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1回风措施巷掘进工作面探放水设计.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1131回风措施巷掘进工作面探放水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31回风措施巷掘进工作面探放水设计.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贵州正华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水城县化乐乡朝阳煤矿1151回风措施巷探放水设计矿 长:生产矿长:安全矿长:机电矿长:总工程师:编 制 人:胡纯礼编制单位:朝阳煤矿技术科编制日期:2014年8月26日1151回风措施巷探放水设计会审参加单位通风队机电队安检科矿调度室掘进队参加人员参加单位机电矿长安全矿长生产矿长通风副总地测副总机电副总参加人员会审意见: 总工程师: 年 月 日 矿 长: 年 月 日贯彻学习记录主持人贯彻地点时 间参加人员签字:目 录第一章 设计编制依据4第二章 工程概况4第一节 掘进工程概况4第二节 周边关系5第三章 水文地质特征5第一节 矿井水文地质5第三节 矿井充水因素分析10
2、第四章 探放水钻孔设计13第一节 探放水钻孔设计依据13第二节 探放水管理机构设置13第三节 探放水钻孔设计14第五章 排水设备及管路选择计算18第一节 涌水量18第二节 主、副水仓容量18第三节 排水泵18第四节 排水管路18第六章 施工技术要求及安全技术措施19第一节 探水技术措施19第二节 放水技术措施20第三节 遇老空、采空安全技术措施21第四节 遇有毒有害气体安全技术措施21第五节 其他技术措施22第七章 压风自救系统及安全避灾路线23第一节 压风自救23第二节 避灾路线23第一章 设计编制依据本探放水设计编制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朝阳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及贵州煤田地球物
3、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二0一三年十月编制的水城县化乐乡朝阳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查(勘探)报告。第二章 工程概况第一节 掘进工程概况一、巷道布置1151回风措施巷在112回风石门内的回风联络巷中开口,开口点距112回风石门K号导线点44.5m,巷道开口方位170,巷道工程量60m。回风措施巷掘进均为全岩巷。该巷施工在M5煤层的顶板岩层中,从M5煤层顶板揭露M5煤层呈伪倾斜下山布置。倾角8。巷道将经过111回风石门的下方和回风斜井的上方,施工到设计位置后进入M5煤层。然后再以189的方位掘进1151回风巷。二、巷道设计1151回风措施巷设计断面为半圆拱形,掘进规格:宽高=32002800mm,拱高160
4、0mm,墙高1200mm,掘进断面7.86。巷道净宽3000mm,净高2700mm,净断面7.13。水沟位于巷道前进左帮,断面规格为:宽深=300300mm。巷道支护方式采用锚网喷支护。第二节 周边关系1151回风措施巷位于主、回风斜井之间,在112回风联络巷开口,巷道开口后将从111回风石门下方和回风井的上方经过。不与其它巷道连接。掘进范围内无老巷和采空区。地面相对应的位置为陡坡荒山地形,无重要建筑物和保护物。第三章 水文地质特征第一节 矿井水文地质一、地质构造朝阳煤矿位于比德向斜南西翼。矿区北部地层倾向南东,倾角851,一般为15。矿区东南部地层受断层影响倾向北东,倾角2851,一般为35
5、。煤层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地层沿倾向有一定的波状起伏。在矿区内东南部地表发现断层F10、F11、F11-1。F10断层:位于陈家寨,走向NESW,长约1km,倾向NW,正断层,断距40m左右,倾角6570,在鱼跳笼交于F11断层。F11断层:位于上陈家寨新寨,横穿矿区东南部右下角,走向NESW,区内长约500m,倾向NW,正断层,断距80m左右,倾角80。F11-1断层:为F11派生断层,位于箐脚鹦鸽咀,走向NESW,长约1.5km,倾向SE,正断层,断距35m左右,倾角6080。综上,矿区整体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二、煤层矿区含煤地层为上统二叠龙潭组,由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岩系组成。岩性主要
6、由浅灰色、灰色及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炭质泥岩及煤组成。含煤地层厚度286.88412.97m,一般为370m。共含煤30-50层,矿区内揭露的可采煤层5层,即为M2、M31、M5、M61、M32煤层。该地层与下伏峨眉山玄武岩组呈假整合接触。各岩石类型在垂向上分布具较强规律性:煤层主要分布于煤系地层的中部、上部。其中矿区内已巷道揭露可采煤层5层,现分别叙述如下:1.M2煤层位于龙潭组上部,上距长兴组约10m,煤层厚度为0.60-1.91m,一般含0-1层夹矸,夹矸厚约0.10m,顶板为泥质粉砂岩,底板为细砂岩,厚度变化不大,属较稳定煤层,全区可采。2
7、.M3-1煤层位于龙潭组上部,上距M2煤层约15m,为黑色,粒状,半亮型煤。煤层厚度为0.53-2.03m,一般含0-1层夹矸,夹矸厚约0.10m结构较简单,顶板为泥质粉砂岩,底板为泥岩,厚度变化不大,属较稳定煤层,全区可采。3.M5煤层位于龙潭组上部,上距M3-1煤层约30m,为黑色,块状、粒状,亮煤。煤层厚度为1.18-1.95m,结构简单,顶板为泥质粉砂岩,底板为泥岩,厚度变化不大,属较稳定煤层,全区可采。4.M6-1煤层位于龙潭组上部,上距M3煤层约 20m,为黑色,块状、粒状,半暗半亮型煤。一般含0-1层夹矸,煤层厚度为1.60-3.56m,结构简单,顶板为泥质粉砂岩,底板为泥岩,厚
8、度变化不大,属较稳定煤层,全区可采。5.M32煤层位于龙潭组下部,上距M6-1煤层约240m,为黑色,块状、粒状,半暗半亮型煤。煤层厚度为1.40-3.95m,结构较复杂,一般含1-3层夹矸,夹矸厚约0.20m,顶板为泥质粉砂岩,底板为泥岩,厚度变化不大,属较稳定煤层,全区可采。可采煤层特征表煤层编号煤层厚度(m)煤层倾角()煤层平均间距(m)煤层结构煤层稳定性顶底板岩性顶板底板M20.60-1.911.49-1815简单较稳定泥质粉砂岩细砂岩M310.53-2.031.318-20简单较稳定泥质粉砂岩泥岩30M51.18-1.951.4210-25简单较稳定泥质粉砂岩泥岩20M611.60-
9、3.562.758-28简单较稳定泥质粉砂岩泥岩240M321.40-3.952.8412-36较复杂较稳定泥质粉砂岩泥岩煤层顶底板及夹矸情况如下:M2煤层顶板为泥质粉砂岩,底板为细砂岩,一般含0-1层夹矸,夹矸厚约0.10m。M3-1煤层顶板为泥质粉砂岩,底板为泥岩,一般含0-1层夹矸,夹矸厚约0.10m结构较简单。M5煤层顶板为泥质粉砂岩,底板为泥岩。M6-1煤层顶板为泥质粉砂岩,底板为泥岩。M32煤层顶板为泥质粉砂岩,底板为泥岩,局部含1-3层夹矸,夹矸厚约0.20m。三、水文地质特征1、地表水矿区内地表水水系发育,地表水和大气降水是矿床充水的主要因素。矿区内有赵家河穿过,从南西流向北东
10、,S1点流量约300L/s;其余地表水大多受季节性影响较大,旱季时干涸。2、地下水类型区内地下水类型为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其次为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3)、上二叠统龙潭组(P3L)、上二叠统长兴组(P3c)、飞仙关组一、二段(T1f 1+2)、飞仙关组三段(T1f 3)。其岩性主要为砂、泥岩、粉砂岩组成,中夹薄层灰岩,凝灰质泥岩或凝灰岩。为基岩裂隙水,富水性弱。孔隙水:含水层位为第四系Q,主要为残坡积、冲洪积层为主,岩性以砂砾、碎石土、砂质土、粉质土组成,为孔隙水。该带透水性好,地下水易于排泄,动态变化大,大部分是季节性泉水,富水性弱。3、含水岩组及其含水特征按区内出露地
11、层由新至老叙述如下:第四系(Q):主要为残坡积、冲洪积层为主,岩性以砂砾、碎石土、砂质土、粉质土组成,为孔隙水。该带透水性好,地下水易于排泄,动态变化大,大部分是季节性泉水,富水性弱。飞仙关组三段(T1f 3):岩性为砂、泥岩、粉砂岩组成,中夹薄层灰岩,矿区内出露不全,厚度不详。含基岩裂隙水,富水性弱。单位涌水量为0.054L/sm。飞仙关组一、二段(T1f 1+2):飞仙关组二段以石灰岩为主,厚度30m左右。含岩溶裂隙水。一段岩性以粉砂岩为主,夹泥岩和薄层灰岩,厚度210m左右,地表呈宽条带状沿煤系出露,含风化裂隙水。单位涌水量为0.0086L/sm,该层是区内较理想的一段相对隔水岩层。对上
12、覆中强含水层和下伏中等含水层取到最佳的阻隔作用。上二叠统长兴组(P3c):岩性上部含钙质粉砂岩夹薄层灰岩;下部为粉砂岩,厚度30.9763.13m。该层含基岩裂隙水,为弱含水层。单位涌水量为0.0075L/sm,上二叠统龙潭组(P3L):岩性为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及煤层夹泥质灰岩组成。厚度286.88412.97m,地表呈缓坡出露。含基岩裂隙水,为相对隔水层,富水性弱。单位涌水量为0.0094L/sm,浅部含风化裂隙水,深部含水微弱而不均匀。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3):岩性为灰绿色玄武岩,似层状、气孔状、杏仁状,其顶部5m左右为浅灰灰色凝灰质泥岩或凝灰岩。含基岩裂隙水,富水性弱。单位涌水量
13、为0.0059L/sm。4、水力联系情况由于沟谷切割较深,有利于大气降水的排泄,河流、溪沟上段与下段的流量的不同,明显地反映了地下水补给地表水。飞仙关组一段粉砂岩夹薄层泥岩厚200m左右,可视为上覆地层含水段和下伏长兴组含水段的相对隔水层。长兴组钙质粉砂岩夹薄层灰岩及粉砂岩,厚度30.9763.13m。该层含基岩裂隙水,为弱含水层。含煤地层下伏玄武岩组,厚度不详,其顶部5m左右凝灰质泥岩或凝灰岩,该段也是相对隔水层。含煤地层中,含水层厚度286.88412.97m,为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及煤层夹泥质灰岩组成,各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不明显。综上所述,以本矿区地形高差较大,基岩裸露,面积较大,含水带
14、与相对隔水带相间分布。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地下水的排泄条件比补给好。煤层大部分赋存在当地侵蚀基准面(1350m)以下,矿井直接充水含水段是龙潭煤组中的碎屑岩夹煤层及薄层碳酸盐岩地层,含水性质属层间裂隙水,富水性弱。断层带水文地质特征为上二叠统地层表现为富水性较弱,导水性差。第三节 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一、充水水源及其影响程度矿井充水类型为裂隙充水矿床,其充水因素既决定于水文地质条件,又决定于开拓方式。充水强度受充水水源和通道的影响。(1)、大气降水对矿井充水的影响矿井内龙潭组裸露,风氧化带沿倾向深度普遍达50m左右,地形起伏较大,补给面积大,植被发育较差。尽管岩层富水性弱,由于大气降
15、水的直接补给,可沿节理、裂隙等渗入矿井。当矿井煤层开采后,易对顶部岩层造成破坏,产生“冒落带”、导水裂隙带,增大地表水对矿井的渗入。(2)、地表水体对矿井充水的影响本矿井筒均位于高处,不受洪水和内涝威胁,建筑物均位于冲沟两侧,布置在地势比较高处,矿井工业场地的雨水均由道路水沟流到排洪沟中。矿井内充水,主要是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源。(3)采空区积水矿区内老窑和整合前的二个小矿井窑以斜井开拓为主,老空区内存在着一定的积水,是矿井浅部开采的重要充水因素,在开采浅部煤层时,采空区积水易渗入矿井而成为矿井直接充水水源,对矿井的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4)断层裂隙充水在矿区内东南部地表发现断层F10、F1
16、1、F11-1,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富水性及导水性强。断层破碎带在上覆地层岩芯普遍较破碎,可能将上覆含水层中地下水导入矿井,而延伸到下伏地层中的断层也有一定的导水性,为矿井充水的直接或间接通道。(5)老窑积水对矿井充水的影响矿井自建井以来,炸封的生产井及老窑积水是矿井的主要水害。老窑多沿主采煤层露头开采,开采深度0-50m,沿倾向开挖。开采煤层时,老窑长期废弃且积水情况不明。当矿井巷道或采空区与之连通时即溃入矿井,造成突水灾害。对低洼处或河沟边的小窑,在洪水期要加强监测,严防其变为地表水灌入矿井的通道,造成水患。(6)、含水岩层对矿井充水的影响当井筒和巷道揭露含水层时,便成为矿井充水水源。龙潭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131 回风 措施 掘进 工作面 放水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