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某村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 (2) .doc
《2022某村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 (2)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某村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 (2) .doc(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某村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 近年来,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已逐渐成为广大农村面临的主要任务。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其重要原因。加速发展农村经济,必须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永和村地处xx县山区,自然条件及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落后,传统的农业方式生产已不能满足群众生活生产的需求。同时,为增加农民收入,不断调整完善永和村农业生产方式,优化永和
2、村的农业产业结构越来越显现出其必要性。针对永和村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所体现出的问题,通过长期的驻村了解以及近期的走访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永和村委会基本概况: 永和村委会是xx县海口镇的一个行政村,地处海口镇北面,距海口镇政府所在地30公里,距xx县城20公里。东邻宜良,南邻松元,西邻新村,北邻九村。辖永和、桃园、罗碧等七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432户共计1624人。 全村委会国土面积24589.8亩,海拔1632米,年平均气温19,气温适宜,自然资源丰富,辖区内出产鸡枞、青头菌等野生菌,李子、石榴等水果也为当地群众增加了一条收入来源。南盘江流经永和村东部,同时,拥有甸朵龙潭、水尾
3、龙潭、罗碧龙潭三大水源点,沟渠覆盖面积广。丰富的水资源在有效保障永和村的生活生产用水的同时,为永和村发展抗浪鱼养殖提供了有利条件。作为永和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村的抗浪鱼养殖已形成一定规模。全村耕地面积2410亩,林地2145亩,人均耕地1.58亩,耕地类型主要是山地及陡坡地,村民收入主要以农业种植和畜禽养殖为主,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9038元。 二、永和村农村产业发展现状 通过长期的驻村了解,与部分村组干部、普通群众、抗浪鱼养殖户、苗木种植户的沟通交流,使我对永和村的农村产业发展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产业结构单一。三大产业结构中全部为第一产业,
4、二、三产业基本空白。当前,永和村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仍然依靠烤烟及菜豌豆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种植较少。 (二)抗浪鱼养殖发展缓慢。近年来,永和村为发展农村经济,极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实施“一村一品”的发展策略,利用优越的水资源、便利的交通,抓住“退塘还湖”带来的巨大的渔业市场,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在这一趋势下,一小部分有远见的群众开始发展抗浪鱼养殖,收入有了较大程度提高。 (三)苗木种植逐渐起步。近年来,永和村罗碧小组村民施继红带头发展苗木种植,带动罗碧小组部分群众走上了发展当地苗木树种的育苗种植工作,为永和村的经济发展开拓了一条新的路子。 三、永和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永和村的农村产业发展虽然
5、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产业发展单一,生产意识落后,部分产业未形成规模,对永和村的经济发展贡献率极低,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一)农业生产条件落后。永和村委会地处南盘江河谷地带,属典型的山坡地形,大部分耕地均属于山地、陡坡地,增大了群众的农业生产难度。同时,部分地块水利设施难以覆盖,致使出现靠天吃饭的现状,遇到干旱年景,农作物产量极低甚至绝收。 (二)抗浪鱼养殖投入的。永和村典型的山坡地形,近水源区多属坡地,增大了抗浪鱼鱼池规范化建设的难度,前期资金投入过大。而当地经济收入主要以农业生产和畜牧养殖为主,大部分家庭经济并不宽裕,投入困难。 (三)思想意识不能与时俱进。农民文化水平较低,思
6、想陈旧老套,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大部分群众都以稳妥的菜豌豆和烤烟种植为主要生产方式,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差,产业转型困难,给规模化产业调整的推进带来极大的难度。 (四)苗木种植技术落后、发展缓慢、销售渠道不畅。由于目前种植的苗木大部分为本地树种,大部分群众认为所栽种的苗木随处可见,经济效益较低,同时,部分苗木生长周期过长,农民不愿意把土地用来栽种苗木。具体为: 1、生产管理方式落后。从调查情况看,几乎全部苗木种植户都依靠经验来种植和管理,生产手段落后,经营比较粗放。所选种植品种的盲目性较大,苗木生产的风险也随之增大。 2、产业规模发展缓慢。虽然目前我村也逐步出现新的种植户,且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数
7、量不多、规模不大、影响不远。 3、苗木成品销售渠道较少。苗木产业终端的销售环节仍有待改善,目前的苗木销售主要依靠苗木生产大户,尚未形成合理的销售渠道。 四、永和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通过对部分群众及村、组干部的走访了解,以及走访听取部分群众及抗浪鱼养殖户及苗木种植户对各自从事工作发展的看法,针对永和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解决办法: (一)因地制宜,积极引导群众根据自家土地地形条件等各方面情况栽种合适的农作物。在取水不方便的地块应避免栽种菜豌豆等对水需求较多的农作物,应栽种玉米等需水量相对较少的农作物,降低群众的农业生产难度。同时,对于部分陡坡地,引导群众栽种符合当
8、地气候及地形的经济果林。今年年初在上级相关部门指导下栽种的核桃、小枣等经果林,为永和村今后的产业调整做出了新的尝试。同时,积极向上级相关部门寻求帮助,不断完善全村水利设施建设,平时利用好抽水机等提水设施,及时帮助农户蓄水,以保证生产用水。 (二)鱼类养殖多样发展。根据永和村的地形特点,针对抗浪鱼池建设应采取阶梯式鱼池的设计,按此设计,可以满足多鱼种的养殖,在发展抗浪鱼养殖的同时,也可发展当地鱼种如鲤鱼、草鱼等大鱼的养殖,丰富鱼类养殖的内容,为下一步多种鱼类养殖的可行性做初步试验,并防止产业单一化。 (三)苗木种植多措并举,力促更快发展。 1、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参与意识。根据永和村地形特征
9、积极探索引进适合当地种植的经济苗木,多种苗木配合种植,缩短苗木产生经济效益的周期,使群众能够切实看到苗木种植的优势,加大宣传力度,带动群众种植。 2、合理利用优势,促进发展。依靠永和村丰富的水资源优势,继续鼓励扩大我村苗木种植规模,并以现有产区为基础,在横向和纵向上延伸、拓展、辐射,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到苗木生产中。 3、村级组织应积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助力发展。村委会及村、组党组织应积极发挥桥梁作用,积极向上级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的争取技术、资金支持;加强对全村苗木生产的专业技术培训及指导,不断提高苗木生产者的专业技术知识,使其能够更好的从事苗木生产。 12 20*年4月5日及4月9日,根据正办通
10、20*39号文件要求,回了两次爱人的家乡xx县小雅镇,走访了小雅镇东山村金竹组村民杨光礼等农户,并对小雅镇东山村金竹组的气候、土壤、环境、水源等自然生产条件进行了考察,并召开了部分村民参加的座谈会,在会上广泛征求了群众的意见,对小雅镇东山村金竹组发展核桃产业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现将我对小雅镇东山村金竹组发展核桃产业情况、市场前景、以及今后如何做强做大核桃产业方面形成的专题调研报告报县委、政府作决策参考。 一、核桃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及产业发展优势 核桃是深受市场青睐、人民喜食的优良干果、油料树种;它既优化生态,又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核桃种植具有投资小,见效快,销路好,效益高,易管理,多代受益等特点
11、,也是丘陵、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条好门路。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核桃需求量日益增大;加快核桃种植和开发,对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县委、县政府及扶贫、林业部门高度重视核桃基地建设,把核桃基地建设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大事来抓,林业部门在核桃产业发展中,坚持“规模化栽植、集约化经营”,严把种苗关,严把穗条质量关,按照群众投入与政府扶持相结合,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的支持等,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引导、扶持我县核桃产业健康发展。 (一)我县种植核桃的自然条件优越。核桃属于喜温、喜光、深根性树种,适宜生长的条件是:年平均温度9度-16度,全年日照时数
12、在2000小时以上,无霜期210天以上,要求土层深厚(大约1米)、疏松、排水良好。我县境内山区面积大,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4.2,昼夜温差大,年均日照时数20002600小时,无霜期217天,年平均降雨量600700毫米,有利于核桃生长和提高果实质量。 (二)我县种植核桃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县大面积坡耕地缺少灌溉条件,种植农作物产量低,不少地方属于“望天收”,经济效益较差,而在这些地类上种植核桃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种植农作物,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能有效带动农民增加收入。同时,我县非基本农田坡耕地大部分属于水土流失严重、亟需治理的区域,还有很多适宜种植核桃的宜林荒山荒地。我们充
13、分利用此类土地大力发展核桃产业,既可以增加地被覆盖,减缓水土流失,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又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三)群众种植核桃收益好、积极性高。核桃栽植三年挂果,五年进入丰产期,平均亩产核桃200斤,按照目前15元斤计算,亩产收入在3000元左右,远高于种植一般农作物。近两年,核桃销售的形式很好,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二、核桃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调研中发现,我县核桃产业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 (一)核桃面临品种更新和改造。在我县现有的核桃种植面积,70%的面积是借助退耕还林政策发展起来的,实行一家一户经营管理模式,真正成规模的大户所占比
14、例很低。由于每户栽植面积小,前期没有经济效益,而且还需要一定的管理投入,不少农户栽植后管理粗放,任其生长,有的还套种了玉米等高杆作物,导致核桃树势衰弱,病虫害严重,产量低而品质差;近年来,我县逐步引进了“漾鼻大炮”等一批优良品种,但由于核桃嫁接技术难度大,成活率偏低,推广范围有限。 (二)核桃产业化水平不高。长期以来,由于干果的生长周期长、结果晚等原因,许多地方在经济林发展上,存在重水果、轻干果的现象。种植核桃3年见果、5年才能形成经济产量,广大干群仅把核桃作为一个普通经济树种来对待,没有形成规模化、规范化、品牌化发展的产业意识,在核桃发展上,随意性强,导致我县核桃产业始终难以做大做强。同时,
15、因为没有专业核桃种植合作社或协会,致使核桃栽培技术落后,长期处于粗放型管理,核桃销售市场混乱,导致农民无法得到最高经济效益。 (三)政策和资金投入有限。资金投入有限,技术力量薄弱。我县核桃发展长期缺乏政策扶持和专项资金投入,近年来的发展主要依托退耕还林等项目资金,其投入十分有限,不能够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同时,由于资金缺乏,新品种推广力度小,技术培训跟不上,长期以来缺乏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懂核桃生产的专家能手,严重制约了我县核桃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四)核桃育苗问题突出。一是成品嫁接苗木缺口大。二是政府投资偏少。核桃育苗是一项投资较大的产业,亩均投资都在8000元左右,且技术含量高,风险较
16、大,相对这么高的投入来说,政府补助资金偏少。三是育苗基地比较分散。四是技术力量不足。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核桃基地建设,释放核桃产业生产力。做好新旧核桃基地的衔接,对原有核桃种植面积进行有效地统计及管理,对低质低效林进行改培,更换优质品种,进行抚育和复壮,在面积不变的基础上提高核桃产量和质量,充分释放原有核桃基地的生产力。 (二)在坡耕地进行种植结构调整,需要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发展核桃产业必须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目前推广的核桃新品种,要求有深厚的土层。各地的生产实践表明:土层厚度达到0.5米以上,是保障核桃正常生长和丰产的一项基本条件。若土层较薄,核桃前期生长尚可,但后期树势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某村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 2 2022 农村 产业结构 调整 调研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