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问题讲义.ppt
《社会问题讲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问题讲义.ppt(8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社会问题讲义社会问题讲义上篇:社会问题第一章第一章 社会问题概述社会问题概述n一、什么是社会问题n1、定义:所谓社会问题,就是妨碍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直至影响整个社会的有序发展、从而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并需要动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社会现象。n2、内涵:n(1)社会问题是一种“客观事实”,是一种超常的或失常的社会现象。n(2)社会问题是一种“公共问题”,是对全体社会成员或部分社会成员及对社会进步不利的或有害的社会现象。n(3)社会问题是一种“公共认定”,是引起社会大多数人关注、一致确认并希望改变和解决的社会现象。n(4)社会问题是一种借助社会力量、采取社会行动加以解决的社会现象。n二、社会问
2、题的类型n根据社会问题的根源和性质,社会问题可以分为:n1、全球性的社会问题:指目前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社会问题及其在我国的影响和表现,如人口膨胀、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n2、变迁性社会问题: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变迁、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引起的社会问题,如“城市病”,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贫困和失业,交通和工业事故,青少年犯罪,离婚率增高,代沟等n3、转轨性社会问题:指改革开放以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变而引发的社会问题n三种问题互有交叉n三、社会问题的特点n1、普遍性:这是指社会问题所具有无时不有、无所不在的特性。n2、特殊性:社会问题在不同地域和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和性质是各不相同的。
3、n3、复杂性:表现在社会问题的多因性、多果性和社会问题的之间的联系性。n4、反复性n5、潜伏性n6、破坏性n四、社会问题的成因n(一)各理论流派的解释n1、功能学派:认为社会问题的产生是因为社会系统中的某一部分不能正常地发挥它的功能。(1)社会病态论:把社会问题归因为某些人道德的缺失n(2)文化堕距论:当文化各部分之间出现较大差距或错位的时候,就形成了文化堕距n(3)社会失范论:当社会急剧变迁的时候,旧的行为规范受到人们的怀疑或者不适用了,新的规范又没有建立起来或没有被人们广泛地接受。n(4)差异交往论:一个人是否成为越轨者,取决于他与什么样的人交往,即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n2、冲突学派
4、:认为社会问题是不同利益群体相互冲突所产生的必然结果。n(1)价值冲突论n(2)群体冲突论n(3)阶级冲突论n3、生物社会论n(1)体质论:19世纪中叶,意大利著名犯罪学家窿布罗索最早提出这种理论。他测量了一些罪犯的头骨后宣称,犯罪者的典型特征是有巨大的上下鄂、高耸的颧骨、眼眶倾斜、毛发卷曲丛生、大耳朵等。n(2)染色体论:现代医学发现,有一些男性的染色体是XYY,比正常男性多了一个Y染色体。n4、标签理论:主要代表人物H.S.贝克尔认为,社会问题中原本并不存在的所谓社会问题或越轨行为,完全是一种主观的东西。同样的行为或事件,在一些社会中被视为正当的,而在另一些社会中则被视为社会问题。很多社会
5、标签是不公正的。贴上标签给人的发展起到了非常消极的作用。n5、社会心理学派n(1)人格理论:一些人之所以违反社会规范,是由于他们有着特殊的人格,犯罪违法的人具有“反社会人格”,他们不成熟、易冲动、好斗等。n(2)心理失调理论:本我、自我、超我的失调n(二)一般成因n1、自然环境的变化:(1)自然灾害(2)对自然环境的人为破坏n2、人口增速的影响:(1)人口增长不当(太快或太慢)(2)人口质量下降n3、社会心理和社会文化的变迁,如外来文化n4、经济和政治的原因:经济改革造成下岗、失业,市场经济造成拜金主义,贫富差距,腐败等。第二章第二章 社会动力社会动力n社会变迁的四个动力:工业化、城市化、市场
6、化、全球化n一、工业化n1、定义:非生命动力的广泛应用以及制造业持续增长而导致的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过程。n2、工业化的特点n(1)无生命物质能量的运用(2)生产和其他经济过程的机械化;(3)制造业的普遍推广;(4)技术分工;(5)工厂与家庭的分离;(6)理性计算的扩张n3、工业化的后果n(1)经济的繁荣,财富的增长n(2)推动社会结构的转型:A、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B、从同质社会向异质社会;C、从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D、从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E、从总体性社会向分化性社会。n(3)推动城市化发展n(3)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社区衰微、资源枯竭、环境破坏、劳资矛盾、社会安全感下降、贫
7、困人口n二、城市化n1、定义:城市化是在人口、空间结构上表现为人口向城市社区集中的过程,有几层含义:(1)人口集中的过程;(2)城市生活方式扩展的过程;(3)城市人口在社会人口中所占比例提高的过程。n标志:城镇人口超过总人口的50%以上。世界平均50%,发达国家80%以上n2、城市化的不利影响(城市病):n(1)人口拥挤;n(2)环境恶化;n(3)住房紧张;n(4)犯罪率上升;n(5)交通堵塞n三、市场化n1、定义: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n1、市场化的后果:n(1)契约化过程的加速:从身份到契约(从群体到个体、从身份到契约、从他律到自律)n(2)国家与社会的分离n(3)利益群体的多元化
8、n(4)单位社会的式微n(5)社会关系的解组与重组n(6)收入的两极化n(7)信任结构的崩溃n(8)道德伦理的缺位n(9)地方主义的勃兴n四、全球化n1、定义:国家、人民、货币、技术等要素在全球表面流动的急剧加速,社会范围内的社会联系在流动中得以强化,全球整体意识的增强,是一个去地域化的过程。全球成为地球村,“一袋马铃薯”的状况已经结束。n2、全球化的表现n(1)经济领域:经济全球一体化和世界市场的扩张n(2)政治领域:国家之间政治联系更加紧密,某些政治价值观被普遍接受n(3)文化领域: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在全球的传播n3、全球化的影响n(1)经济一体化n(2)信息便捷化n(3)技术传播n(
9、4)扩大全球不平等n(5)全球环境问题严峻n(6)全球安全危机:恐怖主义n(7)全球文化冲突激烈第三章第三章 人口人口n一、适度人口规模和人口转变理论n1、适度人口规模n1789年,英国马尔萨斯:n粮食为算术级数增长(2、3、4、5),人口为几何级数增长(2、4、6、8)n当人口增长超过粮食供给,饥饿、瘟疫、战争就会使死亡率上升、出生率下降,将人口调整到适度规模。禁欲、避孕、堕胎、晚婚都是控制人口的方法。n2、人口转变理论n法国学者郎德里是首创者n人口再生产类型:n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n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n 中间过渡型人口再生产类型:n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n 现代人口
10、再生产类型:n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n第一次人口革命:n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向中间过渡型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时期,导致人口爆炸n第二次人口革命:n中间过渡型人口再生产类型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时期,导致人口增长率下降n二、我国庞大人口的形成及其带来的后果n1、庞大人口的形成:n2、消极后果:n(1)巨大生态压力和资源匮乏;n(2)经济压力转化为社会压力:交通、住房、犯罪、社会保障等;n(3)转化为政治压力:革命,农民起义等n三、人口逆淘汰现象n正淘汰(优胜劣汰),逆淘汰(劣胜优汰)n逆淘汰夸大了遗传因素的作用,忽视了环境因素的作用n四、人口分布失衡和流动失当n胡焕庸:爱辉腾冲线,96
11、%的人口集中在爱辉腾冲线以东以南地区,4%集中在西北地区n英国学者弗沃康克1874年,提出人口重心理论n美国18801970,人口重心平均西移4.8公里,体现一种有系统的持续的开发性n我国:1912年以来人口重心沿西北东北偏西东北西南方向打转转,其流动范围是一个面积只有159平方公里的直角三角形n五、“银潮”恐惧与“独苗”忧虑n老龄化带来的问题:n(1)养老负担沉重n(2)经济发展动力减弱(强制下岗,较高储蓄率,保守意识)n(3)老年生活带来困难n未富先老问题n独生子女问题第四章第四章 健康健康n一、理论传统n1、健康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界定为“一种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良好状态,而不仅
12、仅是没有疾病或伤残。”n2、三个概念的区分:n(1)疾病(disease,身体状态,生理失常,生理层面)n(2)患病(illness,主观状况,感觉有病,心理层面)n(3)病态(sickness,社会角色,削弱,社会层面)n3、健康社会学理论n(1)功能论(帕森斯)n健康定义:帕森斯将健康解释为已社会化的个人完成角色和任务的能力处于最适当的状态。n病人角色的四个特征:n第一,病人被免除了“正常”的社会角色;第二,病人对自己的疾病状态没有责任;第三,病人应该具有尝试祛病的愿望;第四,病人应该寻求技术适当的帮助和与医生合作。n(2)标签论n认为患病是人为创造的,是与人们对疾病的认识相一致的状态。跨
13、文化的研究表明疾病的认定确实存在文化差异。n(3)社会的医学化n强调医学作为一种社会控制设置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医生权力和地位的上升,其掌管的领域早已超出医学的专业范围。n二、精神健康不容忽视n15种精神疾病:抑郁症、药物依赖、酗酒、自杀等。n青少年n大学生n老年人n独生子女n三、健康保障体制的转型n1、主要挑战n(1)医疗费用贵n(2)医疗服务不公平n(3)医患关系不平等n(4)医疗保障滞后n2、健康保障体制转型n(1)强化公共卫生体制n(2)推动医疗改革:医药分开、强化政府职责、医疗保险改革n(3)加强大众健康建设第五章第五章 教育教育n一、教育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n1、结构功
14、能论n强调教育在社会均衡和社会化过程中扮演的的决定性角色。n2、冲突论n强调教育作为一种有限的资源,本身就蕴育着不平等、冲突的因素,教育往往为社会中上阶层所控制,教育只为强势群体服务。n3、符号互动论n从微观视角探讨教育过程中师生的互动,如标签理论。n二、教育问题的表现n(1)义务教育n(2)职业教育n(3)教育产业化n(4)大学合并n(5)教育公平问题n三、教育公平问题n(1)教育投入经费不足n(2)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结构失调、城乡差距、区域失衡)n(3)城乡学生在分享教育公共资源的差距拉大n四、实现教育公平的基本途径n(1)创造公平教育的社会环境n(2)改革教育投入体制n(3)改革招生考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问题 讲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