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语文教案.docx





《范进中举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范进中举语文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范进中举语文教案 范进中举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习体会课文讽刺、夸张的语言; 2.理解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的形象(前后对比);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教学重点、难点 1.范进、胡屠户的形象对比(重点) 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注音、解释; 2.介绍文学常识及有关明清科举制度的文化知识; 3.整体感知小说的情节结构; 4.分析15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二、介绍吴敬梓及儒林外史 1.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又字文木,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2.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
2、讽刺小说,计五十五回,课文节选第三回的后半回,原题是“周学通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3.明清科举制度简介 童试秀才(生员、相公、进学)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他们的第一名分别叫解元、会元、状元。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注音 2.解释下列词语 体统同案火候 局不过 兀自 桑梓 万贯家私 谨具贺仪 相与 四、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思考预习题及情节结构 五、整体感知课文情节 课文围绕主要人物扣住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对比描写前后不同的境遇,可分为两部分: (一)(12)写困的家庭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不顾一切参加乡试的情况。 (二)(312)写后兴奋得发了疯及其
3、社会地位的显著变化。 (35)写范进上集卖鸡和喜极而疯。 (610)治疯; (1112)张乡绅拜会范进。 六、师生共同讨论课文第一部分。 1.结合解释自渎课文,并理解文义。 2.讨论下列问题。 分别概括第一段、第二段的中心意思; 范进中了相公,胡屠户来贺喜,带了哪些礼品?写明礼物的作用是什么? 胡屠户“教导”范进的话主要有两层意思,请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体统”的实质是什么? “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写出了什么样的形象? 范进不知丈人小气吗?为什么硬着头皮商议盘缠? 屠户为什么断定范进中不了举人? 找出第二段中表现范进对功名的追求如痴如迷的心理描写的语句。 3.小结 这部分侧重写胡屠
4、户的倨傲,精彩的语言描写和简练的动作描写,把胡屠户粗俗势利的嘴脸勾画得活灵活现。写范进几处都只用简笔,反而显出他在胡屠户面前卑怯畏缩、忍气吞声的可怜相,胡屠户断言范进考举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来,第二部分再写就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七、师生共同讨论课文第二部分第一层 1 .学生默读结合解释弄懂文意 2.讨论下列问题: 设计范进上集卖鸡有什么好处? “三步两步走进屋里来”,报喜人拥着他也拥不住,显出范进什么样的心情? 第五段写范进高兴疯了,运用了多层次的细节描写,可分为哪几个层次?试找出描写范进发疯时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词语和句子。 为什么新贵人高兴得竟至于疯了?疯态的描写哪些地方最有讽刺意味?
5、八、作业 : 抄写有关字词的音形义;. 完成思考和练习二.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精读6-12段 2.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讨论思考和练习二 二、分析课文第二部分第二层: 1.学生默读课文,结合解释疏通文意; 2.讨论下列问题; 借报录人之口说范进是”迷了心窍”含有什么深意? 胡屠户第二次贺喜的时候,为什么叫二汗提着?为何又写明礼物? 简析胡屠户喝酒壮胆的有关描写的语句。 “忍不住的笑”,有什么含义? 简析第9段胡屠户厚颜无耻的恭维范进的语段。 为什么众人也都笑起来? 简析第9节末句。 小结: 结合思考和练习三讨论胡屠户对中举前后范进态度的变化 三、师生共同分析课文第二部
6、分第三层。 1.学生默读课文、结合解释疏通文意; 2.讨论下列问题: 为什么除众人之外又详写乡绅来拜? 课文末段写胡屠户见财性、心喜却又假意推让,运用了那些动词? 夸张张乡绅的富有与高兴疯了有无关系? 四、归纳总结全文 1.中心意思 2.写在特点:语言刻画人物的性格; 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结合课后练习) 3.语言特色:准确生动的白话语言(结合课后练习) 五、讨论思考与练习 六、作业 :思考与练习 比较范进与孔乙己形象的异同 范进中举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 1、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通过对比和讽刺突出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3、深刻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
7、书人的毒害。 教学重点: 1、分析范进、胡屠夫等人物形象。 2、深刻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教学难点: 1、理解范进中举反而喜极发疯这一现象。 2、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提问的同时亮出彩 票) 是的,彩 票!小小彩 票。现代社会,多少人凭借它而一夜暴富,改写了命运。在我国封建社会,如果人们希望改写个人命运,实现飞黄腾达的梦想,是不是也凭彩 票呢?(不是) 的确,大多数人只有凭借参加封建科举考试,凭“中举”才能实现。 今天,我们就借吴敬梓的眼睛,通过范进及其身边人来见证封建科举。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巨大威力。 二、分析主人公范进 1、提
8、问:课文是怎样描写范进的喜极发疯的过程? 请学生简要复述这一情节。 讨论并归纳: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作四层。 明确: 昏厥 疯跑 跌倒 疯走集上 2 提问:课文写范进的喜极而疯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范进末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从此将身价百倍,富贵荣华。因此,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文章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3、提问:你认为主人公范进是怎样一个人? 贫困潦倒、唯唯诺诺、逆来顺受、圆滑、虚伪、世故、猥琐懦弱、热衷功名 4、提问:刻画范进这一人物形象,要告诉我
9、们什么? 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命运的主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5、提问、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小说对比描写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 三、提问:讽刺是本文突出的艺术特征,找找全文可笑的地方,想一想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什么? 在笑的背后隐含着对科举制度怀着深恶痛疾的态度,痛感科举制度已把读书人腐蚀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借小说人物的塑造,深刻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 四、主题 范进中举前后状况的变化,反映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
10、读书人命运的主宰,以及在这种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势利关系和世态的炎凉。 五、结合对文本内容和范进的理解,请你为“范进中举”拟一副对联。 六、作业: 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就在胡屠户刚笑咪 咪地走出范进家门,没多久,来了四报说,前三报弄错了,中举的不是现在的范进,而是邻庄范进。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故事,不少于200字。 范进中举语文教案3 一、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提示”中的字词 2、学生沟通查找到的有关、作品的介绍(老师备用资料见课件) 3、根据插图复述故事梗概 范进进学(进学科举时代,童生应岁试、科试而考中入县学,称为进学,即文中所说的中了相公。)后回家,来贺喜
11、的丈人胡屠户又挖苦、教训了他一顿,范进连连称是。 为了能参加乡试,范进去向丈人借盘缠,不但未借到,还被胡屠户骂了个狗血喷头。 范进不甘心,便瞒着丈人去参试。回到家,家里人已经饿了两三天,范进又挨了胡屠户一顿骂。 出榜那天,家里没有早饭米,母亲饿得两眼看不见,就吩咐范进将一只生蛋鸡抱到集市上卖了买米。 报录人上门报范进已中举。邻居找范进回家。 范进一看报贴,喜极发疯。 众人议论给范进治疯的办法,有一报录人提出找他平时最怕的人打他嘴巴。 众人找来范进平时最怕的胡屠户,胡屠户在众人劝说下,壮着胆子边骂边打了范进一个嘴巴,治好了他的疯病。 范进刚到家,张乡绅就来拜会他,与他攀认世弟兄,还送给他银子和房
12、子。 范进送了六两多银子给丈人,胡屠户好话连篇,千恩万谢,低着头,笑眯眯地去了。 二、知识拓展 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范进中举这篇课文了,相比于前一篇小说的主人公科举失败的孔乙己来说,这篇小说的主人公范进可就“幸运”多了,先是中了秀才,后是中了举人。不过,范进中了秀才与中了举人后的境遇却大相径庭。为什么同是“中了”,却有如此差别?这就需要了解一下有关科举制度的一些情况。(见课件) 三、研析课文 1、本文虽题为“范进中举”,但文章不仅写了范进中举后(3-12)的情况,也交代了范进中举前(1-2)的境况。范进中举前后的境遇可用下面这副对联来概括:“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举 语文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