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教案设计.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中数学教学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教学教案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数学教学教案设计 高中数学教学教案设计篇1 一、单元教学内容 (1)算法的基本概念 (2)算法的基本结构:顺序、条件、循环结构 (3)算法的基本语句:输入、输出、赋值、条件、循环语句 二、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飞速进展,算法在科学技术、社会进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日益融入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算法思想已经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古代数学中蕴涵了丰富的算法思想。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在中学教育阶段初步感受算法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对具体数学实例的分析,体验程序框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通过仿照、操作、
2、探索,学习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以及算法的重要性和有效性,进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三、单元教学课时安排: 1、算法的基本概念 3课时 2、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结构 5课时 3、算法的基本语句 2课时 四、单元教学目标分析 1、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 2、通过仿照、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循环结构。 3、经历将具体问题的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语句的过程,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输出、斌值、条件、循环语句,进一步
3、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 4、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进展的贡献。 五、单元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1、重点 (1)理解算法的含义 (2)掌握算法的基本结构 (3)会用算法语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难点 (1)程序框图 (2)变量与赋值 (3)循环结构 (4)算法设计 六、单元总体教学方法 本章教学采纳启发式教学,辅以观察法、发现法、练习法、讲解法。采纳这些方法的原因是学生的逻辑能力不是很强,只能通过对实例的仔细领悟及一定的练习才能掌握本节知识。 七、单元展开方式与特点 1、展开方式 自然语言程序框图算法语句 2、特点 (1)螺旋上升 分层递进 (2)整合渗透 前
4、呼后应 (3)三线合一 横向贯通 (4)弹性处理 多样选择 八、单元教学过程分析 1. 算法基本概念教学过程分析 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喝茶,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能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2.算法的流程图教学过程分析 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仿照、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流程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算法和程序语言的区别;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流程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会用流程图表示算法。 3. 基本算法语句教学过程分析 经历将具体生活中问题的流程图转化为程序语言的过程,理解表示的几种基本算法语句:
5、赋值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能用自然语言、流程图和基本算法语句表达算法, 4. 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进展的贡献。 九、单元评价设想 1.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关注学生在数学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对用集合语言描述数学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充满爱好;在学习过程中,能否体会集合语言准确、简洁的特征;是否能乐观、主动地进展自己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沟通的能力。 2.正确评价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关注学生在本章(节)及今后学习中,让学生集中学习算法的初步知识,主要包括算法的基本结构、基本语句、基本思想等。算法思
6、想将贯穿高中数学课程的相关部分,在其他相关部分还将进一步学习算法 高中数学教学教案设计篇2 一、课题: 人教版全日制一般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第一册(上)2.7对数 二、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讲清一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和应用价值,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把数学的应用自然地融合在平常的教学中。任何一个数学概念的引入,总有它的现实或数学理论进展的需要。都应强调它的现实背景、数学理论进展背景或数学进展历史上的背景,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显得自然和亲切,让学生感到知识的进展水到渠成而不是强加于人,从而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内容的实际背景和应用的价值。在教学设计时,既要关注学生在
7、数学情感态度和科学价值观方面的进展,也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展能力。在课程实施中,应结合教学内容介绍一些对数学进展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用以反映数学在人类社会进步、人类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同时反映社会进展对数学进展的促进作用。 三、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学习对数的概念及其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它属于函数领域的知识。而对数的概念是对数函数部分教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而函数的思想方法贯穿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始终。通过对数的学习,可以解决数学中知道底数和幂值求指数的问题,以及对数函数的相关问题。 四、学情分析: 在ab=N(a0,a1)中,知道底数和指数可以求幂值,那么知道底
8、数和幂值如何求求指数,从学生认知的角度自然就产生了这样的需要。因此,在前面学习指数的基础上学习对数的概念是水到渠成的事。 五、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对数的概念。 2.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二)能力目标: 1.理解对数的概念。 2.能够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三)德育渗透目标: 1.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转化,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对数定义,难点是对数概念的理解。 七、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八、教学流程: 问题情景(复习引入)实例分析、形成概念(导入新课)深刻认识概念(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变式分析、深化认识(对数的性质、对数恒等式
9、,介绍自然对数及常用对数)练习小结、形成反思(例题,小结) 八、教学反思: 对本节内容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本人反复阅读了课程标准和教材,教材内容的处理收到了一定的预期效果,尤其是练习的处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提高了学生主体的合作意识,达到了设计中所预想的目标。然而还有一些缺憾:对本节内容,难度不高,本人认为,老师的干预(讲解)还是太多。在以后的教学中,对于一些较简单的内容,应放手让学生多一些探究与合作。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教学因素,都在不断更新,作为数学老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全面进展来设计课堂教学,关注学生个性和潜能的进展,使教学过程更加切合课程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数学 教学 教案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