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金霍洛旗呼氏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淖尔壕煤矿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伊金霍洛旗呼氏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淖尔壕煤矿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伊金霍洛旗呼氏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淖尔壕煤矿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docx(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伊金霍洛旗呼氏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伊金霍洛旗呼氏煤炭有限责任公司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2012017 7 年)年)提交单位:提交单位:伊金霍洛旗呼氏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伊金霍洛旗呼氏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淖尔壕煤矿淖尔壕煤矿提交日期:二一七年一月目目录录1 1 概况概况.2 21.1 项目来源.21.2 编制隐蔽致灾因素报告的目的、任务和依据.21.3 矿井位置、交通及矿区范围.31.4 以往地质工作简介及质量评述.51.5 矿井生产建设情况.71.6 本次工作情况.82 2 矿井地质特征矿井地质特征.9 92.1 地层.92.2 主采煤层.102.3 地质构造及其他地质现象.1
2、23 3 矿井水文地质特征矿井水文地质特征.12123.1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123.2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134 4 其他开采技术条件其他开采技术条件.15154.1 瓦斯地质.154.2 工程地质.164.3 其他开采技术条件.165 5 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17175.1 采空区致灾因素普查.175.2 自然灾害普查.195.3 封闭不良钻孔致灾因素普查.205.4 矿井地质构造致灾因素普查.205.5 矿井含水体致灾因素普查.215.6 矿井瓦斯致灾因素普查.225.7 导水裂缝带致灾因素普查.235.8 矿井冲击地压致灾因素普查.245.9 其他隐蔽致灾因素普查
3、.246 6 矿井隐蔽灾害防治措施矿井隐蔽灾害防治措施.2 25 57 7 结论及建议结论及建议.2 29 91 1 概况概况1.11.1 项目来源项目来源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399 号)的要求“强制查明隐蔽致灾因素。建立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机制。”本次报告的目的是对淖尔壕煤矿进行隐蔽致灾因素自检自查工作,并将自查情况编制成伊金霍洛旗呼氏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淖尔壕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有效预防煤矿事故,保障煤矿安全。1.21.2 编制隐蔽致灾因素报告的目的、任务和依据编制隐蔽致灾因素报告的目的、任务和依据本次报告目的:通过
4、对淖尔壕煤矿的采空区、封闭不良钻孔、断层、裂隙、导水裂缝带、地下含水体等隐蔽致灾地质因素进行普查,明确淖尔壕煤矿的主要隐蔽灾害因素并编制相关处理措施,有效预防煤矿事故,保障煤矿安全。主要任务:1、查明采空区分布、形成时间、范围、积水状况、自然发火情况和有害气体等,建立煤矿和周边采空区相关资料台账;2、收集废弃老窑(井筒)闭坑时间、开采煤层、范围,是否开采煤柱和充填情况等资料。井田内及周边施工的所有钻孔都要标注在图上,分析每个钻孔封孔的质量。建立井田内废弃老窑(井筒)、水源井、封闭不良钻孔台账;3、查明矿井边界断层和井田内落差大于 5m 的断层,查明矿井内主要裂隙形态,收集矿井裂隙发育资料;4、
5、查明矿井内直径大于 30m 的陷落柱,主要包括陷落柱发育形态、岩性、周边裂隙发育程度、导水性等,并提出防范措施和建议;5、查明煤层厚度、变化规律、煤质和瓦斯含量及赋存状况,系统收集矿井所有的瓦斯资料和地质资料,编制瓦斯地质图,对矿井瓦斯赋存情况进行分区,开展瓦斯防突预测预报工作;6、查明影响矿井安全开采的水文地质条件,各种含水体的水源、水量、水位、水质和导水通道等,对导水裂隙带进行理论计算,预测煤矿正常和最大涌水量,提出防排水建议;7、查明火区范围、密闭、气体成分等情况,提出防灭火措施建议;8、查明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普查,并将其标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9、分析找出矿井的主要隐蔽致灾
6、因素,提出相应的治理工作计划和应采取的综合安全技术措施。主要依据:1、煤矿防治水规定(2009 年)2、煤矿安全规程(2016 年);1.31.3 矿井位置、交通及矿区范围矿井位置、交通及矿区范围淖尔壕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阿勒腾席热镇东南部,距阿勒腾席热镇直线距离 36km,行政隶属纳林陶亥镇管辖。井田为一不规则多边形,面积约 25.1782km2。地理坐标:东经:11009001101319北纬:392915393230伊金霍洛旗呼氏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淖尔壕煤矿现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C1000002011051110111849),有效期限
7、15 年零 10个月,自 2011 年 5 月 4 日至 2041 年 5 月 4 日。矿区登记面积 25.1782km2,开采深度由 12901140 标高,矿区范围共有 11 个拐点坐标圈定。本井田西约 10km 有包神铁路南北向通过,包神铁路为神东矿区的北翼运输通道,该铁路由内蒙古包头(万水泉)至神木北站,全长 172km,铁路等级为单线地方铁路级,于 1989 年建成通车,可转入京包线、神朔线外运,设计输送能力15.0Mt/a,目前运量已趋饱和,神华集团规划全线按国铁级标准进行复线改造,运输能力在 2010 年达到 20.0Mt/a,目前包神铁路增建二线方案设计招标工作正在着手进行。包
8、神铁路距离本矿井较近,包神铁路复线改造完成后,本矿井所产原煤可从该线进行外运,因此本矿井所产原煤铁路外运条件较好。(2)公路本矿井东部边界处有包府公路南北向通过,包府公路为神东矿区的主要煤炭外运公路,全线公路等级为二级公路,包府公路北接包头,路经杨家坡、大柳塔、店塔、直至陕西府谷。阿(镇)新(庙)公路从井田南部通过,在井田东南方向与包府公路相接。因此,本矿井煤炭公路外运条件也极为便利。矿井交通位置详见图 1-1-1。1.41.4 以往地质工作简介及质量评述以往地质工作简介及质量评述1958 年以来,东胜煤田先后有石油、煤炭、地矿等地质部门从不同的目的出发,做了大量地质工作,为东胜煤田积累了丰富
9、的地质资料。为进一步进行地质工作奠定了基础。现将涉及本工作区的地质工作概述如下:1、1989 年,内蒙古地矿局 105 地质队在准格召新庙一带(包括矿区范围)进行了详查地质工作,提交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准格尔召新庙矿区详查地质报告,是本次详查设计及详查报告编制的主要依据。2、2003 年,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地质局 117 勘探队在淖尔壕井田内进行了详查地质工作,在当年先后提交了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准格尔召新庙矿区淖尔壕煤矿一井田详查报告、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准格尔召新庙矿区淖尔壕煤矿二井田详查报告是本次工作的主要依据,其工作量及其它情况见文字。上述有关报告的主要工作量,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详见表
10、1以往勘查地质成果一览表。表 141以往勘查地质成果一览表报告名称报告提交时间报告提交单位主要工作量审批单位、文号、时间批准储量级别(万吨)备注孔数(个)比例尺进尺(m)填图面积(km2)准格尔召-新庙矿区详查地质报告1989.12内蒙古地矿局105 地质队1811:2.5万内地(1990)第 1号424041B:82024C:176938D165079本次报告编制时利用 15 个钻孔37456.78595.721809.8643淖尔壕煤矿一井田详查报告2003.12内蒙煤田地质局 117 队121:1 万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内国土资储审字2004060 号2004.3.18总:8
11、112121b:886122b:4097333:3139一、二井利用原准格尔召新庙详查报告施工钻孔15 个,一、二井详查阶段施工钻孔 7 个,其余为重复利用钻孔2740.7327淖尔壕煤矿二井田详查报告2003.12内蒙煤田地质局 117 队141:1 万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内国土资储审字2004095 号2004.5.18总:7330121b:1343122b:4110333:18772730.8227上述各报告对东胜煤田东南部的煤层及地层的发育情况、煤种及其利用方向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与东胜煤田的整体煤岩对比起到了衔接作用,对本次工作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本次工作情况本次工作情
12、况117 勘探队有关技术人员于 2005 年 9 月对淖尔壕煤矿进行了野外实地踏勘,初步了解了区内主要煤层的出露范围、厚度及分布情况,认为有必要对该区进行地质勘查工作。于是,探矿权人于当月向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提出了探矿申请,正式授予探矿权,颁发了探矿权证,划定了探矿范围。117 勘探队依据探矿范围,于当月编制了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淖尔壕井田勘探设计。经技术委员会审查后交探矿权人审阅,正式开始勘查工作。野外钻探工程施工时间自 2005 年 10 月 5 日至 2005 年 11 月 25 日,野外地质图检测工作时间自 2005 年 10 月 6 日至 2005 年 10 月 28 日。在施工
13、过程中,117 勘探队严格按设计及有关规范要求执行,切实加强了地质 三边 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与探矿权人协商解决,保证了各项工程的质量。本次勘探共布置勘探线 8 条,共施工钻孔 6 个。完成各项实物工作量详见表 151。表 151本次勘探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一览表本次勘探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一览表项目数量工 作 量备注工程测量6个钻孔6个孔地形地质及水文地质填图1:1000027km2地质钻探(含水文)6个钻孔1093.74mH08、H07、H10、H11、H12、H13水文地质钻探1个钻孔201.70mH10地球物理测井6个钻孔1070m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6个钻孔6个孔全部钻孔工程地质编录1个钻
14、孔1个H10抽水试验(单孔)1个钻孔1次H10岩样1个钻孔10组60块H10水样1个钻孔1组2个H10煤芯煤样13个顶底板夹矸样4个简选样1个钻孔1个H10瓦斯样2个钻孔4个H08、H12本次勘探获得的煤炭资源储量详见表 152表 152类别331332333总资源储量资源储量22266092725015568本次勘探取得的主要成果为 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淖尔壕井田勘探报告,包括报告正文 1 本,附图 11 类 72 张,附件 1 册,附表 1 册。本区属后期开发,区内无生产煤矿及老窑。以往完成的专门水文地质研究工作主要有:原淖尔壕详查区的 1:1 万地形地质及水文地质图是 2003 年采用
15、GPS 调绘的方式填绘的。历经二年,其地形、地貌基本未发生变化。为满足矿井设计要求,本次勘查对原详查区内淖尔壕煤矿勘探区的 1:1 万地形地质及水文地质图进行了修测。本次修测的各类地质及水文地质点均按规程要求记录,资料齐全、完整。采用 GPS 进行系统定位,点位精度平面误差在 5m 以内。经修测后的 1:1 万地形地质及水文地质图满足规程要求,可供勘探(精查)报告编制使用。1.51.5 矿井生产建设情况矿井生产建设情况井田开拓方式采用斜立井开拓,共三条井筒,即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立井。主、副井筒的井口布置同一工业场地内,回风立井布置在井田南部边界中部。主斜井沿井田西侧边界方向向北 16掘进至
16、4-2 号煤层落底。副斜井平行主斜井于其东侧布置,倾角为 6,“之”字型布置,4-2 号煤层落底。回风立井 4-2 号煤层落底。三条大巷平行于井田南侧边界东西方向布置,首采工作面布置于井田西南靠近井筒处。矿井设一个开采主水平和两个辅助水平,主水平布置在 4-2 煤层中,在 2-3 号煤层布置第一辅助开采水平,该辅助水平主要担负 2-3 和 3-2 煤层的开采任务,在 6-1 煤层布置第二辅助水平。矿井前期在主水平形成系统,在主水平中形成中央水泵房、中央变电所、井底水仓等井下主要硐室。首先开采井田西南部的 4-2 煤层,然后开采井田中东部无压茬关系的 4-2 煤层,之后开采井田中西部赋存的的 2
17、-3 和 3-2 煤层,待 2-3 和 3-2 采完后再开采主水平的剩余 4-2煤层,最后开采 6-1 煤层。井下大巷布置采用三巷制,即在主水平布置运输大巷、辅运大巷和回风大巷,主水平和第二辅助水平通过斜巷连接,井下大巷东西方向布置,4-2 煤层工作面由北向南后退式回采,由西向东依次布置工作面。井下主运输采用胶带输送机运输,辅助运输采用防爆无轨胶轮车运输,矿井通风方式采用中央分列式。1.61.6 本次工作情况本次工作情况从 2017 年 1 月 1 号开始,淖尔壕煤矿成立了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小组。组长:总工程师副组长:地测副总安全矿长成员:生产班主任安监站站长地测科长通风队长及相关单位技术人员本
18、次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编制工作,第一阶段: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对井田内及邻近矿井相关地质与水文地质、瓦斯地质及防突防冲相关资料进行了搜集、分析整理;对矿井地质报告中有关投入矿井的勘查工作量和质量进行了核查,分析了其达到的勘探程度;并结合已有报告及资料对矿区和井田地层和构造特征、煤层和煤质特征、水文地质、瓦斯地质及其他隐蔽致灾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第二阶段:系统进行报告编制、检查整理后,提交了本次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第三阶段:报告的评审、修改、提交等。本次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是在结合以往历次地质资料及井下实际生产情况,对采空区、封闭不良钻孔、断层、褶曲、裂隙、瓦斯富集情况、导水裂隙带、
19、井下火区、地温、冲击地压、岩浆岩侵入等现象进行了再分析和再认识,基本包括了矿井井下存在的各种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并对各种致灾因素可能造成的后果及预防措施做了论述。2 2 矿井地质特征矿井地质特征2.12.1 地层地层井田位于东胜煤田的南部,新生代地质营力的作用在井田表现的较为强烈。据地质填图及钻探成果对比分析,区内地层由老至新发育有:三叠系上统延长组(T3y)、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侏罗系中统(J2)、白垩系下统志丹群(K1zh)和第四系(Q)。现分述如下:1、三叠系上统延长组(T3y)该组为煤系地层的沉积基底,基底呈波状起伏。井田内未出露,钻孔也仅揭露其上部岩层。据区域地质资料,岩
20、性为一套灰绿色中粗粒砂岩,局部含砾,其顶部在个别地段发育有一层杂色砂质泥岩。砂岩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含有暗色矿物。普遍发育大型板状、槽状交错层理,是典型的曲流河沉积体系沉积物。井田内钻孔最大揭露厚度为78.10m,未到底。2、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该组是井田内的主要含煤地层,在井田范围内有5处小面积零星出露。据钻孔揭露资料,岩性主要由一套浅灰、灰白色各粒级的砂岩,灰色、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和煤层组成,发育有水平纹理及波状层理,含2、3、4、5、6煤组。中东部地层厚度较小,西南部厚度较大。据钻孔资料统计,延安组厚度为104.71m210.41m,平均153.00m,厚度变化小,其变异
21、系数为15%。与下伏地层延长组(T3y)呈平行不整合接触。该组地层含植物化石较丰富,但多为不完整的植物茎、叶化石,未见完整的植物化石,难辨其属种。3、侏罗系中统(J2)该统为井田内的次要含煤地层,在井田内无出露。岩性上中部为浅黄、青灰、灰绿色中、粗砂岩,局部夹粉砂岩、砂质泥岩。该组地层厚度081.85m,平均9.41m。厚度变化大,大部分被剥蚀,只有5个孔见到该层位,变异系数246%,与下伏延安组(J1-2y)呈平行不整合接触。4、白垩系下统志丹群(K1zh)在井田西部两处山包上有零星的出露。岩性下部以灰绿、浅红色砾岩为主,上部为深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夹细砂岩,具大型斜层理和交错层理。地层厚度总
22、体呈西厚东薄的变化趋势。据钻孔资料统计,地层残存厚度048.13m,平均7.39m,厚度变化大,全区有12个孔见该煤层,其变异系数为152%。与下伏侏罗系中统(J2)呈角度不整合接触。5、第四系(Q)该地层按成因可分为:冲洪积物(Q4al+pl)、残坡积物及少量次生黄土(Q3+4)、风积沙(Q4eol)。冲洪积物(Q4al+pl):分布于井田内各枝状沟谷的谷底,由砾石、冲洪积砂及粘土混杂堆积而成,厚度一般小于5m。残坡积物及少量次生黄土(Q3-4):广泛分布于井田内山梁坡脚地带,由砂、砾石组成,局部地段含少量次生黄土。厚度最大58.40m。风积沙(Q4eol):分布于井田大部岩性以风积粉细砂为
23、主,呈半月状砂丘、水垄及新月形沙丘等,厚度一般小于15m。2.2 主采煤层井田内含煤最多可达 5 层,其中可采煤层 4 层,即 2-3、3-2、4-2、6-1 煤层,其中 4-2 煤层为全区主采的煤层,2-3、3-2、6-1 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现将各可采煤层特征分述如下:1、2-3煤层位于 2 煤组中下部,井田内西部发育,局部可采。据钻孔统计,煤层自然厚度 03.25m,平均 0.95m。可采厚度 0.973.25m,平均 1.93 m。该煤层结构简单,不含夹矸。层位较稳定,厚度变化较大,在井田内的中部较厚,而东部尖灭。全区28 个穿过点(包括井田外8 个),其中15 个见煤(包括井田外5
24、个),11个可采(包括井田外5个),13个零点(包括井田外3个),煤层厚度变异系数110%,点可采系数 39%,全区面积 25.2371km2,可采面积 10.68km2,面积可采系数 42%。2-3 煤层为对比基本可靠、局部发育、局部可采的不稳定煤层。与下部的 3-2 煤层间距 5.0521.27m,平均 13.80m,由南北向北间距增大,间距变异系数 34%。顶板岩性主要为砂质泥岩、细粒砂岩,底板岩性主要为灰白色细粒砂岩。2、3-2煤层位于3煤组下部,局部发育,局部可采。煤层尖灭带位于东部的H02、H06孔一带和中部的H01号孔周围。不可采区主要分布在西部。据钻孔统计,煤层自然厚度02.2
25、2m,平均0.79m。可采厚度0.801.66m,平均1.05m。该煤层结构简单较简单,不含或含1层夹矸。层位较稳定,厚度在井田内变化较大,总体向西北增厚,其变异系数68%。全区28个穿过点(包括井田外8个),其中有24个见煤点,4个尖灭点(井田外1个),见可采煤层12个点(包括井田外4个),点可采系数43%,可采面积8.23km2,面积可采系数32%。3-2煤层为对比基本可靠、大部发育局部可采的不稳定煤层。与下部的4-2煤层间距为26.8547.56m,平均35.52m,中西部间距加大,总体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有加大的趋势,间距的变异系数15%。顶板多以砂质泥岩为主,底板多为细粒砂岩。3、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伊金霍洛旗 煤炭 有限责任公司 淖尔壕 煤矿 矿井 隐蔽 因素 普查 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