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食物中毒 (3).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细菌性食物中毒 (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菌性食物中毒 (3).ppt(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讲义关于细菌性食物中毒(3)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24页讲义细菌性食物中毒【定义】细菌性食物中毒是由于食用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所污染的食物后引起的急性感染中毒性疾病。分两型:胃肠型、神经型 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24页讲义.胃肠型食物中毒(急性胃肠炎)胃肠型食物中毒(急性胃肠炎)【特点】集体发病潜伏期短急性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夏秋季多见 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24页【病原学】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24页讲义【病原学1】沙门菌属:常见的有:猪霍乱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病牛沙门菌、鸭沙门菌。革兰阴性杆菌,不耐热,60,10-15min灭活。能在水、牛奶、蛋制品及肉类食物中存活数月,致病食
2、物以肉、牛奶、内脏和蛋类为主副溶血弧菌:革兰阴性荚膜球杆菌,无盐条件下不生长,高盐(3-3.5%)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抵抗力较强,能在抹布和砧板上生存1个月以上,但对酸和热敏感,海产品带菌率高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24页讲义【病原学2】大肠杆菌:此菌为肠道正常菌群,革兰阴性杆菌,有170多个血清型,某些可引起食物中毒和胃肠炎。根据大肠杆菌的致病机制分4类: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是旅游者和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是婴儿腹泻的主要致病因子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在成人和较大儿童中引起腹泻,类似菌痢表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表现为出血性肠炎 现在学习的是第
3、6页,共24页讲义【病原学3】v关关于于O157:H7血血清清型型:过去认为不致病,1982年首次在美国发现引起出血性肠炎的暴发。美国CDC检测了在1982年以前收集的3200多株大肠杆菌,仅发现了1株属O157:H7;英国追溯了1983年以前5年中收集的1万多株大肠杆菌,也发现1株O157:H7血清型。其后在许多国家均发现该型大肠杆菌,近年来由该菌株引起的腹泻逐年上升。1996年7月12日在日本大阪地区短短不到2周内共有6259名小学生及92名教师和员工发病,前后有数百人住院,并有11人死亡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24页讲义【病原学4】变形杆菌:革兰阴性杆菌,运动活泼,有菌体(O)和鞭毛(H)
4、抗原,有4个种:普通、奇异、产粘、潘氏;其抗原可用于外斐实验诊断立克次体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阳性球菌,能产生肠毒素的金葡菌有A、B、C、D、E 5个血清型,A型最常见,其肠毒素能耐煮沸30分钟,在乳类、肉类食物中易繁殖,常因带菌炊事人员的鼻咽部黏膜或手指污染食物致病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24页讲义【流行病学】传染源:被上述细菌污染的人和动物传播途径:通过进食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传播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无免疫力,可重复感染流行特征:病例集中,有时集体发病 流行突然发生 潜伏期短 有共同的可疑食物,未进食者不得病,停止使用可疑食物后流行可迅速停止 多发生在夏季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
5、共24页讲义【发病机制1】细菌性食物中毒可分为:毒素型:细菌在食物中繁殖并产生毒素,进食这种食物而引起的中毒,表现为无发热而有急性胃肠炎症状感染型:病菌在食物中大量繁殖,食入这种食物后引起的中毒,表现为发热和急性胃肠炎症状,细菌在肠道繁殖,并向外排菌造成传染混合型:细菌和毒素协同作用所致的食物中毒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24页讲义【发病机制2】患者发病与否和病情轻重,与细菌或毒素污染的程度、进食量的多少、人体的抵抗力有关发病机理:肠毒素刺激肠液分泌,并抑制吸收细菌内毒素引起发热并使消化道蠕动增快,产生呕吐、腹泻有侵袭性的病原菌(如沙门菌、EIEC)能侵袭肠上皮细胞引起损害,形成溃疡,大便可见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细菌性食物中毒 3 细菌性 食物中毒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