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软组织肿块超声诊断精选PPT.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皮肤软组织肿块超声诊断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肤软组织肿块超声诊断精选PPT.ppt(8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皮肤软组织肿块超声诊断第1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二皮肤与皮下组织解剖n表皮层是皮肤的最表层,没有血管、淋巴管及神经末梢。n 真皮层位于表皮的深层,它是致密的纤维层,内有弹力纤维、结缔组织、支持皮肤的腺体、附属器、血管和神经等。n 皮下组织层或真皮下组织,也称脂膜,位于真皮下,由疏松的结缔组织和脂肪小叶构成。皮下组织内含有较大血管、淋巴管、神经、毛囊、汗腺等,皮下组织与真皮没有明显的分界,它的下面是肌膜组织。n 皮肤是覆盖于整个体表的一个重要而且最大的器官,厚度一般为14mm,平均2.02.2mm。皮肤由三层组成,表皮层、真皮层和皮下脂肪层(皮下层)。皮下层的厚度变化很大,眼睑处只有0
2、.41mm,而足底的皮下层达5mm。第2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二皮肤与皮下组织正常声像图全面了解正常皮肤的声像图知识,对于研究皮肤病理是很重要的。正常皮肤的声像图是由多层不同回声结构组成的,从表层到深层如图所示。第3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二皮肤与皮下组织正常声像图第4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二皮肤与皮下组织正常声像图n第一层是高回声,相当于入射回声,表现为一个连续致密的回声线,它的厚度与检查的部位及皮肤的弹性有关,通常厚度不超过2mm。它是由耦合剂与表皮增厚的角质接触的界面产生的,它的连续性中断可见于头皮屑内的气体干扰,或脂溢性哦、疣状物的角化物质钙化产生的声影。n 接下来的一
3、层是真皮层,它与表皮层的分界不清。真皮的清晰回声源于其纤维的有序排列,它的回声强度低于表皮层,它均值的回声有时被小低回声隔断,后者是毛囊的回声。n 再一层是皮下层,通常是低回声,主要是脂肪性质的缘故,也见有纤维分隔的高回声条带,它的厚度变化很大,在520mm。n 再接下来的是浅筋膜层,它为强回声线,将皮下层与肌肉组织分别开来。第5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二皮肤与皮下组织软组织肿瘤的超声诊断,最具重要意义的是良、恶性的鉴别。软组织良性肿瘤按发病率的高低顺序排列为:血管瘤、脂肪瘤、神经纤维瘤、纤维瘤、淋巴管瘤、腱鞘巨细胞瘤、平滑肌瘤。其余的良性肿瘤都属少见。软组织恶性肿瘤按发病率的高低顺序排列
4、为:纤维肉瘤、横纹肌肉瘤、脂肪肉瘤、滑膜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血管内皮瘤、血管外皮瘤、透明细胞瘤。其他恶性肿瘤均属罕见。第6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二皮肤与皮下组织声像图改变良性 恶性肿瘤形态规则多呈椭圆形 常不规则生长方式膨胀性 浸润性包膜回声 多有包膜 多无包膜边界 清楚 早期清楚,晚期不清楚内部回声 均匀、低或强回声,或囊性不均匀实质回声后部回声 不减弱 轻度减弱邻近组织 受压移位,骨无异常 被浸润,骨有从外向内侵蚀破坏转移 无 可有生长速度缓慢,病程长 生长快探头加压 可有变形 无变形复发性 无复发 易复发CDFI肿瘤内无异常血流,或少血流 肿瘤内可见滋养血管或血流增多第7页,
5、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二病例一女,35岁,发现颌下偏右侧包块15年。无明显不适。第8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二病例一第9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二病例一第10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二病例一第11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二病例一n超声所见: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壁清楚,大小约2.2X1.7CM,内部为均匀细密的强光点(部分呈彗星尾样),没有血流。n超声提示:A、神经纤维瘤 B、皮脂腺囊肿 C、表皮囊肿 D、脂肪瘤 第12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二病例一病理诊断:表皮囊肿 第13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二病例一:皮下囊肿(一)皮下囊肿种类:角质性囊肿、表皮样囊肿、皮脂腺囊
6、肿及皮样囊肿。角质性囊肿也称角化性囊肿,一般是充满了较硬的均匀或轻度分层的大量蛋白样物质的囊肿,它可以作为一种组织病理过程存在于表皮囊肿、粉瘤等多种疾病。表皮样囊肿为真皮囊肿,囊壁为表皮样结构,临床上多为一个或多个坚硬的皮内结节,逐渐扩大,直径数毫米至数厘米,可被推动,既不疼痛,也不破溃,好发于头皮或肩部,多见于中年以上者。粉瘤也称脂瘤、皮脂囊肿,是一种发生于皮肤或皮下组织的增生性和肥大性皮脂腺囊肿。临床表现为一个或数个球形肿物,小者像绿豆,大者比鸡蛋大,多分布于头部,躯干或生殖器的皮肤或皮下组织内,和附近组织粘连在一起,可被推到,逐渐发展,表面皮肤往往因脂瘤的外突而紧张。如有继发感染,可化脓
7、。它是皮脂腺发生的囊肿性变化,囊肿壁有上皮细胞构成。囊内充满无定形物质,是由皮脂物质逐渐分界而成。皮样囊肿是发生于皮下的囊肿,表现为略带有弹性的柔软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等,通常不与皮肤粘连,可推动,它的衬里为多种表皮附属器。第14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二病例一:皮下囊肿(二)声像图 1、病变位于皮肤层,边界清晰光滑,呈圆形或椭圆形,多为单发。2、内部回声可为无回声,也可为均质的实质性高回声。3、无回声病变可见其后壁回声增强,伴有侧方声影。囊肿的回声强度主要与囊内容物及应用探头的频率有关。当角化屑充满整个囊腔时,呈均匀细点状回声。表皮样囊肿与皮脂腺囊肿声像图很相似,只是皮脂腺囊肿的
8、回声不如表皮样囊肿均匀。(三)鉴别诊断 需与脂肪瘤鉴别,后者的回声稍增强,内有条状回声,长轴与皮肤平行。第15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二皮脂腺囊肿第16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二表皮样囊肿第17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二病例二女,52岁,偶然发现右侧肩背部肿物 第18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二病例二n超声所见:皮下软组织内见一2.5x2.0cm的低回声团块,边界清,但无包膜,呈分叶状,内部回声不均匀。CDFI:肿物内部血流丰富。n 超声提示:良性VS恶性?A、淋巴瘤 B、转移瘤 C、血管瘤 D、脂肪肉瘤 E、恶性黑色素瘤 第19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二病例二病理:恶性黑色
9、素瘤 黑色素瘤:是一种高度浸润的恶性肿瘤,来源于表皮及真皮交界处的黑色素细胞。分为结节性黑色素瘤及浅表性黑色素瘤。前者占15-30%,为垂直生长,侵袭性强,预后差,预后往往与肿瘤厚度有关系。后者占70%左右,它易早期发现及中等厚度使之与结节性黑色素瘤相比,预后较好。黑色素瘤可以发生于正常皮肤、先天性或后天性的小痣。病变开始表现为色斑,以后逐渐高出皮肤,并不断扩大。由于超声能准确测量病变的厚度,因此,和组织学对黑色素瘤的评价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黑色素瘤的厚度与病人的存活率有密切的关系。第20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二病例二声像图1.黑色素瘤呈低回声区,能清楚地与高回声区真皮相区别。2.大多数
10、病例两侧边缘不光滑,而基底部界限一般可以分辨。3.溃疡型或疣状型的黑色素瘤病例,可见入射回声的中断后轮廓不清的情况。4.彩超的应用,增加了对黑色素瘤的诊断能力。通过与正常皮肤比较,可见其内有增强的血流信号。恶性黑色素瘤在临床上有特征性表现:隆起、黑色、表面呈桑椹状。在皮肤科,但从外观基本上就可以诊断。第21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二病例二第22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二病例三第23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二病例三n(一)临床表现:它可以发生在有脂肪组织的部位,主要是皮下组织。可单发或多发,外形多种多样,圆形或分叶等。肿瘤在发展过程中有时可钙化、液化,或自行萎缩。n(二)声像图 1、
11、呈椭圆形,位于皮下层,其长轴与皮肤平行,长径与厚径的比值2 2、回声变化很大,多呈低回声、无回声,内有条状强回声;血管脂肪瘤、纤维脂肪瘤多呈稍强回声,也有的呈混合回声。脂肪瘤的回声主要是与脂肪和其他混合的结缔组织成分之间的界面反射有关。越纯的脂肪回声愈低,反之,回声愈强。3、脂肪瘤的边界可以清晰,有包膜,也有一部分边界模糊,不清晰。4、内部回声比较均匀,后部回声没有变化,加压检查时,可轻度变扁。n(三)鉴别诊断 脂肪瘤应注意与皮肤纤维瘤相鉴别,当两者均为独立性结节样病变时,边界清晰,内部均匀的弱回声区,应加以鉴别,后者位于皮肤层,多呈圆形。第24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二病例三第25页,讲
12、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二病例四患者女。21 岁。发现腋窝包块10年。第26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二病例四第27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二病例四超声所见:1.位于皮下,位置表浅,2.没有包膜,边界欠清,3.内部回声较紊乱,见多个小囊样回声,似蜂窝样,混杂有低回声及高回声分隔,4.CDFI:血流信号丰富,高血管密度(每平方厘米大于5处),囊性回声内充满彩色血流信号 第28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二病例四病理结果:右腋窝海绵状血管瘤 第29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二病例四n(一)临床表现:海绵状血管瘤也称血管错构瘤,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海绵状血管瘤一般在真皮内发展,后期也可能累及表皮。
13、临床上为圆形、扁平形或不规则形,高出皮面的结节状或分叶状肿瘤,常见部位为头部、颈部。n(二)声像图 1、通常为含有小腔的混合结构,呈低回声或无回声区,可见有高回声分隔。2、除血栓性血管瘤可能有后部回声衰竭外,其余血管瘤的回声一般规则、清晰、透声性好。3、边界规整,清晰 4、彩超见其内有斑样血流信号,亦可见散在彩色血流。第30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二病例四第31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二病例五男性,53岁。无意中发现右肩部肿物10余天。肿物无疼痛,压迫该肿物时感右上肢麻木,无其它伴随症状。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饮食、睡眠均良好,体重无明显变化。专科情况:右锁骨上窝饱满,能扪及54cm肿物
14、,无明显压痛,压迫该肿物时感右上肢麻木,局部皮温不高,活动度差,左上肢活动良好,肌力正常,桡动脉搏动正常。第32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二病例五第33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二病例五超声表现:右肩部皮下可见22x30mm团状低回声,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内回声较均匀,CDFI:内可见少许血流信号。锁骨上窝亦可见一实性肿物。首先考虑来源于周围神经的良性肿瘤:1、神经鞘瘤:支持点:肿物边界清晰,形态规则,似有包膜,内回声较均匀,压迫该肿物时感右上肢麻木,无其它伴随症状。不支持点:1、神经鞘瘤多为单发;2、神经纤维瘤:支持点:1、团状低回声,内可见少许血流信号。2、压迫该肿物时感右上肢麻木。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皮肤 软组织 肿块 超声 诊断 精选 PPT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