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一期科学教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学三年级一期科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一期科学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三年级一期科学教案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阅历科学因为它们的知识基于阅历观察,并且能够由在相同条件下工作的其他讨论人员检验其有效性。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小学三班级一期科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班级一期科学教案1 【学情分析】 不少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已经有了这样的阅历:水在一定的温度下能结成冰。甚至有的学生就已经知道了环境温度在很低的情况下,水能结成冰。但是,从什么温度开始结冰,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学生的体验不多。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 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2、。 科学探究目标 1.观察、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2.观察、比较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科学态度目标 1.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 2.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仔细、细致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在自然环境中,水与冰可以相互转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发现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难点:初步建立水的形态变化与热量变化有关系的概念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试管、清水、碎冰、水银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彩色橡皮筋、直尺、食用色素、学生活动手册等。 老师准备:各种冰的图片、热水、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热水、水银温
3、度计、各种冰的图片 1.出示一杯热水并测量水的温度 提问:如果我十分钟后再测这杯水的温度,温度会如何变化?(预设:温度会下降一些。) 2.出示几张各种冰的图片。 提问: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预设:会和室内温度一样。如果继续下降会怎样呢?水会结冰。) 3.揭示课题:水结冰了(板书) 二、探索: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预设15分钟) 材料准备:试管、清水、碎冰、水银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彩色橡皮筋、直尺、食用色素、学生活动手册 1.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组织学生讨论本课的实验方法。提问:说一说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想法?今天在教室里,我们可以怎么做实验? 2.学生相互合作
4、,测量水结冰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同时体会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在活动中,老师要提醒学生: (1).做两次标记:第一次是试管中倒入清水后(为了便于观察,可以在清水中滴一滴食用色素);第二次是试管中的水完全结冰后;两次用不同颜色橡皮筋标记; (2).温度计插入试管塞的小孔中,保持在中间的位置不能动,不要碰到试管壁; (3).仔细观察水结冰的变化过程,需要把试管常常拿出来观察是否开始结冰,当水开始结冰时,记录温度。 (4).冰块尽可能碎一些,再加入一部分食盐(食盐多一些,降温速度快一些),有利于降低烧杯内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5).因为需要拿出来看,碎冰可能会使橡皮筋移动,所以需要直尺重新确定一下标
5、记位置是否正确。 3.出示活动手册第9页,明确实验要求,并记录观察比较水和冰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5分钟) 材料准备:结冰后的试管、碎冰内加食盐的烧杯、碎冰内不加食盐的烧杯、直尺、水银温度计 1.学生反馈沟通: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 小结: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0时。 2.提问: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 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 3.冰还是水吗? 引发学生去思考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 4.为什么烧杯外壁有小水珠或一层白白的?它是冰吗?和试管里的冰一样吗?它是哪里哪里来的?和哪些现象
6、类似? 烧杯外的水蒸气遇冷(0以下)凝结成霜。不是冰,不一样。(当外界温度较高时,也会只是液化成小水珠。) 5.在碎冰里加入了食盐,有什么作用? 碎冰中加入食盐可以让冰在同温度下融化,这样有利于降低实验的温度,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拓展:固态的冰能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结冰的水、试管、烧杯、清水 1.提问:水结冰这种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不便? 好处:可以看到美丽的冰雕,吃到冰淇淋。 不便:路滑给人们行走带来了不便。 2.出示装有冰的试管。提问:我们有什么办法能把冰取出来? 比一比谁的方法更科学?你为什么这么想? 3.提问:固态的冰在什么条件下重新变成液态的水
7、呢? 学生猜想。引导学生课外自主探究 小学三班级一期科学教案2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2)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观察、调查的结果。 (3)能够有目的地沟通讨论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 (2)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对有生命物体进行探索的爱好。 (2)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 (3)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 寻找一个合适的地点,准备调查用的工具材料等。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获得关于生物的亲身感受是本课重点。讨论
8、这些物体为什么是有生命的是本课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1、谈话: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去校园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2、室外活动: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注)放手让自己去寻找,不要有引导,让学生凭自己已有阅历去感知“有生命”。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周围的世界,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爱好。 二、记录有生命的物体。 1、谈话:在刚才的活动中,你寻找到有生命的物体了吗? 2、小组讨论,沟通。 3、将发现记录在课本74页的活动记录中。(可以用文字记录,对不认识的也可把它画下来。) 4、全体汇报、沟通。(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记录)实物投影 能够用文字、图表
9、等记录观察的结果;能够有目的地沟通讨论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三、沟通讨论“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 1、提问: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 2、小组讨论。 3、汇报。 4、小结。 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小学三班级一期科学教案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 非标准单位的测量会导致结果的多样,标准单位的测量使信息沟通成为可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使用标准和非标准单位测量液体的体积。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比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统一,有助于确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三年级 一期 科学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