校船模组的情况以及在绘制船模图纸时也常用到抛物线的知识的情况,再出题:船身的龙骨是近似抛物线型,船身的最大长度为48cm,且高度为12cm。求此船龙骨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在解题中的作用。 (四)让学生讨论小结(略) (五)作业布置 1、在直角坐标平面内,点O为坐标原点,二次函数y=x2+(k5)x(k+4)的图象交x轴于点A(x1,0)、B(x2,0)且(x1+1)(x2+1)=8。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将上述二次函数图象沿x轴向右平移2个单位,设平移后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为C,顶点为P,求 POC的面积。 2、如图,一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与直线y= x1的交点A、B分别在x、y轴上,点C在二次函数图象上,且CBAB,CB=AB,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3、卢浦大桥拱形可以近似看作抛物线的一部分,在大桥截面1:11000的比例图上,跨度AB=5cm,拱高OC=0。9cm,线段DE表示大桥拱内桥长,DEAB,如图1,在比例图上,以直线AB为x轴,抛物线的对称轴为y轴,以1cm作为数轴的单位长度,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2。 (1)求出图2上以这一部分抛物线为图象的函数解析式,写出函数定义域; (2)如果DE与AB的距离OM=0。45cm,求卢浦大桥拱内实际桥长(备用数据: ,计算结果精确到1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