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套人教版教案.docx





《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套人教版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套人教版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套人教版教案 语文四班级下册全套人教版教案1 教材分析: 这首词是人教版小学四班级下册第六单元22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是唐代诗人、画家张志和。词中描绘了一片画意诗情。色彩明丽,画面清新,加上斜风细雨,显得宁静而美妙。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学生分析: 学生初次接触词,对词的特点不熟悉,这首词内容浅显,指导学生先自学,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读中感悟,体会诗中意境。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词,有感情朗读、背诵渔歌子。 2.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培育学生阅读古诗词的爱好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
2、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体会词中有画,词中有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感情,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资料卡、彩笔。 教学过程: 一、班级诗词大会 1.诗词比赛:老师说前一句,学生答后一句。 2.图中有诗:根据图片回答诗句。 二、初步感知 1.出示渔歌子和江雪。学生根据课本注音读一读,找找它们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引出词的特点。 2.介绍词和: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词,又叫长短句,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词可以歌唱,每一首词根据格律,都有一个曲调名,成为词牌。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词调是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有的词牌就是词的题目,比如今天我们学习的渔歌子。 张志和:唐代诗人
3、、画家,今流传渔歌子五首。 3.自学 (1)根据注音自读两遍,读准字音。 (2)同桌检查读。 (3)齐读,欣赏配乐朗读,学生再读。 (4)学习生字生词。借助图片认识白鹭、鳜鱼、箬笠、蓑衣。 (5)对比诗词后的解释,想一想诗词中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小组合作学习,不懂的可以讨论可以问老师。 (6)全班沟通诗词大意。 (7)词讲究韵律,让我们一起双手击掌,打出节拍,随节拍读。 三、品味词中画,画中情 1.思考,词中介绍了几种景物?你能看出是什么季节的吗? 2.在的描述中,不仅有景还有人,不仅有色彩还有声音,不仅有动态描写还有静态描写,让我们跟随的脚步,展开你丰富的想象,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听到了、闻
4、到了或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一写或画一画。 3.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沟通展示。体会出词中有画。 4.写的这些景物给你的印象怎么样?这色彩明丽的“画”在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哪位同学能把这种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出来呢? 5.面对垂钓者,你有什么想问的吗?谁能回答这个问题?指名学生回答。 我们只有了解是在怎么样的心境中写下的这首词,才会对诗词所折射出的情感有更深的了解。阅读资料,思考,指名学生说一说“不须归”还有什么含义。 6.的大哥张松龄担心弟弟在外面受苦,特地写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劝弟弟回家。(课件出示张松龄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
5、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1)师生一起来对读两首词。 (2)志和啊,你为何不归?指学生回答。 (3)让我们一起读出张志和的心声吧。 四、有感情朗读、吟唱。 1.郁郁葱葱的西塞山附近,桃花盛开,白鹭飞翔,碧波粼粼,鳜鱼跳跃,好一幅秀丽宜人的水乡风光,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不想回家。同学们,让我们伴随优美的音乐,把悠闲愉悦的心情读出来吧! 2.一首优美的词也是一首优美的歌,这首传唱千年的词也改编成了一首歌,我们一起唱起来吧! 五、把这首词画成一幅画,积累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词。 板书设计: 渔 歌 子 唐 张志和 景 美丽如画 不须归 人 悠闲自在 语文四班级下册全套人教版教案2
6、【教学目标】 1、自学认识本课6个生字。 2、从描写父亲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的词句中体会父亲的勤劳和对土地的热爱。 3、在自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以我口读我感,以我口表我心。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本课内容的基础上体会父亲对劳动、对土地的热爱。 【课时安排】 一课时(略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激趣揭题 1、老师出示“荒地”一词在黑板上。 2、学生齐读“荒地”两遍后,老师问:“在你的记忆中荒地是什么样子的?, (在此处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各抒己见) 3、师:“然而,谁能相信这样的荒地竟然被父亲开垦成一块一年四季都是翠绿的菜园。你想知道父亲是怎样开垦的吗?” 二、复习学法、引导自学
7、1、大家回忆上节课的学习方法,觉得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学好这篇课文? 自学课文6个生字,读通课文。 了解故事的主人公是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依次写了哪些内容,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小组讨论沟通。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写上自己的想法。 三、自主学习、组织沟通 在学生充分自读的情况下,组织学习小组沟通学习心得,要求小组成员人人参加,在组长的带领下相互之间提问、答疑等,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求助老师。小组沟通后全班沟通。 1、细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让自己感动的词句,反复地读读。 2、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老师适时点拨。 3、再请这位同学读出自己深切的感受。
8、 4、回忆学法。提示学生可以用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体会。重点指导第一句。 5、学生朗读描写父亲言行的语句时一并学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在沟通中老师要注意把喜欢同一句的组织在一起。沟通的范围尽可能广泛。鼓舞学生大胆的畅谈,营造出轻松和谐的氛围。老师在此过程中完成板书。) 6、通过对父亲言行的描写,刻画了一位热爱劳动、热爱土地的父亲,这也不由得让我们对父亲肃然起敬。大家把自己喜欢的地方有感情地读出来,看谁读得好。 四、再读课文,拓展延伸 1、质疑 看看课文,想想自己最先想知道的问题解决了吗?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自己做好记号,可以和同学讨论,也可以请老师帮助。 2、拓展延伸。
9、【出示字幕】 读了课文,我想对()说 提示:可以对父亲说、可以对土地说等都行。 五、师生共同朗读课文 朗读时要尊重学生不同的体会,让学生带着不同的情感去读课文。 【板书设计】 父亲的菜园 爱劳动 荒地 菜园 爱土地 语文四班级下册全套人教版教案3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育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
10、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三)观赏漓江的水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五
11、)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 2.看看有什么感受? (六)指导背诵 三、教学反思: 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紧扣桂林山水的特点,叙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文章谴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了对桂林山水的一片深情。我设计的这堂课,旨在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和感悟,让学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体会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在读和赏析中,让学生达成共识:山水相依,自然是和谐的。我们人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中,心旷神怡,人与自然也是和谐共存的。 3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一、教学要求: 1.通过
12、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从外洞入内洞。 2.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三、教学过程: 1. 检查预习。 2. 学习游览路上看到的景色。 3. 练习朗读第二三段。 4. 提出自学要求:仔细读读下面的课文,想一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学生按要求自学,可在书上圈圈画画,同桌也可讨论讨论。 5. 讨论外洞特点。 6. 讨论内洞的特点。 课文怎样介绍内洞的?从刚才读的语句,可以看出内洞的主要特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四年级 下册 全套 人教版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