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语文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语文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语文小学五班级上册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讲评,进一步学会根据人的思想品质选择人的语言和行动,通过写人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思想品质)。 2、培育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要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写好他的语言和行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明确本堂课的学习任务。(3分) 1、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我最熟悉的人的习作训练,谁能说说这次习作训练的要求是什么?(小黑板出示,并齐读。)除了明确本次习作训练的要求外,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还学懂了什么?(板书:根据某一方面品质,写好人物的语言、行动) 2、本堂课,我们要评一评同学们的习
2、作,重点看看是否根据人的思想品质写好了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如果没写好,那我们又该怎样来修改? (二)讲评学生习作一,感知感悟根据人物的思想品质写好人物的品质。(15分) 1、学生分组自读一篇习作,找一找、划一划小要反映人物哪一方面的思想品质?是通过哪些语言和行动来表现的?人物的品质是否和他的言行全都? 2、逐组(逐篇)沟通。 3、小结:四位小都能根据某一方面品质写好人物的语言和行动,为我们作了很好的范例。其实,还有很多同学也能根据人物的品质写好他的言行。下面就请这些同学自己站起来读一读自己习作的有关语句。注意读前请讲明我要反映的品质是,然后开始读。 4、学生沟通成功的习作片断(抓住人物某一方面品
3、质写好人物的言行。)。 (三)讲评学生习作二,引导学生修改没能通过人物的言行反映人物品质的有关习作,培育学生自该作文的能力。 1、修改习作二(1)。(15分) (1)学生自读习作,发现习作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2)全班讨论怎样修改提出修改的方向。 (3)学生动手修改习作。 (4)沟通,老师随机点拨。 (5)小结:刚才同学们齐心协力帮助这位小修改好了文章。同时,同学们一定体会到了,不合格的做文经过修改能成为一篇好文章的。 2、提出修改习作二(2)(3)的修改方向。(5分) 习作二(2):应重新选择合适的材料写过。应选择一件爸爸在酒宴上大显身手的事来写。 习作二(3):应去掉其中的一件事与一方
4、面品质,把留下的品质通过言行反映出来,再写具体些。 3、小结: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只要同学们根据习作的要求仔细修改,人人都会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习作,读读、想想哪些地方不和习作要求、哪些句子不够通顺、明白、哪些字写错了,请仔细修改。要重写的请重写。习作已符合要求的同学,可以再给自己的习作加工,使之变得更优秀;也可写写另外熟悉的人。 (四)学生自改习作。 总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语文小学五班级上册教案2 教材简析: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幽默机智的九岁小男孩用巧妙的语言应答客人的故事。篇幅
5、虽小,但是精炼,出色地展示了小男孩语言的精妙,有利于学生初步接收文言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读懂读准课文。 2、正确理解和书写生字词。 3、根据解释,理解课文大意,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之处。 4、能在生活中发现精妙的语言,并加以应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体味文中语言的精妙。 2、在生活中运用精妙的语言。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关于语言的小故事,大家想听吗? 繁华的街道上有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家。他不像其他乞丐那样伸手向过路行人乞讨,而是在身旁立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很多行人看了木牌上
6、的字都无动于衷便离开了。后来一位法国著名诗人也经过这里。他看了看木牌上的字,问盲老人:“老人家,今天上午有人给你钱吗?” 盲老人叹息地回答:“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说着,脸上的神情非常悲伤。 诗人听了,拿起笔悄悄地在那行字的前面添上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就匆匆地离开了。 晚上,诗人又经过这里,问那个盲老人下午的情况。盲老人笑着回答说:“先生,不知为什么,下午给我钱的人多极了!”诗人听了,摸着胡子满意地笑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下午给钱老人家的人多了呢? “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富有诗意的语言,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就在于有非常浓厚的情感色彩。当人们想到这个盲老人,一生中竟连
7、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你们说诗人的语言是不是很精妙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语言也是同样精妙的古文,也叫文言文杨氏之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注音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 2、抽读,指名读,齐读,引导学生读准课文。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三、理解课文,加深认知 1、小组讨论,根据解释,说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2、学习理解生字词 3、重点讲解文中与今义相差较远难理解的词语 (1)其父:他的父亲。其,他
8、。 (2)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设,摆设,摆出。 (3)以示儿:以便给小儿看。以,来,以便。 (4)此是君家果。此,这;君,您,古代对对方尊敬的称呼。 (5)未闻:没有听说。未,没有;闻,听。 (6)夫子家禽:您家的鸟。夫子,先生,您,对人尊敬的称呼。禽,鸟类。 4、请说说人物语言的巧妙性,你更喜欢哪个人物的语言?为什么? (孔夫子“此是君家果”;杨氏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让学生充分体味语言的风趣幽默) 四、有感情品读课文,背诵课文 1.带感情美美地读全文。 2.小组互相背诵全文。 五、课堂表演 小组内用白话文表演课文的剧情,请一些同学上台表演,演出人物语言的风趣。 六、拓
9、展 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像课文这样精妙的语言运用,如:一些提示语、广告词、幽默故事、谚语等等。你还知道哪些,小组内讨论沟通一下。 七、作业: 1、默写课文。 2、 收集整理一些生活中关于语言精妙的例子。 杨氏之子同步练习题 一、读拼音,写词语。 ling gu cng hu zo y ni xing kng z yu ()()()()() ji qn () 二、选词填空。 喜爱爱惜珍惜 1、桃子、石榴、苹果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之心。 2、我们要()今天的幸福生活。 3、我们要()粮食,()农民用汗水换来的劳动成果。 三、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闻: (1)听见;
10、 (2)听见的事情、消息; (3)有名望的; (4)用鼻子嗅; (5)姓。 1、你号,今天有幸能见到你本人,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 2、西湖是全国闻名的风景区。() 3、你知道吗?今天晚间的新闻真让人寻味。() 4、你闻出这是什么味了吗?() 5、闻家的人都拌到外省去了。() 四、仔细读短文,理解下列词句。 1、聪惠: 2、此是君家果: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五、请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时的恰当停顿。 孔子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父子家禽。” 六、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杨氏之子阅读练习 一: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梁国杨氏(s sh)子九岁,甚(shn
11、 shng)聪惠。孔君平诣(zh y)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wi wi)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yng y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qn qng)。” 1选自朝的,该书是一部 2、为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3、解释下列加点字意思: 甚聪惠() 孔指以示儿() 4、标注句子停顿: 孔指以示儿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5、翻译文中最后一句话 6、孔君平与杨氏子的对话很精妙,妙在何处? 杨氏之子阅读练习二: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孔君平其父,父不在,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 1、按原文填空,并解释最后一句话的
12、意思。 (杨氏子立即回答说:“从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2、字词理解解释: 甚:惠: 诣:乃: 示:禽:(见课本) 3、联系上下文填空: (1)为设果。 (2)孔指以示儿曰。 (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孔指杨梅以示儿曰) 3、结合阅读体会,我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_ (我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他能委婉地反用孔君平的姓氏,巧妙地反驳孔君平,又不失礼貌。) 4、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后,会有怎样的反应?请从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加以描绘:_ 。 5、通过品读上文,我们感受到语言的精妙。试着读读下面的话,你能否像杨氏之子一样用精妙的语言回答。 阿凡提骑着驴,来找本城的法官。法官望见
13、了,就大声招呼道:“欢迎你们两位一同光临!”阿凡提不慌不忙地说:“ 。” (阿凡提回答说:“我的驴跟我纠缠个没完,要我带它出来找它的朋友,我就决定带它来找您了”。) 杨氏之子随堂练习题 一、仿照下面句子,以四季的水果作内容写两个句子。 春天的杨梅吮吸着甘露,在雨水中欢笑。 夏天的西瓜_。 秋天的橘子_。 二、整体感悟 1)杨氏之子中哪一句可以看出孔君平与杨氏子很熟? _ 2)想象一下,孔君平听了杨氏之子的回答会怎么想?写下来。 _ 3)你喜欢孔君平说的话还是杨氏之子说的话?为什么? _ 三、能力拓展题 下面的句子可以用不同的标点表达出不同的意思,试试吧。 1)上海队打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 2
14、)哥哥说我是好青年。 3)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四、趣味阅读题 主考的批语 摘自幽默与智慧 古时候科举考试,考官要在卷面上加评语。相传唐朝时,一次欧阳修做主考,有位考生名字竟与他相同。在当时盛行为尊者讳,欧阳修看了便有点不悦,在评批后加了一联,语曰:“司马相如蔺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不想此考生接卷后立即对曰:“长孙无忌魏国无忌人无忌我亦无忌。”对仗工整,情趣盎然,欧阳修看后也拍手称绝。 请把故事里的对联抄下来,并加上正确的标点。 【参考答案】 一、示例: 夏天的西瓜敞开了火热的胸怀,滋润人们燥热的心。 秋天的橘子急不可耐地摇晃着身体,等待着人们将它采摘。 二、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
15、儿出。 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出了这个孩子。可见,孔与孩子很熟。 2)孔君平发自内心地感觉到这个孩子的聪慧,心中赞叹不已。 3)此题没有标准答案,意在考察学生对于课文中的这一问一答是否真正理解,答案无论是喜欢“孔君平”的话还是杨氏之子的话都可以,只要能说出为什么以及话的意思即可。 三、 1)上海队打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 上海队打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 2)哥哥说:“我是好青年。” 哥哥说我是好青年。 3)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四、 司马相如、蔺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16、 长孙无忌、魏无忌,人无忌,我亦无忌。 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梁国杨氏(s sh)之子九岁,甚(shn shng)聪惠。孔君平诣(zh y)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wi wi)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yng y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qn qng)。” 2、先解释带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3)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将这个故事讲给小伙伴听。 4、翻译下列句子: (1)三人行,必有我师。 (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小学 年级 上册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