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教师教学用书》.docx
《三年级语文上《教师教学用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上《教师教学用书》.docx(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材说明教材说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三年级第一学期使用。在保持前四册教材特色的基础上,三年级上册教材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从选编课文到设计练习,从内容安排到呈现方式及版式设计,又有新的突破。为帮助教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更好地理解教材、使用教材,现就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特点及学习目标和教学策略等方面做如下介绍。一、教材的基本结构一、教材的基本结构本册共有课文 32 篇,其中精读课文 24 篇,略读课文 8 篇。此外,教材后面还附有 8篇选读课文。每
2、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课例由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后有要求认识和要求学会的字,还有课后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既将前后的课文连接起来,又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资料袋”。第一单元和第五单元各安排一次综合性学习,分别是“我们的课余生活”“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 8 个专题。它们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想方法、献出我们的爱。每个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要求认识 200 个字,会写 30
3、0 个字。要求认识的字排在横条里,要求会写的字排在方格里,这些字一般安排在精读课文后。此外,教材在语文园地一、四、五、七还归类安排了一些要求认识的字。每个语文园地由 5 个栏目组成。其中有 4 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 5 个栏目是机动栏目,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 8 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全册教材的注音有以下几种情况:导语、课后练习、资料袋和语文园地里的不认识的字,只在全册书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后面出现均不注音;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里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直到这个字要求学生认识为止。课文中的多音字随文注音
4、,用方括号标出。学习伙伴的话和文章作者的姓名一律不注音。有些字在具体的语境中读音要发生变化,课文标注的是变调音或轻声。如,“黄澄澄”的“澄”,在课文里标注的是。二、教材的特点二、教材的特点(一)围绕专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合性(一)围绕专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合性前四册教材“以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加强整合”的编写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已经得到老师们的充分肯定。本册教材在继承中又有创新,从导语到课例、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都紧密围绕本单元专题而展开,教材的整合性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从本册开始,每组单元前设计了专门的版面安排导语内容。导语的主要作用
5、是揭示单元学习的内容,点明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导语还布置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任务,为课文和语文园地的学习做好准备。每组导语都配有表现专题内容的背景图,用直观的方式更形象地揭示专题。如,第一单元,导语一开始就用诗一样的语言为学生描绘了五彩斑斓的儿童生活情景,点明主题,并用召唤性的语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配以精美的反映儿童生活的画面,使学生很快进入本单元的学习情境中。第二单元导语在点明专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后,提出“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搜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们”。目的是为后面口语交际“讲名人故事”做好了铺垫,使单元内的各项学习活动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2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
6、文的联系与整合。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用一段流畅的文字,很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冶情趣的功能。如,学了精读课文陶罐和铁罐,在略读课文狮子和鹿前有这样一段话:“陶罐和铁罐告诉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下面这篇课文,又会给我们什么启发呢?认真读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再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把这两篇课文联系起来,想想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这段话承上启下,既概括了前面精读课文所学的内容,又引出了略读课文学习的内容,同时还把两篇课文联系起来,提出略读要求。
7、3联系单元专题,加强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如,第四单元专题是“细心观察”。本单元的 4 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人们在观察中的发现。有观察鲜花,发现鲜花开花的不同时间;有观察蜜蜂,发现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有在玩耍中发明显微镜的;有在观察中发现骆驼特征,进而找到骆驼的。教材在导语中就建议学生留心观察,在 花钟 后又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花和其他事物,还建议写观察日记。在玩出了名堂后安排小练笔“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口语交际”让学生说说最近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习作”让学生写一则观察日记。在“日积月累”中要求学生读背反映四季瓜果蔬菜的韵文。“宽带网”引导学生搜集和阅读更多的发明与发现的故事。
8、可以看出,整个单元围绕专题内容,将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各种活动之间相互联系,密切配合。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拓展、交流。单元内各部分成为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有利于全面实现课程目标。(二)结合专题安排(二)结合专题安排“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落实课程标准倡导的课程理念和提出的课程目,落实课程标准倡导的课程理念和提出的课程目标标“综合性学习”作为和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并重的一个内容,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如课标所指出的那样,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在于“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
9、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其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特点,更能在发展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上发挥重要作用。本册分别在第一单元“多彩的生活”和第五单元“灿烂的中华文化”两个专题中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一个是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一个是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两个综合性学习不但与阅读训练有着紧密的联系,成为该单元语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还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的延伸和拓展。同时,它又将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为听、说、写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体现了课内外的衔接
10、,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综合性学习不是标准化的学习,它是个性化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对于综合性学习的安排,教材不仅提出了活动的内容,还体现了一个根本的指导思想: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开展活动。这不仅表现在学习方式的选择上,也表现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与组织上。教师应放手让学生确定具体内容,选择学习伙伴,自己制定活动计划,并按计划开展活动。活动中,教师要参与其中,有督促和检查。活动后,要通过不同的方式组织学生展示活动的成果,如,办小报,办展览,交流课外阅读的书籍。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很有用,体验成功的快乐。开展综合性学习要因地制宜。各个地方、各个学校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
11、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教师可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语文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三)大量更新课文,合理安排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的课文(三)大量更新课文,合理安排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的课文课文是学生积累和吸取优秀文化营养的主要凭借,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册教材在选文方面,注意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新编选的课文超过一半。有反映中外、城乡儿童生活故事的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槐乡的孩子;有反映领袖、科学家优秀品质的我不能失信 奇怪的大石头;有反映现代儿童关爱他人的掌声 给予树好汉查理;有反映中华优秀文化、激发学生民
12、族自豪感的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有表现秋天景物的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许多新选的课文角度新颖,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思想,如矛和盾的集合狮子和鹿。选文努力做到语言规范,在文字上做了认真的加工。课文体裁丰富,有散文、故事、诗歌、寓言、神话、科学小品,语言活泼,生动有趣,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使学生不仅学到语言,在思想上也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熏陶。从本册开始,课文分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这是从阅读方法上对课文进行的划分。精读是认真仔细地研读,有时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精读不但是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方法,而且有助于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与精读不同,略
13、读只要求粗知文章的大意,不要求字斟句酌。教材在部分课文的后面安排了“资料袋”,其形式有文字介绍,也有图片介绍等。“资料袋”一般是给学生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一些知识。其中,有的是课文相关的知识点的介绍,有的是介绍课文的主人公,还有的是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一些历史、风俗的介绍。设置这个栏目,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四)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四)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1改进课文的导学系统。灵活地在课文之前、课文之中或课文之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思考的问题,引导学
14、生读书、思考,逐渐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围绕课文提出的问题,有以下几种情况:引导学生理解词句及课文内容。有的在课文的关键处提出思考的问题,有的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有的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画面;用感悟性、点评性的话语,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的内容;引导揣摩遣词造句的妙处和文章写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改进课后练习的设计。课后练习,都是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谈感受、展示学习成果,或用举例的方式,鼓励大家讨论、交流。与低年级教材“我会读”“我会写”的设计思想一脉相承,结合中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本
15、册教材在课后练习的设计上,改变了过去以布置、要求的语气提出思考练习内容的叙述方式,采用了以激励的口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人称叙述方式。这不仅仅是形式的改变,而是体现了编写指导思想的变化。其中,有的是以“我能”“我要”的方式引领学生展示学习的成果。如,在盘古开天地一课之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我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取代过去复述课文的要求。有的是以“我们来讨论讨论”“我们来交流交流”这样一些富有激情的话语引导大家合作学习。有的课后练习鼓励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探究发现,尽量自己解决问题。一种是提出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和大家讨论。如,爬天都峰一课,“老爷爷和我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呢?
16、我们来讨论一下。”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树木抽出新的枝条中的抽出用得真好。我们一起来找找这样的词语,体会体会。”这些都反映了教材在转变教学观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的努力。3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本册教材采用了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且较好地体现了让学生自主选择、主动积累的思想。一是在课后练习中加强了词、句、段的积累。引导学生把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段多读读,或抄一抄。二是教材之后列出词语表,体现对积累词语的重视。词语表中的词语,为本课要求写的字或以前要求写的字组成的词语,不穷尽本课所有的词语。这部分内容教师可结合教学实际做相应处理,要既灵活又扎实。三是加强了朗读、背
17、诵训练,而且增加了自由度。课后练习大都是由学生自己选择背诵的部分。在此基础上,教师酌情推荐、检查和组织交流,既体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因人而异,又体现兼顾基本要求。4紧密联系学生的阅读或生活实际,安排适量的“小练笔”。随着学生会认、会写的字的增多,学生写话的愿望日益增强。顺应学生心理发展的这一特点,本册在二、四、六、八单元分别安排了 4 次小练笔,以加强读写之间的联系,增加学生练笔的机会。“小练笔”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注意运用课文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但不要拔高要求,不要把它当作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来对待。(五)改进(五)改进“语文园地语文园地”的
18、形式,丰富的形式,丰富“语文园地语文园地”的内容的内容为了更好地体现整合,加强“口语交际”和“习作”,本册教材把“口语交际”和“习作”这两个板块提前。并增设“趣味语文”“成语故事”两个栏目,语文园地中的内容依次为:“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板块,由以前的“展示台”“宽带网”变为“展示台”“成语故事”“趣味语文”“宽带网”这 4 项交叉安排,使语文园地的内容更丰富、更有趣。1口语交际。全册教材共安排 8 次口语交际。分别是:“我们的课余生活”“讲名人故事”“秋天的快乐”“观察中的发现”“生活中的传统文化”“风景优美的地方”“动脑筋解决问题”“夸夸我的同学”。口语交际的内
19、容安排,有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和“习作”一起成为“综合性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我们的课余生活”和“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两个口语交际,都是以相应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为依托,使学生有话可话,有话要说。另一种是既结合专题内容又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的话题,让学生交际得起来。如,“动脑筋解决问题”“夸夸我的同学”,都是学生生活中经常会谈到的一些话题。在口语交际的要求方面,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口语交际的要求。听的方面,在低年级“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认真听,可以提问,可以补充”。说的方面,在低年级“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
20、己感兴趣的见闻”的基础上,提出“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尽量说得生动一些”“讲的时候要有感情,使听的人受到感染”等要求。2习作。一共安排 8 次。分别是:写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写身边熟悉的一个人,写一幅秋天的图画,写一则观察日记,写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写自己去过的地方,编一个童话故事,自由习作。习作在编排上尽量为学生自主习作提供方便,不规定习作的题目,一般都是提出内容、范围,绝大多数学生都有可写的内容。题目由学生自己拟定。此外,在语文园地八还安排了一次不提任何范围的习作,完全放开,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教材十分重视习作后的交流、展示和评改。教材多处提到:“写好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21、让他们和我们分享习作的快乐”“可以读给你写的那个人听,请他评评写得怎么样”“读给同学听”“读给大家听”“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等等。把写、说、评、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注意对学生良好习作习惯的培养。如,语文园地四在习作提示里这样写道:“你把观察到的事物写进日记里了吗?让我们先交流一下各自的日记,听听同学的意见,再写一则观察日记。”语文园地八建议学生把一学期来的习作进行一个归纳整理,保存好。这些提示都是在逐步引导学生经常动笔,把平时的练笔和习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养成整理习作、保存习作的好习惯。3我的发现。根据年段发展特点,拓展“我的发现”的内容,由以前单纯地发现识字方法,
22、拓展到发现词和句的一些规律,认识一些语言现象。如,语文园地二,给出三个句子: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然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说:“我发现引用人物的话,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三种形式的区别。全册共安排 8 次“我的发现”,分别是:多音字,引用人物说话的不同形式,描写颜色的词,区别形近字,成语中的反义词,一字多义,词的褒贬义,ABB的构词形式。发现的内容都是从本单元的一些语言现象中归纳或生发出来的。“我的发现”,从名称已经显示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发现的意图,在教学时不要包办代替,
23、要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现,并乐于跟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把发现的方法迁移运用于今后的学习之中。4日积月累。“读读背背”系统编排了古诗、古诗中的名句、成语、名言警句、三字经、对子歌、农谚等传统文化内容。这些内容,无论对于学生学语言、学文化、学做人都是十分有益的。通过上述内容,使学生要了解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祖国语言文字的隽永、优美,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自觉地学习、了解祖国的语言、文化,不断丰富语言、文化的积淀。这部分内容教师不必讲解。能理解就理解,不能理解也没有关系。重在鼓励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积淀文化。“读读认认”和“
24、连连认认”。语文园地一、四、五、七安排了 4 次认字的内容,这 4次认字的安排,充分考虑汉字本身的规律,采用熟字去偏旁识字、归类识字、熟字加偏旁识字、利用形声字规律识字等方式,引导学生识一些字。这些字只认不写。到了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应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要引导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来识字,如,熟字减偏旁,熟字加偏旁,利用象形、会意、形声等特点识字。教学中可以设计多种活动,如,字词游戏、字谜、竞赛等活动,增强学生识字的乐趣。“我会填”和“读读记记”。教材在语文园地二、三、六、八分别安排了词句训练方面的题目。园地二是形近字组词练习,园地三是形容词和动词的搭配练习,园地六是
25、三组按不同形式归类的词语,第一组是 AABB 式,第二组是“又又”的形式,第三组是“不不”的形式,园地八是本册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四字词语。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多接触一些语言现象,读一读,记一记,有的还可以做一做。不要讲解语法知识。5丰富语文园地的内容和形式,增设“趣味语文”“成语故事”两个栏目。全册 8 个语文园地,“趣味语文”“成语故事”“宽带网”“展示台”这 4 项内容分别交叉安排两次。(1)“趣味语文”,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活动中学语文。教材在语文园地三安排了绕口令,在语文园地八安排了猜字谜。这部分教学以学生的交流活动为主。可事先布置学生准备相关的内容,还可以创设一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教学用书 三年级 语文 教师 教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