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后训练巩固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10602139.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后训练巩固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1060213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后训练巩固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10602139.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后训练巩固提升双基巩固学考突破一、选择题1.汉代实行察举制,该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A.由地方向中央举荐官员B.官员选拔权完全由中央垄断C.门第高低是选官的依据D.道德高尚是推荐的唯一标准解析:察举制是由地方向中央推荐人才的制度,孝、廉等都是推荐的标准。故选A项。答案:A2.创立九品中正制的政权是()A.东汉B.曹魏C.孙吴D.西晋解析:曹魏时期,曹丕开始实行九品中正制。答案:B3.下列选官制度,相对来说较为公平公正的是()A.世卿世禄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解析:科举制的特点是自由报名,读书人可以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加政权,是较为公平公正的选官制度。答
2、案:D4.汉武帝创立了中外朝制度,是为了解决()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B.汉族与周边各少数民族的矛盾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D.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解析:汉武帝时期,中朝决策机构的形成,实际上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加强了皇权。答案:C5.以下是唐代中央中枢行政机构构成示意图。图中空缺的是()A.中朝B.外朝C.皇帝D.政事堂解析:在三省六部制下,最后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仍然掌握在皇帝手中。答案:C6.魏晋时期实行的租调制,政府征收粮和绢帛主要按()A.实际控制的土地B.门第C.人口D.户解析:魏晋时期的租调制是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之上,均田按户,政府征收粮食和绢帛也按户。答案:D7.隋唐时期实行的租庸调
3、制,“庸”是指民户()A.交纳粮食B.服徭役C.服兵役D.纳绢或布代役解析:“庸”是指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答案:D8.唐代从租庸调制向两税法的转变反映出()A.封建剥削的日益加强B.封建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的松弛C.商品经济的日趋繁荣D.从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转变解析:两税法的实行,改变了过去以人丁为主的赋税标准,封建政府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答案:B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所以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自五季(五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故其书散佚而其学不传。(宋)郑樵
4、通志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之前重视谱系之学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谱系之学逐渐衰落的因素。参考答案:(1)原因:汉代实行的察举制,到魏晋时期演变成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主要看重家世,在此基础上逐渐兴起了谱系之学。影响:按照门第出身选拔官吏,导致了封建政权的衰落和政治的腐朽。(2)长期的战乱使世家大族受到冲击;庶族地主的崛起冲击了世家大族;科举制的实行直接打击了世家大族。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唐代初期,延续北朝和隋代的均田制,把政府控制的田地平均分配给失去土地的农民,但政府分配给失地农民的田地只是全国土地的一部分,王公贵族和官员在土地
5、分配上占有绝对的特权,土地占有不均的现象依然非常严重。唐初,普通农民的税收主要为租、庸、调三种类型。“租”就是均田制下对农民土地所得征收的田税,“庸”是劳役,“调”则是对农民家庭经济作物的征税。唐初的租庸调,不管农民资产的多寡,统一按照恒定的标准收税,即按照人口纳税,而非按照个人或家庭的资产纳税。到了唐代中期,土地兼并愈加严重,愈来愈多的田产集中到官僚、豪强、大地主手中,但租庸调的税制却没有进行相应调整,个人田产占有量差异悬殊。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鉴于租庸调税制极为严重的弊端,实施了两税法改革。所谓的两税,并非是指两种税收,而是指赋税在夏、秋两个固定的时间统一征收(两税法实施之前的租庸
6、调,往往较为混乱,征税时间过长,效率很低)。两税法的主要原则是不分本地人、外地人,只要在当地拥有田产,就必须按照田产的多寡来缴纳田赋。两税法以钱计税,然后再换算成实物来缴纳,开以货币计税的历史先河。摘编自梁盼唐代的税制改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租庸调税制的弊端,指出相比于租庸调税制,两税法的不同之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实施两税法的影响。参考答案:(1)弊端:土地分配不均并由此带来的税收的严重不公平;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征税时间过长,效率低下。不同:以前按照人口纳税,两税法按照田产的多寡来纳税;以前以实物计税,两税法以钱计税。(2)影响:提高了政府的征税效率;扩大了征
7、税的范围,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缓和了纳税不公所造成的社会矛盾;以钱计税,推动了古代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后世税制改革提供了历史经验。选考奠基素养提升一、选择题1.据南齐书记载:在凭“世资”取官的九品中正制下,门阀士族凭借家世获得官位,甚至成为公卿一类的高官。这说明九品中正制()A.不利于社会各阶层之间合理流动B.为平民入仕开辟了一条便捷途径C.为新生政权选拔了大批优秀人才D.使中央集权制度得到进一步加强解析:题干材料表明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选官依据,世家大族垄断重要官职,阻碍了平民进入仕途,这不利于社会各阶层之间合理流动,故A项正确,B项错误;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作为选官依据,不能真正选拔出优秀人
8、才,故C项错误;九品中正制下,“门阀士族凭借家世获得官位”,选拔官吏的权力不在中央,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答案:A2.“汉魏以下,州郡县官得就地自辟僚佐,后魏、北齐多由吏部选授,隋确立制度,全国任何小官,任用权都操在吏部。”选官方式的变化反映出()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B.政治制度的发展缺乏延续性C.官员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D.吏部已成为核心的决策部门解析:把考核和选拔州郡官员僚佐的权力由地方收归中央,反映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不断加强,中央集权的逐步强化。答案:A3.古代中国某项制度的实施,“适应了普通地主势力发展的需要,对于封建政治的新陈代谢和良性循环具有积极意义。”该制度是()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_2022 学年 新教材 高中历史 第二 单元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民族 交融 隋唐 统一 封建 国家 发展 制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50306746.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