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审定人教版数学六上第8单元教学设计.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新审定人教版数学六上第8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审定人教版数学六上第8单元教学设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材分析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把数和形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更简单,使抽象的问题变得更直观。数与形相结合的例子在小学数学教材与教学中随处可见。有些情况下,是图形中隐含着数的规律,可利用数的规律来解决图形的问题。本单元的例1以及相关练习就属于这种情况。例如,第109页第2题(如下图),使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第2个图比第1个图增加2个小圆,第3个图比第2个图增加3个小圆,第4个图比第3个图增加4个小圆这样依次下去,各个图形中的小圆个数分别是1,3,6,10,即1,1+2,1+2+3,1+2+3+4,如果是第个图,小圆的个数是。等学生将来学习了等差数列的有关知
2、识,就知道第个图形中小圆的个数是。而有些情况下,是利用图形来直观地解释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原理与事实,让人一目了然。尤其是对于小学生,其思维的抽象程度还不够高,经常需要借助直观模型来帮助理解。例如,利用长方形模型来教学分数乘法的算理,利用线段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算理,利用面积模型来解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乘法分配律、完全平方公式等。还有的时候,数与形密不可分,可用“数”来解决“形”的问题,也可用“形”来解决“数”的问题。例如,解析几何中,函数图象与方程、方程组互为工具,互为解释,有机融合。小学中的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图象也很好地反映了这样的思想。本单元教材以“”“”为例,引导学生认识利
3、用数和形的结合解决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教材例题分析例1:连续奇数的等差数列之和等于某平方数。本例让学生计算从1开始的连续若干奇数之和。在计算时,即使不借助图形,也可以通过,发现规律:从1开始,连续个奇数之和,就是的平方。但把图形与算式对应起来,更具直观性,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之美。图中有的规律显而易见(每个图都是一个大的正方形,第个图形中,大正方形的每行、每列都有个小正方形,因此,小正方形的总数是),有的规律相对比较隐蔽(从左下角到右上角,每个“”形的小正方形的个数分别是1,3,5,7,)。每个图中都“隐藏”着一个等式,如第个图中的等式就是。从图形的角度直观理解“正方形数”或“平方数”的特点,
4、显然,使学生通过数与形的对照,利用图形直观形象的特点得到关于数的规律。例2:等比数列之和等于1。本例让学生计算的得数。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发现,加数有规律,即后一个加数是前一个加数的;和也有规律,每次相加所得的和都等于1减去最后一个加数;加数的项数越多,和越接近1。这些加数无限地加下去,最后的和无限接近于1。但这个无限接近于1的数到底是多少呢?教材利用“分数的认识”中的面积模型和长度模型,在圆上和线段上表示出这些加数,使学生借助图理解:无限加下去,最终的得数为1。由此,教材借助图形解决了比较抽象的、复杂的、不好解决的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即使有了图形的直观支持,仍有学生对最终结果为1这一事实不能理
5、解,这也是非常正常的。可以有两种解释的方法:第一种,如果学生认为和为,教师可以追问:如果再加上一项呢?加上,和就变成了。不管找到一个多么接近1的数,总还能再加一项,得到一个比它更接近1的和,这恰恰是极限思想的精髓所在。第二种,可以利用反推的方法来使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自主探索图形中隐藏着的数的规律,会利用图形来解决一些有关数的问题,并学会应用所发现的规律。教学难点是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归纳推理、极限等基本数学思想。连续奇数数列之和与正方形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07页例1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体会数与形的联系,进一步积累数形结合数学活动经验,
6、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意识。2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价值,激发学生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3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归纳推理等基本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难点:积累数形结合数学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激发兴趣。教学准备:课件,不同颜色的小正方形。学具准备:不同颜色的小正方形,吸铁板,作业纸。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教师:最近老师发现,我有一项非常神奇的本领。什么本领呢?我发现只要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相加,比如,1+3,1+3+5像这样的算式,我都算得特别快。你们信吗?教师:不信也没关系,我们现场来比一比。 师生比赛,看谁算得快
7、。教师:这个方法快吗?你们想不想也像老师一样算得快呢?教师:老师给你们一点点提示,我是借助图形发现这个方法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数与形(板书)。二、动手实践,以形解数1教师:我先根据算式中的加数拿出若干个图形。比如,1+3,我就先拿一个小正方形,再拿三个小正方形(贴在黑板上),我发现这些数量的小正方形刚好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那我就把它们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教师:接着,我观察图形和算式之间的关系,就发现了可以快速算得结果的方法,你们想不想自己试试看?教师:先来两个加数的,再来三个加数的。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先完成第一步,再完成第二步,看看哪个小组最先发现老师的方法。2小组动手操作,教师巡视。3
8、学生汇报,全班交流分析。先讨论1+3,再讨论1+3+5。教师:根据同学们的汇报,大家认为1+3=22,1+3+5=32。除了这两组同学的汇报,你们还有其他发现吗?学生:算式中加数的个数是几,和就等于几的平方。教师:你们认同他的方法吗?能不能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一说?学生1:1+3+5+7+9=52。学生2:1+3+5+7+9+11=62。教师:那我们从头来看一看。请看屏幕:1+3+5+7+9=(52)。教师:一个小正方形可以看成12,想要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再增加1个是不够的,增加的个数要比前一个加数再多2(也就是3);想拼成更大的正方形,再增加3个是不够的,还要比3个再多2个(也就是5个),
9、此时是1+3+5;再往下去,要加7才能拼成更大的正方形,依此类推,加到了9,就能排成每行、每列的个数是5的大正方形。教师:那看来只要是1开始的,连续的奇数相加,就能排成每行、每列个数是几的大正方形,和也就是几的平方。4练习。(1)1+3+5+7+9=( )2; 1+3+5+7+9+11+13=( )2;_=92。教师请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核对答案。(2)利用规律,算一算。1+3+5+7+5+3+1=( );1+3+5+7+9+11+13+11+9+7+5+3+1=( )。全班交流,请学生说明计算结果和原因。5小结。教师:我们同学都很细心,现在不但能很快算出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的和,稍加一点变化
10、,你们也照样算得很快。现在知道老师是用什么方法来快速计算这些题的吧?教师:这么巧妙的方法,我们是借助什么发现的?(图形)。看来,有的计算问题借助图形解决会更容易。就像这个题一样,我们借助图形发现了更巧妙、更简便的方法。三、练习巩固1下面每个图中各有多少个红色小正方形和多少个蓝色小正方形?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答案。教师:请你认真思考、观察,上边的图形和对应的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四人小组交流。教师:刚才有一个同学说,蓝色的小正方形顺次增加1个,红色的小正方形顺次增加2个。为什么蓝色的小正方形每次增加1个,而红色的小正方形每次增加2个呢?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第一个图形,若要增加1个蓝色小正方形,其上
11、方、下方就要各增加1个红色小正方形;依此类推,第三个图形在第二个图形的基础上增加了1个蓝色小正方形,则红色小正方形就要增加几个?教师:如果不让你看图,照这样画下去,第6个和第10个图形各有几个红色小正方形和蓝色小正方形呢?你能写出来吗?在草稿本上写一写。教师请学生介绍,说说是怎么算出来的。教师:观察发现,图形中左右两侧的红色小正方形个数固定不变(为6个),在中间部分,蓝色小正方形的个数乘以2就是红色小正方形的个数。即使在蓝色小正方形个数较多的情况下,仍然可以算得很快,看来图形问题确实也蕴涵着数的规律。找到了其中的规律,解决问题就清晰、容易多了。2课件出示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二第2题。(1)教
12、师:上方有图,下方有对应的数字,请你观察和思考,图和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小组交流一下。全班交流。学生:第2个图形中小圆的个数为1+2,第3个图形中小圆的个数为1+2+3,第4个图形中小圆的个数为1+2+3+4。学生:是第几个图形,其中就有几行小圆。教师:照这个规律往下画,你能画出来吗?图形下方的数字表示的是什么?第5个、第6个、第7个图形下方的数,你能不能很快写出来?教师请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纸上。教师请学生汇报,说说是怎么得到结果的。教师:图形中的最后一行是第几行?含有几个小圆?教师:现在如果老师不让你画图,你能不能想象一下第10个图形,它是什么样子的?一共有多少个小圆呢?现在我们就不画图,算一
13、算,第10个图形下方的那个数是多少?能算出来吗?动笔试一试。展示学生作品,请学生介绍方法。(2)教师介绍“三角形数”“正方形数”。教师:同学们发现没有,55个小圆能排成什么图形?(三角形)而且这个三角形的每一行的小圆的个数分别是从1到10。教师:回过头来看看。3、6、10、15、21呢?它们是否也具有同样的特点?教师:在数学上,我们把1、3、6、10、15、21、28这样的数称为“三角形数”。请同学们想一想,28后面的下一个三角形数是多少?(36)教师:大家再看,一个图形,如果是4个小正方形可以拼成大正方形,如果是9个小正方形可以拼成大正方形,16个小正方形也可以拼成大正方形。像这样的数,我们
14、称之为“正方形数”。四、回顾反思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数与形”,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利用图形求等比数列之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07108页例2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研究数与形之间的联系,寻找规律,发现规律,学会利用图形来解决一些有关数的问题。2让学生经历猜想与验证的过程,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归纳推理、极限等基本数学思想。教学重难点:探索数与形之间的联系,寻找规律,并利用图形来解决有关数的问题。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探究了图形中隐藏的数的规律,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有关数与图形之间的联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审定 人教版 数学 六上第 单元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