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学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docx(1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68 班 陈桂莲21 1 时、分、秒时、分、秒单元目标单元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 1 分=60 秒,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培养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知道 1 分=60 秒,会进行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2.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问题。教学指导教学指导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钟表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在这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不到几时”几种关于时刻的说法。这部分知识学习之后,将为今后学习年、月、日打下基础。对于培养学
2、生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教材以各种倒计时作为素材,引出一系列有关时间的问题,从而完成对时、分、秒的认识。但是由于现在的学生对新千年根本没有印象,体会也不深刻,所以不易引起学生深厚的兴趣。于是我们创设了运动场上学生赛跑时的情境。由于这些事情发生在学生们的身边,使得学生特别感兴趣,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入对时、分、秒的认识和学习。课时安排课时安排建议共分 2 课时:第 1 课时 秒的认识1 课时第 2 课时 时间的计算1 课时知识结构知识结构3第第 1 课时课时 秒的认识秒的认识主备人:陈桂莲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2-4 页的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3、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关系,初步建立秒的时间概念。2.通过观察与操作,体验时间在生活中的价值。3.借助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遵守、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建立秒的时间概念。教学准备教学准备钟表课件、实物钟表。一、情景导入一、情景导入引出秒的概念。1.出示第 2 页主题图,请同学们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做什么?(在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和观众们都在期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他们正在倒计时:十、九、八、七、二、一!)2.老师提问:人们倒计时时喊的“十、九、八、七、二、一”每个数字之间经历多长时间?(1 秒)师小结: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今天就来认识秒。二、进行
4、新课二、进行新课(一)出示学习目标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关系,初步建立秒的时间概念。(二)出示自学指导1.拿出一个有秒针的钟表,请同学们观察,你能从钟面上发现什么?2.在钟面上怎样表示 1 秒呢?三、后教环节:1.课件出示一个有秒针的钟表,请同学们观察,你能从钟面上发现什么?(我4发现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还有秒针;有 12 个数字,有 12 个大格,还有一些小格。师说明:同学们说得很正确,钟表上最细最长的针就是秒针。2.在钟面上怎样表示 1 秒呢?(秒针走一小格就是 1 秒)用课件演示秒针走 1 小格的时间的动作。请同学仔细观察。3.请同学谈谈对 1 秒钟有什么感受。4.请同学们继续观察
5、课件中的表,老师演示秒针走一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生:秒针走一圈是 60 秒,分针也在走,并且分针走了一小格,分针走一格是 1分,所以 1 分=60 秒。)师总结: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1 分=60 秒。5.出示有秒针的实物钟表,和同学们共同感受 1 分钟有多长。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1 分钟比 1 秒钟长,但 1 分钟也过得很快)6.出示课本第 4 页“做一做”第 2 题,了解 1 分钟有多长,可以做哪些事情。现在给同学们 1 分钟的时间,你亲自实践一下,这段时间可以做些什么,然后把你的感受告诉小组的同学。三、课堂作业三、课堂作业1.填一填。人 1 分钟脉搏跳()下,1 分钟做()道题
6、1 分钟写()个字。2.填空:深呼吸 1 次用()秒,15 秒内能深呼吸()次。从 1 数到 30 用了()秒。1 分=()秒,120 秒=()分3.绕操场跑 1 圈,王刚用 59 秒,李月用了 1 分零 3 秒,谁快些?四、课堂小结四、课堂小结我们今天学习了关于秒的知识,知道了 1 分60 秒,还感受了 1 分、1 秒有多长。常言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同学们从现在开始,珍惜5每一分、每一秒,做时间的主人吧!五、课后作业五、课后作业1.了解一下自己小组的同学 50 米跑的成绩,并记录下来。回答问题:(1)谁跑的最快?谁跑的最慢?(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2.完成练习一的
7、 1-3,5,6 题。第第 1 课时秒的认识课时秒的认识1 分=60 秒半分钟=30 秒第第 2 课时课时 时间的计算时间的计算主备人:陈桂莲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时间的计算。教科书第 4 页例 1,第 5 页例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单位的转换及经过时间的计算。2.培养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让同学们充分利用时间。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求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教学准备6时钟模型、课件。一、情景导入一、情景导入1.师用时钟模型拨时间,师提问:(1)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2)分针走一
8、圈的时间是多少?(3)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又是多少呢?2.1 时=()分 1 分=()秒3.教师演示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4.引出课题:时间的计算。二、进行新课二、进行新课1.时、分之间的单位换算。2 时=()分(1)1 时等于?(学生答)那 2 时呢?(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3)学生汇报:60+60=120 分2 时就是 2 个 60 分,即 2 时=120 分(4)师板书小结:2 时=(120)分(5)巩固练习:5 时=()分120 分=()时2.分、秒之间的单位换算。1 分=()秒3 分=()秒(1)学生尝试练习。(2)学生讨论:你是怎么做 3 分=(
9、)秒的?(3)学生汇报。(4)教师小结:1 分=(60)秒3 分=(180)秒3.让学生做 P4的“做一做”和补充题。3 时=()分4 分=()秒180 秒=()分60 秒=()分7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4.教学例 2。教师展示例 2 的情境图,要求学生说图意:小明 7 时 30 分离家,7 时 45 分到校。(1)师拨 7 时 30 分到 7 时 45 分之间的时间,让学生观察时间的变化。(2)提问: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分针从 6 走到 9。
10、走了 3 大格,是 15 分钟。4530=15,是 15 分钟。5.小结。6.生生互动:学生分组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其他的学生帮忙算一算这位同学从家到学校需要多少时间。三、课堂作业三、课堂作业1.填空:(1)50 分比 1 时少()分,1 时比 45 分多()分。(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 时。2.完成 P5“做一做”,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8 时 40 分再加上()就是 9 时。3.竞赛:3 时至 3 时 45 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4.下面是小明周末下午的时间安排表。2:302:50 做作业 2:
11、503:30 看电视3:305:30 画画 5:306:00 吃晚饭看表回答问题:(1)做作业用了多长时间?(2)画画用了多长时间?(3)小明吃晚饭后还可以玩 2 小时才睡觉,他应该什么时候睡觉?四、课堂小结四、课堂小结8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小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时间的转换和经过时间。知道利用 1 分=60 秒,1时=60 分来进行简单计算。五、课后作业五、课后作业练习一的 4、8、9、10、11 题。第第 2 课时时间的计算课时时间的计算2 时=(120)分 5 时=(300)分120 分=(2)时 3 分=(180)秒45-30=15,是 15 分钟92 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2、一)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单元目标单元目标1.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 100 以内),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会用数的组成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并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2.理解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并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对结果的合理估算。教学指导教学指导1.与本单元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本单元是在上学期学习了数的组成、口算整十数加减和笔算两位数加减基
13、础上学习的。根据学习前测评和上学期学生平时的测评情况,本班学生基本掌握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但少部分学困生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还有待提高。2.已学过相关知识。(1)100 内的加减法。(2)万以内数的认识。(3)解决问题。3.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计算在生活中的用处十分广泛,也是用加法和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表现。所以老师要注意结合这部分的内容,培养学生将自己的学习内容应用到生活中的意识和习惯。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让学生假想自己在买东西,并说说自己买东西总共得花多少钱,来不断提高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在现实中的能力。课时安排建议共分 5 课时:10第 1 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1
14、课时第 2 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1 课时第 3 课时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1 课时第 4 课时解决问题1 课时整理和复习1 课时11第第 1 课时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主备人:陈桂莲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材第 10 页的例 1 及“做一做”,练习二第 1 至第 4 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解题达到一定的准确率。2.培养学生善于口算的能力,增
15、强在实际中的运用。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多媒体及课件。一、情景导入一、情景导入1.引导学生完成口算题目,并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口算:50+7030+6030+4020+7060+4080+90说出怎么计算的。2.春天到了,这节数学课老师安排了一次春游特别行动,你想参加吗?3.播放展示动画。我们将去一个十分美丽的地方,一起去看看吧。4.可是美丽的岛屿却在海中央,我们坐什么交通工具去呢?二、进行新课二、进行新课1.组织活动 1乘车买票。(1)认真观看,回答问题。二年级一班有 39 人,二年级二班有 44 人,12三年级一班有 33 人,三年级二班有 36 人。(2)根据这些信息,想一想,我们在乘车时将碰
16、到哪些问题?学习不断提出问题,教师及时肯定,引导。鼓励学生拓展思路,尽可能多提出数学问题。同时板书一些有价值的问题。(3)选择书上例 1 的问题,加以解决。先看第一个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让学生们说说各自的看法。35+34=(4)互相交流算法。30+4=3435+30=6565+4=6930+5=3530+4=3430+30=605+4=960+9=69(5)同学们相到了那么多种方法,真能干!算一算:39+44=?怎么算的?说一说!尝试计算 39+44 并说说算法。(6)对比两个算式,老师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提醒:注意进位!(7)引导完成。三、课堂作业三、课堂作业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
17、习,集体评议。1.教材 P10页做一做。2.练习二第 1 题。3.练习二第 2 题。四、课堂小结四、课堂小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结:今天主要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部分知识,在口算中要注意不进位与进位的区别。五、课后作业五、课后作业完成练习二第 3、4 题。13第第 1 课时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1.不进位2.进位第第 2 2 课时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主备人:陈桂莲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教材第 11 页例题 2 及做一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能熟练的计算两位数的减法。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调动学生的学
18、习热情,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能熟练的计算两位数的减法。知道计算时不退位及退位的区别。教师准备多媒体。一、情景导入一、情景导入1.引导学生完成口算题目,并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引导学生采用较简捷的方法计算。完成上节课的复习。13+46=27+9=46+17=34+18=15+78=24+12=14巡视、辅导。帮助计算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评价,表扬计算有进步的学生。二、进行新课二、进行新课1.组织活动票价。出示例 2 主题图。(1)观察例 2 主题图。汇报看见的有什么区别?(2)列式计算:65-54=(3)同学之间互相交流。(4)指定一名同学说说口算过程。50+4=
19、5465-50=1515-4=11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 P11 页例 2(2)。引导读题、理解题意。列出算式,正确计算。三、课堂总结三、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以及不退位及退位的区别。四、课堂作业四、课堂作业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 11 页“做一做”。(1)独立计算。(2)集体订正。五、课后作业五、课后作业完成练习二第 5 至第 8 题。第第 2 2 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1.不退位计算2.退位计算15第第 3 3 课时课时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主备人:陈桂莲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课本 14 页例 3
20、和“做一做”,练习三第 1-4 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2.掌握竖式计算的规范书写。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对学生进行绿化环境的教育。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多媒体。一、情景导入一、情景导入教师出示两位数加减的算式卡片,让学生抢答。(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40+16=19-11=34+42=45-18=39+14=40-12=二、进行新课二、进行新课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图上的内容。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2.现在卖“海宝”的
21、小朋友们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3.出示问题:他们一共卖出了多少个“海宝”?(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请一个同学板演,其余同学自己在练习上写出算式。5.订正算式。6.看看这两个加数都是什么数?167.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几百几十的加法。(板书课题)(1)现在我们再动动脑,想一想应该怎样计算。(2)提出要求:先独立计算。计算完成后同桌交流。(3)组织学生汇报。用口算。因为 38+55=93 所以 380+550=930用竖式计算。百位、十位和个位分别对齐,然后从个位开始算起。(4)同学们能想到两种那么好的方法来计算,而且还提醒我们数式应该怎样
22、计算。我们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每个数位上的数对齐,如果满了十就向前一位进一。(5)但是老师还是有个疑问:为什么百位上不是 8 呢?让学生回答:因为十位上的 8+5=13,向百位进了 1,百位上就是应该是 3+5+1=9竖式计算时进的 1 要写上,算的时候不要漏掉了。口算 380+550,算了 38+55 后要记得在末尾再写上 0。同学们很棒,那么你能提醒一下小伙伴们,我们在计算中哪些地方要特别小心吗?(6)组织同学们算算课本第 14 页例 3(2),然后小组讨论,集体订正。老师板书。三、课堂作业三、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 14 页“做一做”四、课堂小结四、课堂小结大家今天有什么收获?小结:今天我们学
23、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计算时要注意每个数位上的数对齐。五、课后作业五、课后作业完成练习三第 9 至 12 题。第第 3 3 课时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课时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17第第 4 4 课时课时 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主备人:陈桂莲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 15 页例 4、练习三第 58、13 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综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加减法估算的一般方法。2.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多媒体。一
24、、情景导入一、情景导入同学们知道巨幕电影吗?才晖小学的师生们对巨幕电影很是期待,今天学校终于计划去看巨幕电影了,但是电影院的座位有限,同学们在座位上遇到了困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帮小朋友们解决吧。二、进行新课二、进行新课1.引入。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你能说一说吗?大家都学会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知识估算。2.出示问题。展示如下的数据表,出示问题: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各班级人数及座位情况:一到三年级来了 221 人四到六年级来了 239 人电影院共有座位 441 个183.讨论算法。先让学生明白:要解决有些问题,不需准确计算,只进
25、行估算就可以了。然后教师出示课题加减法的估算。4.探究估算方法。先让学生各自独立尝试着估计,在同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想的。然后全班交流。只要想得合理,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如:221+239=220+240=460,5.出示方法。问:还能怎样计算呢?让学生结合刚才自己估算得出的结果,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其中可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算出,也可以用精确计算的方法算出结果。展示:221 大于 220,239 大于 230,所以 220+230 一定大于 441,坐不下。6.延伸拓展。师: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能估算出结果吗?三、课堂作业三、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第 15 页“回顾与反思”。独立估算,指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新人 三年级 数学 上册 教案 最新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