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doc(8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ZB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ZBD 10001-89地 质 矿 产 勘 查 测 量 规 范Specifications of Survey for Geologicaland Mineral Resources Exploration1988-05-29 发布 1990-0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 批 准- 811 -ZBD 1000189目 次1 总则1.1 般规定1.2 平面控制测量1.3 高程控制测量总则1.4 地形图的基本要求1.5 地形图规格1.6 地质勘探工程测量2 平面控制测量2.1 一般规定2.2 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2.3 选点、造标、埋石2.4 长度测量2.5
2、 水平方向观3 高程控制测量3.1 一般规定3.2 选点、埋石3.3 水准仪及水准标尺检验3.4 水准观测3.5 光电测距高程导线测量3.6 三角高程测量3.7 跨越障碍物的高程测量3.8 高程成果的验算3.9 高程计算4 光电测距4.1 一般规定4.2 仪器的检验4.3 测距边的选择4.4 光电测距的技术要求4.5 光电测距的作业要求4.6 各项计算5 平板仪测量5.1 一般规定5.2 图根测量5.3 测站点5.4 地形测图5.5 地物、地貌测绘的内容及取舍5.6 图廓边测绘和接边6 地面摄影测量6.1一般规定6.2 像片控制点的布设6.3 摄影基线6.4 摄影与暗室处理6.5 像片调绘及补
3、测6.6 内业测图7 航空摄影测量7.1 一般规定7.2 对航摄资料的要求7.3 航外控制点的布设7.4 航外控制点测量7.5 像片调绘7.6 综合法测图7.7 航测内业7.8 纠正镶嵌7.9 精密立体测图仪测图8 地质勘探工程测量8.1 一般规定8.2 勘探网测量8.3 勘探线剖面测量8.4 勘探坑道测量8.5 定位测量9 地形图清绘及复制9.1 一般规定9.2 地形图着墨、刻绘9.3 原图接边9.4 地形图复制10 观测成果记录、整理及上交资料10.1 观测成果的记录与整理10.2 上交资料项目附录部分附录A 三角点点之记和三角点的位置说明(补充件)附录B 重新埋设中心标石点报告表(补充件
4、)附录C 各等级三角点标石埋设规格(补充件)附录D 水平方向观测度盘配置表(补充件)附录E 水准点标志、标石及埋设规格(补充件)附录F 图根埋石点标石规格及埋设(补充件)附录G 地面标志的布设(补充件)附录H 控制像片正面整饰格式(补充件)附录I 控制像片反面整饰格式(补充件)附录J 调绘像片的整饰格式(补充件)- 89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ZBDl000189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 Specifications Of survey for Geologicaland mineral Resources Exploration1 总则1.1 一般规定1.1.1 本规范规定了平面控制测量、高
5、程控制测量、1100015000比例尺地形图平板仪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及地质勘探工程测量标准。1.1.2 本规范适用于地质矿产勘查专业进行大地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及地质勘探工程测量使用,并可供相应精度的矿山设计及生产利用1.1.3 在满足本规范规定的基本精度时,可采用其它作业方法或新技术作业,并制定补充技术规定报主管部门批准。1.1.4 作业前,应根据任务要求,充分收集测区各项有关资料,分析测区自然地理及交通情况进行测区踏勘,编写技术设计书。作业结束后,应编写测量成果工作报告,进行成果成图验收。1.2 平面控制测量1.2.1 平面控制点是地形测量及地质勘探工程测量的基础。根据测区的面
6、积及测图比例尺可布设三、四等和一、二级三角或导线测量。各等级三角点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大干0.1 m,各等级导线网最弱点与起始点或相邻路线中最弱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0.1 m。1.2.2 无论采用那一种方法测制地形图,均应布设满足相应测图比例尺所需密度和精度的平面基本控制点。1.3 高程控制测量1.3.1 测区的高程基本控制应为三、四等水准或四等光电测距高程导线。小面积测区且无发展远景时,亦可布设等外水准或等外光电测距高程导线。1.3.2 各等级水准网(光电测距高程导线)最弱点高程中误差,对起始点不大于0.05 m。1.3.3 各等级三角点(导线点)的高程,采用水准、光电测距高程导线或
7、三角高程测定,其高程中误差不大于120等高距,当采用0.5 m等高距时,不大于110等高距。1.4 地形图的基本要求1.4.1 测制地形图应内容齐全,综合取舍合理。图式符号运用正确着重显示与地质勘查有关的元素。1.4.2 地形图上地物点对附近图根点(航外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在平地、丘陵地不大于图上0.6 mm;山地、高山地不大于0.8 mm。1.4.3 图上等高线插求高程点对附近图根点(航外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大于表11的规定(以测图等高距为单位)。表11地形类别平 地丘陵地山 地高山地高程中误差1312231当采用0.5 m等高距时,高程中误差不大于12等高距。高山地地面倾角大于45
8、时,等高线平面位移中误差不大于图上l mm。1.4.4 森林荫蔽及其它困难地区,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及等高线插求高程点的高程中误差可放宽0.5倍;特别荫蔽地区,无法按本规范规定的正常方法施测时,其成图精度及施测方法可结合测区具体情况,拟订技术规定,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1.4.5 地形图符号及注记应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79186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及GB 792987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1.5 地形图规格1.5.1 平面控制点的坐标暂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斯正形投影,三度带分带。有特殊要求时,也可采用任意轴子午线或控制网边长投影于任意高程面
9、的局部坐标系。测区面积小于50 km2且无发展远景时,可直接在平面上计算。高程控制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当扩建控制网时,为了保持成果成图的连贯性,一般应采用原有的平面和高程系统。1.5.2 地形图按40 cm50 cm或50 cm50 cm的矩形或正方形幅。15000比例尺测图面积大于50 km2时,应采用国际分幅。1.5.3 地形图图幅以图廓西南角纵、横坐标值公里数编号,取位至0.1 km,如:4151.0556.5,15000比例尺地形图按经纬度分幅时,应使用国际分幅编号方法。1.5.4 地形图的地形类别,按图幅内绝大部分地面倾角划分,其分类标准按表12规定。 表12地形类别平 地
10、丘陵地山 地高山地地面倾角022662525以上1.5.5 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应符合表13的规定。表13地形类别比例尺平 地(m)丘陵地(m)山 地(m)高山地(m)110000.51.01.01.0120000.51.01.01.02.0(2.5)2.0(2.5)150001.02.0(2.5)2.0(2.5)5.05.0注:每幅图内应采用同一种等高距。1.6 地质勘探工程测量1.6.1 地质勘探工程测量主要依据地形测量的成果成图进行,其平面及高程系统应保持一致。当尚未进行地形图测量时,地质勘探工程测量应布设相应精度的控制网(线),以便于施测地形图时连测。1.6.2 本规范规定的地质勘探工程
11、测量的标准,系指详查、勘探阶段的要求。普查阶段的勘探工程测量,可根据矿区的具体情况、工作程度及地质工作发展远景,另订技术要求。1.6.3 勘探线剖面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4的规定。表14项 目图上平面位置巾误差 (mm)高程中误差 (等高距)剖面控制点0.118 剖面测站点0.316剖面点平地、丘陵地0.613山地、高山地0.8注:平面及高程中误差均指对图根点而言; 当剖面比例尺大于地形图比例尺时,图上平面位置中误差系指地形图比例尺。1.6.4 勘探工程点定位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5的规定。表15项 目图1:平面位置中误差 (mm)高程中误差(等高距)探槽、探井,坑口、取样钻孔、地质点重要
12、0.316一股平地、丘陵地0.613山地0.8钻孔0.1518注:平面及高程中误差均指对图根点而言;在森林隐蔽及其它困难地区,按常规作业困难时,表中探槽、探井、坑口、取样钻孔及地质点的平面和高程中误差可放宽0.5倍。1.6.5 勘探坑道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6的规定。表16 项 目 平面位置中误差 (m) 高程中误差 (等高距)备 注近井点M104110 平面及高程中误差指对三角点、水准点而言坑口位置点M10418平面及高程中误差指对近井点或图根点而言注:表中M为地形地质图比例尺分母。1.6.6 勘查坑道导线测量终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对导线起始点不大于0.3 m,高程中误差不大于0.1 m。
13、当导线全长为4001 000 m时,平面及高程中误差可放宽0.5倍。2 平面控制测量2.1 一般规定2.1.1 平面控制网的精度应满足相应比例尺地形测图和地质勘探工程测量的需要。根据测区的面积、测图比例尺、矿区发展远景,因地制宜地选择经济合理的布网方案。2.1.2 本规范所指的三等、四等、一级和二级三角点或导线点,均可作为测区的基本平面控制点。平面控制点的密度应保持在图上5001000 mm的间隔内有一个点。2.2 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2.2.1 各等级三角网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1的规定。表21等 级边长(km)测角中误差()起始边相对中误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三 等581.81150 000
14、180 000四 等242.5180 000140 000一 级0.835.0140 000120 000二 级0.51.510.0120 000110 000注:三角网边长根据布网方案及测图比例尺确定。2.2.1.1 三角网的布设,可布设为利用一个已知点及已知起算方位并直接测量起始边的独立三角网。当测区已有高等级控制点能满足起始点的精度要求时,可逐级或越级加密。布设控制点应能全面控制测区的范围,且点位分布均匀。2.2.1.2 各等级三角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a)独立控制网可布设为三角单锁、双锁、中点多边形或连续网。不论布设那种图形,三角形的内角一般不得小于30特殊情况,允许小至25;b)
15、在高等级点下布设控制网时,可采用插网、插锁、插点或其它典型图形; c)插锁的三角形个数不得超过8个,三角形内角的规定与a款要求相同;d)布设插网和插点的位置尽量避免靠近高级点,当插点与高级点或插点与插点间距离短于平均边长时,应尽量组成图形联测;e)布设插点时,应至少由三个方向测定,且各方向均须双向观测,使能构成极条件或边条件;f)线形锁尽量布设为直伸形,求距角应大于40,三角形个数一般不多于8个,当求距角小于40,图形个数超过8个时,按求距角计算图形强度的总和应小于85(以对数第六位为单位);g)在特殊情况下,一级、二级三角网可布设无定向线形锁,但应有必要的检核条件。2.2.1.3 各等级三角
16、网的起始边用光电测距仪测定,一级、二级三角网起始边也可以用钢尺直接丈量。当受地形限制需要采用基线网扩大的方法测定时,基线网图形一般为近似正菱形,扩大比不超过13。基线网测量应符合表22的规定。表22等 级基线一般边长 (km)基线丈量中误差扩大边相对中误差作业尺别作业尺根数一级0.51.0160 000140 000钢尺2二级0.20.7140 000120 000钢尺22.2.2 各等级导线网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3、表24的规定。(一)光电测距导线(表23)表23 等 级附合导线路线长度(km)平均边(km)每边测距相对中误差测角中误差( )()全长相对闭合差三 等3041120 0001.
17、83.5160 000四 等202180 0002.55.0140 000一 级101140 0005.010.0120 000二 级50.5120 00010.020.0110 000注: = 左角 中 右角 中-360(二)钢尺量距导线(表24)表24等 级 附合导线路线长度 (km) 边 长 (m)测角中误差()全长相对闭合差丈量较差与边长之比一级3.0502505.018 000116 000二级1.53017010.015 000110 0002.2.2.1 各等级导线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a) 导线宜布设成直伸等边形状,相邻边长之比不应超过13,其图形可布设成附合单线、单结点或多结
18、点网等形式。独立导线网应布设成多边形格网式;b) 导线网中结点与高级点间或结点与结点间路线长度,应不大于附合路线的0.7倍。当采用钢尺量距导线网作为首级控制时,其控制面积一级不超过5 km2,二级不超过2 km2;c) 加密的一级、二级导线,可布设无定向导线,无定向导线应组成有结点或形成闭合环的形式。2.2.3 各级测边网的布设应符合表25的规定。表25等 级边 长 (km)测距相对中误差三 等481150 000四 等24180 000一级,二级0.83140 0002.2.3.1 测边网的主要技术要求a)测边网的布设应与三角网布设图形一致,各三角形的内角不应大于100和不小于30;b)测边
19、网以布设典型图形为隹,如中心点多边形和大地四边形,不允许布设无多余观测条件的单三角锁;c)在测边网布设中,应在图形的适当位置加测对角线,以增加图形强度和校核条件。2.3 选点、造标、埋石2.3.1 三角点点位要求2.3.1.l 相邻点间应通视良好,观测视线离地面障碍物1.5 m以上。2.3.1.2 便于控制网的扩展和低等级点的加密。2.3.1.3 标石能长期保存,并便于进行造标和观测工作。2.3.1.4 三角点一般应取村名、山名、地名作为点名,并应实地认真调查确定。一、二级三角点的点名也可采用编号方法。2.3.1.5 选点时应尽量利用旧点位,或将旧点联入新网内。2.3.1.6 选点后应填写三角
20、点的位置说明。2.3.2 三、四等三角点造标要求2.3.2.1 三、四等三角点应因地制宜选用标材,建造不同类型觇标。2.3.2.2 建造觇标应使标形端正,标心、圆筒垂直,结构牢固,视线距离橹柱应大于0.1 m。2.3.2.3 标心或圆筒中心与标志中心应在同一铅垂线中,最大偏差不应超出0.1 m。2.3.2.4 利用旧三角点的觇标,应检查其坚固性。不合要求的觇标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加固或重建。2.3.2.5 四等三角点在边长较短的情况下也可不建觇标,但必须采取措施保证标杆稳定地竖立于标志中心位置。2.3.2.6 各类觇标的照准标位可采用标心或圆筒,其直径大小可按下式计算: (1)式中 :S制网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质矿产 勘查 测量 规范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