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pdf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pdf(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12 分分)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 分)()A、确凿(zo)炽痛(zh)嗥鸣(ho)杂乱无张B、毋宁(w)惬意(xi)狡黠(xi)妇儒皆知C、庇荫(yn)消蚀(sh)讪笑(shn)忘乎所以D、剽悍(pio)蓦然(m)躯壳(qio)语无伦次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为了铁路早日通车,工程技术人员处心积虑地克服了许多困难。B、五月的华林公园,姹紫嫣红,一片绚丽的景象。C、登高远眺,青山如屏,绿水如带,令人心旷神怡。D、节日的奉新县城
2、张灯结彩,大街上车辆行人川流不息。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A、刚发行的祝福祖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套由少年儿童自己设计的。B、经过三年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C、仁爱社会福利院在“六一儿童节”期间,接待了许多来自各行各业的爱心人士。D、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或毁掉。4、江西宜春伯塘中学教师王茂华和他的岳父谭良才三进火海,英勇救人,被评选为“感动中国 2010 年度人物”,以下是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他们的颁奖词:烈火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测试,你们用果敢应战,用牺牲作答!一对侠义翁婿,火海中三进三出,为人们讲述了什么是舍生忘死,人间挚爱!
3、请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将颁奖词补充完整。(2 分)()A、人生是一场充满变数的游戏 B、生命是一道良知大爱的考验C、生命是一条奔腾不止的河流 D、人生是一条充满竞争的跑道5、综合性学习(4 分)在我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陈涉仰天质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诸葛亮忠贯日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屈原江谭行吟“举世皆浊我独清”他们的事迹载入了史册,被后人一代一代传诵。假如你班要开展一次主题为“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1)每个时代都有一些让人崇拜的风流人物。你最崇拜谁?理由是什么?(2 分)我崇拜的是:崇拜的理由:(2)这些风流人物虽然生命早已
4、消逝,但他们感人的故事、不朽的业绩、高尚的品质却传颂至今,永远留在我们心中。请写出与你最崇拜的这个人物有关的一个小故事。(2 分)二、古代诗文积累与阅读二、古代诗文积累与阅读(22(22 分分)(一一)古诗文积累。古诗文积累。(8(8 分分)6、按照提示,在下列横线上默写古诗文。(每空 1 分)(1)当窗理云鬓,。(2),思君不见下渝州。(3)山际见来烟,。(4),野渡无人舟自横。(5)约客一诗中,以动衬静的诗句是:,。(6)送灵澈上人中描写一抹斜阳下,几重青山外,远行人渐行渐远的诗句是:_,_。1.20151.2015 年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年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2.2014
5、2.2014 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题试题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题试题3.20153.2015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4.2014-20154.2014-2015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人教版5.5.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6.6.二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人教版7.20147.2014 年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年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8.8.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6、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教学设计(A)教学设想教学重点: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教学难点: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可通过朗读来揣摩领会人物形象,让学生进行讨论来理解课文。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课文导入。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二、简介作者作品。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
7、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三、学生齐读课文。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但当涉猎:只见往事:知道以为:认为吴下阿蒙刮目相待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蒙辞以军中多务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2 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辞十就学。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4 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结友。5.概括情节:劝学就学一议论结友。6 思考:课文在情节
8、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理解: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测一笔带过。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五、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思考讨论:“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现身
9、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2.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难说话时的语气语调。思考讨论:“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值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3.齐读全文,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清说明。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
10、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六、背诵课文。(可当堂检查)七、说话训练: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何感受。要求:注意语言表达要清楚,有条理。八、布置作业。完成练习一、二。板书设计:孙权劝学资冶通鉴劝学:辞就(恳切、关心)议论:非复吴下阿蒙(惊异、赞叹)何见事之晚(自得、自豪)(马骏)教学设计(B)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学生查字典,理解“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两个成语的含义。吴下阿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相待:相看待。二、学生自读课文。1.根据注释疏通字词,有疑难之处即提出来。2.教师落实重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七 年级 下册 语文期末 试卷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