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3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x(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东金阳矿业集团金阳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山东金阳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二一三年一月目目录录第一章第一章绪论绪论第一节编制报告的依据、目的和任务.2第二节矿井及井田概况.3第二章第二章以往地质工作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以往地质工作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第一节建井前地质工作和水文地质工作情况.6第二节生产矿井时期地质及水文地质工作情况.9第三章第三章地质概况地质概况第一节地 层.11第二节井田煤层及其储量情况.15第三节构造情况.17第四节岩浆岩.24第四章第四章区域水文地质区域水文地质第一节区域地形情况.24第二节地下水系统情况.25第五章第五章矿井水文地质矿井水文地质第一节井
2、田边界及其水力性质.26第二节含水层.27第三节隔水层.32第四节矿井充水条件.33第五节井田及周边老窑水分布状况.36第六节矿井充水状况.36第六章第六章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及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的评价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及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的评价第一节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37第二节对矿井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的评价.39第七章第七章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对防治水工作建议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对防治水工作建议第一节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39第二节矿井防治水工作建议.44第一章第一章绪论绪论第一节第一节编制报告的依据、目的和任务编制报告的依据、目的和任务水灾是煤矿最常见的灾害之一,井下发生突水,轻者
3、影响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恶化矿井生产条件和增加采矿成本,重者造成人员伤亡或矿井淹井事故,给矿山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负面的社会影响。为此,生产矿井要查明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指导矿井防治水工作,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矿井安全生产。一、编制本报告的依据1、煤矿防治水规定(2009)2、煤矿安全规程(2012)3、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特别规定4、山东省强化煤矿防治水工作十项特别规定5、矿井地质规程(试行)(1984)6、矿井开拓、生产实测资料二、编制本报告的目的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目的是分析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确定水文地质类型,用以指导矿井防治水工作,通过采取有效
4、的措施,预防、遏制重特大水灾事故,从而保障广大职工生命安全和矿井安全。三、本报告划分的原则及要求1、分类以矿井防治水为目的,考虑与矿井地质勘探工作和生产相结合。2、分类要全面考虑矿井充水诸因素的影响,要突出其中主要因素的作用。3、分类应符合本矿的实际情况,反映近半年来水文地质条件发生的特点以及在防治水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力求简单明了,便于实际应用。4、类型划分采用就高不就低的原则。5、同一井田内煤层较多且水文地质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分煤层进行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类型划分。四、编制本报告的任务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类型报告划分后,可进一步指导矿井防治水工作,根据类型划分制定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防治水安全技术
5、措施计划等。第二节第二节矿井及井田概况矿井及井田概况一、矿井及井田基本情况山东金阳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金阳煤矿始建于 1990 年 5 月,1996 年 11月投产验收。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 21 万 t/a,2007 年核定生产能力为 30万 t/a,现矿井实际年生产能力为 30 万 t。矿井开拓方式为一立一斜,立井主要进风提升,斜井回风,为综合开拓。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边界抽出式。矿井开采水平为-350m,采用上下山分区式开采。采煤工艺为炮采,采煤方法为近走向长壁后退式悬移支架放顶煤一次采全高采煤法,自然垮落法管理顶板。井田属华北型含煤地层,井田内设计批准可采煤层为 2、3、16、17煤层,共四层
6、煤。现矿井主采煤层为晚二叠系山西组第 3 层煤,其它煤层尚未开采。矿井生产现主要集中在井田西翼一采区上山部分和东翼二、四采区下山部分,西翼一采区上山部分现回采 3102 工作面的煤量,生产标高为-280-290m,东翼二采区正回采 3211 工作面的煤量,生产标高为-550-590m,东翼四采区正准备采区下部水仓及变电所,生产标高为-730m。二、井田位置、交通及其范围山东金阳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金阳煤矿位于宁阳县葛石境内,县属企业,于 1999 年 12 月改制为股份制有限公司。距县城 6Km,津浦铁路经过县境。矿井距磁窑火车站 26Km,境内公路发达,交通十分方便。(图 1-1所示)交通位置图
7、图 1-1金阳井田位于宁阳煤田东南部的中深部地段,矿井地理座标为东经11647,北纬3543。根据山东省煤炭工业局“(1989)鲁煤基字 187号”文批准的井田边界为:北起 F9号断层,南到 F2-1断层,西以第九勘探线与山东华宁集团保安煤矿、亨达煤业集团茅庄煤矿为界,东至 F16号断层。现由 11 个拐点座标圈定而成。井田平面形态为不规则的长方形,东西走向长 3Km,南北宽为 2Km,井田面积为 6.1194Km2。井田拐点情况见下表 1-1井田拐点情况一览表表 1-1三、地形地貌金阳井田地形为第四系冲击平原,地势平坦,地面标高为+75+85m,地形变化趋势为东高西低,地形坡度平缓。主井井口
8、标高为+80.5m,西风井井口标高为+78.85m,工业广场地面标高在+80m 左右。井田内无地表水系,在井田北部有一季节性小河自东向西流过。本区最高洪水位记录为+66m。据井田内的西官庄、大夏庄调查,本井田内地面建筑物一般不受洪水威胁。四、气象、水文本区为北温带半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 13.3,夏热多雨,极端最高气温 40.7,冬寒干燥,极端最低气温-17,年平拐点编号纬距(X)经距(Y)拐点编号纬距(X)经距(Y)13963770204863307396105020490090239627002048818083961200204877903396283020488300
9、93961375204867704396308020489060103961900204866955396290020489840113962815204865256396202020489740批准开采煤层为 2、3、16、17 层煤,现矿井主采第 3 层煤,其它煤层未开采,第 3层煤开采上、下限为-250-900m。均降雨量为 737.4mm。历年最大积雪厚度为 17.5cm,最大冻土深度为 39cm,有霜期为 116 天,春夏季多东南风,秋冬季多东北风,平均风速为 3.5ms,地震裂度为 6 度。五、矿井排水设施及能力现状山东金阳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金阳煤矿井下排水系统由东翼二采区-550m
10、泵房、三采区-600m泵房和-350水平井底中央泵房组成,东翼二、三采区下山两泵房排水至-350水平大巷排水沟,汇集-350中央泵房水仓后,再由350水平中央泵房排至地面。水仓、水泵、管路情况见表1-2金阳煤矿排水能力表表1-2矿井目前正常涌水量26m3/h,最大涌水量为39m3/h,矿井排水能力为300m3/h,采区泵房和中央泵房有足够排水、抗灾能力。第二章第二章以往地质工作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以往地质工作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第一节第一节建井前地质工作和水文地质工作情况建井前地质工作和水文地质工作情况由于金阳井田为宁阳煤田的一部分,因而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将涉及宁阳煤田的地质勘探工作。水仓名称水泵
11、管路水仓型号流量(m3/h)扬程(m)台数趟数规格环数总容量(m3)-350水平井底中央水仓D300-657300455322451021300东翼二采区下山-550m水仓PJ80121003963213362850东翼三采区下山-600m水仓PJ80101003303210842820一、普查阶段原山东省煤田地质局勘探局 122 队发现宁阳煤田后,在本区进行普查勘探,共施工钻孔 155 个,工程量 42085.31m,于 1961 年提交宁阳煤田普查(最终)地质报告。随后又在普查区内做进一步勘探,施工钻孔46 个,工程量 9447.11m。共计该队在本区施工钻孔 201 个,总工程量5153
12、2.42m,其中 8 个钻孔分布在现金阳井田范围内,钻探工程量为2889.07m。二、详查阶段1、1974 年 11 月至 1977 年 10 月山东省煤田地质勘探探一队在宁阳煤田进行详查地震勘探,控制面积 35m2,于 1976 年 9 月提交宁阳煤田(东区)详查地震报告。此阶段的地震勘探工作,已使金阳井田西翼(F4以西)有浅部地段形成 250*250m 的地震测线网。2、1975 年 5 月至 1977 年 10 月山东煤田地质勘探局第三队在宁阳煤田东部进行详查勘探,同年 12 月提交 宁阳煤田东区详查最终地质报告。其中 17 个钻孔分布在现金阳井田范围内,钻探工程量为 10060.50m
13、。3、1983 年为解决葛石煤矿(采 3 煤层)下的南宁煤矿 16、17 煤层的问题,设想对葛石煤矿进行延伸改造。同年 8 月经原泰安地区煤炭局批准,地区煤炭地质队对葛石煤矿以南的中深部地段进行补充勘探。但由于资金条件的限制,钻孔穿过 3 煤层即终孔。至 1984 年 9 月野外勘探结束,共施工 11 个钻孔,完成工程量 4456.27m。1984 年年底,泰安市煤炭地质队提出勘探资料。上级部门考虑到矿井延伸难度大,F4以东部分已成一有限块段,单独建井已不可能,不如把 F4以东部分探明以后作综合考虑。宁阳县和市煤炭公司研究后,于 1984 年底委托泰安市煤炭地质队对 F4以东块段编制补充勘探设
14、计,原则是 3 煤层-600m 以上要做详细探明,-600m 以下可作大体控制,主要探明构造和煤层,水文情况暂不考虑。1985 年初市煤炭地质队提出补充勘探设计,1987 年 4 月中旬野外作业结束,完成地质钻孔 15 个,工程量 11154.37m,于 1987 年 8 月提出宁阳煤田石集井田详查(最终)补充勘探地质报告。于 1989 年委托泰安市地质队施工井筒检查孔 4 个,工程量 1613.74m。通过以上各阶段的地质勘探工作分布在金阳井田范围内的钻孔共有 54个,平均每平方公里 9.15 个,累计钻探工程量 30173.95m。见表 2-1金阳井田各阶段地质勘探工程量一览表表 2-1勘
15、探阶段施工单位孔数工程量(m)找煤阶段原山东煤田地质勘探局物探队普查阶段原山东省煤田地质勘探局 122 队82889.07详查阶段山东省煤田地质局三队泰安市煤炭地质队172510060.515610.64井筒检查泰安市煤炭地质队41613.74合计5430173.95第二节第二节生产矿井时期地质及水文地质工作情况生产矿井时期地质及水文地质工作情况一、三维补充勘探情况1、三维勘探目的为进一步查明井田局部块段煤系地层的地质构造和主采煤层的赋存情况,满足采区设计和生产的要求,山东金阳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金阳煤矿于 2004 年 7 月委托山东科技大学对矿井西翼一采区接续皮带上山向西至第九勘探线,F13号
16、断层以北,F矿 2断层以南 0.86 km2及东翼三采区 F10号断层以南 F4号断层以东,F20号断层以北,向东至 F16号断层 3.08km2两块段进行三维地震勘探。2、三维勘探工程量完成西翼上山部分东西宽 540m,南北长约 1600m,面积约 0.86km2;东翼三采区南北宽约 1340m,东西长约 2300m,勘探面积约 3.08km2的勘探任务。实际完成三维测线 8 束,束线物理点 1105 个,试验点 50 个,并提交了山东金阳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金阳煤矿三维地震勘探报告。3、本次勘探的任务1、查明勘探区内落差 10m 以上断层及基本查明落差 5m 以上的断层。2、查明勘探区内幅度
17、10m 以上褶曲,提交 3 煤层底板等高线图。3、查明 3 煤层厚度 2m 以上赋存范围并推断解释厚度 1.2m 赋存边界线。4、在实际资料存在有效的情况下,解释 16、17 煤层赋存的情况。5、3煤层底板深度解释误差小于2,断层平面位置摆动误差小于20m。二、矿井正常生产时期的地质及水文地质工作1、地质工作开展情况矿井自投产以来,技术处加强了地质工作力度,随着采掘生产的进行,及时开展了矿井地质观测、编录、资料整理和综合分析,加强了矿井储量管理及动态分析,对地质构造都做了详细的观测、记录,并建立了断裂构造卡片,并依照井下实际揭露情况对矿井各类图纸不断进行修正、完善。为矿井开拓设计、生产提供了准
18、确的资料。2、水文地质工作开展情况(1)加强水文地质技术资料的基础工作技术处有关人员对矿井主要开拓巷道、采区准备巷道、工作面回采巷道、主要穿层石门及时做了水文地质观测和编录,并绘制了以上巷道的实测水文地质剖面图或展开图。对井巷穿过含水层时,对其产状、厚度、岩性、构造、裂隙或者岩溶的发育与充填情况以及揭露点的位置及标高出水形式、涌水量和水温都做了详细的描述。另外对矿井分水平设站进行涌水量的观测,每月观测次数不少于 3 次,对出水较大的断裂破碎带单独设立观测站进行观测,每月观测 1-3 次。矿井涌水量出现异常或汛期时观测频率进行适当加强。另外,对矿井各类水文地质图不断进行完善。(2)加大水害隐患排
19、查力度根据各类水文地质基础资料的情况,进行每月一次矿井防治水隐患排查,并及时分析矿井水情、水害,并提出治理措施,为矿井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3)不断完善矿井各类灾害预防处理计划、水灾应急救援预案、灾害性天气应急撤人预案,并按规定要求进行实战演练,提高了矿井抗灾能力。第三章第三章地质概况地质概况第一节第一节地地 层层宁阳煤田位于华北地台鲁西断块的宁阳断陷北部,属于汶泗凹陷的组成部分,受汶泗凹陷和郓成断裂控制,呈东西向长条状分布。凹陷带内保存了古生界石炭二叠系,并发育上侏罗统的蒙阴组和第四系。井田位于宁阳煤田最东端的中深部地段,总体形态为一走向近东西的单斜构造。主要含煤地层为下二叠统山西组和上石
20、炭统太原组,煤系和煤层沉积稳定,为华北型含煤建造,井田内中小型断层发育。本井田含煤岩系为石炭二叠系,属华北型含煤地层。井田地层系统由老至新分别为:奥陶系(O)、石炭系(C)、二叠系(P)、侏罗系(J)和第四系(Q)(见图 3-1)一、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构成煤系基底,厚度大于 800m,井田内钻孔最大揭露厚度为 50.66m(526 孔)。由茶褐色、肉红色厚层状质纯石灰岩组成,间夹薄层状泥岩及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等,含珠角石化石,与上伏石炭系呈不整合接触。二、石炭系(C)本井田与整个华北地区一样,依据最新地层划分方案(国际地层时代对比表)分为两个组。(1)太原组(C2t)平均厚度 133.
21、73m,为本井田的主要含煤地层。岩性由灰色、深灰色粉砂岩和泥岩、灰灰绿色砂岩、石灰岩、煤层及底板粘土岩组成。为较典型的海陆交替相型含煤沉积。共发育石灰岩 7 层(三灰、五灰、八灰、九灰、十上灰、十下灰、十一灰),其中三灰、十下灰厚度大且稳定,为地层对比的极好标志层。本组共含煤 15 层(煤 5、6、7、8上、8下、10、11、14、15上、15下、15中、16、17、18上、18下)。其中第 16 煤层为可采煤层,17 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太原组的主要沉积特点是:薄煤层、石灰岩与深灰色泥质岩交替出现,沉积旋回结构较为明显,沉积韵律清楚,标志层明显,分布稳定,各煤层较薄但层位较为稳定,易于对比。
22、太原组在垂向上具有较好的三段性:十二层灰岩(顶界面)至十下灰岩,为主要的含煤段,稳定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分布于本段中上部(16、17 煤);十下灰岩至第五层灰岩,为典型的海陆交替沉积层段,多层薄煤层(大多不可采);薄层石灰岩和潮坪砂泥质沉积交互发育,小旋回清晰,易于划分;第五层灰岩至太原组顶界面,含稳定厚度较大的第三层灰岩,所以含煤层大多不稳定、不可采,为灰岩、碎屑岩、极薄煤层互层段。太原组与本溪组为整合接触。(2)本溪组(C3b)厚度 15.7943.80m,平均 33.09m,含石灰岩 3 层,即十二灰、十三灰、十四灰,以十三灰、十四灰岩厚度较大且稳定,含蜓类、海百合茎及腕足类化石,是主要标
23、志层。含薄煤 2 层(19 煤、20 煤),均为不可采煤层,间夹杂色铝质泥岩,底部为紫色铁铝质泥岩和铝土岩(G)的山西式铁矿层,与下伏奥陶系灰岩呈不整合接触。三、二叠系(P1)本井田内保存了二叠系下统的下石盒子组及山西组。(1)下石盒子组(P12)最大残厚为 359.00m,最小残厚为 82.61m,平均 193.52m,为内陆河湖相沉积,以杂色粘土岩、灰灰绿色砂岩为主,局部含薄层粘土质泥岩,不含煤层。以杂色粘土岩之下的厚层状中粗砂岩与山西组分界,二者为整合接触。(2)山西组(P11)为主要含煤地层,平均厚度为 66.98m。主要由灰灰白色砂岩,深灰色粉砂岩和粘土岩组成。含煤 2 层(2 煤、
24、3 煤),其中 2 煤为局部可采煤层,3 煤为全区可采煤层。山西组的主要沉积特点是以中粗细碎屑岩为主,夹可采煤层和浅色泥质岩。3 煤层顶板砂岩之上存在大型交错层理,但横向上多相变为粉砂岩和粉细砂岩互层。当 3 煤之上存在粉细砂岩时,发育有大量的植物茎部化石和叶部化石。底板为厚度不大的灰色泥岩和厚度较大的粉细或中细砂岩互层。发育水平层理和波状层理等沉积构造。发育植物根系化石,与下伏石炭系太原组为整合接触。四、侏罗系(J)最大残厚为 516.74m,最小残厚为 45.24m,平均 265.1m,属陆相沉积。主要由巨厚层状紫红色砂岩、含砾砂岩、砾岩组成,砾石多以石灰岩为主,铁质、钙质胶结。井田东部地
25、表有出露,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五、第四系(Q)厚度为 010.38m,平均厚度为 4.72m,厚度自东向西逐渐增大,由砂质粘土、砂、砾石组成。与下伏侏罗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地 层系 统地 层厚 度柱 状简称厚 度(米)间 距(米)煤层及标志层岩 性 描 述界 系 统 组 段(米)紫色,灰绿色等杂色砂岩,以底部一层灰绿色中砂岩与山西组为界。为本井田主要含煤 地层,煤3为主要可采煤层,灰色至灰绿色,以中粗-细砂岩为主,夹泥岩。为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岩性以灰色砂岩和深灰色粉砂岩和深灰色泥岩为主,夹灰、灰绿色中砂岩、细砂岩、铝质泥岩、石灰岩和煤层,为典型的海陆交替含煤沉积,共发育石灰九层,其中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矿井 水文地质 类型 划分 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