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报告“李鬼”围困下的青海藏药产业发展之路.doc





《分析报告“李鬼”围困下的青海藏药产业发展之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报告“李鬼”围困下的青海藏药产业发展之路.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分析报告:“李鬼”围困下的青海藏药产业发展之路藏药是我国民族医药宝库中一朵可多得的奇葩。然而,近年来随着“ 藏药热 ”的兴起,造假领域也出现了假冒藏药牟取暴利的新动向。在假药疯狂的围剿下,藏药的市场急剧萎缩,生产企业严重开工不足。据记者调查,青海藏药产业已到了岌岌可危的境况。 专家指出,藏药企业要冲破目前困境,必须掌握销售环节这个产品的生命线,企业以营销为重点进行突破,政府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扶持,共同打造藏药产业的生命线工程,让藏药产业健康发展。 药品造假已成产业化发展态势 据记者调查发现,目前药品造假已成产业化发展态势,其泛滥之势对藏药产业的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在青海省生物产业园区内分布着
2、不下 6 家藏药企业,然而在漂亮整齐的厂房下却是一派冷清局面。据了解,这些藏药企业每一家都有几亿元产值的生产能力,如果能够满负荷生产,园区内仅藏药产业一项就有几十亿元的产值。但这些企业却是苦苦支撑危局:普遍开工严重不足,产值均不超过 1000 万元。青海藏药的龙头老大晶珠藏药如果满负荷生产的话,产值可达到 10 亿元,但目前只有五六千万元。 分析开工不足的原因,业内人士说,除了由于强制推行gmp 认证使企业的生产能力有所放大外,主要是由于假冒藏药泛滥,对藏药市场形成巨大冲击,在假药围剿下,藏药的市场急剧萎缩。 青海绿色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永林一筹莫展:身为青海特色药用植物大黄系列产品的生产和科
3、研基地,肩负着大黄产业化发展的重任。但目前偌大的企业只有 600 万元的产值,勉强在维持运转。杨永林指着桌上的大黄产品忧心忡忡:“市场需求很大,但渠道不畅” 。大黄茶 1993 年研制成功后非常畅销,假冒产品就接踵而来。 “仅在省内就有七八家仿制盗版产品,省外更是五花八门,盗用我们的厂名、药名、外包装,侵占了我们的市场。 ” 与绿色药业毗邻的青海省格拉丹东药业有限公司反映,近些年来,公司不断接到有关假药的询问和投诉电话,今年 8 月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召开的全国药交会上,公司总经理吉潇龙等当场抓获了一个假冒品牌藏药进行违法招商活动的团伙。 青海晶珠藏药自商标注册以来,随着知名度在全国不断提升,假
4、冒晶珠品牌的藏药在全国各地市场上也屡有发现。造假者非法使用“晶珠”商标,伪造印有晶珠商标的药品及包装盒进行招商,大肆制售假冒藏药。 几乎所有藏药企业的知名产品都遭受着假药的侵害。记者翻阅了从某全国大型药品招商会上搜集来的违法宣传单,青海藏药企业的名号和产品几乎全部“ 榜上有名” 。有关统计数字显示,仅青海、甘肃就发现假冒藏药厂名 40 余家,盗用已有藏药厂名 20 余次。 陕西省咸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目前很多制售假劣药品违法犯罪分子通过在一些大型药品招商会发放宣传单或者建立网站进行“招商” ,在地下工厂加工药品及包装,随后通过邮电、铁路等渠道发放货物,药品制假售假
5、已成产业化发展态势。 假药给藏药生产企业带来的损失究竟有多大?一位生产企业负责人用“不可估量 ”来回答。他说,保守估计,市场上真假藏药的比例在 110 并不为过。他说,有些不法分子以代理商的身份通过正规渠道从厂里进几件货,套取了整套的资料,然后他就开始卖假冒的药,只要有人要,他就会无限量、不间断地卖,那些制假者也会无限量地生产,假药就会源源不断地进入药品市场。 从有关查处的情况看,目前市场上假药确实已呈泛滥之势。据咸阳市药监局副局长马康民介绍,在查处中发现,仅咸阳市通过铁路发往全国各地的假药最多时一天就达到几千件,还不包括邮寄和公路运输等渠道。有一个朱姓女子在 2003 年 11 月到 200
6、5 年 6 月一年半的时间内,向咸阳市药品经营企业推销了假药一万多盒;外来人员何某在自己家中加工假药用来出售,执法人员在其家中发现假药 892 盒,同时还发现了药品胶囊板、药品宣传资料、打码机、封口机、套壳机等生产设备、材料等。 面对疯狂的藏药造假行为,各方都有着切齿的愤恨。然而说起打假,企业、政府、执法部门都有着太多的苦衷和无奈。企业自身无力打假,即便打也打不过来。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位曾亲自带人四处打假的藏药企业负责人无奈地说:“我们发现假冒产品后,到省外相关几个地方追查,但最终的结果却是连什么人生产的都不知道!”另有企业则反映,在某地发现销售假冒药品的,报了案却没人管;想请公安
7、出面,人家开口就是要钱,因为公安部门没有用于打假的经费。 有关人士指出,藏药打假应该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目前,药品制假售假已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药品的造假,简单到你给一个包装一盒药,连配方都不用提供,需要什么样的药,都能给你造出来。 ”咸阳市药监局稽查人员说。根据稽查的结果,药品的造假已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随着药品打假的深入,有关立法上的缺陷逐步暴露出来,并且成为制售假药者屡打不绝的重要原因。 疯狂的假冒活动对藏药产业构成致命威胁。一方面,侵占了真药的市场,使生产企业蒙受巨大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假药破坏了真药的声誉,使生产企业蒙受不白之冤。长此以往,势必拖垮藏药生产企业,最终给藏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分析 报告 李鬼 围困 青海 藏药 产业 发展

限制150内